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喀土穆 >> 喀土穆文化 >> 媒体二附院老医生回顾36年前援外
《华商报》健康周刊王蓓记者访西安交大二附院普外科退休教授秦兆寅
快过年了,不管多忙,大家都会用手机和电脑同朋友们联系,拜个早年。三十多年前通讯还不发达,援外医生又是如何和家人联系的?
82岁的秦兆寅老人是粉碎“四人帮”后国家最早派往苏丹的援外医疗队队员之一,现在是西安交大学二附院普外科的一名退休教授。回忆当年的援外生活,他不由感慨万千。
选为医疗队队员倍感光荣
“能被选中参加国际医疗援助队伍,感到无上光荣。”秦兆寅告诉华商报记者,年,作为粉碎“四人帮”后赴苏丹的援外医疗队队员,选拔异常严格,要求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同样过硬。在接受了两个月的集中培训后,他们一行十多人登上飞往苏丹的飞机。这是他第一次出国,经过3天的辗转飞行,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秦兆寅被分到离首都喀土穆70医院,医院医疗队的队长,主要负责普外科的手术,一般的胃肠、肝胆、乳腺、甲状腺等的手术都要做,平时,还要经常下乡村为当地居民进行巡回诊疗、发放药品和卫生用具。苏丹的医疗水平和国内同期相比仍非常落后,“条件都没有现在的乡镇卫生院好,只有一个手术台、一个消毒室和一些简单的器械设备”。尽管如此,秦兆寅和他的团队开创了很多当地第一例手术,取得了巨大的轰动效应,尤其是开展的心脏瓣膜手术、门脉高压脾切除术、直径30公分的甲状腺切除术等,为中国医学争得了很大荣誉。因为手术成功,还受邀到总统府做客,受到时任总统尼迈里的接见。
通过收音机了解国内大事
在苏丹的两年半时间里,秦兆寅和其他医疗队员基本上是“医院、宿舍”两点一线,生活十分单调。每周可以到中国大使馆里看一场国内的电影。每到晚上,总会思念国内的亲人,写信成为情感的寄托。当时苏丹和国内还没有建立邮政关系,每次寄信都需要通过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带回,这样下来家人一个多月才能收到信,盼信读信也成为他最开心的事。当时,医疗队还有一台大收音机,每天下午,如果没有什么事情,他们几个人就围着收音机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现在好了,有了移动电话、互联网,想要了解家中情况随时随地都可以,以前的一个月等于现在的几秒钟。”秦兆寅老人形象地说。
秦兆寅老人退休前所在的西安交大二附院,45年来先后派出30批次90人次参加苏丹、马拉维等非洲国家的医疗援助工作,是陕西省援外医疗队中最早也是最多的单位之一。目前仍有2人在援助苏丹。
请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家如何治疗白癜风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uguohua.com/gtmwh/13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