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喀土穆 >> 喀土穆历史 >> 杨应林埃及游记之游途揽胜
REC
以前也知道埃及的历史文明久远,但是到了当地才知道是多么的久远。当导游自豪地介绍文物的时间,我的大脑在自补中国古代史,到了这里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减弱了不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人的话很有道理。不到埃及无法体会在这个地球上有另一个文明比中华文明的出现早了多年,曾经那么的辉煌,可是却是很短暂地以惨淡结束。而中华文明传承至今,尽管我们泱泱大国历史也曾被异族入侵并遭受苦难,可是我们的文化没有断层,50多个民族的文化相辅相成,血脉相连。尽管也有内斗和战争,但是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在埃及历史的研究上就有人提出现在的埃及人已不是古埃及人,开始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到了之后才知道说得很对。现在的埃及人如果不是19世纪末在欧洲人的帮助下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历史,因为曾经被希腊人、波斯人、罗马人、阿拉伯人长期统治过,他们不知应该定位自己是什么种族。导游小马说,埃及的历史经过法老时代、希腊罗马时代和阿拉伯时代。古埃及历史文化非常有趣,来埃及旅游你们不会失望。埃及全称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地跨亚、非两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只有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角。北濒地中海,东临红海,地域当属亚、非、欧三洲交通要冲,海岸线长约公里。埃及的疆土略呈不规则的四方形。东西宽公里,南北长公里,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已超过万。面积为平方公里,沙漠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94.5%以上。埃及少雨,气候干热。该国主要为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另外还有基督教与其他宗教;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和法语,首都开罗。埃及人口和农业主要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地区,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埃及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古迹众多。经济方面主要依赖于农业、石油出口、旅游业,以及劳务出口。目前有多万埃及人在沙特阿拉伯、海湾国家和欧洲等地工作。埃及也是世界重要的棉花产地和出口国。一、游途揽胜我们的游程是从埃及南部城市阿斯旺开始的。我们首先参观了阿斯旺大坝,大坝位于埃及境内的尼罗河干流上,在首都开罗以南约公里处,是一座大型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具有灌溉、发电、防洪、航运、旅游、水产等多种效能。