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喀土穆 >> 喀土穆美景 >> 非盟记者手记苏丹总统去哪儿了
6月14日,苏丹总统巴希尔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参加非盟峰会领导人合影。新华社记者翟健岚摄
来,还是不来?这是个问题
苏丹总统奥马尔·哈桑·艾哈迈德·巴希尔,现年71岁。1993年10月起担任苏丹总统至今。本月2日,巴希尔刚刚在苏丹首都喀土穆宣誓就职,开始其又一个5年任期。
2009年3月,国际刑事法院以涉嫌在苏丹达尔富尔地区犯有“反人类罪”和“战争罪”为由,对巴希尔发出逮捕令,并要求所有《罗马规约》(以下简称“规约”)缔约国在巴希尔入境的情况下也发出通缉令。
国际刑事法院是根据《罗马规约》设立的永久性国际刑事裁判机构,于2002年7月在荷兰海牙开始运作,有权对种族灭绝罪、战争罪、反人类罪和侵略罪进行审判,只追究个人刑事责任,且在国家所属法院不能自主审理的情况下介入。
不过,苏丹不是“规约”缔约国,不必接受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因此,当年巴希尔“接到”逮捕令之后,苏丹政府一直都是拒绝的。
国际刑事法院对巴希尔的通缉令始终遭到苏丹政府强烈谴责和一些非洲国家的批评。尽管如此,巴希尔也有时选择缺席包括非盟峰会在内的国际会议以避免引发争议。
说白了,根据“规约”,只要巴希尔一直不去缔约国,国际刑事法院也奈何不得这位老总统。
本月14日,第25届非盟首脑峰会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而南非恰好是“规约”缔约国。
那么这下问题来了。巴希尔,来,还是不来?
南非官方方面,自始至终对巴希尔是否前来讳莫如深,在政府公布的国外领导人抵达名单上并无巴希尔的踪影。而苏丹官方也对此问题保持沉默。
这个疑问在14日早上才有了答案,南非国家电视台的推特称,巴希尔已于13日晚间抵达南非,准备参加非盟峰会。苏丹通讯社也随后确认了巴希尔赴南非参会的消息。
一些舆论于是认为,巴希尔的“自投罗网”意味着长达六年之久的逮捕令“不奏效了”。
抓,还是不抓?也是个问题
就在不少人都以为,巴希尔此行释放出与国际刑事法院的和解信号之际,南非一个具有诉讼资格的人权组织“南部非洲诉讼中心”14日向比勒陀利亚高等法院发出请求,要求法院敦促南非政府作为“规约”缔约国严格履约,对巴希尔发出逮捕令。比勒陀利亚高等法院在南非政府代表请求下决定15日审理该人权组织的请求,但法院表示,在此之前,巴希尔不允许离境。
非洲国家中此前也有对巴希尔发出逮捕令的先例。2011年,肯尼亚高等法院曾作出裁定,一旦苏丹总统巴希尔“踏上肯尼亚领土”,肯尼亚当局应立即将其逮捕。为此还闹出了外交事件。苏丹外交部随即宣布,苏丹政府已要求肯尼亚驻苏丹大使必须在72小时内离境,同时下令召回苏丹驻肯尼亚大使。肯尼亚外交部长摩西·韦坦古拉被迫承认肯高等法院对巴希尔发出逮捕令是“判决的失误”,并希望此事不影响肯尼亚与苏丹的关系。
有了肯尼亚的“小插曲”,非洲国家此后在平衡苏丹和国际刑事法院关系上表现得更加谨慎。非洲“规约”缔约国发不发逮捕令,抓不抓人是个问题。
2013年,非盟轮值主席国马拉维在最后一刻放弃举办非盟峰会的原因就是不想在邀请不邀请巴希尔,抓不抓人的问题上惹麻烦。与西方关系甚密的时任马拉维总统班达最后竟然决定弃权,将峰会的主办权交回非盟总部所在国埃塞俄比亚。
有了肯尼亚和马拉维的前车之鉴,“抓与不抓”,对于与西方关系更密的南非来说,无疑是块烫手山芋,处理不当难免落得“猪八戒照镜子”的下场。
在,还是不在?又是个问题
风口浪尖的巴希尔,这趟南非行注定带着太多秘密。
虽然多方消息透露,巴希尔13日已经抵达南非,但直至14日非盟首脑峰会开幕式前的领导合影仪式,巴希尔都没有在公众面前露出半步行踪。
事实上,原定于当天11:00举行的领导人合影仪式,最终推迟了3个多小时才举行。而在这段时间里,大多数记者被主办方圈锢在会议中心的特定区域等待,动弹不得。彼时,关于南非政府故意将大批记者“软禁”与此,同时秘密护送巴希尔出镜的消息甚嚣尘上。
不过,巴希尔当天最终现身非盟峰会开幕式和领导人合影仪式,粉碎了谣言。尽管他本人和苏丹政府都没有公开对南非法院的临时禁令表态,但出席即是一种态度。
只是新华社记者在峰会开幕式结束时发现,位于前排国家元首区的苏丹元首座位上,已经是苏丹驻南非大使,而非开始落座与此的巴希尔。
据事后了解,巴希尔其实是去参加由政府间发展组织举行的一场关于南苏丹问题的闭门协调会。只不过,从这开始,巴希尔便把行踪藏到了公众视线的死角,让“寻找巴希尔”成为当天峰会的媒体焦点。
当晚20:00左右,新华社记者从约翰内斯堡机场的线人处获得消息,巴希尔已经离开南非。随后,这一消息得到了苏丹信息部长艾哈迈德·比拉勒·奥斯曼的证实。
新华社记者还从一位法国媒体记者处,听到了巴希尔会在14日深夜离开南非的说法。
不久之后,彭博社的推特却称,在奥斯曼证实巴希尔已离开南非的约一小时后,有人仍在会场见到了巴希尔本人。
苏丹政府当天也专门为此发声,称巴希尔只会在15日非盟首脑峰会结束之后才离开南非。
各方相抵的信息一时间汇聚,各又有各讳莫如深的源头和道理,让在非盟现场的记者们也不知所以。看来,相比起本届非盟首脑峰会“妇女赋权与2063年愿景”的主题,“苏丹总统去哪儿了”恐怕才是两天会议的焦点。
新华社记者张川石 许林贵 王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