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土穆

游走天津卫走维多利亚花园追忆昔日戈登堂

发布时间:2019/2/25 18:58:39   点击数:

沿解放北路(维多利亚道,VictoriaRoad)游走在昔日英国租界,来到与泰安道(咪哆士道,MeadowsRoad)相交的路口,只见百年利顺德饭店的西侧,一座规模不大却独具风韵的花园在夕阳柔和的余晖中显得温婉而沉静。

这是一座疏林草地式风景园林,平坦开阔的草坪中点缀着疏密有致的树木,规则的路径周围配有几何形花床,花园中心点缀着中式的凉亭,就像一位衣冠楚楚、温文尔雅的英国绅士,无处不透露出晚期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气质。

这座花园现在的名字叫做解放北园,其东侧紧邻解放北路,路东便是始建于清同治二年(年)的利顺德饭店;南侧、西侧分别隔泰安道和大沽北路与新建的泰安道五大院高层建筑相望;北侧是坐落在鼎鼎大名的英租界工部局(戈登堂)旧址之上的丽思卡尔顿酒店。

解放北园建于十九世纪末,最初名为“维多利亚花园”,因与戈登堂相邻,又被称作“戈登花园”。您可别小看这座小园,它和这里曾经出现过的建筑在天津近代史中扮演过非常重要的角色,是曾出现在天津老明信片上次数最多的城市地标之一。下面,我们将拨转时间之轮,开启一场穿越之旅,探寻这里发生过的沧桑往事。

时间回到清咸丰十年(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末期,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续增条约》(即《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成为列强在天津强划租界的依据。同年,英国公使照会直隶总督,提出划天津城东南、海河右岸(西岸)自紫竹林至下园,占地约亩的地带为英租界,率先在天津设立了最早的租界。英租界的划定者,是一名叫做查理·乔治·戈登(CharlesGeorgeGordon)的英国工兵上尉。

查理·乔治·戈登(CharlesGeorgeGordon)

英租界最初划定时还是一片荒地,在当时的地图中,如今解放北园所在的区域标注的是监狱的预留地(PrisonLot),原本是一片臭水坑。天津英租界设立以后,英租界工部局结合海河清淤工程,对这一地带进行填筑,并使之成为了城市公园。最初只是做了些平整场地和简单绿化的工作,并没有任何完备的设施。公园的管理也比较随意,经常出现垃圾成堆的现象,只是在有人打板球时,才会清扫。

最初的英租界,建筑稀少,非常空旷

十九世纪的英国政府常常通过建造公共建筑、完善公共设施的方式来树立国家形象,随着海外租界的设立,这种思想理念也被带到了中国。公园,作为一种开放的公共设施,不仅是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举行盛大庆典的地方,而庆典活动往往是国家实力、民族精神的象征与载体,如今的解放北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清光绪十三年(年),为庆祝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即位五十周年,英租界工部局对该园进行了投资和整修,并于同年6月21日,女王即位纪念日的当天正式对外开放。这一举措深受租界内居民的欢迎,并将其视为五十周年庆典在天津的永久纪念物。

早期的维多利亚花园是有水系的

纪念日当天开园时,园内举办了运动会,时任天津海关税务司(关长)及英租界工部局董事长的英籍德国人德璀琳(GustavvonDetring)和英国代理总领事璧利南(ByronBrenan)发表了演讲。晚间,公园内还举行了盛大的焰火表演,吸引了许多中国民众涌入租界观看。

因该园为庆祝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即位而正式开放,又地处维多利亚道旁,故定名为“维多利亚花园”(VictoriaPark)。这是天津历史上第一座近代意义上的公园,这也是外国人在天津修建的第一座带有殖民色彩与西方情调的花园,民间称作“英国花园”。

早期的维多利亚花园,周边建筑还很稀疏

维多利亚花园占地约18.5亩,场地接近正方形,非常平整,布局采用非对称、自由式的结构,以绿地草坪为主要景观,配以几何式的花床和规则的路径。园内最具特色的,莫过于中央的中式六角攒尖凉亭,是全园的主景。凉亭周围环以六块小型花池,植有地被花卉,花池之外的辐射状道路与公园角部的出入口相连。

