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喀土穆 >> 喀土穆美景 >> 媒体聚焦不读博士去当村干刘泽林的
光着脚杆、挽着裤角的刘泽林。
光着脚杆,裤角挽到膝盖,扶着农耕机在水田里来回犁田、与农妇并排栽秧,一身泥巴走在田坎上……
最近几天,一个乡政府工作人员进村帮助村民犁田、栽秧干农活的照片,在贵阳的 其实,这个“泥腿子村干”背后,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放弃读博当村干。
几张图片
来了个“泥腿子村干”
年5月23日,贵州都市报记者赶到安顺市平坝区羊昌乡,找到了被称为“泥腿子村干”的刘泽林。刘泽林是安顺市平坝区羊昌布依族苗族乡政府一名基层工作人员,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
上身穿雨衣,下身牛仔裤,陈旧的皮鞋和裤子上沾满了泥巴,一副玻璃瓶底般的近视眼镜挂在鼻梁上,脸上挂着憨厚笑容的刘泽林,说话大方得体。
“不就是帮村里人打田栽秧嘛,应该的啊!”说起 云头村位于红枫湖水源地——羊昌河畔,离羊昌乡政府5公里。多户人家分散居住在云头山脚下,各村寨周边地势平坦、良田众多,历来盛产大米。
5月9日,刘泽林与同事吴学亮到云头村洛阳寨走访,工作做完后走路去村委会。这天是农历四月初,寨子外,人们开始打田栽秧。路边一丘水田里,一个正在犁田的村民引起了刘泽林的注意。
“那是52岁的王培生。他儿子在外地打工,女儿已经出嫁,老伴在村外一个工厂当清洁工,家里就他一人干活。”刘泽林告诉记者,他对王培生家的情况比较熟悉,看到王培生一个人吃力地扶着农耕机在水田里慢慢移动,他便挽起裤角,接过王培生的农耕机犁起田来。1个多小时后,刘泽林把王培生家这丘1.2亩大的稻田犁了个遍。
“我用手机随手拍了几张他犁田的照片,没想到把他捧成了‘网红’!”同事吴学亮打趣地说。
一个想法
放弃读博当村干
“到基层工作、历练,是我很早就有的想法,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嘛!”出生于铜仁市江口县城郊村的刘泽林对记者说,“我在农村出生、长大,不怕吃苦。”
刘泽林大二就入了党。
毕业那年,因为曾在学校担任学生会主席,出色的工作表现和优秀的毕业成绩,贵阳的几家单位向他伸出橄榄枝,学校领导也几次动员他留校工作,全部被他婉拒。他毅然选择到安顺市平坝区羊昌乡工作。当时还有人质疑他的选择,这让他很纳闷。上班几个月后,刘泽林作为羊昌乡驻村工作组的队员,被派驻云头村,协助村委会抓好同步小康工作和村里的日常工作。
“他刚来云头村的时候,一副学生娃娃的模样,文文绉绉的,大家都不以为然。”云头村村委会主任王培会说。没想到,几天后,刘泽林就用自己对农村工作的激情与诚心,让云头村人另眼相看。
那一年,云头村最大的事就是羊昌工业园企业落户和安置点建设。安置村里异地搬迁的村民,选址征地成了村委会最头疼的事。刘泽林驻村后,与村干部一起对征地涉及的几户人家进行走访,召集大家开会,分析、动员,做思想工作,每天都在村民家里耗到深夜。几个月后,征地工作顺利完成,各移民安置户开始在安置点修建新房。
年,工作不到一年的刘泽林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理论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就在身边人为他感到高兴时,刘泽林却做出了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决定:放弃攻读博士学位。
“我那时也很纠结,自己才工作一年,如果去武汉读博士,乡里的工作就得辞掉。好不容易有这样到基层锻炼的机会,如果就这样走了,那将是我人生的一个缺憾”,刘泽林说,“博士可以再考,我相信只要努力,今后仍然有机会考上。”
就这样,刘泽林留在了羊昌,继续在云头山驻村。之后的一年里,刘泽林为云头村申请到多个“一事一议”项目,修防洪堤、全村各寨安装路灯、铺设水泥路、助村民开网店,还争取资金为村里修建完善了广场舞场地。同时,他还帮4户村民搞藕田养鱼,到今年,村里的藕田已达90余亩。
刘泽林(右二)在协调移民安置工作。
三次抉择
身边人大跌眼镜
大学本科毕业后的这5年里,刘泽林经历了三次人生重大抉择:中断硕士学业远赴非洲当志愿者、放弃省城热门单位而选择农村、放弃攻读博士的机会下乡驻村。
“他的每一次选择都让人大跌眼镜。”刘泽林的妻子张洁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但是每次听到他说要做什么做什么,我还是支持他的,因为我知道他已经是经过深思熟虑了的。”
张洁从大二开始,就是刘泽林的粉丝。大三以后两人开始谈恋爱。本科毕业后,两人互相鼓励,一起考取了贵州财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的研究生。
年初,他们攻读研究生才大半年,刘泽林突然得到消息说共青团贵州省委招募援非志愿者,去乌干达支教教汉语。张洁说,两人商量了很多天,最后她也动了一起报名的念头。不过因为正在准备参加国家司法考试,她只能放弃。当年10月,她亲手把刘泽林送上了飞往非洲的航班。
