喀土穆

游历四海埃及纪游一

发布时间:2019/2/15 19:56:17   点击数:

埃及纪游(一)

在梦幻与现实交织中行进

启程

埃及以及古埃及文明,于我除了历史教科书里的金字塔、木乃伊,伊丽莎白·泰勒主演的《埃及艳后》、三毛笔下的撒哈拉沙漠,此外再无更多更细可言。所以去年年底闻得朋友要组团去埃及一游,便热切加入其中,实在是想亲眼看看,那块土地到底有多神奇。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已经够长了,而他们居然还要早两千年!

我们的行程往返八天,旅游包机从上海直飞埃及南部城市阿斯旺。Day2:参观大坝、坐帆船欣赏尼罗河风光;然后乘大巴北上,晚住卢克索。Day3:卢克索,主要景点有哈其素女王神庙、帝王谷(自费)、卡纳克神庙群,继续北上,晚住红海的赫嗄塔市。Day4:红海,全天自由活动,有多个自费项目供选择;夜宿Hilton。Day5:离开红海往开罗,行车七小时,下午看老城区三个教堂,基督教、犹太教、科普特正教各一,晚住开罗。Day6:驱车四小时到达亚历山大城,有蒙塔扎皇宫花园、图书馆、灯塔遗址及古城堡、庞贝柱四个景点。当晚返回开罗。Day7:开罗,上午博物馆,下午吉萨金字塔,晚宿Grand。Day8:凌晨奔开罗机场返沪,26号子夜时分落地浦东。

埃及旅游路线图

行程稍嫌紧张,有多段长途大巴,虽然劳累,但尼罗河、红海沿途的风情美不胜收,舟车之苦也就算不得什么了。感觉每天都像在穿越,上半天还置身于无比辉煌的古国,后半天又回归恬静无争的现实,椰树蓝天,清风白云,一切都那么真实地存在着,仿佛刚才双目所击不过是梦幻一场。

尼罗河:埃及人的母亲河

希腊历史学家、被称“历史之父”的希罗多德曾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这个论断实在精辟智慧!

尼罗河长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青、白尼罗河在苏丹国的喀土穆汇合后才统称尼罗河,属下游河段,长约公里,然后穿过撒哈拉沙漠从非洲东北部注入地中海。

从喀土穆算起,流至阿斯旺时,尼罗河已经潇潇洒洒地淌过了公里,仍旧满身洁净,不带一丝烟尘,其水体之清澈,叹为观止。相比之下,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实在让人忧伤,年三峡大坝蓄水前,我曾经乘江轮自重庆顺江而下,满眼的浊浪翻滚。不知道工业化之前,长江是什么模样,但工业污水必定加速了水质的恶化。

尼罗河,阿斯旺风光

从阿斯旺到卢克索这一段,尼罗河所有河面都不曾见到桥梁的身影,所有交通都依靠一种带小马达的帆船或驳船。

尼罗河上,阿斯旺的风帆船

尼罗河,卢克索的小驳船

尼罗河,卢克索的小驳船

船家各式各样,但做生意赚小费的套路一样。船开动起来之后,他们或敲手鼓或击掌打拍,拉着客人载歌载舞,船行至江中,他们便开始讨小费。客人们在嘻嘻哈哈中随意打发,一盒清凉油,一块钱人民币,一支原珠笔,甚至一点糖果点心,他们都满心欢喜接受。

阿斯旺船家

卢克索船家

当然也有例外的,有次在卢克索碰到一个小男孩,十二、三岁的样子,给别的都不要,只要钞票。当时觉得这孩子好戳气,可等我上岸之后,回头看见有个成年男子将孩子手里的钱悉数拿走,可怜的孩子原来竟是渔家圈养的小鸬鹚。

尼罗河下游千万年的定期泛滥,带来了肥沃的泥土,泽被埃及众生。离开阿斯旺向卢克索进发,车窗外的乡间公路两侧一片翠绿,在夕阳余辉的映衬下,特别养眼,与我之前的想像完全不是一个世界。

阿斯旺的乡间公路两侧的田园风光,旁边是尼罗河

阿斯旺的乡间公路

卢克索四千年前是埃及古都底比斯的所在地,拥有诸多美称,“百门之都”、“宫殿之城”、“上埃及的珍珠”,是探访埃及古文明首要之地,埃及人有言:“没有到过卢克索,就不算到过埃及。”此语与我们的“不到长城非好汉”何其相似!

从地理位置上看,卢克索夹在东西两大沙漠之间,其先天条件并不优越,然而尼罗河赐恩于她,穿城而过,柔亮的一线海蓝将城市一分为二,左左右右全都揽入怀中。

卢克索的晨曦,尼罗河对岸热汽球正在缓缓升起

卢克索市中巨大的广告牌

尼罗河西岸:“死者”之城

古埃及文明的本质是一种墓葬文明,伟大的金字塔几乎可以与古埃及文明划等号。这与古埃及人的“复活”观紧密相关。他们相信人死后是可以复活的,就像天上的太阳,每天自尼罗河东岸升起,再从西岸落下,如此循环反复,因此在河的东岸建起壮丽的神庙和充满活力的居民区,而将河的西岸留给法老、王后和贵族安置后事,两个世界隔河相望,形成一个完整的圆圈。

埃及现存的96座金字塔、已经发掘出64座陵墓的帝王谷、哈其素女王神庙,全都建在尼罗河的西岸。

“法老”原意是“高大的房子”,指王宫或者王宫里的主人,如同我们称“陛下”。埃及人认为法老和神灵一样可以永远威慑他人。为了顺利实现复活的愿望,所有法老在世时即着手为自己修建陵墓,以便进入“永久的居住之所”,在这里他们不受打扰,等待灵魂的再次降临。

