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喀土穆 >> 喀土穆美景 >> 异国情愫尼罗河畔的中国妈妈市
苏丹的黄昏,落日如霞,夕阳轻吻着这片炙热的土地,喧嚣和燥热渐退,张丽娟望着屋外嬉笑追逐的孩子们,嘴角轻轻上扬。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远赴苏丹进行医疗援助,当地的小孩都亲切地称她“中国妈妈”。
年9月,张丽娟接到市五院通知,随同陕西省第32批援助苏丹医疗队远赴非洲执行援外医疗任务,为期两年。接到任务后,她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背负着国家使命,代表着陕西形象,代表着市五院的专业水准。她精心打理行装,在亲人、同事的声声祝福中,踏上了奔赴苏丹的征程。苏丹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初到异国他乡,虽然已经是秋季,但是白天气温大多在43度以上,一下飞机蒸笼般的闷湿就给她个下马威,身上的衣衫顷刻被汗水浸渍。抵达驻地的第一个夜晚,张丽娟没有被想象中尼罗河畔的神奇所打动,陌生的环境、简陋的条件、成群的蚊虫,让她一夜未眠,且至今难忘。
按照两国协议,张丽娟先到距离首都喀土穆南部约多公里外的阿布欧舍镇工作一年。小镇在苏丹国微不足道,但镇上的医院却闻名遐迩,它是由中国政府在最早的英国殖民时的马厩上援建的。由于常年的贫穷、落后、战乱,致使苏丹民众的医疗条件和健康水平普遍很低,大部分医疗科室、病房非常简陋。医院,除了有一名全科医生和一位妇产科医生外,其余医生均由中国政府不间断援助。口腔科的设备更是简陋,只有两台综合治疗台,基本设施不全,更与先进无缘,要正常开展业务困难重重。
作为援非医生,尽管张丽娟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提前恶补了阿拉伯语,但实际沟通起来还是相当困难。在与两个当地助手及患者的日常交流中,她夹杂着陕西方言的阿拉伯语时不时就蹦出来了,有时患者多,她一着急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了,助手一脸迷茫,无助地看着她,就是帮不上忙。有时语言表达不明白,她就用肢体语言,手舞足蹈,连比带划,直到助手明白为止。两位助手慢慢地也逐渐适应了她的套路,业务配合上也越来越默契。
苏丹国人普遍缺乏牙齿保健的常识,也没有看牙的意识,这里也缺少专业的牙医,好多患者听说来了个中国牙科医生都慕名而来,每天门诊患者也由起初几名增加到几十名。张丽娟日复一日,每天从检查、诊断、治疗开始,耐心细致地进行着她的工作流程,一丝不苟。她说,“每当我看到这些患者渴望救治的眼神,我只有一个信念,就是一定要设法治好他们!”她用精湛的医术和真诚的服务,抚慰着每一个患者,很快成为当地村民最好的朋友和最亲的客人,赢得了当地村民的信任和爱戴。他们经常为这位远道而来的东方医生竖起右手大拇指,有的还主动用生涩的汉语称赞她,“你真漂亮!”“中国医生真棒!”
近一年的时间,她便彻底融入了这个贫穷的小镇,也成为当地的“名人”。医院5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叫“岗博达伟也”小村庄,村子里没有电,住房基本上是泥巴墙,秸秆顶,生活特别困难。每当她看着当地孩子们就想念自己的孩子,她把这种思念寄托在去村子里陪同孩子们玩耍,给孩子们分发糖果、衣服、文具及电池等日常用品,也教她们做游戏,给他们普及保健知识,孩子们非常喜欢她,亲切地称她为“贝贝”,即“中国妈妈”。当地村民的红白喜事,她都是他们邀请的最尊贵的客人,在这时候,孩子们会眼巴巴地盼望着“贝贝”的到来,前呼后拥地紧随在她的左右。
“我只是一个普通医生,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了应该做的工作,力求做到最好,对得起组织的重托,对得起苏丹国民如山的信任,对得起孩子们纯真的眼睛,并且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张丽娟如是说。
的确像她说的那样,她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国援外医生,肩负着陕西省政府及全省人民的重托,承载着市五院领导和全院职工的信任,代表着市五院的形象。她没有惊天动地的英勇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辛勤工作;她没有英雄典范的高大形象,只有紧张忘我的忙碌身影;她没有荡气回肠的豪言壮语,只有无怨无悔的默默付出。她就像一个健康卫士,在尼罗湖畔无数民众的信赖与支持中,用责任打点着崭新的每一天,用爱心抹亮每一个平凡的日子!
赞赏
长按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在哪里北京看白癜风最好专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uguohua.com/gtmmj/13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