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土穆

苏丹一别许是再不见美丽新世界mid

发布时间:2021/8/11 12:19:12   点击数:
作为一个深度参与者,我有着难以抑制的自豪和感慨,虽然远离了享乐,错过了舒适,但我们用石油为那个满目疮痍的国度注入了生机。——井下作业公司国际事业部李伟苏丹位于非洲东部,是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中石油于年开始进入苏丹,首先勘探1/2/4区。3/7区项目启动后,川庆井下于年3月依托长城钻井公司进入该项目的固井市场,年7月进入6区、年7月进入5A区,为这两个区块提供固井服务。前前后后的8个年头里,我们所服务的钻井队由最初的1支增加到高峰时的11支,另外还多了11支试油队,年收入由最初的72.5万美元增加到余万美元,共完成各类固井作业井次,消耗水泥吨。年8月25日,苏丹项目整体划转大庆钻探负责,我和数十位同事从此撤离苏丹、告别那些战斗过的岁月。讲不出再见年,23岁的我以固井工程师的身份被派遣到苏丹项目。8年后的年酷暑,我经数次转机,由前线法鲁季机场飞抵喀土穆,再转机到迪拜,最后飞回香港,站在维多利亚湾眺望流光溢彩的夜幕,感受车水马龙的现代都市气息,这令我神思恍惚,如梦如幻,要知道,一天前我还在东非的稀树草原上,那里正当雨季,野草蓬勃,游牧民赶着大群的牛羊,扛着AK-47步枪,背着帐篷开始了又一轮迁徙,随风飘来的是牛羊咬断的绿草的清香,路边的茅草屋和不远处的钻塔,勉强证明着这片蛮荒之地与人类文明的联系。短短十几个小时,我便置身繁华都市、金融中心,这剧烈的反差令人无所适从。但当渐渐平静下来后,我终于有如释重负之感,总算离开了,离开了苏丹,不再有繁重的固井工作,不再有各种压力和挑战,不再舟车劳顿,不再回去!兴奋的情绪支配着我,虽然极度疲惫,却难以入眠。兴奋之余,一丝惆怅来袭:是的,苏丹,不用再回去了,可是也回不去了!那片土地上不只是野草和牛羊,还有我们的青春,我们的汗水,曾经的光荣和梦想,此番一别许是再也不见。想说爱你不容易第一次踏上苏丹土地时我满脑子浪漫幻想,怀着对远方世界的憧憬,感觉自己正在开启探索世界的奇妙旅程。虽是十月,但苏丹的旱季即将开始,在喀土穆机场,我感觉自己身处火炉,无处可逃的炙热把头脑中探索世界的热情烤得了无踪迹,甚至冒出不如打道回府的念头。但我不是来旅游的,必须直面严肃的现实。就这样,我的七年苏丹岁月从这个酷热的下午开始了。辗转到达前线已是一周以后。这是一片一望无际的草原,零星有些灌木,似乎是策马奔腾的绝佳去处,然而随处可见的军队、哨所、持枪士兵,却时时提醒你,这里并非胜境。是的,彼时苏丹北南双方内战仍在持续,和平远未到来,交火线与油区近在咫尺,但中国人已经来了。在政府的殷切恳求下,中石油来了,帮助苏丹开发石油。这个非洲最大的国家、却也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寄望通过石油勘探开发改善民生、发展经济,从而促进和平,走上文明发展的正轨。先期到达的同事出来迎接我,拜阳光所赐,印象中风流倜傥的帅哥们全成了沧桑沉稳的黑蜀黍(黑叔叔),脸上唯有安全帽带遮住的地方还略微保留本色。住进70年代雪佛龙公司留下的板房,我第一次享用起苏式西餐,作风很粗犷,牛羊肉不是大块就是厚切,第一餐下来,腮帮子都嚼疼了。同事们聊起“晒方便面”吃的经历,让我对中外文化的差异有了更深的了解:第一批赴苏丹的同事,由于刚到现场时间紧任务重,错过了饭点,还好国内带来的方便面还没吃完,准备找开水泡面吃,可是饮水机里放出来的全是冷水,只好瞅着冷水泡面发愁,不知谁说,外面太阳那么大,不如晒一下吧!没想到晒了20分钟,还真有温度了,就这样吃吧!初上钻井队,皮卡车斗上坐了4名持枪士兵,我还以为是搭顺风车的,同事告诉我是特地保护我们的。心里一沉,初见AK-47的新鲜劲一扫而光。沿途哨所戒备森严,盘查仔细。井场周围,一圈土墙,则是传说中的防弹墙,四周皆是士兵们的帐篷,门口还有一具63式12管毫米的火箭炮,以及数挺12.7毫米的重机枪,恍惚间感觉自己来到了《黑鹰坠落》的片场?这时,一句东北话响起,“兄弟,固井来了?欢迎欢迎!”原来是辽河钻井队的弟兄,一样的红工衣,一样黧黑的皮肤。探井,油显示很好,取出的岩芯直淌油,看来有了大发现,以后我们不会孤独了,会有更多的兄弟们加入我们并肩战斗。辽河的弟兄热情提示我要注意防蚊子,因为马来热(疟疾)在当地高发,虽然国内几乎绝迹,但在这里,已经有几个兄弟发作过了,非常痛苦,治疗的药品对身体伤害也很大。不光蚊子,别的虫子也特别多,多少年来,草原上的夜晚从不曾有这样明亮的灯光,所有的昆虫都到井场上来了,由于虫实在多到铺天盖地、遮蔽视线,曾经为此停钻数小时,因此,我们的劳保增加了一项特殊装备:养蜂人面罩。