值得一提的是,这座中式凉亭并非因租界花园地处中国而引入了本地元素,而是那个时期英国风景式园林的一种常用手法。十八世纪中叶到十九世纪,英国园林中曾大量引入中国的塔、亭、桥等元素,在当时成为一种时尚。在英租界园林内出现中式凉亭,可以说是一种文化输出再回流的有趣现象。

欧洲园林中的中式凉亭

欧洲绘画中庭院里的中式凉亭

当然,由于建造维多利亚花园的这座凉亭时聘用的是中国工匠,因此它还是采用了清末官式做法,与英国本土掺杂了洛可可风格的中式凉亭还有很大区别。

苏格兰建筑师、造园家威廉·钱伯斯勋爵(SirWilliamChambers)绘制的中式凉亭图

中央凉亭的东北侧不远处有一座小型的六角凉亭,形制与大亭相似,故两亭被称作“子母亭”。建园初期这里本是一处消防井,清光绪三十三年(年)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曾在井边设置了栏杆,但在公园协会的建议下,最终还是将井填平,并在上面建起了与中央凉亭风格一样的这座小亭子。

维多利亚花园中的凉亭和井

清光绪十六年(年),经德璀琳提议修建的英租界工部局大楼落成。建筑位于天津英租界的中央绿地维多利亚花园(今解放北园)的北侧,原是马术训练场。为了纪念天津英租界的划定者戈登上尉在开辟和规划天津英租界方面的贡献,将其命名为“戈登堂”(GordonHall)。从此,与之相邻的维多利亚花园又有了另一个名字“戈登花园”(GordonPark)。

戈登堂区位图

从小营门看戈登堂

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徽章

查理·乔治·戈登(CharlesGeorgeGordon)出生在英国伦敦伍尔维奇(Woolwich)的一个军人家庭,16岁便进入英国皇家军事学院学习。年戈登参加了克里米亚战争,经过实战的洗礼后戈登成长为一个真正的职业军人。年戈登随英军到达天津,经历了几次重要战役,并参与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事件。天津开埠后,戈登负责天津英租界划定并成为租界区域规划的主要设计者。

年开始,戈登去了上海,任“常胜军”的管带,配合李鸿章的淮军与太平天国作战,并深得李鸿章赏识。清廷授予戈登提督衔,赏穿黄马褂,他一举成为当时在中国获得最高荣誉的洋人。

清廷赏赐戈登的黄马褂

戈登离开中国之后回到英国,后又辗转于埃及与苏丹等地任总督等职,年在苏丹喀土穆的暴动中阵亡。

戈登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传奇人物,作为侵略者,他被称为屠夫、刽子手,但被英国殖民主义者奉为英雄。他的战争和管理才能被李鸿章等人所推崇。

油画《戈登之死》

后来李鸿章去英国时特意前去祭奠了戈登墓,戈登家人很是感激,便将一只爱犬相赠,回国后,李鸿章给戈登家人复信以示礼貌,信中有云:“厚意投下,感激之至,惟是老夫耄矣,于饮食不能多进,所赏珍味,感欣得沾奇珍,朵颐有幸”,李鸿章竟把这只名犬给吃了。此信在英国报纸刊出,一时成为笑谈。

晚清名臣李鸿章

戈登堂由昌布尔(Chambers)设计,采用中世纪哥特式古堡风格,共花费三万二千两白银。建筑为二层砖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外墙为青砖墙面,门窗采用哥特式尖券,两端建有对称的八角形三层角楼,视野极佳。屋顶为瓦楞屋面,檐口处做雉堞垛口状女儿墙。建筑建成后,一度成为天津体量最大的建筑物,据说还是当时中国通商口岸第一座租界市政大厦。

戈登堂建成之初可谓鹤立鸡群

大楼里有巡捕房、法庭、工部局、会议厅(举行音乐会和公共集会),还有消防队,市民可以随意出入。

在落成典礼上,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出资制作的戈登的巨幅照片悬挂在会场中央。李鸿章在盛赞戈登的军事指挥才能后,宣布大楼正式开放,并把象征着城市大门的两把扎着灰色、红色缎带的银钥匙交给了德璀琳。

天津海关税务司(关长)、英租界工部局董事长、英籍德国人德璀琳(GustavvonDetring)

年2月3日,天津英租界当局为李鸿章在戈登堂举办70岁生日宴会。李鸿章出资在戈登堂里修了一个舞台,使戈登堂成为英租界一个条件优越的公共娱乐场所,甚至逐渐取代了英国俱乐部(今解放北路号)内兰心戏院的地位。

