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喀土穆 >> 喀土穆美景 >> 西亚的日本制造了5个南京大屠杀至今不认
打土耳其?不需要动员
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之间的战争已经持续多日,在国际上一片喊停之声中,唯有土耳其逆流而动,公开站队阿塞拜疆,还派兵参战。尽管正在谈判停火,但实际上还在打,亚美尼亚处境不妙。土耳其的加入,令亚美尼亚人热血上涌,连白发老兵都重新武装起来上战场了。为什么亚美尼亚人如此激动?因为,土耳其,是亚美尼亚的世仇!仇到什么程度?两个接壤的国家,至今连外交关系都没有,仇到绝交。一提到日本,中国人绝对会想到九一八、南京大屠杀。一听到土耳其,亚美尼亚人必然会想到“亚美尼亚大屠杀”。“亚美尼亚大屠杀”是指奥斯曼土耳其政府在至年间,对境内亚美尼亚人进行的种族屠杀,受害者达万,但土耳其至今拒绝承认这一事实。现在,历史积怨没解决,世仇还直接下场,亚美尼亚人当然要拼上老命。▲奥斯曼帝国有这么大奥斯曼土耳其的正式名称叫奥斯曼帝国,名称来源于开国苏丹奥斯曼一世。这个国家来历说起来和中国还有点关系——奥斯曼帝国是由突厥人建立的,他们来到西亚,是由于突厥汗国被唐朝所灭,余部西迁的结果。土耳其的主体民族,就是突厥人中的一支——乌古斯部落的后裔。从年开始,奥斯曼帝国经过多年的扩张,将西至直布罗陀,东至里海,北至奥地利,南至也门的广大土地收入囊中,版图几乎赶上了罗马帝国,亚美尼亚也在其中。亚美尼亚祖上曾经阔过,他们发源于亚美尼亚高原,拥有自己的语言,《圣经》中诺亚方舟登陆的阿勒山是他们的圣地。▲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和远处的阿勒山公元前年,出现了第一个亚美尼亚国家阿塔克斯王朝,后来一分为二,西亚美尼亚被罗马统治,东亚美尼亚成了帕提亚(即“安息”)的保护国。公元年,波斯灭掉了帕提亚。为了不被波斯同化,亚美尼亚人奉基督教为国教,以抵制拜火教,从而创下了纪录——世界上第一个宗教国家,当然也是第一个基督教国家,比罗马还早几十年。但亚美尼亚仍被波斯灭国,几次反抗失败后,不再是一个独立国家。就像犹太人一样,亚美尼亚人将宗教信仰作为民族不灭的象征,顽强地保持了下来。无论哪个统治者,拜占庭、阿拉伯还是蒙古,都无法同化这个小民族。15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来了。奥斯曼帝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文化各异。为了内部稳定,奥斯曼帝国施行了相对宽容的“米勒特”制度。“米勒特”就是“帝国内有特殊信仰的集团或民族”,非穆斯林群体按照各自的传统自治,“皇权不下乡”,只要米勒特的领袖保证交足税金(税收比穆斯林重),不造反就行,但禁止建立武装,也不能从军。在此制度下,亚美尼亚人以从事手工业、商业、艺术、医药为生——虽然不能升官,但可以发财,虽然是二等公民,但相安无事,甚至还曾经被奥斯曼帝国认为是“最忠诚的民族”。这样不是挺好吗?怎么就变成后来水火不容了呢?▲围攻维也纳失败,成为奥斯曼帝国的转折点首先是内因,16-18世纪,帝国对外扩张受挫,内部日渐腐朽,越来越重的财政负担只能转嫁给下层人民,基督教徒本就是二等公民,必然要面临更多的勒索和盘剥。其次是外因,16世纪前期,伊朗萨非王朝崛起,为争夺亚美尼亚与奥斯曼帝国连番大战,最终两国达成《君士坦丁堡协定》,又一次瓜分了亚美尼亚。亚美尼亚人这下连顺民、二等人的位置都坐不稳了,不是狼窝,就是虎穴,要想真正做个人,只能自己求解放。