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喀土穆 >> 喀土穆文化 >> 在苏丹的三个月,这支医疗队的近况如何
医生分国家,医道无国界。自年起向苏丹派出第一批援外医疗队,西安医院至今已累计派遣援苏丹专家共计29批人次。47载爱与奉献,每位专家都牢记使命和责任,顾全大局,克服困难,充分发挥专业特长,通过手术演示、指导查房、临床诊疗、病例分析、专题讲座等方式,向当地医务人员传授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理念,为受援地区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他们无怨无悔地将汗水和青春挥洒在援非医疗事业上,发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援外医疗队精神和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为促进受援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的健康水平、加深中国人民同非洲人民的友谊作出了积极贡献,展示了中国医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带着亲人的嘱托,带着领导同事的祝福,10月18日、20日,经过半年的集中培训,一附院第34批援苏丹医疗队正式启程出发,出征苏丹执行为期一年的援外医疗任务。按照省卫健委援外工作安排,此次援苏丹医疗队由西安交大一附院牵头,联合15家兄弟单位选拔组建,其中一附院选派出人力资源部副部长郭永、胸外2科副主任李晓军、新生儿科党支部书记李小权、中医科主治医师蔡云、康复医学科主治医师侯海涛、康复医学科主治医师崔延超、医学影像科主治医师郭晨光医师、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主管技师王惟一行8人参加援外医疗任务。
近日,《非洲华侨周报》记者对第34批援苏丹医疗队队长郭永进行了专访。郭永队长总结了抵苏三个月来的工作,并谈及新一年的援外计划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视频,了解一下他们的工作状况及环境
年:让我们感动的那些故事
年10月21日,中国(陕西)第34批援苏丹医疗队共计42名队员抵达苏丹首都喀土穆,开始为期一年的援外医疗工作。两周后,恩图曼、阿布欧舍和达马津三个点的队员全部到位,尽快熟悉和适应当地环境,医院,稳步推进日常工作。
一些数据
截至目前,第34批援苏医医院累计诊治门、急诊患者超过人次,开展手术余台,抢救危重病人24人次,对我驻外外交人员提供医疗服务54人次,出诊15次。据了解,门急诊患者多以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新生儿科及针灸理疗科患者为主。医疗队员多次实施高难度手术,医院引起轰动,其中包括全麻下行肾盂肾实质联合切开取石术、巨大多发性子宫肿瘤切除术,以及为90岁高龄患者实施髋部骨折手术等。
第34批援苏丹医疗队队员合影
除高难度手术外,第34批援苏医疗队还参与了一次跨越多公里、与死神赛跑的救治。年11月12日,驻苏丹达马津华泰公司选矿厂2名工人遭遇车祸,达马津点全体队员参与救治,为王姓颈椎损伤患者赢得宝贵的时间,后该患者被送往首都喀土穆接受治疗。恩图曼点队员先后多次前往会诊,成功地将这名患者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
巨大多发性子宫肌瘤手术
90岁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手术
光明行回顾过去3个月的工作,第34批援苏丹医疗队还在短期医疗援助项目“光明行”活动的开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与大使馆及苏方接洽,帮助筛选患者,参与手术活动,与“光明行”专家组共同完成了例白内障复明手术。该活动结束后,由中国政府捐赠给苏丹的价值多万人民币的眼科设备被移交到医疗队医院,队里组织工程人员加班加点安装,积极培训当地人员进行操作,现已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20例,使白内障复明工程得到推广。
“光明行”项目专家组参观援苏医疗队驻地
谈谈"情"积极推进中苏双方合作与交流。在第34批医疗队队长郭永的协调安排下,恩图曼、医院院长先后拜访了中国驻苏丹大使馆经商处参赞周春林。二位院长对中国长期支持苏丹的情意表达了感谢,并提出了愿望。年11月中旬,郭永队长在瓦德迈达尼拜访了杰吉拉州卫生厅厅长、阿訇,为下一步在该地区更好地开展医疗合作打下了基础。
郭永医院院长拜访周春林参赞
做友谊的使者,扩大医疗队对外影响力。第34批援苏医疗队始终不忘“民间大使”身份,先后与喀土穆大学、双尼罗河大学互动,参与中文系的诗歌朗诵会,增加了彼此之间的了解,促进了中苏文化交流。
医疗队员参加喀土穆大学中文朗诵比赛
服务苏丹高层,针灸逐渐获认可。听闻苏丹卫生部官员考瑟常年患有哮喘,第34批援苏医疗队派出针灸医生,一附院崔延超医生为其实施2个疗程的针灸治疗,症状明显得到缓解。
崔延超医生为苏丹高官实施针灸治疗
立足本职胸怀大局远在苏丹医疗援助的交大一附院新生儿科李小权教授和咸阳妇幼胡剑教授,在苏丹接诊一位急诊产妇,发现胎儿的一只脚丫丫已脱出于阴道口,经查宫口已近开全,胎心90多次,已来不急手术,胎儿窘迫,新生儿出生后无自主呼吸,反应极差,非洲是传染性疾病高发地区,李教授为第一时间抢救新生儿,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且是在无任何复苏设备的条件下实施了胸外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随着孩子“哇”的一声哭声,小黑宝贝成功救活了!
