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喀土穆 >> 喀土穆文化 >> 用生命拯救文化,10个勇敢的平凡守护者故
影
知乎上有个挺有意思的问题,大意是在着火的宅子里梵高的画和猫只能救一个你选择哪个,如果把猫换成你自己,下面的答案可能就不会争得那么热闹了。
人皆惜命,纵然救下全世界的瑰宝,没有命来享用那也就是镜花水月。
然而偏偏有那么一些平凡的人,冒着生命危险去保护人类的宝贵文化财富,这越发凸显出他们的勇气。
这些勇敢的平凡人,他们的名字并不为人们熟知,他们的故事值得被传扬称道。
01
国父肖像躲兵灾
吉尔伯特·斯图尔特为乔治·华盛顿绘制的全身肖像被称为“兰斯当肖像”,是美国国宝级的艺术品,年英军占领华盛顿并焚烧白宫时,它险些葬身火海。
据说多亏当时的第一夫人多利·麦迪逊撤离时顺手扯下兰斯当肖像带走,才挽救了这件国宝,不过曾经在白宫工作的奴隶保罗·詹宁斯在年撰写的回忆录中,戳穿了这个谣言。
按照詹宁斯的说法,当时麦迪逊夫人提着一袋银器就匆匆离开了,华盛顿肖像的真正拯救者是两个普通的白宫工作人员约翰·西乌萨和托马斯·麦格劳。
西乌萨是白宫的服务员,麦格劳是花匠,他们知道英国人随时会来,却还是沉着冷静地把画像从画框里割下,再带上马车撤离。
考虑到画像悬挂的位置,麦迪逊夫人是不可能随手就撕下来的,她至少需要一架梯子才能爬得那么高,因此西乌萨和麦格劳拯救画像的说法更为可信。
02
顶着炸弹救珍宝
年7月17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将军在摩洛哥起兵发动政变,西班牙内战就此拉开序幕,这场战争不仅是西班牙人的灾难,也是艺术珍品的浩劫。
战争中左翼军队焚毁历史悠久的教堂,右翼军队轰炸陈列现代艺术品的博物馆,这时只有艺术瑰宝委员会挺身而出,直面杀红了眼的交战双方。
这个委员会的成员主要由平民组成,用一种类似红十字会的方法保护和拯救珍贵的艺术品,抢救下来的东西都暂时送往马德里的一座大教堂存放。
为了表示中立,委员会不光抢救现代艺术品,对教堂里的文物也一视同仁,当佛朗哥的军队开始轰炸马德里时,委员会意识到他们必须有进一步的动作。
所有艺术品首先被运往巴伦西亚,然后经加泰罗尼亚运抵瑞士日内瓦,交由国际联盟保管。
正是由于艺术瑰宝委员会的努力,今天的我们才有机会欣赏戈雅、毕加索和提香等大师的杰作。
03
冒死也要听摇滚
尼基塔·赫鲁晓夫上台后所做的一件好事是改善了苏联人的住房条件,让过去共用厨房和卫生间的他们住上了独门独户的公寓。
在约瑟夫·斯大林统治的时代,听英美摇滚乐无异于给自己买了一张前往古拉格的快车票,住进公寓的苏联人有了隐私空间,也就有了更多欣赏音乐的选择。
问题在于当时苏联的摇滚黑胶唱片很少,就算有钱也买不到,而且被克格勃发现拥有这样的唱片依然很危险。
苏联的摇滚乐爱好者们开动脑筋,终于发现废弃的X光片可以翻录唱片,医院的垃圾箱里“寻宝”,制造了有史以来看上去最硬核的摇滚乐唱片。
在克格勃查获这批摇滚迷之前,已经有数百张X光片唱片在新公寓之间流传,除了摇滚乐之外一些遭禁的俄罗斯民歌唱片也被翻录,为传统音乐文化的延续留下了火种。
04
二手书商保文学
奥马尔·巴希尔上校在年发动血腥政变,推翻了苏丹民选政府,数万人在这场政变中丧生。
随之而来的是对公民自由的铁腕镇压,苏丹国内的政党被取缔,报社被封禁,图书馆和书店也被迫关门。
如果不是一些二手书商的存在,苏丹的文学传承也许会就此中断,这些书商政变前大都经营着书店,他们关店纷纷转入地下经营。
于是奇怪的一幕出现了,喀土穆全城找不到一家书店,黑市平装书市场却空前繁荣,塔伊布·萨利赫、阿巴斯·阿加德和尼扎尔·卡巴尼等作家的著作得以保持活力。
正如苏丹记者兼诗人马蒙·埃尔特利布回忆的那样,上世纪90年代在喀土穆买书需要找关系,通过熟人把你带到黑暗小巷里的一座房子,如果你够幸运的话,黑市书商会从地板下翻出你要的书来。
05
最后的考古学家
索马里从年以来陷入持续内战,兵火所至生灵涂炭,再加上毁灭性的大饥荒,导致上百万人死亡。当生存成为这个国家大多数人的唯一目标时,像萨达·米尔博士这样的人还难能可贵地保留着更高的追求。
米尔是索马里硕果仅存的考古学家,多年来她一直在地球上最危险的地方整理和保护着历史宝藏。
米尔14岁那年,在摩加迪沙的家中给花浇水时,差点被一颗炸弹炸死,她和家人为了躲避战火,一路辗转逃到了瑞典获得庇护。
在瑞典和英国接受考古学教育后,年轻的米尔毅然决定回到祖国,在那里进行考古实践。
米尔率领着一支50余人的团队,在索马里发现了近百处史前岩画遗址,其中至少有10个有资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惊人的勇气,米尔为她的祖国和同胞守护着古老的索马里文化。
06
追随塔利班脚步
塔利班一度是最疯狂的世界文化破坏者,年他们炸毁了举世闻名的巴米扬大佛,给人类文明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在塔利班肆虐期间,他们对阿富汗古迹的破坏是全方位的,并不是所有阿富汗人都赞成他们的做法。
