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喀土穆 >> 喀土穆旅游 >> 尼罗河孕育文明的奇迹
北纬30度,地球主要文明的神奇孕育带,在这个上下5度所囊括的地带里,形成了苏美尔、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等文明体系,古老文明的进化和融合形成了目前世界上大多数的人类社会生活形态。
但是,并不是每个文明都在风调雨顺、土地肥沃的环境中发生,受季风带的影响,降雨相对丰沛的印度恒河地区和中国的黄河长江地区在文明初始期所面对的自然环境相对优渥,而所处沙漠地带的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所处的气候带则干旱少雨,环境要恶略许多。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同样地球纬度位置,却相差如此巨大的气候环境?对这个问题的解释,话题似乎要扯开一点说。
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这是基本的大气物理常识,于是在常年接受大量阳光照射的赤道地区,大气温度要高于周边地区,于是形成了上升气流。一方面热空气上升遇冷会使自身携带水蒸气凝结造成降雨,另一方面空气的上升会造成地面空气稀薄形成局部低气压,这就是我们常在天气预报中听到的热带低气压,热带低气压的直接影响就是周围的空气会向该地区流动,我们称这种空气流动为信风。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信风的方向也以赤道为对称轴,北半球为东北信风,南半球为东南信风,两股气流共同向赤道汇聚带来大量湿润的空气。
在回到刚才说的热空气上升的话题,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后向周围扩散,并且逐渐变冷,变冷后的空气会形成下降气流,这个位置大约在南、北纬30度附近。因为空气下降后造成局部密度较大,因此我们又称这个地带为副(亚)热带高压气候带。处于这种环境中,一方面空气受高压影响向周围流动,横向带走大量的水份,另一方面下降的冷空气由于在形成过程中就丧失了自身携带的水蒸气,所以没有对该地区造成水份补充,于是在这一地区形成了干燥、高温、无风、少雨的地理气候环境。因此,如果地球陆地表面高度十分平均的话,南北纬30度附近地区都应该是不适宜生物生存的亚热带沙漠气候。正如我们在地图上能看到的非洲撒哈拉大沙漠,阿拉伯半岛的内夫得沙漠和普鲁哈里沙漠,印度东北部沙漠,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沙漠等等基本都处于这一地理位置上。
然而在这种非常不适合生物生存的地理环境中,却形成了两大古文明体系:埃及和苏美尔,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奇迹。奇迹的创造,需要归功于流经埃及的尼罗河与流经苏美尔地区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存在。或许我们以后还会有机会讨论苏美尔文明,现在让我们暂时把目光聚集在非洲大陆的东北角,一起去探寻一下尼罗河的渊源。
说完大气环流再来看看地壳运动。从大陆板块运动的情况来看,由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共同作用,在非洲东部形成了巨大的断裂带,这就是——东非大裂谷,在板块开裂的同时地壳抬升运动也正在不断的进行,造就了断裂带的地区反而高出周围陆地的特殊现象。奇妙的是,这些断裂带并非只是在地表形成的一道道沟壑,它所处地区正好位于赤道的热带低气压地区,所以一年四季雨水丰沛,于是天然的沟壑成为了巨大的蓄水池,维多利亚湖、马拉维湖、坦葛尼喀湖等大大小小的湖泊在这里形成。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地球的形态如此的丰富多彩又难以想象。
于是这些高于地表的湖泊群落成为了非洲大部分水系的发源地区,其中非洲最大的湖泊维多利亚湖,就是对诞生古埃及文明产生重要影响的尼罗河的两条重要支流之一白尼罗河的发源地。丰沛的降雨和稳定的蓄水系统,保障了水源的充足,这是尼罗河虽然流经沙漠地区,却并不会因为气候干燥而消耗殆尽的重要原因。
由于尼罗河流经地区地形变化不大,所以几乎是很顺利的流向了地中海,成为地球几大大水系中(亚马逊河、密西西比河、黄河、长江等),曲度最小的河(源头到出海口的实际距离除以直线距离)。由于地理和气候环境的影响,尼罗河在中下游地区几乎不再汇入其他支流,而且长时间长距离处于副热带低气压控制所形成的亚热带沙漠气候条件下,水份蒸发相当剧烈,如果只有维多利亚湖地区作为水源地的话,对于下游地区形成规模的农业种植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们需要把目光投射到另一条重要的支流——青尼罗河。
青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西北部塔纳湖,经过一系列的转折,在喀土穆与白尼罗河汇合。而源头塔纳湖的所在地是海拔米的埃塞俄比亚高原地区,每年的6~10月,受太阳照射北移的影响,热带低气压带北移,此时的埃塞俄比亚高原受低气压控制,形成了大量的降水,河流水量迅速丰富起来,使得青尼罗河进入汛期。
每年6月17-18日,尼罗河水会逐渐呈现青色,这预示着上游水量的逐步加大,汛期即将到来。而真正汛期来临时,突然增长的水量对流经地区形成了冲刷作用,于是水流夹杂着富含养分的泥土向下倾泄,当这股势不可挡的力量传递到尼罗河中下游时,天狼星开始出现在来东方的地平线上。
人们欢呼雀跃的等候着自然界带来的恩典,期待着奇迹的发生。
文明诞生的地方,可能会有随机的成份,但绝对不是无缘无故,尼罗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还需要了解更多吗?期待与你的下一次相会。
扫码白癜风好治愈吗北京白癜风医院那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uguohua.com/gtmly/16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