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喀土穆 >> 喀土穆旅游 >> 石化之声一封家书,道出烙印在心底的石油
一
封
家
书
烙印在心底的石油情,到底有多浓?来一起静静聆听一名普通的石油工程建设工人、同时也是一名油嫂怎么说?
(点击语音静静聆听~请备好纸巾)
对一个石油人来说,只要你从事过石油行业,不论时间长短和职务高低,你都会产生一种萦绕于心、难忘于怀的情愫,这种情愫就是石油情。
(年笔者父亲在荥阳工地工作场景)
我出生在一个普普通通的石油工人家庭,两岁的时候随父母从江汉油田辗转到中原大会战。这一驻留就是三十多年。如今,我和丈夫都在这座豫北城市投身石油工程建设行业,传承着父辈的事业。
(年笔者与父母在武汉长江大桥合影)
正所谓“一部艰难创业史,百万翻天覆地人”。当年石油部为了加快油田的发展,从玉门油田、胜利油田、长庆油田、江汉油田整编制的调进大量队伍,组织了一次集中的石油会战。父辈们见证了中原油田的发展,他们把无悔的青春和汗水都奉献给了这片沃土。老一辈石油人用勤劳的双手,在中原大地树起了一座历史的丰碑,为中国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精神奏响了一曲凯歌,也影响和激励着儿女们。他们不只是建设起了油田,更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精神,一直在传承。
(年笔者父亲在江汉油田工作场景)
我和丈夫大学毕业后都选择回油田工作,起初是源于对家的眷恋,后来才明白是骨子里的石油情,它代代相传,而且像陈年老窖一样,更醇更浓,绵延悠长。
(年笔者在中原建工工作场景)
父辈们不仅为我们打造了美好家园,更支持着我们的石油事业,鼓励我们踏实工作。
和父辈们一样,我们传承着“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石油精神,舍小家为大家,旨为祖国的繁荣添砖加瓦。
(年笔者丈夫和同事在尼日利亚踏线)
和父辈们不同,如今的我们不仅仅是生在油田,长在油田,更脱胎于油田。我们在驻足油田本部的建设的同时,还要走出油田、走出国门外闯市场。我们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远踏上非洲和中东国家的土地,撑起了一串串“一带一路”工程。
(年笔者丈夫在苏丹喀土穆ZPEB工作)
我不仅是一名石油工程建设工人,同时也是一名外闯市场员工的家属。丈夫每一次远赴海外之行都让我记忆犹新。
年6月9日是女儿满月的第二天,他第一次出国前往苏丹工作;第一次回家的时候,女儿已经10个月,会伸手让爸爸“抱抱”。年5月,他和同事三人一起返程回苏丹工作;第二次回家,女儿一岁半了,学会了走路、说话。年9月,第三次回家,女儿两岁四个月,会随着音乐跳舞、会背几首唐诗。
(年笔者丈夫在沙特工地工作场景)
年春节,他坚守岗位没有回家。第四次远离亲人,我带着女儿为他送行。他第四次回家,女儿三岁多、顺利入托。年国庆节,他又踏上第五次离家的征程。年的除夕,我给他写了封信,细数着思念和理解。年,女儿上小学刚报上名,他就又出国了,我每次送孩子看见她娇小的背影,感叹孩子真的长大了。年8月3日,他在科威特,我在手术室顺利生下儿子,感谢孩子姑姑、姑父忙前忙后。年3月,他飞往沙特。6月份回国,十天后又赶往乌干达。看来这第八次回家,儿子该学会走路了。
(年笔者全家合影)
今年暑假,女儿问爸爸能不能带她出去旅游,丈夫犹豫再三回答说“爸爸尽量。”看着女儿欢乐的笑脸,就像小时候我笑的那样灿烂。丈夫前几天打电话说,公司安排他下个月去尼日利亚踏线,不知道如何向女儿解释不能满足她出去旅游的愿望。我一时语塞,也不知道该如何打圆场。我想,孩子长大了会理解的,因为她和我一样,生长在一个石油人家庭中,未来也必然会理解、领悟、憧憬这份浓浓的石油情。
(年国庆笔者丈夫带女儿在中原文化宫前合影)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看着身边熟睡的宝宝,想着远在非洲的丈夫,也许就是这份从小扎根在心底的石油情支撑我走到今天。愿所有石油人家庭都幸福平安!
(年笔者丈夫回国十天后的全家合影)
单位:石油工程建设公司中原建工
图文:中原建工郭小英
语音:江汉油建谢琳
赞赏
长按白癜风费用北京中科专注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uguohua.com/gtmly/14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