陵墓的形制与时俱进。第一、二王朝时(公元前-),法老的坟墓叫“马斯塔巴”,是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坟堆,用泥砖砌成。

马斯塔巴,来自网络

第三王朝(公元前-)主要是“梯形金字塔”,在“马斯塔巴”的基础上层层叠叠加砌石砖,愈到顶端愈小,形成阶梯状,成为金字塔的雏形,属于起步阶段。

昭赛尔金字塔,来自网络

进入第四王朝(公元前-)后,出现了“折角金字塔”,因为技术原因,边角没有做成直线,近顶部的地方形成了一个折角。这是金字塔的过渡阶段。

达舒尔金字塔,来自网络

斯涅弗鲁法老对折角金字塔不满意,命令建筑师重建。他们这次吸取教训,直接以43度角起建,终于造出无可挑剔的标准金字塔,这就是我们在开罗吉萨看见的三座大金字塔。古埃及人经过世世代代倾尽国力完成的神奇建筑,是金字塔的巅峰之作。因为绝大多数金字塔都建成于第三到第六王朝,所以后人习惯称这一时期为“金字塔时代”。

胡夫金字塔,北面也是唯一的一个通往墓室的入口,需要提前买门票,事先没有得到告知,只能门口窥探而已

胡夫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

祖孙三代的金字塔,从左到右依次是胡夫、哈夫拉、孟卡拉。金字塔表层本来都曾有光滑的贴面石从顶到脚覆盖,因为地震等原因,现在只有哈夫拉金字塔顶尖留存一点点

斯芬克斯像,传统观点认为,“人面”的“人”,是指哈夫拉,认为是年前由哈夫拉按自己的面貌所建,作为他墓地的守护神。但狮身人面像尚有许多建造之谜待解

中王国(公元前-)末期和随后的第二中间期(公元前-),由于王权式微,胆大妄为者闯入金字塔,大肆盗宝并把法老的木乃伊扔出墓室。新王国第十八王朝的法老图特摩斯一世(公元前-在位)为了免遭盗墓者的侵害,便将自己的陵墓选在尼罗河西岸的底比斯山麓隐蔽的断崖下,在石灰岩石壁上凿出一条长长的穴道作为墓穴,然后将木乃伊藏于其中。后来者追随他而至,此后的五百年,不断有法老在这个山谷里,沿用这种方式建造自己的岩穴陵墓。今天这里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名曰帝王谷。

帝王谷

帝王谷分东谷和西谷两部分,绝大多数陵墓都在东谷。在我们的行程中,帝王谷是自费项目,资费50刀,可以参观三个墓。导游统一为我们选择的是拉美西斯四世和六世、美耐普塔(Merenptah)这三个。

拉美西斯四世,墓穴示意图

拉美西斯六世,墓穴示意图

美耐普塔,墓穴示意图

拉美西斯四世(公元前-在位)墓穴是这三个当中最小的,但我感觉是保存最完好的,墓道两侧及墓顶上的壁画、文字基本清晰完整,彩色颜料都没有褪尽。遗憾的是,墓穴内严禁拍照,导游也不能随行入内讲解。据说埃及的导游各有三分责任田,不能擅自越界不能自说自话。

面对那些奇奇怪怪的象形文字图案,我们就是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什么也看不懂,脑子里堆满了问号。队伍中有人于心不甘,偷偷拿出手机拍照,立马抓个现形,罚去10美元不算,还要陪着小心求饶才会被放过。

拉美西斯四世墓穴壁画,来自网络

拉美西斯四世墓穴壁上的象形文字,来自网络

拉美西斯四世墓穴石棺,来自网络

拉美西斯四世墓穴天花板上的图案,来自网络

如果可以自由选择,我最期待的是图坦卡蒙(公元前-)的墓穴,他因为“法老的诅咒”和精美绝伦的黄金面具而闻名于世。其墓穴在年被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打开之前,从未被盗过,所以藏品丰富之程度骇人听闻,共有多件。埃及国家博物馆二楼都是他的宝物,在二楼一角还专辟一室,安放其中的旷世珍品,包括金面具、人形金棺以及大量的黄金饰品。进馆之前,游客如果愿意花费50埃镑购买摄影券,馆内其他地方是可以拍照的,但这个“珍品屋”和木乃伊馆除外。

图坦卡蒙的黄金御座,也是世人津津乐道的绝妙之作。扶手为蛇首鹰身的雕像,分别代表上下埃及的王权;靠背上是一幅温馨和美的家庭生活照,国王与王后四目含情相望。特别需要提一下的是,椅子前的踏脚板,上面刻着成排的俘虏与弓。法老痛击敌人的情景不仅是法老艺术永恒的主题,同时也是王权的象征,意思是法老踏在敌人的背上就像脚踏凳子。

图坦卡蒙的黄金御座,站立者为皇后,右手轻抚国王,有人说是在为他按摩

图坦卡蒙的黄金御座前的脚踏板

哈其素女王(公元前-年在位)神庙也在东谷,风格独一无二,是唯一的一座上下三层建筑样式的陵墓。埃及导游喜欢将哈其素女王比称中国的武则天女皇,实际她比武则天要足足早两千年。神庙内有女王为自己所刻的“受命于天”的浮雕。

哈其素女王神庙

哈其素女王神庙

哈其素女王神庙

哈其素女王神庙

哈其素女王神庙

撰文:李世红

摄影:李世红,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李若菡

审稿:由雅男李丹

往期回顾

瘦草漫笔

乌镇散记

游历四海

图说澳臻岛——体验篇

游历出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

长按识别左边







































白癜风三级专科医院
首都老牌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uguohua.com/gtmly/1706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