大坝为粘土心墙堆石坝,最高蓄水位米,水库总库容亿立方米。电站总装机容量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亿千瓦·时。工程于年开始建造,竣工于年。坝址位于阿斯旺老坝上游7公里处的水库回水区内,水深约30~35米。坝址河谷宽约米,河谷呈南北走向,在变质岩、火成岩中切割而成。右岸为变质岩系,主要为混合岩,左岸除混合岩外,尚有花岗岩及火山岩,上部还有努比亚砂岩,岩体受一系列断层切割。左、右岸基岩出露。河床基岩埋藏很深,覆盖层最大深度达米主要为砂层。上部为细砂,厚约20米,其下为粗砂、砾石相间。在低于河床~米以下为弱透水的第三纪地层,由细砂、粗砂岩、及半坚硬粘土组成。阿斯旺大坝看起来像是铺在大湖上面的一条宽广的公路。大坝两侧除了无边的水面外,还有很多水利设施,这样工业化的场面在埃及是不多见的。REC
弧形拱桥式的大坝,高米,长米,坝底宽米,顶部宽40米,动用土石4万立方米.其体积相当于开罗西郊胡夫大金字塔的17倍,当时堪称世界七大水坝之一。大坝将尼罗河拦腰截断,从而使河水向上回流,水域面积达5平方公里、蓄水量达亿立方米的人工湖-纳赛尔湖。远处是莲花状的大坝建成纪念碑,伴着平静的湖水,我们已无法感受到当年水利工程施工时的浩大场面了。现在在世界大坝中排名11。但是它的坝面积超过了它的坝高,长度则跨越了尼罗河2英里。由前苏联设计了前期工程,并提供了一座电站的设备。水坝的建成对埃及的社会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其上面五百多公里河段上形成的纳赛尔湖为埃及合理利用水源提供了保障,供应了埃及一半的电力需求,并阻止了尼罗河每年的泛滥。在大坝上,就像走在铺在大湖上的一条宽广的公路,周边视野大开,远望浩瀚飘渺的纳赛尔水库湖光山色,白鹭像在西塞山前群飞,渔船点点,波光粼粼。游完了阿斯旺大坝,我们驱车来到码头,在游轮上用餐。下午游团有人要自费参观阿布辛贝神庙,来回有多公里路程;努比亚村来回也要几个小时车程,我和几位老伙计都放弃了。我们游逛了码头街道,也有人在游轮顶部游泳池游泳、观景拍照,感觉我们的选择也很不错。明天从尼罗河坐游轮顺流北上去科翁坡。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流经布隆迪、卢旺达、坦桑尼亚、乌干达、肯尼亚、扎伊尔、苏丹和埃及九国,全长公里,是非洲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第一长河,可航行水道长约0公里。尼罗河有两条上源河流,西源出自布隆迪群山,经非洲最大的湖--维多利亚湖向北流,被称为白尼罗河。东源出自埃塞俄比亚高原的塔纳湖,称为青尼罗河。青、白尼罗河在苏丹的喀土穆汇合,然后流入埃及。尼罗河谷和三角洲是埃及文化的摇篮,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尼罗河在埃及境内长度为公里,两岸形成3-16公里宽的河谷,到开罗后分成两条支流,注入地中海。这两条支流冲积形成尼罗河三角洲,面积2.4万平方公里,是埃及人口最稠密、最富饶的地区,人口占全国总数的96%,可耕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二。埃及水源几乎全部来自尼罗河。REC
