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土穆

戈登在苏丹

发布时间:2017/10/19 14:29:49   点击数:

十九世纪是西方列强向帝国主义转型的年代,亦是中国走向悲剧的历史剧场。中国所面临的是二千年未有之奇变,而西方却临来了千年未有之机遇。一个个传奇就在这时代背景中或冉冉升起,或黯然落下,留下的或是一地鸡毛,亦或是燎原地火。

东西方文明之交流、交汇、交锋,看似是跨地域文化交往之绚烂图腾,实则是铁与血构成的凄惨图景。在这之中,一个个鸿鹄之志者跃跃欲试,不缺英豪,不缺妄人。其中,一个名为查理·乔治·戈登的英国军人在中西之间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此人虽非时代之弄潮儿,亦非时代之强者,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小人物,难与后世的丘吉尔之流比肩,但小人物之人生悲喜却是反衬时代的最好标识。

与太平天国战斗的洋将

戈登生于伦敦的将校之家,自幼受军学教育。成年后,进入英国皇家军事学院深造,毕业后成为一名帝国军官,授少尉军衔。而后便迎来了人生中第一场血战——克里米亚战争。在这场被后人称为19世纪最惨烈的战争中活下来的戈登,既积攒了实战的历练,又坚定了其立足海外,发展自身事业的雄心。

年轻时的查理·乔治·戈登(CharlesGeorgeGordon)

来源:theWesternFrontAssociation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戈登随军来到中国,与清政府作战。彼时的满清王朝全然不是英帝国的对手。在清政府与英国签署了屈辱的城下之盟后,英国将枪口调转,协同清军打击太平天国的叛乱。

这一刻对戈登来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他今后不再只是一名帝国军人,而将作为一名通晓殖民地事务的才干活跃于英帝国的海外扩张计划之中。

身着提督服装的戈登(年)

戈登在对抗太平天国的战争中,辅佐李鸿章训练淮军,其直属的洋枪队在接受英国正规军式的训练之后,战斗力提升巨大,很快就成为了打击太平天国中的主力。即便戈登与李鸿章在对待「杀降」问题上有巨大分歧,针对军队的训练倒也为他博得守信之士的名望。

戈登训练中国士兵,被称为「中国的戈登」

戈登在太平天国覆灭后,功成名就,回英国后亦升职加薪,担任要塞守备之重任。然而,其人特长不在守,而在攻。其功绩源于海外之战斗,而非国内之守备。

这一点,英帝国的将军们自然是知晓的,所以当海外殖民地出了问题之时,他们第一时刻想到的便是重新启用戈登,将他派至苏丹,充当救火队员。

苏丹总督

戈登人生最辉煌的时刻,不在中国,而在苏丹。在中国,他只是一员偏将,总兵千余,所战之处也仅是东南一隅,其战斗前线也只不过是清王朝对抗太平天国的数条战线中的一个罢了。但是在苏丹,他却被寄予平定整个殖民地之「厚望」。

年,埃及统治者穆罕默德·阿里的远征军就将铁蹄踏上了苏丹领土,掠夺苏丹的资源与人力。其中阿里最为重视的就是获取奴隶。

阿里的军队往往一次劫掠三、四千人的苏丹人,将他们强征为奴隶,或用于劳作,或充作军饷劳军、或作为埃及政府资产贱卖于西方列强。埃及的残暴统治激起民愤。

年代之后,英国政府利用其宗主国地位迫使埃及总督赫迪威委任英国官员为苏丹总督及各省省长。至此,苏丹实质置于英国的统治之下。然而,英国对苏丹的统治并非一帆风顺。

苏丹在埃及人的眼中都是未开化的区域,就更不用论英国人是怎么看苏丹人的了。不过,英国对苏丹的统治也稍微带来了一丝文明的「春风」——奴隶贸易停止了。前往苏丹落实「废奴」政策的就是戈登。

戈登在苏丹

年,经时任的埃及总督赫迪威的举荐,戈登被任命为苏丹「赤道省」的省长。因其功绩突出,对殖民地有一套办法,后于年,任苏丹总督。戈登的「功绩」主要在于两点,第一是废止奴隶贸易,第二是挖掘苏丹的黄金。

事实上,后者才是戈登在苏丹的主要目的,前者只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罢了。苏丹富产黄金,却深埋地下,需充足的劳动力方可挖掘。奴隶贸易阻碍工商业生产对英国人来说已是常识,为弥补劳动力的不足,自然不能听任传统的奴隶贸易继续发展。