戈登堂内,为庆祝李鸿章生日的布置

戈登堂内戏台

清光绪二十三年(年),维多利亚女王即位六十周年,维多利亚花园再次举行了盛大的庆典活动。为了方便人员进出,英租界工部局将位于公园东北侧的小门改造成了一个较大的门,并在公园的西南角增添了一个入口,以方便其他租界的居民入园游览。

位于咪哆士道(MeadowsRoad)的入口

清光绪二十六年(年),英租界工部局在公园的东南角放置了一口大钟。大钟为青铜材质,重千克,悬于八字形腿支撑的钢梁之下,钟绳直垂于地面。钟座为圆形砖石结构,内部中空,四面各设一门。各门间设一装饰圆窗。各处线脚皆有繁复的雕花纹饰。

这座大钟有一段非常传奇的命运。清光绪七年(年),德国政府为了"感谢"清政府购买他们最大的军舰,而将这口铸造于年的青铜大钟送给了清政府。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便下令将其悬挂在了天津海光寺的门外。

悬挂在海光寺山外的大钟

清光绪二十六年(年)庚子事变时日军占领海光寺,掠走大钟,随之赠给了英租界工部局,英国人遂将其放置在维多利亚花园中用作了火警钟。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大钟又成了租界内的报警钟。

年,为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英国士兵,战争纪念委员会建议将大钟挪走,在原地建造一座纪念碑。有人提出将大钟运回英国博物馆陈列,后经中国有关方面的交涉,英国人放弃了将大钟运回英国的企图,此时恰逢天津南开大学八里台新址落成,遂将该钟送到南开大学,成为了学校的校钟。年日寇占领天津,这座大钟与一批图书和仪器设备被日军掠走,从此下落不明。

南开大学校钟

替换大钟的这座纪念碑由当时的利顺德饭店董事长威廉·海维林捐赠。纪念碑位于维多利亚花园东南角,原火警钟的位置,高约5米,基座呈方形。整体造型模仿英国白厅的和平纪念碑,香港、百慕大以及奧克兰的同类纪念碑也都采用类似的设计。

与其他纪念碑不同的是,维多利亚花园内的纪念碑的正面刻有十字架形的浮雕,浮雕内刻有执剑人像,这座人像的手臂摆放方式与翅膀的雕刻手法与带有永生意味的埃及木乃伊和图腾圣甲虫极为相像。纪念碑的设计者通过带有永生意味的埃及符号,表达了对死者的哀悼与纪念。

下方刻有铭文“THECLORIOUSDEAD”(光荣的死亡)和罗马数字“MCMXIV”、“MCMXIX”,分别代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年和《凡尔赛条约》签订的年。欧战胜利纪念碑于新中国成立后被拆除。

维多利亚花园建园之初,公园四周设有下为砖石上为铁栏杆的围墙。年因道路拓宽,沿维多利亚道一侧的园界向内退,并于东南角的转弯处形成了一个内凹式的空场,此处还开设了一座铁艺小门,门框为曼陀罗装饰。

原有的围墙也于此时拆除,改成了铁艺护栏。门口悬挂一块小牌,上面用中英文写着“不准携犬入园”的字样。维多利亚花园自建成之日起,就始终有对华人入园存在歧视性的管理条款。清光绪二十一年(年)英租界工部局发布了一则公告“查本局花园之体,原为供西国官商游玩、休息之所,而华国官商亦可藉此来游玩。如近来华人观览者有日多一日之势,故西国官商大有地窄人稠之叹。为此特示:自西历八月初一日即华历六月十一日起,凡来游玩之华国人,应于前一日由达本局外事房注明同游几人,以使领取准票,届时方可进园,外除者不准擅入,并不准携带他人,以示。本园每日下午五点以后,华人概不准进园,宜恪守。此谕。”

直到年出版的《天津租界及特区》一书中仍记载有“华人未经董事会理事或巡捕长许可者,自行车、军乐器及狗,皆不许入园”的规定,与上海英租界“华人与狗不得入内”之事相仿。

戈登堂雪景,入口处的牌子上写着“不准携犬入园”

