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苏丹的援助
闵捷
对外援助是指一国对另一国的民众或机构所实施的帮助,包括发展援助和人道主义援助等。通过实施对外援助,援助国在促进受援国经济发展和改善受援国民众生活水平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在受援国的软实力。中苏建交后,中国对苏丹进行了真诚、长期而卓有成效的援助,在援助方式、援助项目逐渐丰富的过程中,也培育形成了医疗援助、标志性公共设施援助、民间援助等成功的援助案例。
一、援助的起步
中国与苏丹于年建交,年周恩来总理历史性访问非洲后,中国对苏丹的援助开始起步。尽管中国在这一时期并不富裕,但和年,中国仍然先后向苏丹提供了2亿元人民币的长期无息贷款,并使用这批贷款援建了首都喀土穆的友谊厅、瓦迪迈达尼(WadiMedani)至加达里夫(Gedaref)公路(公里)、瓦迪迈达尼市郊的青尼罗河大桥、哈萨黑萨(AlHasaheisa)纺织厂和瓦迪哈尔法(WadiHalfa)渔业基地等,年,中国承担了苏丹成衣厂和青尼罗河辛加(Singa)大桥的援建项目,年1月,中国又向苏丹提供了万美元的无息贷款。
二、援助的调整和深入
1、发展援助
年,中国援外方式进行了重大改革,主要内容包括大力推行政府贴息优惠贷款、援外项目实行合资合作经营等,从而提高援外项目的效益。其中,政府贴息优惠贷款既可以帮助受援国发展经济,又能推动中国企业走向发展中国家市场,同时也可带动中国成套设备机电产品出口;优惠贷款政策主要用于生产性项目,特别是较快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因此在受援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显著作用。年9月,中国政府与苏丹政府签订了中国向苏丹提供1.5亿元政府优惠贷款的框架协议,并就优惠贷款的使用问题与苏丹财政部和中央银行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提出将优惠贷款直接贷给中方企业,苏丹银行作为代理银行负责监督贷款项目实施的方案,得到了苏丹的积极响应。年中石油进入该国,开始了同苏丹的能源合作,并按期优质地完成了施工任务,年8月,苏丹正式加入了石油出口国行列。
进入21世纪、特别是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后,中国政府加大了减免受援国债务的力度。年,中国与苏丹达成协议,同意苏丹推迟5年偿还中国债务,年,中国又免除了苏丹的到期无息贷款债务。
此外,中国对苏丹的技术援助、尤其是农业领域的技术援助也逐渐深入。年后,中国与苏丹进行了沼气技术的合作;年,总建筑面积约平米的苏丹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竣工;年,苏丹农业技术人员来华参加了“科技部发展中国家冷水性鱼类养殖技术培训班”;中国与苏丹也建立了农业工作组机制,中国政府定期派遣高级农业技术专家帮助苏丹制订农业发展规划、提供咨询、并对该国农技人员提供指导和培训。
2、人道主义援助
由于在殖民历史中形成的民族遗留问题,苏丹长期受到国内冲突的困扰,达尔富尔等地区的民众也因此流离失所。联合国的一份报告显示,年时,苏丹达尔富尔地区因连年受战争、饥荒、疾病的困扰,可能造成约30万人死亡,万人离乡背井。中国作为正在成长中的国际社会大国,在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方面彰显了应有的国际责任,至年,中国先后向达尔富尔地区提供了包括越野车、救护车、医疗器械、活动板房等在内的五批救援物资,至年,中国已向该地区提供了1.6亿元人民币的援助。
此外,中国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部队也在人道主义援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至今已向达尔富尔地区派出维和部队11批,其中第11批维和部队于年4月启程,该批部队由名官兵组成,下辖2个工程保障分队、1个支援保障分队、1个警卫分队和1医院,主要担负修筑桥梁、整修道路、构筑工事、医疗保障、卫生防疫等保障任务。
三、成功的援助案例
1、医疗援助
苏丹的医疗资源稀缺、医疗技术也相对落后,很大比例的普通民众在受到疾病威胁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有鉴于此,年4月,中国赴苏丹医疗队(由陕西省卫生厅负责)开始派遣,至年时,中国已向苏丹派遣医疗队27批人次,辐射面达到了5个州,医疗队队员精湛的医术与高尚的医德赢得了苏丹民众的高度认可与热切欢迎,甚至埃及、利比亚、埃塞俄比亚等苏丹周边国家的民众也来到援苏丹医疗队就诊。中国对苏丹的医疗援助,不仅局限于医疗队的派遣,医院建设领域同样成绩斐然。年,由中国政府援建、象征中苏两国友好的苏丹恩图曼(UmmDurman)医院落成;年,医院——达马津(AlDamazin)中苏医院正式接诊,该院总建筑面积达平方米,拥有88张床位,由门诊楼和住院楼两栋3层楼房组成,也成为了达马津市的地标性建筑。
2、标志性公共设施援助
标志性公共设施援助不仅能够促进受援国的发展,也因其在受援国社会中备受瞩目而有助于提升援助国的国家形象。如由中国援建、位于喀土穆市中心的苏丹友谊厅就具有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作用。该建筑高5层,面积达2.47万平方米,于年5月竣工,是苏丹举办大型国际会议、展览和庆典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喀土穆最雄伟壮丽的现代化建筑之一,被誉为中苏友谊的象征。此外,中国援建的苏丹新总统府于年落成,新总统府共3层,总建筑面积达1.8万平方米,设有正副总统办公室、大中型会议厅、会客厅、新闻发布厅等,成为了苏丹首都喀土穆新的地标性建筑。
3、民间援助
在近年来对苏丹的医疗援助中,非政府组织和中资企业的参与成为了值得总结和推广的民间援助渠道。年,中国扶贫基金会向苏丹民间慈善组织捐赠了价值近11万美元的物资,包括12套妇幼保健医疗设备和支多功能手电筒以及收音机等。医疗设备通过苏丹慈善组织送交到苏丹12医院,以提高当地的妇幼保健水平;多功能手电筒和收音机则分发给苏丹的返乡难民,为其日常生活提供便利,并帮助他们及时了解外界信息。同年,该基金会与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合作举办了“苏丹民间组织扶贫能力建设培训班”,20位苏丹的民间组织负责人及政府官员来到中国进行了为期10天的学习。培训班在讲授中国的发展经验外,还特别邀请了中石油国际事业部相关负责人就企业在苏丹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情况做了专门介绍。年,中国扶贫基金会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资助下,成功援建了苏丹杰拉济州(AlJazirah)医院。年,该基金会开始派遣工作人员和医疗志愿者到医院实地工作,医院助产护士进行能力培训、医院周边社区的孕产妇学习、宣传妇幼保健知识等途径,医院周边社区母婴保健网络。
结语
中国在近50年对苏丹的援助中,能够以改善民生为立足点,结合苏丹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援助成效。当前,中苏、中阿、中非之间的经济合作不断深化,中国在苏丹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就更需要中国政府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对苏丹的援助,如在制度上将非政府组织与中资企业等纳入援助主体、制定统一并且相互协调的援助政策、拓展更具社会效益的援助项目、相关部门及时监督援助工程的进展与质量等,从而在促进苏丹发展的同时、达到提升中国国家软实力的目的。
闵捷,国际政治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研究人员。
赞赏
长按招聘网络客服中科白癜风微博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uguohua.com/gtmwh/13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