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喀土穆 >> 喀土穆历史 >> 南苏丹人民竖起大拇指中国医生好样的
导
读
南苏丹地处热带,全年酷暑高温,那里疾病肆虐、战火纷飞、民不聊生。一年前,中国第四批援南苏丹医疗队抵达当地,医疗队由来自医院的14名医护人员组成。一年的工作惊心动魄,刻骨铭心,我们克服语言不通、通讯不畅等难以想象的困难,全身心投入援非医疗工作中,收获了当地人民浓浓的谢意和敬意。
因陋就简救死扶伤
医疗队一行14人分别在南医院的内、外、妇、儿、骨科、皮肤科、手术室、中医针灸科工作。医院医院,条件异常艰苦,大部分时间停水停电,由于缺少燃油,每天限时靠发电机供电;室外气温高达40℃,但病房没有空调、电扇,稍一活动便挥汗如雨;医疗设备也破旧不堪,手术室没有无影灯,胃镜室需自行运水清洗镜头,小儿重症监护室没有氧气可用,甚至连最基本的血生化、X线检查都不能保证。
一位瘦弱的年轻女患者,因盆腔长了巨大包块,小腹隆起,我们判断可能是卵巢肿瘤,准备为她手术治疗。医院仅有一间全麻手术间,又临时插进了急诊枪伤病人,使这台手术从上午被推迟到下午一点。因为持续拖欠工资,医院的许多医务人员都罢工了,连夜的大雨造成道路泥泞,加上燃油价格上涨,坚持上班的当地医生寥寥无几。整个手术室几乎只剩下中国医生还在坚守岗位。
没有手术用的针线和明胶海绵,我们就用自带的器械及碘伏等消毒药品;没有无菌纱布,我们就从妇产科小手术室借来纱布棉条。手术即将开始,可电刀却坏了,只能在术中一一结扎血管。这样的手术环境,让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主刀医生妇产科副主任医师江飞云戴着口罩,大汗淋漓,旁边的助手不时替她擦去汗珠。术中没有无影灯,我们打着手电筒聚光;全麻机器全靠手动操作,麻醉医师鲁美静一会儿查看瞳孔,一会儿加强补液、增加麻药剂量、更换氧气瓶,忙得一刻不停。我和翻译庹雨景分工协作,轮流按压呼吸气囊控制模拟呼吸……
手术进行到一半时又遇到停电,小庹立刻联系院长请求供电,江飞云医生则继续争分夺秒进行手术。病人血压不稳,术中出血量大,需要输血,刚从冰箱取出的血袋,还冒着冷气,我们只好将血袋揣在怀中,用体温给血袋复温……清扫盆腔完毕,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被送回病房,手术成功了。焦急又紧张的我们,终于舒了一口气。
我们每天都暴露在职业风险之中,病房里确诊的HIV(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并不少见,在风险最高的手术台旁,很多时候HIV感染者和外科医生只有一个手套的距离。
战地营救血浓于水
年7月7日,南苏丹战事再起。7月8日傍晚,战斗在医疗队驻地附近的街道打响。密集的枪声连绵不断,震耳欲聋的炮声、直升机的嗡嗡盘旋声和坦克、装甲车的轰鸣声,彻夜不绝。在大使馆的安排和医疗队队长及队委会的指挥下,大家有序地躲避危险,并承担起华人华侨及中资机构工作人员的医疗救助工作。
7月10日,传来不幸消息:中国维和步兵营的执勤分队遭遇炮弹袭击,7位士兵不同程度受伤,其中两名伤员生命垂危。接到通知后,医疗队做好随时去维和营地抢救伤员的准备。然而,此时维和营地周围被交战双方控制,虽经多方协调,医疗队专家仍无法立即前往抢救受伤同胞,大家心急如焚。队长在驻地组织各科医疗专家,就维和部队传过来的伤员伤情图片仔细分析讨论,将救治方案汇报给使馆。
7月11日上午,战争还在继续。又传来不幸消息,两名重伤维和士兵牺牲。这时传来命令:医疗队安排两名外科专家随武官前往维和部队营地参与救治伤员。队长决定派骨科主任医师朱劲松和外科副主任医师蒋亚琦前往联合国特派团驻地。十多公里路上枪林弹雨,不断有士兵持枪盘问,险象环生,抵达后,他们迅速为伤员评估伤情,进行紧急救治,下午5点多,完成救治任务后,他们才返回。
小小银针赢得信任
这天,医院中医针灸治疗门诊又一次传来一片欢呼声。一位长期膝关节疼痛、肌肉劳损被动跛行的患者,经中国援南苏丹医疗队中医针灸医生丁定明治疗,疼痛缓解并恢复正常行走。
起初,当地人对中医针灸治疗方法闻所未闻,当他们看到丁医生用一根细长的针往病人身体的各个部位扎,觉得很担心。然而,最有说服力的是治疗效果。渐渐地,丁医生的针灸技艺声名远播,慕名而来的患者络绎不绝。中医科门诊每天都门庭若市,他的患者都是多方治疗无效的病人,但都被他一一治愈,无不惊叹小小银针的神奇功效。
为了让南苏丹医护人员早日掌握针灸技术,丁医生收了不少南苏丹学生,工作之余时常开设讲座向他们传授中医治疗的原理和手法,让他们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开展义诊爱洒乡村
虽然首都朱巴十分贫穷落后,但当医疗队去南苏丹农村帕洛、克瓦乔克和瓦乌义诊时,才体会到在朱巴经历的一切其实并不算什么。
年1月25日,我和内科主任医师、医疗队队长苏贵平驱车前往当地农村一所卫生院开展义诊。这所卫生院规模很小,一间砖房被隔成三间,中间是候诊区,两边是药房和诊室。听说我们要来,周围村庄的居民都蜂拥而至,将诊室围得水泄不通。他们有的是急症病人,有的是久治不愈的患者,我们耐心解答,为每一位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这里卫生条件极差,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患者最为多见,此外,还有霍乱、黄热病、小儿麻痹症等疾病。由于病人很多,义诊期间我们每人每天要接诊一百多位患者。这里的孩子个个营养不良,让人可怜又心痛,我们给孩子们分发了一些糖果、钙片和维生素,可是他们缺少的不仅仅是药品,还有食物和洁净的水。
医疗队为期三周的义诊共诊治多名病人,开展了10余台手术,病人和家属纷纷向我们竖起了大拇指。(文/中国第四批援南苏丹医疗队队员胡旭华图片来自互联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