援非回来后,刘泽林通过半年的补习,如期通过硕士论文答辩,拿到硕士文凭。
年7月,刘泽林作为旅游、经济类人才被安顺市平坝区引进,而张洁则在贵州第二届人才博览会上被贵州省广播电视大学作为特殊人才引进。
“到了平坝,分配岗位时,他居然又选择了最基层的羊昌乡,做科教文化信息服务工作。”张洁说。除了家里人不理解,外面的人也质疑他。
年初,刘泽林开始准备博士入学考试。“没想到他虽然跨专业,却还是顺利地考取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理论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张洁说。就在大家为他高兴的时候,刘泽林却再一次做出惊人决定:不去了。
“这一次,家里人都不理解了,毕竟博士研究生不是随便就能考上的。”张洁说,“而他却认为,基层工作特别是驻村的机会更难得,如果去读博,就得辞去工作。”最终,家人再一次在刘泽林的坚持下同意了他的决定。
刘泽林在云头村帮助村民栽秧。
四处奔波
为特困户牵线找资助
在云头村人眼里,刘泽林不光是一个能“吃得苦、打得粗”,而且他乐于助人、扶贫帮困。
在长期的入户调查中,刘泽林在云头村摸排出几户特困家庭,为他们牵线搭桥寻找帮扶资助。
洛阳寨村民组村民盛秀芳家是云头村因病返贫的特困户。今年57岁的盛秀芳在5年前丈夫去世,儿子儿媳在浙江打工,她一个人在家抚养两个孙女、一个孙子。
大孙女今年7岁,患有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症,长期治疗让家里背上了13万元的债务。儿子儿媳只得出门打工,把3个娃娃都留给了盛秀芳。盛秀芳便无力打理家务、耕种田地,成了村里的特困户。
刘泽林每次到洛阳寨都要去盛家看看老人和孩子,每次离开都要把几百元钱塞到老人的手中。
刘泽林告诉记者,他已经在 实际上,刘泽林到羊昌工作以后,已经牵线搭桥联系了贵阳的3个朋友,结对帮扶平坝区鼓楼街道、乐平镇等地的4名留守儿童。
刘泽林在洛阳寨看望盛秀芳患病的孙女。
别人说
“小刘充满正能量”
在羊昌乡政府,记者听到人们对刘泽林评价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他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
副乡长蔡思雨说,刘泽林说话做事都充满了朝气、激情,工作做得井井有条,很有号召力。“很多时候,是他的工作热情在感染着大家、感动着大家。”
从江苏连云港参加贵州省委组织部选调生招考过来的吴学亮,到羊昌乡工作不到一年时间,交得最好的一个朋友就是刘泽林。他说:“我喜欢他身上的那股正能量,佩服他对工作的那股激情。”
“老百姓很实在,党员干部也要实际才行,像刘泽林这样的党员,工作踏实,能吃苦,不嫌弃老百姓,经常出现在田间地头,愿意帮老百姓做事,还没有一点官腔,老百姓自然就喜欢,”云头村双眼井村民组组长王启记说,“我们需要这样的泥腿子党员干部。”
刘泽林在乌干达和学生在一起。
那一年
他远赴非洲当志愿者
刘泽林有过一段不一般的经历——援助非洲。
年10月,经过严格招募选拔,15名贵州青年作为中国(贵州)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第四批——乌干达项目的志愿者,远赴乌干达,在首都坎帕拉进行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
刘泽林就是这支志愿者队伍的队长。
那时候,刘泽林在贵州财经大学攻读了一年的硕士研究生。报名援非后,学校为他保留了学籍——只要他能够在援非结束后回来参加补考满学分,他就能跟其他同学一道顺利毕业。
就这样,15名贵州志愿者被分为6组,分别教当地人学习汉语、体操、田径、乒乓球、篮球及水产养殖。刘泽林是汉语组教师之一,被分配到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市郊的一所中学进行汉语教学工作,这个学校是乌干达最早开始推广汉语课程的学校之一,所以汉语学习氛围较浓。
在学校里,刘泽林教学生学习汉语拼音、写汉字,比对着口型教学生发音,一笔一划教学生写字,还把自己的电脑带到课堂上,播放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以及包饺子、剪纸、使用筷子等带有中国元素的视频,让非洲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
“学生也经常反过来教我当地语言,纠正我的英语发音,我们互相学习,结下了很深的情谊。”刘泽林说,援非一年,他圆满完成了任务,也收获多多。“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心智的锻炼,从乌干达回来后,我不再那么浮躁,沉稳多了。”(多彩贵州网)
主办:安顺微党建是由中共安顺市委组织部和新华社贵州分社联合主办
推送时间:每周一至周五定时发送
投稿邮箱:aszzbxjk
.百癜风治疗白癜风的中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