新生儿科李小权教授救治急诊产妇
从队友们踏进各自科室的第一天起,来自一附院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主管技师王惟年轻的身影不经意间出现在每个队友的科室。“同老师,您的显微镜用的顺手不?有啥问题?”,眼科的同西龙老师慢条斯理的说“王惟先别走,给我把镜子再调调”。由于同老师手术没有助手,“王惟帮我拿些纱布,帮我去拿消毒液”。就这样王惟从眼科到泌尿外科,再到放射科,走进ICU,一路帮大家检查医疗设备,更是为队友带去了温暖的陪伴。他到神经外科,刘文刚和向毅两位大夫正在犯愁,如若开展手术,神经外科显微镜何在?王惟笑着说“我已经把库房的新旧设备整理,检查了一遍,有一台崭新的镜子等着你俩呢”,原医院驻地,就不声不响钻进了满布灰尘和蜘蛛网的器械库房,把所有医疗仪器“地毯式”盘查了一遍,并加班加点检修损坏的仪器,做好仪器保障工作。就这样,王惟把每一位队友的工作需要,看在眼里,装进心里,使医疗队的工作很快的步入正轨,前方医疗工作风生水起,捷报频传,增强了所有医疗队员的工作信心和援助热情。
年,我们继续奔跑展望新一年的工作,第34批援苏医疗队郭永队长提到了“走出去”三个字:医院去、到中资机构去、到贫困地区去。
PART
01
医院去。第34批援苏丹医疗队了解到,医疗队医院之间没有互动,希望能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互助互利,统筹协调资源。郭永队长表示,欲借助“光明行”活动留下的眼科设备,医院联动,充分发挥捐赠设备的作用,惠及更多的白内障患者。
PART
02
到中资机构去。第34批援苏医疗队计划选取人员相对集中、医疗条件薄弱的中资机构开展一定规模的义诊活动,为当地华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保障“一带一路”项目的顺利推进。
医院义诊现场
PART
03
到贫困地区去。第34批援苏医疗队正加快了解当地常见的疾病,希望组织医务人员到贫困地区进行义诊、健康教育和咨询。新年第一天,阿布欧舍医疗点就在当地开展了一次义诊活动,反响很好。
医院的建设情况,郭永队长提到了正在推进的两个项目:
中医标准化诊室为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进一步开展中医药交流合作,陕西省卫健委正积极推动中医标准化诊室项目的开展。该诊室拟建在苏丹总统府门诊部内,计划于年6月实施,工期3个月。项目建成后,总统府门诊部的诊疗能力将得到提高,从而进一步改善总统府及其周边民众的就医状况,还可以提高中医药及中国文化在苏丹高层间的影响力。
中国诊疗中心国家发展合作署官员等医院驻地,与郭永队长围绕建立中国诊疗中心进行了深入交谈。苏丹近年经济状况持续恶化,医院的投入近乎为零,就医环境简陋,设备陈旧,医院运营效率低下,管理松散,人员多点执业。诊疗中心如由我国政府投入建成后,后期在没有双方政府财政支持的情况下,能否通过自身运营,维持运转,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首要问题。
她表示,苏方希望在我国政府的帮助下更新设备,改善就医环境,加强对人员的培训。但设备管理权限在苏方,医院现行的运行体制难以保障新设备投入后运营能力的提升。
此外,医院对中国政府有较高期望,医院医院本身缺乏维修能力,我国政府捐助的医疗器械到医院后,常常由于耗材短缺,个别零配件损坏,导致设备搁置,无法正常使用。她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受援国的实际调研,有效提供当地所需要的帮助,让前期的投入可持续化运转,发挥更大的作用。
队长有话说:援苏医疗至今已47年,国家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国家卫健委、省卫计委、各派员单位均积极支持援外工作,驻地等各方面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来到他乡,倍感祖国的伟大和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医疗队全体队员时刻不忘援外使命,工作不敢有丝毫懈怠,认真努力完成任务,争取为国争光。国外的日子,有苦有甜,我们严于律己,尽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远在异国他乡,最大的障碍是孤独和寂寞,时间长了,难免挂念家里妻儿老小,希望国家切实提高援外人员待遇,丰富援外人员生活,做好家属关怀与慰问,解决队员后顾之忧。在中国传统的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
我们收到了他们来自远方的祝福~
让我们也共同祝愿
远方的、我们亲爱的同事们
保重身体,一切顺利,新春快乐!
来源:《非洲华侨周报》
编辑:张潇丹
责任编辑:庞亮
往期精彩回顾
流感,让我们共同应对!
当医生成为患者,他选择向癌症宣战!
啥是佩奇?!小编想到了身边的他们......
喜欢就请点个赞!
了解更多内容,请长按左侧白驳风在哪看比较好北京治白癜风去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uguohua.com/gtmwh/18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