尼罗河上有许多游船,其中有一艘仿法老时期的船又名法老游船,有百年历史很有特色。夜晚泛舟河上,那肯定美不胜收。我们迎着朝阳北上,坐在游轮的甲板上,一边品着茶,一边欣赏尼罗河两岸旖旎风光,实在太美了。科翁坡神庙风化很厉害,没有完整的建筑,但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神庙,因为里面有两个图案都很重要,都是值得一看的。第一个图案是埃及也是全世界历史上最老的一个日历,另一个图案是多年以前做手术的工具。科翁坡是“黄金的山”的意思,埃及所有的黄金都是从这边开采的。科翁坡神庙是供两个神的神庙,是个双神庙,一个是保护神的,一个是坏事神的。他们为什么要建一个神庙送给那么坏的神,是喜欢他吗?不是,是害怕。因为那时候战争还没有结束,坏事神和保护神还有战争,还不知道谁会赢,所以他们建立了一个双神庙。这个神庙左边有一个门,右边有一个门。左边的神庙是保护神的神庙,叫胡拉斯,右边的神庙是做坏事的神,叫赛特。胡拉斯的样子是老鹰头,坏事神的样子是鳄鱼头。神庙风化得很厉害,外面的大门已经坏掉了,过了外面的那个门就到了一个很大的柱子大厅,但是柱子都已经断掉了。为什么?因为神庙离尼罗河很近,就很危险,尼罗河的泛滥对神庙危害很大。第二个门挺高的,而且这些柱子太大了,这些柱子的造型,一看就知道是希腊罗马时代的神庙,不是法老时代的神庙,这是年以前的历史。但是图案、神都是法老时代的样子。这些柱子是埃及最漂亮的柱子,如果你有一张50块埃镑的钞票,你看上面的图案就是这个柱子,这个图案很有意义,是复活的图案。中间是国王。他的左右是保护神和写历史的神。他们正在把一些生的钥匙连在国王的头上,国王很快就复活了。游客在这里要排队看埃及最老的日历,也是世界历史上最老的日历。我们先看看那时候的日历是什么样子的。他们那时候每一年有天,有12个月,每一个月有3个礼拜,每一个礼拜有10天,一共天。我们现在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那时候只有三个季节:第一个是种地的季节4个月;第二个是收割的季节4个月;第三个是泛滥的季节4个月。他们为什么刻这个日历?因为他们每一天都要把固定的礼品送给神,每一天送的东西不一样,一般的人会忘记该送什么,他们就刻了一个日历,在日子的对面刻上那一天要把什么礼品送给神。他们刻这个日历不是为了别的,是为了自己看那一天该送什么礼品。这个日历现在不是很完整,很可惜,上面部分已经毁掉了,下面的还在。我们再看那个做手术用的工具的图案。国王把礼品送给医疗神,礼品就是做手术的工具,手术工具和现在的几乎一样。这个神是谁,这个神以前是人后来是神,他叫伊姆霍特。年以前他是医疗神,0年以前他是工程师。伊姆霍特是个很有名的人物,是非常伟大的人物。他没当国王,但是他非常聪明,他是医生,也是文学家,也是天文学家,也是工程师。他对很多知识都很了解。这个人是0年前第三王朝的人,他建了阶梯金字塔。在新王朝以后大家都崇拜他,他就变为医神。神庙不远处有一个鳄鱼木乃伊展馆,没啥看的。我们又返回到游轮上用午餐,游轮开往埃得夫码头时天快黑了。埃德夫位于尼罗河西岸,是尼罗河最好地势的城市。地处阿斯旺以北公里,卢克索以南约公里,是游览卢克索——阿斯旺黄金线路的必经之地。境内的埃德夫神庙是埃及保存最完好的神庙,里面供奉着鹰头人身的天空之神荷露斯。埃德夫是埃及主要制糖和陶器中心,保留着几千年来古埃及文明的缩影。这里有着供奉天空之神荷露斯的埃德夫神庙,神庙地处高地,未受河水泛滥的威胁,是埃及保存最完整的神庙。和丹德拉神庙、伊斯纳的克奴姆神庙、考姆翁布神庙及菲莱神庙等神庙一样,埃德夫神庙也是在托勒密王朝期间兴建的。从神庙的规模可见当时的埃及是颇为繁荣的。神庙由公元前年开始兴建,直至公元前57年完成(当时的统治者为托勒密十二世)。原本该地是用来兴建一所规模较小、以及同是供奉荷鲁斯的神庙,而其建筑结构亦应是坐西向东而不是像现在的坐北向南的。在目前神庙的东面有一道已经破废的塔门;在那里发现的文字证实了在新王国时期的拉美西斯一世、塞提一世及拉美西斯二世在位期间,埃及人已经有在埃德夫兴建神庙的计划。