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喀土穆 >> 喀土穆文化 >> 报考资料西北师范大学附各专业录取最低分数
校训:
知术欲圆
行旨须直
创立时间:
年
体育类学校报考资料
收藏
全国体育院校类报考资料
师范类学校报考资料
北京师范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山西师范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
洛阳师范学院
南阳师范学院
吉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
沈阳师范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长春师范大学
合肥师范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
衡阳师范学院
重庆师范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
贵州师范大学
阜阳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年全年复习课程详情
全国首家
全年复习资料免费赠送
全年复习计划及攻略
全年复习计划及攻略
点击文末最后阅读原文查看暑期班课程
学校简介
西北师范大学为甘肃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建设的重点大学、国家重点支持的西部地区十四所大学之一。其前身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发端于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年改为“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年改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年“七七”事变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与同时西迁的国立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共同组成西北联合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整体改组为西北联合大学下设的教育学院,后改为师范学院。年西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独立设置,改称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年迁往兰州。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继续在兰州办学。同时,恢复北平师范大学(现北京师范大学)。年前学校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6所重点高师院校之一,年划归甘肃省领导,改称甘肃师范大学。年复名为西北师范学院。年更名为西北师范大学。
年教育部依托学校设立了教育部直属的、高等院校建制的“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与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两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年,国务院在学校建立了“藏族师资培训中心”。年,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依托学校设立“西北师范大学华文教育基地”。学校现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级研究院1个,国家级星创天地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研究中心3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研究中心19个,省高校新型智库5个,省创新群体5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9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学校现设26个二级学院(65个系、3个教学部),1个独立学院,3个孔子学院。
学校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校本部占地面积亩,新校区占地面积.8亩、生态实训基地.5亩。校舍总规划建筑面积89.2万平方米,其中各类教学及辅助用房30.7万平方米。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2万元,各类文献资源.3万余册。学校建成了以远程教育、综合教务管理及校园计算机网、通讯网和有线电视网为主体的现代公共教育服务网络系统。
学校自独立设置以来,已培养各类学生24万余人。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各类学生人。其中,普通本科生人,博士研究生人,硕士研究生人,留学生人,继续教育学生人。连续六期实施本科教学改革工程。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年教育部英语本科专业评估获得优秀。年被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学校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人,正高级职称人员人,副高级职称人员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人,具有硕士学位人员人。其中专任教师人,教授(研究员)人,副教授(副研究员)人。博士导师人(含校外兼职导师24人),硕士生导师人(含校外兼职导师人)。现有双聘院士4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3人,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在职人员1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3人,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二层次人选52人,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计划”人选34人,省级教学名师24人。学校聘请了余位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为特聘或兼职教授,其中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12人。李蒸、黎锦熙、袁敦礼、董守义、李建勋、胡国钰、吕斯百、孔宪武、常书鸿、陈涌、黄胄、彭铎、郭晋稀、李秉德、金宝祥、金少英、南国农等著名教授先后在学校任教。
学校是国务院首批确定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单位。现有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化学、物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地理学、心理学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美术学等10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教育博士1个专业博士授权类别,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3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1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6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现有77个普通本科专业(其中,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美术学、汉语言文学、地理科学、物理学、历史学、化学、生物科学等9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已形成较为合理的学位授权体系,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
学校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历来重视产学研结合。近年来,社会科学在中国古代文学、西北历史与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民族教育、古籍整理、敦煌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优势突出、特色鲜明。自然科学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基础数学、原子与分子物理、教育技术等领域研究深入,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被SCIE收录论文数量和质量稳步提高,收录论文数居全国师范大学10位左右,化学学科、材料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获得了一批高级别的科研奖励,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余项,其中全国“五个一工程”奖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0项(其中一等奖1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1项(其中二等奖3项,终身成就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其他省科学技术奖94项,省社科优秀成果奖项,省敦煌文艺奖38项。
