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喀土穆 >> 喀土穆历史 >> 苏丹总统巴希尔访叙给沙特探路还是凸显独立
12月16日,作为阿盟成员国的苏丹总统巴希尔访问叙利亚,此举不仅引起世界舆论热议,也引发世人关于叙利亚能否重回阿盟怀抱的猜想。毕竟叙利亚内战仍未完全结束,曾经支持叙反对派的巴希尔仍靠向对叙政府充满敌意的沙特。巴希尔此行是为阿盟探路还是凸显本国独立外交?真心实意拉关系还是“内心呵呵”完成任务?
巴希尔不请自来!
巴希尔在访问中强调苏丹支持叙利亚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并不断提及叙利亚国家的阿拉伯属性,实际上彰显出苏丹作为中东边缘国家的特殊利益诉求以及提升国家影响力和国际地位的强烈愿望。此举也反映出叙利亚局势的基本稳定和中东国家间关系的微妙变化。
苏丹总统巴希尔与叙总统巴沙尔会谈,来源:半岛电视台
首先,叙利亚局势的基本稳定是巴希尔访问的必要条件和必然结果。自年9月俄罗斯出兵叙利亚以来,巴沙尔政府逐渐恢复实力、转危为安,在盟友的帮助下先后取得德拉战役、东古塔战役的重大胜利,现只剩叙西北部土耳其支持的少数反对派控制区无法收复,以及对叙东北部库尔德人占据的领土无可奈何。
控制着70%领土的巴沙尔政府已经被中东大多数国家和国际社会接受为既成事实。那么,叙内战爆发之时被“踢出阿盟”的叙政府再被孤立于“阿盟大怀抱”之外就不合时宜。所以,叙政府外交取得进展也是叙利亚地缘环境改善的标志之一。
其次,沙特的内外困局和对叙政策的转变对苏丹的影响。众所周知,沙特在阿盟中一直占据盟主地位。苏丹之前也紧随沙特、阿联酋等国,支持叙反对派。
随着叙局势的变化,沙特逐渐放弃推翻巴沙尔政权的既定政策,积极谋求自身在叙利亚的经济利益。4月东古塔战役结束之后,沙特王储小萨勒曼就表示不再谋求推翻叙利亚政府。7月德拉战役结束之后,甚至以色列都有意承认阿萨德为叙利亚合法总统,约旦政府也随之重开纳西卜过境点,与叙利亚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而当前沙特因“卡舒吉肢解案”陷入对外困局,对也门胡塞武装的军事行动也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国内的“萨勒曼新政”也无法取得进展。所以沙特急需改变当前不利的地区环境,暗中支持苏丹总统访问叙利亚释放善意也在情理之中,毕竟沙特也意图在叙利亚战后重建中发挥作用。
最后,伊朗和沙特的地区角力成为苏丹访叙的客观因素。伊朗自年叙内战爆发以来就派出大量军事参谋和资金设备支持巴沙尔政权,在叙利亚拥有众多利益关切。
随着年伊核协议的达成,伊朗的地区影响力迅速扩大,成为威胁沙特地区领导权的最大敌手和全方面竞争对手。“什叶派新月带”的噩梦让沙特意图寻找任何机会以削弱对手,从支持叙反对派到打击也门胡塞武装,都直接体现出沙特遏制伊朗的强烈愿望。
当前叙政府已不可能被推翻,努力实现与叙政府关系的正常化以从正面寻求机会打击伊朗成为最佳选项,而叙政府也有意在战后限制和排除伊朗在叙利亚的巨大影响。
为什么访客是苏丹?
当然,阿盟内部倾向沙特派系的国家不止苏丹一个,为何苏丹总统巴希尔成为年以来首访叙利亚的阿盟国家领导人?这实际上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苏丹此前虽积极追随沙特,但获利颇少,此访凸显苏丹寻求主动权和扩大影响力的强烈愿望。首先,苏丹虽然因为多年制裁和战乱导致国家贫穷,但军事力量较强,因此在沙特组成的多国联军中充当主力,几年来苏丹投入超过3.6万人在也门作战,伤亡将近人。
和巨大的伤亡相比,沙特给予的石油美元回报显得不成比例。其次,随着俄罗斯、伊朗阵营在叙利亚和整个中东地区的力量增强,苏丹深感选沙特战队难以实现自身国家利益。于是,有意在没有得到沙特明确支持的情况下访问叙利亚,向俄罗斯阵营释放善意,不仅可以提升自身在阿盟国家中的地位,也可与俄罗斯、伊朗、叙利亚拉近国家关系。
另一方面,苏丹和叙利亚都面临经济重建的难题,两国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苏丹南北方在民族、宗教、文化、政治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与矛盾,由此引发的两次南北内战让苏丹陷入动乱、贫穷和落后。年苏丹南北对立局面的形成就是苏丹民族国家建构失败的主要标志。
当前的苏丹迫切需要国际支持和对外援助,而叙利亚自年以来国民经济倒退几十年,也急需进行经济重建和外部支持。而且两国都遭受长时间的西方经济制裁,在反制裁方面可以进一步的展开合作和相互支持。
另外,巴希尔在访问过程中强调叙利亚国家的阿拉伯属性,也表明苏丹希望通过宣示相同民族属性来拉近两国关系,这符合巴沙尔政府希望未来排除土耳其、伊朗在叙力量的长远目标,也彰显出苏丹和叙利亚两国对外部势力干涉本国内政的不满,自然受到欢迎和相互理解。
此外,苏丹总统巴希尔的个人经历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点,在某些方面和叙利亚总统巴沙尔有相同之处。都是西方国家的眼中钉、都被西方国家指责,巴希尔还被国际刑事法庭通缉,西方主流媒体甚至在—年连续3年将巴希尔命名为“全世界最坏的独裁者”。可想而知,如果真的是沙特想通过苏丹与叙利亚进行谈判的话,那么巴希尔无疑是最佳人选。
再加上苏丹地处非洲大陆内部,跟中东国家利益纠纷并不严重,所以由苏丹和巴希尔两个关键词组成的“牵线搭桥”访叙队伍就更容易完成任务。
结语
总之,苏丹总统巴希尔访问叙利亚彰显出叙利亚局势的基本稳定和中东国家间关系的微妙变化。沙特意图通过苏丹改善与叙利亚关系可能是此次访问的直接推动因素,而此举也是叙利亚地缘环境改善的标志之一。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叙利亚局势逐渐趋于明朗,越来越多的原先敌视巴沙尔的域内外国家都在改变政策,积极谋求与叙政府改善关系,叙利亚国家很有可能在国家稳定之后重新被迎回阿盟。
叙政府的阿盟经历(从被踢到开始重新融入)也从侧面见证了丛林法则下的中东国际关系是如此的残酷现实和变化多样,国家利益始终是国与国之间交往变化的根本动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