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土穆

医道无界咸阳市中心医院6名援外队员初到

发布时间:2019/1/22 18:42:00   点击数:

10月18日、20日,医院参加中国第34批支援苏丹医疗队的6名医务人员分批启程,跨越山海,踏上了为期一年的医疗援助之路。

离别月余,异国他乡捷报频传,这不仅让牵挂他们的亲友、同事宽慰许多,更让大家为队员们的努力付出倍感骄傲。

一踏上苏丹的热土,来不及调整一路的舟车劳顿、适应干旱炎热的气候,6名队员就像换岗的哨兵一样,快速被分配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神经外科医师向毅、骨科护士文巧芳来到首都喀土穆的“医院”,骨科医师罗冬冬、眼科医师王永斌、麻醉医师房明岗来到了苏丹中部杰济拉州的“医院”,消化内科医师车军则被安排到了南部青尼罗河洲的“医院”。

北起喀土穆,南抵青尼罗河州,6个人在距离公里的3家医院热火朝天地投入到新的医疗工作当中。

罗冬冬:在养马场一样开展高难度手术

年,中国政府在距首都喀土穆约公里、位于苏丹杰济拉州阿布欧舍市一个英国殖民时期废弃农庄的养马场,建起了医院,这里的病房由马厩改建而成,医疗设备更是简陋。

罗冬冬在医院真切体会到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国内骨科手术常见的髓内针、锁定钢板、配套螺钉、克氏针、止血带等材料在这里不是没有就是型号不全,对此罗冬冬就根据需要用大力钳把长螺钉截断使用,为节省克氏针就把长的截短,一根当成几根用。

材料短缺就要求医师个人拥有深厚的诊疗经验,没有术中透视用的C型臂,一些需要在透视下监视辅助完成的操作,只能凭以往经验来完成,没有止血带,四肢末端手术就不可能在无血条件下视野清楚地完成,只能靠术者经验采用电凝、打结止血完成手术。

到达月余,罗冬冬已接待名门诊病人,成功完成包括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陈旧性孟氏骨折矫形术、陈旧骨折并骨髓炎清创引流术等大小手术20余台。

展望未来工作,罗冬冬仍然充满信心:医院的骨科医生,在苏丹就需要改变以往习惯,努力适应实际环境,因地制宜开展工作。

王永斌:自带药械帮助苏丹患者重获光明

阿布欧舍当地眼疾病人非常多,尤其以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居多,而面对手术所需的药品、材料,当地医务人员往往直截了当告诉王永斌:“吗啡,吗啡(中文:没有,没有)”

王永斌暗自庆幸:那包东西带着了!

临行前,医院为他和其他队员分别都准备了一个大大的“材料包裹”,王永斌的包裹内涵丰富,手术材料有眼科专用手术刀、充电式便携止血器、眼科专用显微缝线、美容缝线以及白内障手术撕囊镊、劈核钩等等,药品则带有眼科囊膜染色剂、眼用表面麻醉药以及散瞳滴眼液等物品。

王永斌将这些物品全都无偿给患者们使用,截止目前,王永斌已接诊余名病人,实施白内障手术61台,在他的精心诊治下,一位位白内障患者掀开遮光的“窗帘”,一位位眼部不适患者解除困扰,看着患者愈加明亮的眼睛,王永斌的眼睛也开心地弯成了两道小月牙。

房明岗:为生命保驾护航的麻醉医生

常言道,手术有大小,麻醉无大小,手术能治病,麻醉可保命,同在医院的房明岗就是那个为生命保驾护航的麻醉医生。

前不久医院一天之内同时开了大小6台手术,但可用的麻醉师却捉襟见肘,房明岗只得一人扛起了全部麻醉任务,这一忙就是8个小时。

“敢想、敢做、敢闯、敢干”,这是房明岗的工作写照,医院为其准备的麻醉耗材,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胆囊切除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等40余例成功的麻醉案例,鼓励着房明岗在苏丹不断尝试,医院闲置已久的B超机,凭借熟练的超声技术和解剖知识为术中患者顺利进行了“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这项在国内也并未普及的麻醉新技术将会给苏丹更多病患带来福音。

车军:让更多人知道中国医生来了!