学校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与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美国南伊利诺伊州立大学、苏丹喀土穆大学、英国胡弗汉顿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香港大学、台湾清华大学等国外及港澳台地区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与海外70多所科研机构签订了学术合作与交流协议,在学生联合培养、教师互访、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目前,学校已与苏丹喀土穆大学、摩尔多瓦自由国际大学、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萨拉热窝大学分别合作建立孔子学院。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致力于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培养具有人文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和引领教育发展的优秀教师。
院校简介
体育学院
体育学院是在原体育系和公共体育教学部基础上于年组建成立的二级学院。自1年开设体育系科以来,在百年的历史发展中,为国家尤其是西部地区培养了大批体育专门人才。我国著名的体育教育理论家袁敦礼、董守义、徐英超等先生曾长期在西北师范大学任教。学院成立以来,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新要求,紧紧围绕培养高质量体育专业人才这一根本任务,在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运动训练竞赛及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院已成为甘肃乃至西北地区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和科学研究的基地,为西北地区以及全国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先后依托学校、学院建立了“教育部体育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获批“甘肃省青少年体质监测与健康促进”重点实验室,“甘肃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服务中心”等省级教学科研平台。
学院现设体育教育系、运动训练系、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系、大学体育教学部、基础理论教学部、体育科学研究所等教学科研管理机构。现有教职工85人,专任教师73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25人,硕士生导师28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6人,在读博士5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0%,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2人、甘肃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人,教育部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二级教授2人,国家级裁判6人。学院现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3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生人,各类硕士研究生人,留学生6人。
体育学为甘肃省省级重点学科。年获批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年获批体育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4个二级硕士学位授予权,年获体育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已经形成了“融教学、训练、科研于一体,集教育、竞技、社会服务于一身”的办学格局。先后获得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校级教学成果奖8项,校级教学团队2个。-年间,学院共承担和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出版著作80余部,在CSSCI、CSCD、SCI、EI刊物发表论文余篇,获省部级科研奖励41项。近5年,承办全国性体育学术会议10余次,专任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余次。
学院现有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武术、健美操、技巧等运动项目代表队,创新运动训练和竞赛机制,实行全员目标管理,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竞技水平,积极推动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田径代表队培养出了李柱宏、张景霞、张新艳、马珍、王万芳、邱旺东、王涛等优秀运动员,多次获得国内马拉松赛全程冠军,2人参加了伦敦、里约奥运会,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女子团体第三、男子团体第六名的好成绩;乒乓球队获得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男子单打和团体第七名。近5年,我院运动队共获得省级以上各类竞赛金牌62枚,银牌46枚,铜牌91枚,为学校和学院争得了荣誉。
学院拥有体育比赛综合馆、球类训练馆、武术馆、乒乓球馆、竞技体操馆、标准塑胶田径场、草坪足球场、室外篮、排、网球场等教学训练配套设施,现有体育运动场馆总面积7万多平方米。学院现有运动生理、运动解剖等7个实验室,大学生体质测试中心1个,现有1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20余(台)件,总计价值余万元。
目前,学院正以特色学科建设和体育学一级博士点申报为契机,遵循内涵发展、特色建设、聚焦优势、提升质量的办学与发展思路,力争把我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西部一流,全国有影响力的高层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录取情况
录取最低分数
录取名单
拟录取名单
招生简章
西北师范大学年招生简章
一、专业简介
运动训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具备竞技体育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能从事专项运动训练、体育教学、社会体育指导、体育产业经营和管理等工作,具有较广泛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素质体育人才。主要课程:运动人体科学类、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类和专业术科类(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体操、健美操等)。学制:四年制本科;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培养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和体育道德素质,系统掌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以及学校体育教育、社会体育工作规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在武术、传统体育养生、民族民间体育领域承担学校教学与训练、竞赛、表演、社会体育指导等方面工作,适应社会发展、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主要课程:运动人体科学类、民族传统体育类、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以及专业术科类(田径、篮球、排球、足球)等。学制:四年制本科;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二、招生专业及计划
1.运动训练专业:计划招生45名,招生项目如下:
(1)田径类:m、m、m、m、m、m(女)、m(男)、10km竞走(男)、5km竞走(女)、米栏(男)、米栏(女)、米栏、跳高、跳远、三级跳远、铅球、铁饼、标枪。
(2)球类: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
(3)技巧。
2.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计划招生20名(其中武术套路16名,武术散打4名)。
三、报考须知
(一)报考条件
1.符合年高考报名条件,且已参加生源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组织的高考报名;
2.具备招生专业所列项目之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技术等级称号,等级证书审批日期为年7月1日至年2月28日。
3.考生运动等级证书以“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及“体教联盟APP”中“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员技术等级系统”公示的数据信息为准。
4.考生所持本人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中的运动项目必须与我校招生的运动项目一致。
5.身体健康,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指导意见》有关规定。
(二)报名时间、办法及注意事项
1.考试采取网上报名,考生可在“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治疗白癜风的药方最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uguohua.com/gtmwh/18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