但自己力量太小,怎么办?找外援!找谁呢?基督教同胞!也就是欧洲基督教国家和罗马教皇,也包括信东正教的俄罗斯。此时亚美尼亚人的目的还只是谋求更多的自治权,几百年来一直经商和从事手工业使他们变得柔弱温和,也没有武装,但奥斯曼帝国和列强的想法就不一样了。▲近代奥斯曼陆军,其实已经比较西化了奥斯曼帝国——居然向外国救援,这不就是谋反吗?英法俄——求之不得啊!不乘机整事,搞垮奥斯曼帝国,更待何时?特别是俄罗斯,力挺亚美尼亚亲俄派。表面上是谋求东西亚美尼亚合并,真实目的是占有整个亚美尼亚。英国派遣大批传教士来传教,试图“和平演变”,法国则通过政经结合的手段捞取好处。于是,这就成了一个相互刺激的循环——奥斯曼帝国猜忌亚美尼亚,亚美尼亚找外援,外援拱火,奥斯曼帝国猜忌心更重……▲多年间,俄土13次大战,也是世仇在19世纪两次的俄土战争中,俄国支持一部分亚美尼亚人发动起义,又迫使奥斯曼帝国签下《圣斯蒂法诺条约》和《柏林条约》,不仅攫取了大片土地,还规定俄军有权“保护”亚美尼亚人。奥斯曼帝国当然咽不下这个窝囊气,但列强又打不过,只能向“奥奸”开刀。这一时期,奥斯曼国内弥漫着“泛突厥主义”、“泛伊斯兰主义”、“奥斯曼主义”的思潮,分别以民族、宗教和国家的角度,试图重新定义奥斯曼帝国的性质,以增强凝聚力,对抗欧洲列强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不断增强的压力。“泛伊斯兰主义”宣称,“全世界穆斯林团结起来”,建立一个超大宗教国家,以“圣战”来抵抗西方殖民侵略。“泛突厥主义”更是天马行空,认为只要语言属于突厥语系,就是一家,要搞一片大大的疆土……“奥斯曼主义”宣称,大家都是一家人,无论宗教、民族一律平等,同属“奥斯曼民族”,都应该忠于奥斯曼帝国。听上去没毛病,但真正实施的时候,无一例外都成了其它民族被“土耳其化”和“伊斯兰化”。年,手段强硬的新苏丹哈米德二世登基。年,哈米德二世建立了一支由库尔德人组成的“专业”部队“哈米迪耶”,任务是“随他们去处理亚美尼亚人”。年,在亚美尼亚人的主要聚居地比特利斯、锡瓦斯、特拉布宗等地,出现了一系列有组织的屠杀,受害者据估计约有10万至30万——亚美尼亚人的悲剧开始了。这次事件称为“哈米德大屠杀”,哈米德二世也被描绘为“血腥苏丹”,名声大坏。列强对此予以谴责,但没有谁真正出手,亚美尼亚人组成了“亚美尼亚革命联盟”进行抵抗,但显然抵挡不住,哪怕这个帝国已经衰败——打不了洋人,还打不了你吗?眼看亚美尼亚人在劫难逃,事情有了转机。19、20世纪之交,青年土耳其党兴起,主要成员是青年军官。他们认为帝国非常腐败,再这么下去没救了,唯一的出路是推翻独裁苏丹,建立君主立宪制。这个党发展迅速,甚至连苏丹的姐夫和外甥都入了伙。要造苏丹的反,所以一切反苏丹的力量都有用,亚美尼亚人肯定反“血腥苏丹”,那就先争取过来……于是,亚美尼亚人又有了希望。8年,深受青年土耳其党影响的第三军团发动了土耳其版的“武昌起义”,向首都进军,哈米德二世只得交出大权,施行君主立宪(后因阴谋复辟被废黜)。但青年土耳其党上台后才发现,“朝廷也不容易”,各种内忧外患,一举解决非朝夕之功,解决不好,就要面临种种责难,承受许多压力——以前可以说苏丹无能,现在你上来一样无能,这事咋说啊?在这种情况下,要维护政权,唯有举起民族主义的大旗。▲三巨头之一塔拉特年,青年土耳其党内的民族派以血腥手段清洗了相对温和的自由派,内政部长塔拉特、海军部长杰马尔,陆军部长恩维尔这“三巨头”(也称三帕夏)掌控了大权,相当于“集体苏丹”(真苏丹已经被架空)。此时,亚美尼亚人还在要求改善生存条件,教皇和俄皇也对亚美尼亚问题表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