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土穆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关于加强草地贪夜蛾监

发布时间:2021/3/25 7:33:20   点击数: 2 次

信息来源:山东省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时间:-05-21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关于加强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的紧急通知

各市农业农村局:

草地贪夜蛾,又称秋粘虫,已在全球个国家发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重大迁飞性害虫,给多个国家造成严重损失。该虫自今年1月迁入我国西南、华南地区以来,极速向北扩展,截至目前已在全国13个省(市、区)个县发生危害。据专家分析预测,该虫将随气流进一步向北迁移,对我省夏玉米和秋粮生产构成重大威胁。为切实做好监测防控工作,严防草地贪夜蛾暴发成灾,确保秋粮生产安全,现紧急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

草地贪夜蛾原发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年,先后传入非洲、亚洲,并迅速在53个国家蔓延危害。该虫适生性广、繁殖力强、食性杂、迁飞远、防控难,造成非洲、亚洲部分地区玉米、甘蔗等作物减产20%~30%,重者毁种绝收。该虫较喜食玉米等禾本科作物,一旦传入我省,极易造成暴发危害。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草地贪夜蛾危害的严重性,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属地责任,早谋划、早部署、早安排,做好各方协调工作,保证草地贪夜蛾不爆发,不成灾,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

二、加强预警,全面监测动态

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尽快组织精干专业技术人员对辖区开展普查,重点排查该虫在玉米、水稻等禾本科作物及茄果类蔬菜种植区的发生危害情况,全面摸清草地贪夜蛾在我省侵入和危害情况。全省各病虫监测点要加大监测力度,采用多种手段,开展定点监测,结合田间调查,准确掌握草地贪夜蛾发生动态,及时发布虫情预报预警。

三、及早筹备,做好防控处置

针对草地贪夜蛾快速蔓延趋势,各地要及早着手,提前制定应急防控预案,根据该虫的危害特点,结合当地实际,科学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技术措施。积极争取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协调各方力量,充分做好防控物资和人力准备,大力推行联防联控、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重点做好迁入代成虫的理化诱控和三龄前幼虫的药剂防治。

四、强化宣传,开展技术培训

草地贪夜蛾是外来新发重大害虫,各地要抓紧组织专家开展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培训班、现场会、技术讲座等多种形式对技术骨干进行培训。要积极利用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及宣传图册等,宣传普及草地贪夜蛾形态识别、危害习性和防治技术等方面知识。根据该虫对多种药剂敏感的特性,应急防治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氯氟氰菊酯、溴氰虫酰胺等药剂,也可参照粘虫、斜纹夜蛾、玉米螟等害虫防治选择对路药剂。

五、加强信息调度,严格虫情报告制度

各地要及时调度虫情信息,加大横向纵向交流,互通有无,全面掌握草地贪夜蛾面上、点上发生情况。要严格虫情报告制度,一旦发现该虫侵入立即报告当地政府和上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根据需要适时启动周报或日报制度,随时上报草地贪夜蛾病虫动态,为防控决策提供依据。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年5月20日

相关知识:

“妖蛾子”–草地贪夜蛾,从缅甸入境,开始祸祸中国,云南、广西均已发现妖蛾子的踪迹。其特点:特别能吃、特别能飞、特别能生、危害特别大。抓紧筛选防治农药和研究控制办法,做好虫情预测预报,财政部门预算防治经费,打一场人民战争,虫口夺粮,确保农业丰产。

草地贪夜蛾寄主超过种,啥植物都吃(只要你能说得出来),但明显嗜好禾本科(跟咱人类口味差不多),目前吃玉米、水稻最狠,仅在非洲地区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到亿美元。

2、特别能生

一只母蛾子每次可产卵-粒,一生可产卵-0粒。每个卵只要2~3周的时间又长大生娃了。

3、特别能飞

草地贪夜蛾一晚可飞行公里,母蛾子在产卵前可迁飞公里,有报道说草地贪夜蛾成虫在30小时内从美国的密西西比州迁飞到加拿大南部,路程达公里。

4、祸害特别快

草地贪夜蛾是暴食害虫,群体作战,一天能啃光一片玉米地,啃完后列队迁移下一片地,外号“行军虫”(我曾在拍摄现场亲眼看见类似的粘虫把玉米地啃成光杆后密密麻麻看不到边地迁移)

行军虫

怕有密集恐惧症的人看了会吐

此处不放图

5、特别容易肆虐

草地贪夜蛾目前几乎没有天敌,几十年来从美洲出发跨越各大洲,经历过数十个国家的几十种农药的打击,对很多农药已经有了抗性,非常不容易防治。

草地贪夜蛾起源于南美洲和中美洲,蔓延到了墨西哥、美国和加拿大。年,它首次出现在尼日利亚,两年内入侵非洲44个国家,由于几乎没有天敌,横扫非洲各地玉米,造成玉米年减产万到万吨。

