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喀土穆 >> 喀土穆文化 >> 我在南苏丹的故事1Pleasec
编者按:
9月3日至4日,我国将召开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这是中非友好大家庭的又一次大团圆。此次峰会将致力于加强顶层设计,突出战略引领,凝聚双方共识,协调行动步伐,为中非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力。
而作为代表国家形象的中国维和警察,常年在这片红土地上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汗水。本文作者文龙在南苏丹工作已近5载,期间积累了大量丰富、鲜活、生动的生活和战斗历程。
《我在南苏丹的故事》系列文章讲述了文龙同志艰苦的维和经历,反映了其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坚强的战斗精神,展现了中国维和警察对祖国、对事业的热爱之情,描述了非洲大地上身处战乱中的人们对和平的渴望,折射出中国维和警察敢于担当、献身使命的时代精神。
作者简介:
文龙,现任广西公安厅办公室副主任,一级警督,曾5次参加联合国维和任务:年至年、年至年赴联合国东帝汶任务区,年至年赴联合国利比利亚任务区,年至年赴联合国南苏丹任务区(期间担任广西维和警队警队长)执行维和任务。
年至今,在联合国南苏丹任务区担任朱巴战区保护平民协调官(朱巴战区联合国维和警察最高指挥官)。
-------------------------------
"Pleaseclosethedoor"
-thestoryofJ
8月5日,南苏丹冲突各方在喀土穆签订了和平协议,8月6日起,难民营持续地欢庆。南苏丹会不会有持续的和平呢?IDP(国内流离失所者,习惯通称难民)能不能重返家园?也许是时候讲一讲难民的故事,看看战争与和平怎么改变平民的命运。
J(本文主人公)于年生于上尼罗州努尔族的牧民家庭,父亲有两个妻子,一百多头牛,在当地是中产之家。J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其中一个哥哥早早结婚,生了两个儿子。
J十七岁那年,在举行成年礼(在额头上刻花纹、取掉上下四颗门牙)后半年,跟二十多个同年龄段的男孩按照传统出去偷牛(实为抢牛)。这伙男孩偷回二十多头,J分到他平生拥有的第一头牛。
一个月以后,这次偷牛招致敌对部落的猛烈报复,J的村子受到偷袭,父亲和生母被杀,大部分牲口被抢。家人的生计陷入困顿。这个时候,南北内战也日趋激烈,J的两个哥哥跟很多努尔族青年一样,去当兵打仗了。
J选择了留在村里,与继母、嫂子和两个侄子一起生活。到了年,J凑够了30头牛的彩礼,娶了媳妇,三年后有了个女儿。、年,坏消息接连传来,两个哥哥先后战死。按照传统,J可以娶嫂子为妻,但J并没有这么做,选择了继续一起生活。
年的一天,J的村子突然变成了两军交战的战场,炮弹炸毁了J的家,J的女儿、嫂子、两个侄子都死于交火,J与继母、妻子逃出来,所有的家产都毁灭了。
(图文无关)
J带着一家人,一路逃到朱巴,住进一个难民营。年南苏丹独立,J希望能有机会回到家乡,开始在朱巴摆摊做点小生意,攒点钱。年底,丁卡、努尔两族的内战爆发,J一家逃到联南苏团的难民营。年,J又有了一个女儿,J每天与妻子去市内摆摊,继母照顾女儿,第二年,继母病故,J的妻子只好留在难民营照顾女儿。
年7月难民营周围爆发激烈冲突,J的妻子被流弹打伤,因为医疗条件很差,半个月后感染不治,很痛苦地死去。这件事完全打垮了J,他生意做不下去了,每天守着女儿,靠联合国救济生活。J明白,家乡恐怕他是再也回不去了。但是J的悲惨命运并没有停止,一年后,女儿得了重病,治疗两个月后,还是病故了。
我初次认识J,是在当时难民营巡逻队报告有一名四十多岁男子在非武装区自杀,被发现救了回来的时候,而自杀的男子就是J。我安排人把J送到难民营诊所,安排心理治疗。
J与大多数好斗、暴怒的努尔族男青年不同,显得特别腼腆、安静,怯怯的,每说一句话,都要努力先挤出一点笑容,但是总挤不出来。我后来去诊所看过几次他,他总是呆呆的,眼睛完全暗淡无光,不管我们怎么开导,他的眼睛偶尔亮了一下,马上又熄灭了。
年底,J终于在他的窝棚里用绳子上吊自杀了。简陋的窝棚里除了几件破衣服,什么也没有。地上扔着一张破纸条,潦草地写着一句话:pleaseclosethedoor。是J的笔迹。J与这个世界已没有任何联系,他能想到要交待的话,只有请求把门关上,让大家不要看到他最后的样子。
检查完现场,我轻轻叹口气,让大家出去。我轻轻把门关上,而后坐在一块石头上,医院运尸车的到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