寂寞是会呼吸的痛十多年前的通讯远不如现在发达,更遑论文明边缘的非洲,人在苏丹,最大的敌人不是繁重的劳动,而是无法排遣的寂寞。我们曾一天施工3口井,在春节时也曾连续3个通宵作业,有的月份施工达到39井次……都挺下来了,我们把这当成是对意志品质的坚韧和顽强的锤炼,咬咬牙就挺过!现场只有昂贵的卫星电话,每人每月只有5分钟定额与家人联系,久蓄的思念与温婉,岂是短短5分钟所能表达?只好把深情藏在心中,提起话筒,简单的问候之后,竟无语凝噎,只好匆匆挂掉电话。夜间,营地所有中方人员围坐在唯一的电视前,看着唯一的中文频道CCTV-4,刚开始还有新鲜话题可以聊,到后来也就没啥好说的了。休假遥遥无期,没有准点,特别是“非典”时期国门紧闭,休假的也回不去,倒班的过不来,只能苦苦支撑。记忆中非典后我连续工作了天,这个个人纪录在固井项目上还不能进入前3,现在想来都不由得佩服自己,佩服同事们,我们是靠怎样的毅力支撑过来的?犹记得有同事夜间走到营地僻静处,大吼“我想回家!”苍凉的呼喊,隐约传到了所有人耳中,不由戚然,然而大家发现这是个不错的减压方法,于是群起效仿之。等到可以用上网、视频聊天来缓解对家人的思念时,已是项目行将结束之时。阳光总在风雨后“创业艰难百战多”,苏丹,工业基础几乎为零,而现在要在零基础上开展现代化的石油勘探作业,当地毫无依托,夸张到连一颗螺丝钉都得从国内进口。在这样的环境下,人的潜能也被迫激发出来,操作手也成了修理工,驾驶员也学会了井口、灰罐设备的操作,是的,现场只有5、6个人,要完成的却是国内10多个人的工作量。当地雇员还是散漫的游牧习气,受教育程度低下,而且完全没有类似工作经历,一切从零开始,连比带划,悉心教导,经过无数人的努力,终于渐渐有了起色,而这些被我们培养出来的苏丹国内第一批石油工人成为这个国家不可或缺的依赖力量。几年后固井工程师Alargam第一次带队上井固井,施工完成后,给我发了一条短信:“MrLi,jobfinished!”掩饰不住的兴奋,我何尝不是同样激动,我们终将离去,苏丹的石油工业还得依靠他们自己来发展。从年5月16日苏丹3/7区Agordeed-1井/8"套管内插管固井开始,川庆井下固井就开始了在非洲大陆筚路蓝缕的征程。从年的1支小分队、1套设备、1个区块增加到4支小分队、6套设备、3个区块,在与中石化中原固井的竞争中不落下风,与业界巨头斯伦贝谢同台竞技,毫不逊色,我们逐渐成为甲方重点井难点井固井作业的首选队伍,获得过甲方从钻井总监到总裁的多达9次的书面表扬。时任集团公司副总的吴耀文同志到现场慰问员工时曾赞叹:“川军善打硬仗!”打起手鼓唱起歌在我们把固井市场做大做强的同时,也亲历着苏丹石油工业的发展。以前,苏丹不产油;后来在1/2/4区、3/7区、6区、5A区相继搞油田开发,产油总产量逐步逼近每年万吨,逐渐从原油净进口国变成净出口国,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政治角力缓和,北南双方也于年签定和平协议,实现停火,6年以后再公投决定国家走向。和平来到了,虽然不是彻底的和平,但对身处多年兵燹中的老百姓来说已弥足珍贵,躲避战火的人们回来了,公路边多了很多草屋,草原上增加了更多牛羊,一直困扰各个油服公司的人力资源短缺问题也得到了大幅改善,雇员脸上没有了愁苦,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为着参与建设这个国家而欣喜,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当有高访团前来,当地人会以最高礼遇,在门口宰上两头健壮的公牛,表达着对来自遥远中国的“塞迪噶”(朋友)的真挚谢意,会在又一个油田投产时自发在营地门口跳起传统舞蹈,之前操戈相向的耶稣和安拉的信徒,此刻在一起欢聚。基地附近自发形成了茅屋市场,“madeinChina”的日用品随处可见,ZTE和Huawei的基站默默地建起来,拥有强大外放功能的中国手机是热情善舞的非洲兄弟炫耀舞技和集体狂欢的最佳拍档,新建的学校里,孩子们在朝阳下追逐着足球,肆意地展示着他们的运动天赋。苏丹项目是迄今为止中石油最成功的海外项目,每念及此,作为一个深度参与者,我有着难以抑制的自豪和感慨,我们用石油为那个满目疮痍的国度注入了生机,虽然远离了享乐,错过了舒适,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也抛洒在了那片土地,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这段岁月成为我和同伴们的骄傲,当之无愧为我们人生中的高光,职业生涯中的宏大叙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uguohua.com/gtmls/2280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