年5月草地贪夜蛾入侵印度,3个月蔓延全印度。

年8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全球发出预警。

年11月下旬进入孟加拉和斯里兰卡。

年12月中旬入侵缅甸,截至1月29日,缅甸在9个邦(市)发生面积80多万亩;

一得到缅甸发现草地贪夜蛾时,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和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病虫害测报处立即在云南边境布防监控。

结果正是所有人不愿意看到的——

年1月11日,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植保人员田间普查第一次发现了草地贪夜蛾幼虫危害玉米,而且其蔓延速度出乎预期!

3月11日,广西河池市发现草地贪夜蛾成虫。

截至4月18日,草地贪夜蛾在云南省8市(州)48县见虫,广西8市18县见虫。

目前,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吴孔明院士团队的预测:

5月份开始,缅甸虫源可远距离迁入广东、海南、贵州、湖南等南部省份,也可波及四川、重庆、江西、福建等地。

夏季缅甸草地贪夜蛾将集中往东北方向迁移,主要进入云南和广西,也有可能迁飞入侵贵州、广东、海南、湖南或通过连续迁飞进入四川、江西与福建等地区。

妖蛾子不仅传播之快,破坏力也极强,根据国际农业和生物科学中心CABI报道,仅在已被入侵的非洲12个玉米种植国家中,妖蛾子为害造成玉米年减产万到万吨,经济损失高达24.8亿到61.9亿美元。

+草地贪夜蛾+

图片来源:ForestryImages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俗称秋黏虫(FallArmyworm),属于鳞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属,是一种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杂食性害虫,广泛分布于美洲大陆,为害多种作物,在《年世界植物现状报告》被国际农业和生物科学中心CABI评为世界十大植物害虫。

《年世界植物现状报告》截图

瞧,它长这样:

图片来源:blog.plantwise.org

放大些瞧瞧:模样丑陋,心地也大大滴坏

图片来源:AndermattBiocontrol

草地贪夜蛾属于完全变态昆虫,在28℃条件下,30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

图片来源:ResearchGate

雌蛾超级能生,每次可产卵~粒,一生可产卵~0粒。

图片来源:entnemdept.ifas.ufl.edu

它的卵粒圆顶型,直径约为0.4mm,卵上通常覆盖浅灰色的绒毛,即雌蛾鳞片。初产时为浅绿或白色,孵化前逐渐变为棕色。

图片来源:   草地贪夜蛾,也称秋粘虫,寄主超过种,为害植物众多,特别是玉米、水稻等。其外形与玉米上常见粘虫相似,但比粘虫为害更大,且为害症状不同。草地贪夜蛾为害的玉米叶会出现半透明薄膜“窗孔”和不规则的长形孔洞,而普通粘虫为害的叶片边缘呈缺刻状。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病虫害测报处研究员姜玉英介绍,草地贪夜蛾具有适生区域广、迁飞能力强、繁殖倍数高、暴食危害重、防控难度大的特点。“鉴于其为害特性,我们必须重点防范。”

年以来,该虫在非洲、亚洲呈快速蔓延态势,联合国粮农组织于年8月发出全球预警。   南宁市植保站副站长黄树生介绍,草地贪夜蛾取食量大、具有暴食性,能对作物造成巨大伤害。“低龄幼虫既能取食玉米叶,还能将玉米心叶全部咬光。”同时,草地贪夜蛾成虫能远距离迁飞,易于扩散传播,外号“行军虫”。发现为害玉米。

在玉米上,1-3龄幼虫通常在夜间出来为害,多隐藏在叶片背面取食,取食后形成半透明薄膜“窗孔”。低龄幼虫还会吐丝,借助风扩散转移到周边的植株上继续为害。4-6龄幼虫对玉米的为害更为严重,取食叶片后形成不规则的长形孔洞,也可将整株玉米的叶片取食光,严重时可造成玉米生长点死亡,影响叶片和果穗的正常发育。此外,高龄幼虫还会蛀食玉米雄穗和果穗。   

  玉米为害状

  二、形态特征

  成虫:翅展32-40mm。前翅灰色至深棕色,雌虫灰色至灰棕色;雄虫前翅深棕色,具黑斑和浅色暗纹,翅痣呈明显的灰色尾状突起。后翅灰白色,翅脉棕色并透明。雄虫外生殖器抱握瓣正方形。抱器末端的抱器缘刻缺。雌虫交配囊无交配片。

  

  草地贪夜蛾成虫(左为雌蛾,中、右为雄蛾)

  