车军是此次医院援外医疗点的“点长”,这意味着他不仅要做好本职业务工作,维护好队员们的日常生活也是他的分内之事。

医院常规设有内、外科,并未像国内一样设立诸多专科,因此除了完成消化内科常规门诊工作外,车军还联合其他医生救治过心脏病、脑梗塞、结核性淋巴结炎以及黑热病等患者。

谈起在达马津的生活,车军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们都是自己采购生活用品,像水电、生活设备出问题了,也是自己维修,实在不行了再找专业人员来处理”。

一直以来,中国医生在苏丹都很受欢迎,但车军坦言,他们现在最大的任务是打开工作局面,因为距离上一批医疗队离开直至车军他们抵达,中间间隔了一个月,导致很多患者不知道中国医生又来了,“目前就诊的患者不是特别多,因此我们急需让更多患者知晓我们的到来!”车军说。

向毅:医院有真正的神经外科

在首都喀土穆的“医院”,医院第二个神经外科医生,但由于手术室条件差、医护人员老化(多为50岁左右)、开颅手术所用的材料严重短缺且无专科病房及专业护理人员等因素,该院神经外科门诊仅接诊头痛、脑积水术后复诊等神经外科常见病患者。

面对这种情况,向毅心想:不远万里来到苏丹就是来实现个人职业价值,有困难一定要克服。说干就干,医院2周后,向毅联合其他队员将阻碍开展神经外科手术的原因一一列出,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制定出了《顺利开展神经外科手术的建议和措施》,经过协商,医院院长最终同意积极支持开展神经外科手术。

向毅很清楚,未来的工作不会一帆风顺,必定充满坎坷,但他仍乐观地鼓舞自己: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文巧芳:跨越种族的友谊让我充满干劲

作为医院援苏丹医疗队唯一的一名女队员,文巧芳用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记录下了和医院医务人员、患者相处的点点滴滴。

“初到科室,工作人员和患者一张张陌生的面孔,都让我感到感到有些怯懦,然而当一句句‘塔马木,萨地一嘎’(你好,朋友)和一个个热情的拥抱向我涌来,不适感瞬间消散。为了感谢我精心的护理,还有患者把留给自己宝宝的一块糖果硬塞给我,这让我感动万分”,文巧芳向远方的亲友发来她的消息,“原来人与人的亲近跟种族、语言无关,温暖的笑容自会沟通一切”。

当地同事的热情欢迎让文巧芳的工作充满干劲,在有限的条件下,她积极规整科室布局、清理卫生死角,划分出了无菌区、清洁区和污染区,不断指导当地工作人员增强无菌观念,规范工作程序。同时,她还要在门诊、手术室多方奔波,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检查等工作,近日更是积极配合援外医疗队医生成功完成一例右侧乳腺巨大肿瘤(直径10cm)切除术,不仅获得了患者及家属的高度评价,还得到了新华网喀土穆记者站的报道。

结语

援外月余,医院参加中国第34批支援苏丹医疗队的6名医务人员已经逐渐适应了苏丹的环境,面对困难他们尽力克服、极力适应,也学会了苦中作乐,比如精准计算时差以便利用网络与相隔万里的亲朋好友聊上几句,比如静下心来写写日记与自己进行心灵对话......

他们说:援外是一份责任、一种传承,更是一段珍贵的阅历,当看到五星红旗在苏丹的天空飘扬,当听到苏丹人民说着“感谢你,中国医生”,任何语言和文字都无法表述内心的激动与鼓舞,能够成为一名中国援外医疗队队员,他们无比骄傲与自豪。

赞赏

长按







































贵州治疗白癜风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热心公益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uguohua.com/gtmwh/1666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