公园内原本都是土路,清光绪三十三年(年)铺装成了碎石路,年又改成了沥青混凝土路面。清宣统二年(年)园内就已设有照明用的电灯。年,工部局首席园丁兰格(CurtLange)开始管理英租界内所有的公园和苗圃,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维多利亚花园最为美轮美奂的时期。

年5月,为庆祝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加冕,公园内举办了加冕周,过于拥挤的人群使园内草木破坏殆尽。年,天津发生大水灾,市内的公园、花园、苗圃、花房全部遭到严重的破坏。

年装饰彩灯的戈登堂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侵华日军进驻天津原英租界,戈登堂与戈登花园均被日军接管,曾经辉煌的维多利亚花园开始走向衰败。年,咪哆士道更名为“南楼街”,维多利亚花园遂更名为“南楼花园”。

年抗战胜利后,戈登堂成为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天津市政府所在地,维多利亚道更名为“中正路”,南楼街更名为“泰安道”,南楼花园又更名为“中正公园”。英租界于同年被收回。

年天津地图

新中国成立以后,戈登堂成为天津市人民政府所在地。中正路更名为“解放北路”,中正公园更名为“解放北园”并沿用至今。天津民间把解放北园简称为“北园”,因临近市政府,又被俗称为“市委花园”。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天津市人民政府对解放北园进行过数次整修,包括堆建太湖石假山,增加树木和草坪的数量等。

年1月天津解放,解放军的炮车行进在戈登堂前

戈登堂上高悬的国徽

年爆发唐山大地震,天津震感强烈。戈登堂主体建筑损坏严重,于年被拆除,并在原址上建成新的天津市人民政府大楼,只剩下后面的原英租界消防队配楼还保存着当年的建筑原貌。公园的面积缩减至13.35亩。

戈登堂东侧的原英租界消防队配楼是戈登堂在年地震后唯一幸存的部分

新建的天津市人民政府大楼,资料来自《天津通志·照片志》第页

原英租界消防队配楼,后面是新建的天津市人民政府大楼

戈登堂前有一对石狮,在戈登堂拆除时被移至解放北园中央凉亭前,保存至今已有一百多年。这对每尊约重一吨左右的石狮在0年曾神秘失窃,公安干警经过一个多月连续奋战终于将被盗的石狮追回,物归原处。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公园里逐渐增设了大型壁画雕塑、圆形喷水池、花架、假山等。后又设置了管理间和公共卫生间。园内南侧的草坪改成了活动场所,增加了儿童娱乐器械、乒乓球台和一些活动器械。孩提时代,母亲经常带着我去解放北园玩耍,上学后有时也会约了同学到那里打球,那个时代的解放北园给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0年左右,解放北路周边开始了大规模的建筑改造,建在戈登堂旧址上的天津市人民政府大楼被拆除,原戈登堂东侧的原英租界消防队配楼也被拆除后复建。解放北园被拆除复建。

今天的原戈登堂旧址上,建起了高大豪华的丽思卡尔顿酒店,西侧与南侧泰安道五号院的高层建筑群拔地而起。解放北园被恢复成早期“维多利亚花园”时代的样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种植的树木,现已十分高大茂盛,让花园与丽思卡尔顿酒店及周边环境融为一体。

戈登堂残余的原英租界消防队配楼被复建在酒店的东北侧,成为一座孤零零、空荡荡的灰色孤楼被高高在上的高层建筑群骄傲的俯视着。

颇有点讽刺意味的是,在海河西岸,原大陆银行仓库旧址的北侧,赫然出现了一座和戈登堂极其相似的高大建筑。整栋建筑基本上就是原戈登堂的翻版,不同的是,可能为了与旁边的大陆银行仓库“协调”,把立面的青砖墙体换成了红砖饰面,而最主要的,是把原有建筑尺度直接进行了夸张放大,原本二层的戈登堂被放大成了四层,这种直接放大的做法造成了各种细节的比例失调,让人看着很不舒服。

对于承载着历史积淀的建筑、景观如何保护,一直以来都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其实不论表现手法如何,或新旧冲击也好,或仿古以求统一也罢,最重要的是正视历史,对保护对象予以足够的尊重。如今的解放北园,与新的城市地标一起塑造了新的城市公共空间获得了新生。而被简单粗暴复建的戈登堂残余建筑和不知所云的“伪古董”,着实让人唏嘘不已。

作者简介:季诚北京文鼎筑城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
白癜风前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uguohua.com/gtmly/1720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