  草地贪夜蛾成虫

  卵:卵呈圆顶型,直径0.4mm,高为0.3mm,通常-粒卵堆积成块状,卵上有鳞毛覆盖,初产时为浅绿或白色,孵化前渐变为棕色。

  

  草地贪夜蛾卵块和初孵幼虫

  幼虫:6个龄期,偶为5个。初孵时全身绿色,具黑线和斑点。生长时,仍保持绿色或成为浅黄色,并具黑色背中线和气门线。老熟幼虫体长35-50mm,在头部具黄白色倒Y型斑,黑色背毛片着生原生刚毛(每节背中线两侧有2根刚毛)。腹部末节有呈正方形排列的4个黑斑。如密集时(种群密度大,食物短缺时),末龄幼虫在迁移期几乎为黑色。幼虫共6龄,体色和体长随龄期而变化,低龄幼虫体色呈绿色或黄色,体长6-9mm,头呈黑或橙色。高龄幼虫多呈棕色,也有呈黑色或绿色的个体存在,体长30-50mm,头部呈黑、棕或者橙色,具白色或黄色倒“Y”型斑。幼虫体表有许多纵行条纹,背中线黄色,背中线两侧各有一条黄色纵条纹,条纹外侧依次是黑色、黄色纵条纹。草地贪夜蛾幼虫最明显的特征是其腹部末节有呈正方形排列的4个黑斑,头部呈明显的倒“Y”型纹。

  

  草地贪夜蛾幼虫

  (圆圈分别表示头部倒Y形黄色纵条纹、正方形排列的4个黑斑)

  蛹:蛹呈椭圆形,红棕色,长14-18mm,宽4.5mm。老熟幼虫落到地上借用浅层(通常深度为2-8cm)的土壤做一个蛹室,土沙粒包裹的蛹茧在其中化蛹。亦可在为害寄主植物如玉米穗上化蛹。

  

  草地贪夜蛾蛹、蛹室和茧

寄主广泛性。

草地贪夜蛾为多食性,可为害80余种植物,嗜好禾本科,最易为害玉米、水稻、小麦、大麦、高粱、粟、甘蔗、黑麦草和苏丹草等杂草;也为害十字花科、葫芦科、锦葵科、豆科、茄科、菊科等,棉花、花生、苜蓿、甜菜、洋葱、大豆、菜豆、马铃薯、甘薯、苜蓿、荞麦、燕麦、烟草、番茄、辣椒、洋葱等常见作物,以及菊花、康乃馨、天竺葵等多种观赏植物(属),甚至对苹果、橙子等造成危害。

  为害严重性。草地贪夜蛾以危害玉米最为严重。据统计,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草地贪夜蛾为害可造成玉米减产20%。在一些经济条件落后的地区,其为害造成的玉米产量损失更为严重,比如在中美洲的洪都拉斯,其为害可造成玉米减产40%,在南美的阿根廷和巴西,其为害可分别造成72%和34%的产量损失。年9月,国际农业和生物科学中心报道,仅在已被入侵的非洲12个玉米种植国家中,草地贪夜蛾为害可造成玉米年减产万到万吨,经济损失高达24.8亿到61.9亿美元。

  生态多型性。草地贪夜蛾分为玉米品系和水稻品系两种单倍型,前者主要取食为害玉米、棉花和高粱,后者主要取食为害水稻和各种牧草。这两种单倍型外部形态基本一致,但在性信息素成分、交配行为以及寄主植物范围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草地贪夜蛾完成一个世代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虫态,其世代长短与所处的环境温度及寄主植物有关。

  适生广泛性。草地贪夜蛾的适宜发育温度为11-30℃,在28℃条件下,30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而在低温条件下,需要60-90天。由于没有滞育现象,在美国,草地贪夜蛾只能在气候温和的南佛罗里达州和德克萨斯州越冬存活,而在气候、寄主条件适合的中、南美洲以及新入侵的非洲大部分地区,可周年繁殖。

  迁飞扩散性。草地贪夜蛾成虫可在几百米的高空中借助风力进行远距离定向迁飞,每晚可飞行km。成虫通常在产卵前可迁飞km,如果风向风速适宜,迁飞距离会更长,有报道称草地贪夜蛾成虫在30h内可以从美国的密西西比州迁飞到加拿大南部,长达km。

  其他生物习性。成虫具有趋光性,一般在夜间进行迁飞、交配和产卵,卵块通常产在叶片背面。成虫寿命可达两至三周,在这段时间内,雌成虫可以多次交配产卵,一生可产卵-0粒。在适合温度下,卵在2-4天即可孵化成幼虫。幼虫有6个龄期,高龄幼虫具有自相残杀的习性。

