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喀土穆 >> 喀土穆美景 >> 政治评论苏丹人民解放运动的合与分
苏丹人民解放运动的合与分
姜恒昆周军运用矛盾分析法中“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南苏丹政局走向不失为一种好的视角。“两点论”是指在研究复杂事物矛盾发展过程中,既要研究主要矛盾,又要研究次要矛盾,既要研究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研究矛盾的次要方面,二者不可偏废;“重点论”则要求把握矛盾的不平衡性并把它贯穿于矛盾的分析之中,不能主次不分、轻重不分,采取折衷的、中庸的态度。简言之,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可化繁为简,在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找到事物的本质。
南苏丹独立后之所以问题重重,并不是因为南苏丹人民不珍视来之不易的独立,而是因为这些问题在南苏丹独立前,特别是在长期的苏丹南北内战中早已存在。换言之,南苏丹也避免不了许多国家都曾出现过的“独立后遗症”。从年建立开始,苏丹人民解放运动(以下简称“苏人运”)就存在两大矛盾:一是南北矛盾,即南部苏丹同北方人主导的苏丹政府之间的矛盾;二是南南矛盾,即南方内部的各种矛盾,包括族际和地区间矛盾、运动领导权之争、斗争目标上的分歧(与北方保持统一还是走向分离)等。苏人运的统一或分裂正是这两大矛盾交替占据主导地位的结果。从年到年,苏人运的自身发展及苏丹南方/南苏丹政治生活中主要矛盾的变化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黄金期:-年
年苏丹重新爆发南北内战。从年苏人运建立到年内部大分裂,南北矛盾占据主要位置。内战初期,南部地区便围绕领导权和斗争目标,出现两个派别、两种目标,一方是年轻的丁卡族军官约翰﹒加朗及其支持者,另一方是职位更高的第一次内战领袖、努尔人萨缪尔﹒盖伊及其支持者(以阿尼亚尼亚运动老兵为主,称为“阿尼亚尼亚第二”运动),前者主张在苏丹进行革命性变革,后者主张南部地区独立。在整个80年代,这两大派别之间的矛盾是南部地区的主要矛盾。
不过,南北矛盾最终超越了南方的内部矛盾。苏人运在约翰·加朗的领导下,汲取了第一次南北内战期间阿尼亚尼亚运动缺乏强大的军事和政治组织、地方各部队缺乏协调、军事和政治领导相互竞争、因主张分离而导致孤立无援等教训,提出了建立一个统一、民主和世俗的“新苏丹”的指导思想,并成为团结南部苏丹各地区、各派别的旗帜。在埃塞俄比亚门格斯图政权的支持下,苏人运建立了高度集中的政治和军事组织结构,遏制内部宗派主义,战胜主张分离的“阿尼亚尼亚第二”运动,并在对苏丹政府的战场上取得了重大胜利。
二、大分裂期:-年
从年苏人运分裂开始,派别矛盾和族群矛盾超越南北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战场上的胜利并不能掩盖南方的内部矛盾,就在苏人运一路高歌猛进之时,危机悄然而至。凭借埃塞的支持和强大的本族群众基础,丁卡人加朗确立了对运动的绝对主导权,但其专断作风和对不同政见者的打压,引起了苏人运一些领导人的不满。对埃塞的高度依赖是苏人运的软肋,年门格斯图政权垮台,苏人运不仅失去了战场上的主动权,而且长期压制的内部矛盾也随之爆发。
年,里耶克·马夏尔和拉姆·阿科尔等以反对加朗独裁统治为名,发动反对加朗的政变,并打出争取南部苏丹独立的口号。虽然政变没有成功,但苏人运却因此分裂为支持加朗的苏人运-托里特派和反对加朗的苏人运-纳绥尔派。这不仅造成丁卡人和努尔人之间的冲突,也造成努尔人的分裂,因为许多努尔人支持加朗而非同族的马夏尔。至此,南部地区内部矛盾开始占据上风,统一与分离两种斗争目标的矛盾被公开化。通常而言,领导人间的竞争最终会表现为政治主张的竞争,年苏人运大分裂及南苏丹当前危机均不例外。
年召开的苏人运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是其发展进程中的的分水岭。大会开启了苏人运的内部和解进程,苏人运承诺要进行民主化改革,而其斗争目标也由主张建立一个“统一”的苏丹国家转为争取南部地区的“自决权”(自决包含了统一制下的单一制和联邦制,以及分裂三种可能性,承认了分离主义者的诉求)。但是,苏人解领导人之间的矛盾依旧十分尖锐,以至于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主张分离的苏人运各派与苏丹政府结盟,共同对抗主张统一的加朗派。同尼迈里时期一样,巴希尔政府充分利用了南部的内部斗争。年,反对加朗的各派别与苏丹政府签订了《喀土穆和平协议》,苏丹政府承诺将来给予南部地区自决权,而各派别则联合成立南部苏丹防卫军(SSDF),成为苏丹政府对抗苏人运-托里特派的棋子和保护油田的帮手。长期内耗导致苏人运实力大减,反对派不断分化,而苏丹政府也未履行承诺。年,面临困境的马夏尔和阿科尔被迫与加朗和解,苏人运各派别重新统一,南北和谈进程加快。
三、合作期:-年
从年开始,苏人运与苏丹政府的矛盾再次成为主要矛盾,南方的内部矛盾暂时缓和,而追求独立也在年加朗去世后成为南部舆论的主流。苏人运在这一时期取得了很大成就,包括年初与苏丹政府签订《全面和平协定》,建立南部地区自治政府,苏人解成为合法政党,年年初顺利进行南方公投,年7月9日获得独立等。在此期间,基尔总统还在年公布《朱巴宣言》,对南部地区各武装力量进行整合。整合取得了很大成效,南苏丹防卫军大部分都被整合进苏丹人民解放军,这是苏人运能在军事上同苏丹政府抗衡的重要基础。当然,整合的另一个结果是努尔人成为军中多数,这为目前的南苏丹冲突埋下重要隐患。