在罗马帝国狄奥多西一世于公元前年颁令严禁偶像崇拜后,这座作为宗教遗址的神庙就一直被弃置。跟埃及其他地方的神庙一样,由于基督教是当时埃及最具势力的宗教,神庙上很多铭刻都给抹去。而且,在多柱式的内殿内亦可发现被薰黑的天花板,相信这是由于纵火造成的,目的也是要摧毁当时多神教的信仰。多个世纪以来,埃德夫神庙一直埋在12米的沙土以及由尼罗河沉淀的淤泥下。当地居民曾直接在埋藏着神庙的土地上兴建家园。由于法国年远征队的到来,神庙塔门的顶部才得以被发现。到了年,法国的埃及学家奥古斯特·马里埃特开始发掘神庙的工作。时至今天,埃德夫神庙几乎完好无缺,这是因为神庙多年来长埋沙土之下,令它得以好好保存下来。埃德夫神庙对考古学极为重要;同时,它也成了埃及的旅游景点,不少沿尼罗河行驶的内河游轮都会在该处附近停泊,我们坐了马拉胶轮蓬车去神庙参观。神庙附近兴建了旅客中心及停车场;从年开始,神庙增加设了灯光电设备,方便旅客入夜后参观。看了埃德夫神庙声光秀包场,觉得制作得比较初级,效果不是太好,大门前两只巨大的猎鹰石雕及荷力斯神的标志还算壮观。游轮晚上继续前往卢克索,这也是我们在游轮住宿的最后一晚,哈素女神她里是埃及的女法老,其陵庙就在帝王谷东边,是古埃及唯一一座地下一层地上两层的神庙,也是这位女法老存世不多的纪念建筑,在此可以看到她为自己编写的“受命于天”的浮雕和哭泣的孟农神像。这里有个纪念品市场,本人花了15元人民币买了一只石刻怪鸟,应该是代表吉祥与和平吧,也算是个纪念。REC
下午要参观世界最大的神庙群卡尔奈克。在去卡尔克神庙途中,有一小神庙遗址,我下车拍了照片和街景。卡尔奈克神庙是埃及中王国及新王国时期首都底比斯的一部分,太阳神阿蒙神的崇拜中心,古埃及最大的神庙所在地。在公元前年开始的古埃及新王朝,每天清晨,法老和他的臣民都要在卢克所得卡奈克神庙迎接太阳的升起,迎接他们梦中最崇敬的神灵从梦中醒来。在开罗以南公里处的尼罗河东岸遗址占据当时底比斯东城的北半部,那里另有一座阿蒙神庙,由于中王国和新王国各朝都是从底比斯起家而统治全国的,底比斯的地方神阿蒙神被当做王权的保护神,成为埃及众神中最重要的一位,这里的阿蒙神庙也成为全国最大的神庙。参观完神庙群后,已是下午5点多了,我们要驱车多公里赶往红海,我在路上似睡非睡,清醒后已到红海下榻地宾馆了。这个宾馆是5星级,法国人所建,名字有点长没记住。红海形状狭长,从西北到东南长公里以上,最大宽度公里,面积45万平方公里。红海北端分叉成两个小海湾,西为苏伊士湾,并通过贯穿苏伊士地峡的苏伊士运河与地中海相连;东为亚喀巴湾。南部通过曼德海峡与亚丁湾、印度洋相连。红海是印度洋的陆间海,实际是东非大裂谷的北部延伸。按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理论,红海和亚丁湾是海洋的雏形。红海底部属海洋性的硅镁层岩石,在海底轴部也有如大洋中脊的水平错断的长裂缝,并被破裂带连接起来。REC
非洲大陆与阿拉伯半岛开始分离在2千万年前的中新世,还在以每年1厘米的速度继续扩张。红海两岸陡峭壁立,岸滨多珊瑚礁,天然良港较少。整个红海平均深度米,最大深度米。红海两岸没有大河流入,在通往大洋的水路上,有石林及水下岩岭,大洋里稍淡的海水难以进来,红海中较咸的海水也难以流出去。科学家还在海底深处发现了大面积的“热洞”。大量岩浆沿着地壳的裂隙涌到海底,岩浆加热了周围的岩石和海水,出现了深层海水的水温比表层还高的奇特现象。热气腾腾的深层海水泛到海面加速了蒸发,使盐的浓度越来越高。红海地区发现有五种主要类型的矿藏资源,石油沉积、蒸发沉升华沉淀作用而形成的沉积物,如岩盐、钾盐、石膏、白云岩、硫磺、磷酸盐及重金属沉积物等,主要蕴藏在深海槽底部的淤泥中。红海里的红珊瑚很美,它与红海的名字也有关联。红海也是个旅游休闲的好地方,沿海湾修建了好多高档宾馆和休闲场所。