戈登到苏丹之后,致力于贯彻英国殖民当局对「废奴」的态度,打击奴隶贸易,赢得了英国殖民当局的好口碑。另一方面,戈登在苏丹动辄加赋,横征暴敛,已引起了苏丹人民极大反感,是苏丹人心中的魔鬼。

当时的苏丹知人就曾评论到,「戈登政权是一头恶狮,苏丹人民是羔羊,这头恶狮在牧羊,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状况。我相信,这样的日子不会久长。」总而言之,戈登作为殖民者是合格的,但不是好的一个政治家。

年,戈登自知苏丹事务之艰难,亦知自身不得民心,便辞去了苏丹总督的职务。而仅在他离开苏丹的一年后,年举世震惊的马赫迪起义爆发。

马赫迪以「圣战」为口号,提出「宁拼千条命,不缴一文税」的战斗策略,争取苏丹之独立。在马赫迪的领导下,苏丹人民给予英国殖民统治者重大打击。

起义军领袖马赫迪

年9月,英国殖民当局派遣曾在印度任职的将领希克斯率领人的远征军前往苏丹,镇压马赫迪的起义军。然而,这只部队的训练极差,英国政府亦极度轻视起义军的战斗力。

当年《泰晤士报》的评论中甚至认为「只要50个善战的勇士就可以把他们彻底击垮。」正是在这种轻敌氛围之下行军的行为,为希克斯的部队带来了灭顶之灾。

11月4日,当英国远征军行至苏丹境内的希甘之时,起义军向英军发动伏击。一日之间,劳师远征的远征军就被击溃,希克斯战死。

希甘战役的胜利,激励了起义军,将苏丹的独立运动推向高潮。英国殖民当局在愤恨之中,重新找到了熟悉苏丹事务的戈登。戈登亦欣然前往,意重演在中国的胜利。

迷梦幻灭

在希甘的失败迫使英国殖民当局转变战术,采取新的「分而治之」的策略。既然不能让苏丹留在埃及,那就让苏丹「独立」,建立一个在英国保护下的「独立政府」。

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曾在中国战场立下赫赫战功的戈登被英国殖民当局重新征召至战场,执行英国政府的策略。

年1月,戈登在开罗见了赫迪威,被赫迪威重新任命为苏丹总督,执掌苏丹军政大权。随后,戈登在从英国到苏丹首府喀土穆的途中,精心制定了保卫苏丹的计划。他一进入苏丹国境,就发布告示,虚情假意地表示将帮助苏丹人民恢复独立。

一方面,他施以怀荣,许诺减轻赋税,废除鞭刑及其它酷刑,并召集苏丹个部落首领来喀土穆开会,共同探讨组建苏丹政府的事宜。戈登还特意给马赫迪书信一封与英国的委任状一份,表示愿意与他共商大事。

另一方面,戈登以英国殖民者的武力为后盾,威胁起义军,要求苏丹各部落切断与马赫迪的联系。这种「萝卜加大棒」、「蛇鼠两端」的虚伪政策自然被马赫迪所识破。马赫迪拒绝谈判,坚持不做傀儡,抗争到底,并在向戈登的回信中说道,希望戈登立即改信伊斯兰教。

马赫迪军节节胜利

戈登在收到回信后除了震怒,只能干瞪双眼,因为彼时的苏丹局势早已主客异主,马赫迪的起义军才是战场上的主人。起义军虽然装备低劣,军事素质亦称不上良好,但凭借人数的优势,高昂之士气,随即在年3月包围了喀土穆。

戈登虽妄称英国政府军即将到来,但总是山高皇帝远,英国军队的增援何时能够到来戈登自己都说不准,此时除了增强城防,别无它法。据传,戈登每天都会在喀土穆总督府的楼顶用望远镜眺望远方,以期待援军的到来。

然而,英国政府直到年8月才于国会通过增援计划,9月27日,由英国将领沃尔斯利所率领的增援部队才从埃及首府开罗出发,前往救援戈登的旅程。

到年1月,经历了长期围城之后,喀土穆守军已经断粮,守军的精神与体力以致极限。1月26日,马赫迪起义军发动总攻,旋即破城。

起义军攻入总督府时,戈登正于楼梯口处负隅顽抗,随即被起义军战士的长矛刺去胸膛,戈登战死。战死,也许是一名军人的宿命,也是戈登最后的归宿。

年戈登战死于喀土穆

兴盛时得意满志,幻灭时只在瞬间。戈登最终倒在了苏丹人民反抗殖民主义的长矛之下,躺在了时代转换的夹缝之中。两天后的1月28日,英国援军到达。

今日主笔\蒋旭栋

赞赏

人赞赏









































哪里治疗白癜风最专业
甲氧沙林液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uguohua.com/gtmly/1335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