然而,南北矛盾并不能掩盖南方的种种内部矛盾,包括年加朗和基尔的竞争、马夏尔在年苏人运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对基尔的挑战以及不少民兵组织因在年大选中被排挤而重新反叛等。这些矛盾反映了苏人运的转型不力和制度缺陷。年成为合法政党的苏人解本应强化内部凝聚力并进行政治变革,但因内部矛盾被实现独立的共同追求所掩盖,苏人运不仅未进行过真正的改革,而且还孕育了新的矛盾。
四、再次分裂:-年
年7月9日南苏丹独立,南苏丹同苏丹的矛盾降为次要矛盾,南苏丹各派别之间,特别是南苏丹政府同反叛民兵组织间的及苏人运内部各派别间的竞争,成为南苏丹政治中的主要矛盾。延续年开始的整合策略,整合反叛民兵是年底前南苏丹政府的主要任务,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表面看,年底前政府同反政府武装之间的矛盾在是南苏丹政治的主要矛盾,但苏人运内部却一直暗流涌动,基尔派别和反基尔派别之间的矛盾逐步加剧。以争夺苏人运最高领导地位继而赢得年总统选举为目标,苏人运内部派别竞争不断加剧,基尔逐一排挤竞争对手,导致被排挤者形成反对基尔大联盟(包括被排挤的政治家、对整合不满的民兵组织指挥官和战士、不满丁卡人主导政治的努尔人等),并在年底发展为武装冲突。从年12月15日至今,南苏丹政治的主要矛盾始终是苏人运-朱巴派同苏人运-反对派之间的矛盾,南苏丹政府苦心经营的整合反叛民兵努力功亏一篑。
在持续一年的危机期间,南苏丹政治的其它矛盾均服务于苏人运两大派别间的矛盾,典型例证是南苏丹政府同琼莱州大卫·尧·尧领导的穆尔勒民兵组织签订协议,同意建立大皮博行政地区,并给予其很大的自治权。然而,此举虽减少了政府的压力,但却留下了隐患。与此同时,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在发生变化,反对派的诉求从最初的以推翻基尔政府为主,转变为追求建立联邦制国家,政府方则针锋相对。目前,双方虽已就建立过渡政府达成一致,但在过渡政府的组织结构(总统和总理的权力分配、是否设置副总统职位等)、军队的整合(是否保留两支独立的军队)、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还是联邦制)等重大问题上却无法达成一致,和谈再陷僵局。一年来,和平进程仅仅取得了达成停止敌对行动协议和组建过渡政府两项有名无实的成果,更多实质问题仍未解决。
走向何处?
历史的时钟已进入年。展望未来,南苏丹政治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会有一些“变”与“不变”。不变的是,支持基尔的力量与反对基尔力量之间的斗争仍将是主要矛盾,而变的是各派的力量对比及斗争焦点。在力量对比方面,反基尔力量一边,除马夏尔领导的反对派外,一些地区特别是大赤道区要求改变现状的政治诉求(如实行联邦制、建立类似大皮博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单位等)将进一步增强,丁卡族内部对基尔的不满也会增多(年已有不少丁卡将领和官员叛变),而被冲突双方排挤出和谈的其他利益相关者也将加快结成第三方力量(如拉姆·阿科尔领导的反对党联盟)的步伐;同时,作为不紧密联盟的反对派的内部竞争也会加剧,组织上和军事上的整合是反对派面临的最大挑战,但在未实现分权等政治诉求之前,他们依旧会团结在反基尔的旗帜下;在斗争焦点方面,双方会围绕过渡时期政府的结构安排、军队整合、国家体制等体现权力分配的核心问题展开角逐。
我们推测,未来一年,南苏丹出现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不大,但小冲突仍会不断。若国际社会,特别是联合国和一些大国能力挺伊加特,冲突双方可能会在年内达成和平协议,并按分权情况组建过渡政府,但双方仍会在过渡时期就分权制度的确立、军队的整合、苏人运的统一或分裂、何时及如何举行真正意义上的大选等重大问题,继续展开博弈。
姜恒昆,史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研究人员,长期从事中非关系和非洲问题,特别是苏丹和南苏丹问题研究;周军,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博士生,主要从事苏丹和南苏丹问题研究。
声明: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本文。
------------------------------------
“南苏丹研究小组”,是以研究南苏丹的中国学者和在南苏丹的中国企业及其它中资机构中对南苏丹研究感兴趣的员工为主体,组成的一个非正式民间研究组织。本研究小组的宗旨是推动学者和在南中资机构及人员间的良性互动,加深涉南机构和人员对南苏丹和中南关系的了解和认识。欢迎有研究能力和兴趣的朋友加入本研究小组(联系方式:QQ-;山东白癜风医院北京白癜风医院哪个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uguohua.com/gtmmj/13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