年1月18日,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发布《草地贪夜蛾形态特征和生物学习性》,文中介绍,草地贪夜蛾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于美洲大陆,是当地重要的农业害虫。随着国际贸易活动日趋频繁,草地贪夜蛾现已入侵到撒哈拉以南的44个非洲国家以及亚洲的印度、孟加拉、斯里兰卡、缅甸,有进一步向以东南亚、大洋洲和中国南部为主的亚洲其他地区入侵蔓延的态势。   4月4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发布植物病虫情报第13期《我国及周边国家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情况通报》,当中指出,草地贪夜蛾自1月11日发现入侵我国云南西南部,对冬玉米造成一定为害后,已在我国定殖并开始繁衍,云南、广西已发现草地贪夜蛾为害春玉米。截至4月3日,草地贪夜蛾在云南省普洱、德宏、保山、临沧、红河、西双版纳、玉溪、文山、楚雄等9市(州)31县(市)见虫,部分春玉米上发现幼虫为害,田间虫龄不整齐,部分田块为害较重。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百色、钦州3市5县(区)发现草地贪夜蛾成虫迁入,4月3日崇左市扶绥县和百色市右江区查见幼虫为害。   “草地贪夜蛾在南宁各县区都有发现,发生程度不太严重,虫株率在8%以下,百株虫量在10头以下。当下草地贪夜蛾抗性较低,多种杀虫剂对其均能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早发现、早防治即可有效控制。”黄树生表示,草地贪夜蛾是一种新的入侵物种,目前尚不属于我国法定检疫对象。   记者从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中心了解到,目前广东并没有发现草地贪夜蛾为害的情况。“自春节云南出现草地贪夜蛾为害以来,广东省出台相关预案,在全省主要玉米种植区设置了数十个监测站,对草地贪夜蛾进行重点监控,不过目前尚未在广东发现草地贪夜蛾。”该中心一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农业农村部下发了相关的通知及防治预案,广东省也在密切监测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预防。”   专家分析,随着气温回升,草地贪夜蛾成虫可能入侵西南、华南和江南大部地区,并向长江中下游、黄淮、华东和东北等地入侵,在我国玉米主要种植区发生为害风险较高。其一旦迁飞到我国玉米种植区,将对玉米等多种作物造成严重威胁。尚无登记用药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日前组织专家制定《年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方案(试行)》,要求加强监测预警,分区重点防控,做好应急防控准备,确保早发现、早控制。   《方案》提出三种防控办法。

一是生态调控及天敌保护利用。有条件的地区可与非禾本科作物间作套种,保护农田自然环境中的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发挥生物多样性的自然控制优势,形成生态阻截带。   二是成虫诱杀技术。成虫发生期,集中连片使用杀虫灯诱杀,可搭配性诱剂和食诱剂提升防治效果。   三是幼虫防治技术。抓住低龄幼虫的防控最佳时期,施药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者傍晚,注意喷洒在玉米心叶、雄穗和雌穗等部位。生物防治方面,在卵孵化初期选择喷施白僵菌、绿僵菌、苏云金杆菌制剂以及多杀菌素、苦参碱、印楝素等生物农药。   应急防治方面,玉米田虫口密度达到10头/百株时(参考玉米田二代黏虫防控的虫口密度指标),可选用防控夜蛾科害虫的高效低毒杀虫剂喷雾防治。多杀菌素、氟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氟虫双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等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记者了解到,虽然目前国内已有企业   据了解,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后尚无登记农药可用,当前部分企业和地区都将其作为夜蛾类来进行防控,推广的防治措施也是国内常见的夜蛾类防控手段,该方法能否有效防治草地贪夜蛾还需要时间检验。

相关防控部署措施:

发挥技术优势,提前谋划布局,农业农村部奋力阻击超级害虫草地贪夜蛾蔓延危害

来源:老田微农技时间:4月22日

年以来,一种名叫草地贪夜蛾的“超级害虫”(据报道,其原发地美洲,可危害包括玉米、水稻、甘蔗、棉花和蔬菜等80多种作物,如管理不善,可造成作物大幅减产)由美洲传入非洲,迅速在整个南部非洲大陆、马达加斯加和塞舌尔群岛传播危害。年该虫又传入亚洲,在印度、孟加拉、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蔓延危害,直逼我国国境线。为此,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年8月发出了全球预警,我国是重点预警国家。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病虫疫情,肩负着全国重大害虫防控技术支撑职责全国农技中心在部种植业管理司的领导下,强化责任意识、提前谋划部署,奋力阻截其蔓延危害。

一、提前防范,确保监测预警到位

在获悉草地贪夜蛾在非洲和我国周边国家肆虐蔓延时,全国农技中心病虫害测报处便超前谋划,积极做好动态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uguohua.com/gtmwh/2072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