大多是欧洲人所建经营。在红海按游程安排是自由活动,导游安排了一些自费项目,像热气球、潜海、沙漠冲沙等项目都不适合我这个有“三高”的人。我和老友任先生就在宾馆周围拍了一些街景,我们住的宾馆后边就是海滩,我俩玩得很是开心,照的片片也很不错。今天已经是游玩的第五天了,明天要坐大巴去埃及首都开罗参观金字塔和埃及博物馆,大概有六七个小时的车程。坐大巴去开罗,沿途的景色和尼罗河两岸有天壤之别。基本上是沙丘、戈壁、荒草滩形成的地形地貌一望无际。偶尔也有一块小绿洲也是靠近红海的地方。公路类似于我们的省道,快到开罗了才有高速公路。开罗老城用破旧不堪和脏乱差形容一点都不过,新城还好一点,像个首都。我们在停靠在尼罗河的游轮上用完午餐后快2点了,下午参观了两个教堂还去了购物商店。悬空教堂得名于其独特的位置是埃及最古老的教堂之一,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3世纪。位于开罗科普特老城中巴比伦要塞入口的上方。进入教堂需要攀登29级台阶,因此早期来到开罗的旅行者戏称它是“楼梯教堂”。由于目前的地面已经比罗马时代抬高了6米,因此罗曼塔楼大部分被埋在地下,减少了教堂不少的视觉冲击力。十九世纪的双钟楼位于铁门内一个狭窄的庭院内。登上台阶,通过入口后是又一个小庭院,通往11世纪的外门廊可看地下的教堂建筑。REC
班耶兹拉犹太教堂八世纪建造于科普特教区内的圣米歇尔教堂旧址上,是埃及国内最古老的犹太教堂。因为罗马军队的侵攻,一度被破坏。5年来自耶路撒冷的拉比(犹太教的主教)阿伯拉哈姆.班.耶兹拉,在目前所在地重建教堂,此后几经修复。在19世纪修复时,发现名为《格尼萨文书》的大量书籍,顿时备受瞩目。其中有结婚证书、交易文件等引人兴致的文书,从中可了解11~12世纪犹太人的日常生活景象。犹太教堂的外观非常简单,和有着华丽细腻装饰的内部形成强烈对比。该教堂在维修,我们没进去,所说内容系网上所载。埃及博物馆座落在开罗市中心的解放广场,年建成开馆,是世界上最著名、规模最大的古埃及文物博物馆。该馆收藏了古埃及从史前时期至希腊、罗马时期的雕像、绘画、金银器皿、珠宝、工艺品、棺木、石碑、纸草文书等共30余万件,其中大多数展品年代超过0年。博物馆分为二层,展品按年代顺序分别陈列在几十间展室中。一层陈列公元前27~前22世纪古埃及时代到5~6世纪罗马统治时代的历史文物;二层设木乃伊、珠宝、棺木、绘画、随葬品、纸草文书等专题陈列室。但它的藏品从史前时代到远古、中古、帝国时代,以至希腊和罗马的美术品皆有。包括埃及法老的巨大石像和法老的镀金车辆,有史前的陶器、石器,也有古代艺人精心制作的各种艺术品,以及记载古埃及科学、文学、历史、法律等内容的莎草纸文献。还可以看到几千年前制作的木乃伊,躺在黄金、宝石镶嵌的棺木里,依旧保持原貌。古王国时期的卡夫勒王坐像、盘腿书记坐像、拉赫梯普国王及王妃坐像,展出了中王国时期的彩色木雕士兵像、送祭品人像,新王国时期的吐特摩斯三世、拉美西斯二世、阿蒙霍特普四世像。陈列中最为突出的有第18代法老王朝图坦卡蒙陵墓中出土的1余件文物,其中有金质御座、黄金面具、黄金棺、黄金饰物,图坦卡蒙及王后的精美浅浮雕像,法老的辇车,兵车和狩猎用弯弓,镶嵌象牙和彩色玻璃的家具,王后的珠宝首饰和衣箱等。在木乃伊专题陈列中有埃及历代一些法老及其后妃们的木乃伊,其中保存最完好的是第19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遗体。在纸草文书陈列中有有关寺庙礼节、祭司职责等史料。此外,馆中还展出有许多古埃及平民生活的日常用具,如各种木制、皮革制和麦秆制的生活用具,啤酒、葡萄酒、水果、面包、肉、蔬菜等食物,纺织机模型,犁、锄、镰等农具,棍棒、投掷器、斧、弓、箭等武器,竖琴、七弦琴、横笛、鼓等乐器,水平器、笔、调色板等文化用品。REC
