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土穆

异国他乡,他们用汉语传递最炙热的温度

发布时间:2018/12/5 23:57:20   点击数:

一个是位于非洲大陆的苏丹喀土穆,一个是身处欧洲亚得里亚海北岸的波黑萨拉热窝;一位是自己动手翻修孔院房舍的孔院院长,一位是当地孔院首批到任的汉语教师,一位是朝气蓬勃的汉语教师志愿者。虽然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经历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孔院人。

 初到异国他乡

“虽然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是从年开始设立的,但到我去赴任时,整个学院的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年8月,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田河首次踏上了苏丹首都喀土穆的土地,赴任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第三任中方院长。

田河(居中)与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的学员

仅有1间教室和几间破败不堪并存在隐患的办公室,这就是当时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的全部“家当”。苏丹属于经济欠发达国家,能够提供给孔子学院的资金非常有限,为了保证学院的正常运营,田河开始自己动手设计施工,带领苏丹建筑工人新建、改建教室,翻修了11间危房作为学院的办公室、图书馆等。

这些田河初到喀土穆的经历,对于牛定炜来说也深有感触。年作为外派汉语教师,牛定炜来到了波黑萨拉热窝大学孔子学院任教,他和另外两位老师是这所孔院的第一批教师。

第一眼看到孔院的办学场地,牛定炜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间曾是内战时的军营营房用来当办公室,屋顶还是铁皮的,四周残垣断壁,就这么一间房屋还要五六个人共用。

虽然牛定炜在来之前对萨拉热窝经济状况有所了解,但猛然从国内窗明几净、现代化的教学环境突然切换成如此简陋的场景,一时间仍难以接受。

正如牛定炜在他的随笔中所写的那样,“初到萨拉热窝的冬天,我常常会望着校园里的一棵杨树发呆,觉得自己很像那棵树,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要像北方冬天的枝干一般,清晰勇敢坚强。”

就是带着这份毅力,他和同事们自己动手改造办公、教学场所,让孔院的教学条件有所改善。

相比田河和牛定炜而言,去年来到苏丹担任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全欣运气就要好很多,他在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下设教学点卡拉里大学任教。

“我们住的是校方为我们租的独栋公寓,每人是两室一厅的房间。”全欣是一名汉语国际教育研三的学生。“卡拉里大学是一所军校,这里的教学环境非常好,而且学校里不少喀土穆教官之前都在中国高校留过学,所以对我们自带亲切感。”全欣说,如果说刚到那里有不适应的,可以是交通,可以是饮食,但工作上绝对是顺心顺意。

 异国他乡的汉语热

在喀土穆工作了5年,田河说,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年度汉语培训人数由年的不足人次,扩大到年的5多人次,孔院累计培训各级汉语学员3万多人次。

“这里虽然基础条件比较艰苦,但人们学习中文的浓厚兴趣,确实很感染我们。”田河说,喀土穆大学孔院的汉语教学分为社会化汉语培训和专业汉语教学,学员从八九岁的儿童到六七十岁的老人都有,他们很多是单纯喜欢学中文,并没有那么强烈的功利心。

画脸谱

田河说,他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不少热爱中文的人。还有一些哪怕是光着脚也都要来孔院学习。印象较为深刻的是有一位是在喀土穆大学孔院看门的长者,有60多岁,每天都能看到他不是在念中文就是在练着写汉字,但凡遇到孔院的中文老师,就会问很多问题。

中国乐器体验

为了让孔院的学员更容易理解中文,学习中文,无论是作为孔院院长的田河,还是志愿者教师们都花费许多心思,从语音、语法、词汇、中国文化、中国历史等多方面去教学,教学之外还会和学员们开展文艺演出、中文比赛,练武术、唱中文歌……

孔院师生表演歌曲联唱

艾达(Aida)是一个对中国文化痴迷的波斯尼亚女孩,在萨拉热窝一家药店当药剂师,牛定炜说:“当时我们三位老师拿着宣传彩页,在萨拉热窝街头做孔院的招生宣传,一个背着双肩书包,黑黑的短发、皮肤白净的女孩走进我们的视野这个女孩就是艾达,她说她很喜欢看中国电视剧,所以想报名学中文。”于是她成了孔院首批6名学员中的一位,两年多后,孔院的学员人数已从个位数增至百位数。

孔院教师表演藏舞

艾达曾对牛定炜说过,“在波黑,很少有人真正了解中国,中国离我们太远了。很多人只知道中国人喜欢喝茶。我最初也是这种印象,但是中国电视剧改变了我的看法,逐渐了解到一些中国的文化。”

苏丹儿童观看中国电影

牛定炜说,在这里的每一天过得都很充实、忙碌,除了上课以外,还要负责宣传招生,联系更多的中小学教学点合作,不过走出来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文化,感受到了异国人民对汉语言文化的热爱,教会他们汉语的成就感,这些对我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体验。如果有机会,他还会再次参加外派汉语教师工作。

 归来不是终点

结束了5年的外派教学工作,田河确确实实体会到了从事文化交流工作的不易。“这5年,我虽然没有做出特别大的成绩,但在推广中华文化上还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年,喀大孔院荣获全球‘先进孔子学院’,我本人也在年荣获全球‘孔子学院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这是孔子学院总部及喀土穆大学对我工作的认可。”

除此之外,最令田河兴奋的是,他在喀土穆期间曾多次向孔子学院总部、中国驻苏丹大使馆申请修建孔院大楼,最终于年,也就是在他即将离任时,他的申请通过了苏丹财政部、中国驻苏丹大使馆经商处的审核,将利用援非资金修建占地面积上万平方米的孔院大楼。“如果项目成功实施,这将对苏丹的汉语教学和文化交流发挥积极作用。”虽然已经离开那里,但田河仍不由自主地牵挂着那所孔院的发展。

完成在萨拉热窝两年外派工作,牛定炜写了一本随笔,名为《也无风雨也无晴》,其中写道:“动身离开萨拉热窝时,看着机翼下越来越远的森林和房子,突然有一种温暖席卷全身,那就是汉语的温度,准确地说,是这座城市里那些热爱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朋友们所传递给我的真情。不知何时还能再来这座充满故事的城市。”

年轻的研三学生全欣,在一年的外派志愿者工作结束后,更加明确了自己今后发展的方向,那就是继续参与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工作。

说到外派工作的体会,全欣说,外派工作让他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文化,这对他来说是一份宝贵的经历。当自己站在异国他乡的讲台上时,感觉到自己不仅仅是一名汉语教师,而是代表中国,因为那里的学员只能从中方老师的身上了解中国。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各位老师们,年公派教师“赴英、美孔子学院(课堂)及中小学项目”目前正在报名中,截止到12月7日,要准备申请材料,各位老师须尽早准备,错过要等明年10月啦,所以打算出国教汉语的老师们抓住这个机会哦。同时,我们还为大家提供了"公派教师"面试选拔通关课程,你可以扫描/长按下面







































北京哪里是治疗白癜风最好的
关于白癜风治疗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uguohua.com/gtmmj/1612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