过去十几年间一支由普通建筑工人组成的松散团队就一直追随着塔利班的脚步,那些原教旨主义者在哪里破坏,他们就去哪里修复。
团队领导人汗·阿里曾是个瓦工,曾受雇参与巴米扬大佛被毁后的善后工作,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下学习了古迹修复新技术,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在那之后,阿里和他的团队重建、修复和拯救了数十处被毁的古迹,其中包括果尔果拉古城的修复工作。
让阿里感到遗憾的是,被彻底炸毁的巴米扬大佛已经无法恢复原貌了,他能做的是不给后世子孙留下更多的遗憾。
07
神秘博士第一粉
英国广播公司(BBC)从年推出《神秘博士》至今,这部世界上最长的科幻电视剧已经播出了集,其间自然吸粉无数。
在横跨全世界、纵越几代人的《神秘博士》粉丝中,英国人菲利普·莫里斯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这个前石油钻探工多年来以恢复遗失的《神秘博士》剧集为己任,甚至不惜以生命作为代价。
由于BBC早期并未对播出过的剧集存档,导致《神秘博士》有多集缺失,莫里斯走遍世界各地寻找这些失落的剧集。
年莫里斯在尼日利亚搜寻遗失剧集时,被当地武装游击队绑架,支付了20万美元赎金后才获释。
没有任何危险能吓倒莫里斯,在叙利亚他险些被炮弹炸死,在非洲和南美洲他经常跟当地军阀和民兵打交道。
年莫里斯把他找到的9集《神秘博士》剧集交给BBC归档,从而让遗失的剧集减少到97集,他也因此赢得了“寻找电视剧的印第安纳·琼斯”这个绰号。
08
村民护宝节衣食
叙利亚布拉克丘村的村民在某些方面是幸运的,这里离土耳其很近,战火烧来时他们可以扶老携幼越过国境躲避。
除了能保命这点外,布拉克丘村民面临的全是不幸,从年持续至今的内战让他们极度穷困,缺衣少食,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之中他们还保护了叙利亚最重要的遗迹乌尔卡什古城。
战争开始时,乌尔卡什古城还没有得到全面发掘,它是世界上最具历史价值的遗址之一,也是美索不达米亚古代城市文化的标志。
叙利亚内战一打响,布拉克丘村村民就成立了一个志愿者团体,为乌尔卡什古城提供全天候的安全保障。
最为难得的是,这些村民在自己连饭都吃不饱的时候,还愿意把省吃俭用剩下的钱用于遗迹的维护。
当战火临近时,村子里大多数人都出去躲避,还是有少数人留下来保护遗迹,但愿在他们的努力下,乌尔卡什古城能避免许多叙利亚古迹的毁灭命运。
09
考古学家斗暴徒
与凶残的伊斯兰国抗争的各色人等中,有这么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大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行为举止彬彬有礼,手中没有武器。
这群人在靠近叙利亚的土耳其边界设立了训练营,培养更多有生力量加入自己的队伍,他们借用电影《盟军夺宝队》,自称“叙利亚夺宝队”。
一切始于年,当时叙利亚政府军正在围攻马拉特,这座城市的许多地方已经被炸得满目疮痍,博物馆也岌岌可危。
正在美国工作的阿姆鲁·阿泽姆教授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组织了一批学者和志愿者,从土耳其辗转来到马拉特,他们在博物馆珍贵的古代马赛克壁画外砌上保护物和水泥保护墙,周围还堆上沙包吸收炸药的冲击力。
自那以后,阿泽姆教授和他的团队一直在和伊斯兰国赛跑,抢先转移能转移的文物,无法转移的就拍下照片作为日后修复的参照。
10
顿涅茨克守护者
从年初夏开始,乌克兰东部城市顿涅茨克变成一个血腥战场的中心,数十万亲俄分裂分子与政府军在这里展开激战。
少数坚定的顿涅茨克市民没有逃离这座陷入战乱的城市,他们放心不下市内的余家博物馆和里面的藏品。
这群志愿者争分夺秒地赶在博物馆被炸弹夷为平地之前,抢救出里面的珍藏,仅在顿涅茨克地区历史博物馆,他们就在短时间内转移了约15万件藏品。
这件工作不仅是辛苦,而且充满危险,要知道平民在街头被枪杀的事情,在顿涅茨克已经屡见不鲜。
和抢救文物的志愿者一样,顿涅茨克歌剧院自愿留下的工作人员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他们在领不到薪水的情况下,依然坚持演出,试图让这座城市的文化生活保持活力。
歌剧院导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人们走进歌剧院是为了缓解压力,在这种极端环境中我们就是他们的心理治疗师。”
完
我这么有趣,要不要最顶尖白癜风专家之一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在哪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uguohua.com/gtmwh/18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