及金字塔是埃及古代帝王陵墓。世界八大建筑奇迹之一。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埃及共发现金字塔96座。开罗西南尼罗河西古城孟菲斯一带最为集中。我们参观的是开罗郊区吉萨最大的三座金字塔。大金字塔是第四王朝第二个国王胡夫的陵墓,建于公元前年左右。原高.5米,因年久风化,顶端剥落10米,现高.5米;底座每边长多米,三角面斜度52度,塔底面积5.29万平方米;塔身由万块石头砌成,每块石头平均重2.5吨。据说,10万人用了30年的时间才得以建成。该金字塔内部的通道对外开放,该通道设计精巧,计算精密,令世人赞叹。第二座金字塔是胡夫的儿子哈佛拉国王的陵墓,建于公元前年,比前者低3米,现高为.5米。但建筑形式更加完美壮观,塔前建有庙宇等附属建筑和著名的的狮身人面像。狮身人面像的面部参照哈佛拉,身体为狮子,高22米,长57米,雕像的一个耳朵就有2米高。整个雕像除狮爪外,全部由一块天然岩石雕成。由于石质疏松,且经历了多年的岁月,整个雕像风化严重。另外面部严重破损,有人说是马姆鲁克把它当作靶子练习射击所致,也有人说是18世纪拿破仑入侵埃及时炮击留下的痕迹。第三座金字塔属胡夫的孙子门卡乌拉国王,建于公元前2年左右。当时正是第四王朝衰落时期,金字塔的建筑也有变化。门卡乌拉金字塔的高度突然降低到66米,内部结构倒塌。三座金字塔石块,可在法国国境四周建造一道高三公尺,厚三十公分围墙。金字塔的斜度都是五十二度,每一石块密密相连,休想找到缝隙,连刀尖也都插不进,不得不佩服古埃及的度量及工程等一些技术。胡夫金字塔南侧有著名的太阳船博物馆,胡夫的儿子当年用太阳船把胡夫的木乃伊运到金字塔安葬,然后将船拆开埋于地下。该馆是在出土太阳船的原址上修建的。船体为纯木结构,用绳索捆绑而成。REC
金字塔是古埃及奴隶制国王的陵寝。这些统治者在历史上称之为“法老”。古代埃及人对神的虔诚信仰,使其很早就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来世观念”,他们甚至认为“人生只不过是一个短暂的居留,而死后才是永久的享受”。因而,埃及人把冥世看做是尘世生活的延续。受这种“来世观念”的影响,古埃及人活着的时候,就诚心备至、充满信心地为死后做准备。每一个有钱的埃及人都要忙着为自己准备坟墓,并用各种物品去装饰坟墓,以求死后获得永生。以法老或贵族而论,他会花费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去建造坟墓,还命令匠人以坟墓壁画和木制模型来描绘他死后要继续从事的驾船、狩猎、欢宴活动,以及仆人们应做的活计,等等,使他能在死后同生前一样生活得舒适如意。游完金字塔,埃及游就算收官了,明天早上就要从开罗乘机返回西安。再见了非洲!再见了埃及!推荐阅读●杨应林|返销粮的故事●杨应林|港台游记●杨应林|俄罗斯、北欧游记(1/4)●杨应林|俄罗斯、北欧游记(2/4)●杨应林|俄罗斯、北欧游记(3/4)●杨应林|俄罗斯、北欧游记(4/4)●杨应林|北山往事●杨应林|话说中国梦作者简介杨应林,年生,陕西凤翔人,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原成都地质学院),副研究员,发表学术论文、地质研究报告、科普文章、诗歌散文、管理文章等20余篇,著有《心雨集》一书。《雍州文学》编辑部
欢迎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uguohua.com/gtmls/19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