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土穆

苏丹故事我们的离开,让整个南苏丹又多

发布时间:2017/10/16 15:00:11   点击数:

苏丹,这个被界定为世界上“最不安定的国家”,终于在5年前经历了无数次内战以后,将国家一分为二,换来了南苏丹的成立,并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

中国石油作为亲历者切身感受到了苏丹的变迁,而我也以中国石油驻苏丹员工的身份,成为中国石油与苏丹开启能源合作的实践者,踏上苏丹这个充满变动的土地,见证曾被西方石油公司放弃的苏丹市场如何获得重生。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的石油公司就陆续退出苏丹,而中石油却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挺进战火连连的苏丹,进行石油勘探、开发。短短数年,中石油便发现和开采出大量石油,并帮助苏丹建立起了现代石油工业体系,使得这个地球上曾经最贫穷的国家一跃成为非洲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所以,在苏丹,中石油的LOGO就是一道金字招牌,在南苏丹政府的眼中,中国石油的每一个动作也都将对国家的能源和经济稳定带来重大影响。经过这次南苏丹的武装冲突事件以后,我更加深刻地明白了石油对于这个处在战乱中的国家有着怎样的意义。

地下掩体中部署撤退方案

南苏丹发生了交火数天以后,7月12日,南苏丹武装冲突终于出现停火窗口期。

中国石油积极部署,组织实施将我们这些身处南苏丹的中方人员撤离回国的计划。按照南苏丹大使馆的要求,并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第一步撤离交战区、南苏丹首都朱巴的人员,第二步撤离油田现场非关键岗位人员,最后根据南苏丹政治安全形势的发展,再决定是否撤离最后关键岗位留守人员。逐步撤离朱巴非关键岗位人员的同时,南苏丹协调组做好了撤离油田现场非关键岗位人员的准备,并落实好了包机资源,准备飞临油田现场撤离中方人员。但此时,南苏丹政府却提出“战火还没有波及油田,油田现场人员暂时是否不撤”的要求,并保证采取一切手段确保油田现场人员安全。

在焦急等待中,利用微弱信号给家里报平安

南苏丹政府要求中方不撤离现场人员,是因为经过年“12.15”、年“5.20”两次武装冲突后,中方人员已成为油田现场其他国际雇员、当地雇员的主心骨。

“12.15”和“5.20”撤离期间,因为中方关键岗位人员的留守,国际雇员和当地雇员选择了留守,保证了油田的正常运行。因此,中方人员一旦撤离,油田其他国家雇员必然产生恐慌,可能造成油田受到影响,这对98%经济收入来源于石油的南苏丹来说,等于削弱了经济命脉。南苏丹协调组反复作了大量的说服工作,一则撤离人员主要是在南苏丹37区油田现场从事脱瓶颈工程的人员,已结束项目任务,撤离后不会影响油田生产;二则处于战乱中的朱巴,难以保证油田现场的后勤补给,减少非生产人员可延长油田现场的后勤补给期。中国驻南苏丹大使马强、武官处和经参处等也多次协助说服南苏丹政府批准中方方案。最终,南苏丹政府同意中方撤离非关键岗位人员,但提出中石油包机不能从喀土穆直接到油田现场撤离人员,油田人员可以乘坐联合公司通勤航班先到朱巴,中石油包机再从朱巴把中方撤离人员接回喀土穆。其实南苏丹担心中石油员工的撤离会影响国家稳定并不无道理,自中石油入驻苏丹20年的以来,中国石油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系列出色的数字也证实着,中国石油逐渐成为了南苏丹不可或缺的伙伴。

因为20年来,中国石油已在苏丹累计完成个工程项目,合同金额超过40亿美元,主要业务范围涵盖油气田地面工程、炼油化工装置、油田设施操作维护,以及项目管理与PMC咨询等方方面面。

因为20年来,中国石油苏丹项目从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和环保责任事故,没有造成产生重大影响力的安全环保事件。

因为20年来,中国石油针对苏丹6区项目原油高钙、含酸的特性,油田增设了减黏污水处理站,建设15万立方米的产出水处理池,采用生物降解技术处理工业污水,实施回注再利用,每日可达2万桶,不仅保护了油田环境,而且节约了水资源。

。。。

此刻的我正在享受祖国大地的温暖,在阳光的沐浴下翻看着手机里那一张张苏丹人民熟悉的脸庞,那样淳朴,只愿这个世界再无战乱。

来源:尼罗河公司李占彬

赞赏

长按







































北京什么医院治白癜风比较出名
北京最好看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uguohua.com/gtmwh/1330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