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土穆

南苏丹内战冲击中国石油利益

发布时间:2021/8/13 20:18:33   点击数:

编者按:近日有外媒称,南苏丹政治动荡影响中国巨额石油投资。报道称:在南苏丹石油业的基础设施上,中国投入了数十亿美元的投资,但南苏丹近期迫近内战边缘的政治混乱使中国无法从两年半的投资中获得重大收益。而现在,局势变得更加恶劣。

究竟情况如何?有关方面对南苏丹局势是否缺乏敏锐判断?亚洲财经的一篇文章,对此有所观察。

中国资本在南苏丹的投资,是一个标本。

作为联合国最年轻的国家,年7月9日才宣布独立的南苏丹,在独立之后,并没有就此脱离战争苦海,反而又于年12月陷入内战纷争。作为中国资本进军非洲的典范,南苏丹局势的恶化,对中国利益以及中国海外投资的方略,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年5月19日,以南苏丹前副总统里克·马查尔为首的反政府军,开始攻打上尼罗河州的迈鲁特镇,并要求位于附近的帕洛伊奇油田停止运营。48小时之内,中石油名中方工作人员,通过8个架次的包机,分别向南苏丹首都朱巴和北苏丹首都喀土穆撤离。这是继年中国在利比亚的大撤侨行动以来,中方工作人员在海外的又一次紧急撤离。

伴随人员撤离的,更有利益的严重损失。帕洛伊奇油田是南苏丹最大的油田,其产量约占南苏丹石油总产量的80%。但自年以来,受内战影响,产量不断下降。在南苏丹产油区块的划分中,帕洛伊奇位于3/7区,中石油是该区最大投资者,持股41%,中国另一能源巨头中石化持股6%。自从年11月29日,中石油及其伙伴公司与当时的苏丹政府签订合作协定之后,中国资本已将帕洛伊奇从一个普通的非洲村镇,打造成了世界级的产油中心。

但这个产油中心未来是否还能继续保证生产,目前来看值得怀疑。石油是南苏丹经济的支柱,国家财政收入97%要依靠石油。所以,内战双方都将油田当成主要争夺对象。在上尼罗河州,在拥有1/2/4产油区的联合州,战火都非常激烈。年,南苏丹每天产油可以达到40万桶,根据中国国际能源舆情研究中心的报道,目前日均产油已降到了不足20万桶。尽管国际社会多次斡旋,但南苏丹的和平之路似乎越来越难,5月29日,南苏丹政府更宣布驱逐联合国南苏丹问题副特别代表蓝泽尔。

中国是南苏丹最大的石油进口国,这里60%的石油都销往中国。南苏丹石油,也占据中国石油进口总量的5%。更为重要的是,南苏丹的油田是最近20年来,中国在海外投资中成功的典范。不过,这里的成功似乎也并不稳固。

90年代初,因为当时的苏丹中央政府收留了刚离开阿富汗的恐怖主义大亨本·拉登,激怒美国政府。苏丹因此受到西方世界经济制裁。年开始,中国已从石油出口国转变为石油净进口国,中石油谋求在海外寻找油田,苏丹因此进入视野范围。后来成为中国「石油神探」的地质科学家苏永地,年在1/2/4区内出人意料地发现大型油田,此举改变了苏丹的国运,也令苏丹成为中石油在海外的最大生产基地。

为了确保中国在苏丹的石油利益,最近十几年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也高度配合苏丹中央政府。

随着年南北苏丹正式分裂,获得原苏丹85%石油利益的南苏丹,继承了原苏丹与中国之间的多项石油协议。中国也继续保持对南苏丹的投资。不过,新成立的南苏丹,虽然基本上避开了南部非洲黑人与北部阿拉伯裔之间的种族冲突,却又无法避开内部政治派别以及不同民族之间的对立。以总统萨尔瓦·基尔为代表的政府军,与以前副总统里克·马查尔为代表的反政府军,在独立两年后大打出手,南苏丹内战爆发。

其实,内战也不是唯一影响南苏丹油田生产的政治因素。此前,年,南苏丹与北苏丹政府的外交冲突,也一度导致南苏丹几大油田停产。而中国夹在其中,深受其害。因为南苏丹缺少出海口,所有石油管道需要经过北苏丹出口,年12月开始,北苏丹政府以南苏丹没支付“过境费”为由,没收了万桶石油。南苏丹从年1月20日起,决定停止石油生产。经过一年多以后,南北苏丹石油管道问题才获得解决,南苏丹几大油田开始恢复生产。

中国对南苏丹局势缺乏敏锐判断

中国虽然在南苏丹有庞大投资,但对南苏丹局势的变动却缺少敏锐判断。年开始,当南苏丹确定进行独立公投之后,因为看好这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在未来建设中的机会,除了石油行业之外,来自中国的工程、电信、农业和服务业投资,也飞速增长。在中国几个跟非洲有关的网络论坛上,南苏丹刚刚独立之际,咨询去那里经商的人比比皆是。但所有这些投资,对年爆发的内战毫无准备。因此,损失惨重。

随着内战的扩大,南苏丹经济进一步恶化,外汇枯竭,华人商人纷纷撤离。一位曾在南苏丹首都朱巴寻找机会的中国商人,最近对《亚洲财经》表示,当地现在还有一些华人,主要是做长期投资比如酒店等业务。目前中国在当地派驻了人的维和部队,所以当地华人在心理上有很强的安全感。但是离开首都朱巴,中国的利益则难以保证。中石油庞大的油田便深受其害。

最近这些年,中国之所以到处找油,即便在南苏丹这样的战乱之地,也投入大量资金,根源在于国内对石油的庞大需求。部分学者提出,中国应对海外危机时,也需反思内部高度依存于海外石油的发展模式。中信泰富经济研究部的梁晓接受《亚洲财经》采访时说,中国在非洲、中东地区参与的油田项目,均是外国石油公司眼中的“硬骨头”,不是国际石油巨头“七姊妹”多年来找不到油、被当地政府收回再重新招标的区块,就是产油多年逐渐走下坡路的老油田,再就是政治风险较高、西方大石油公司避之唯恐不及之地。“中国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有可能走出一条依托新发展方式实现现代化的崭新道路。”

不过,当前更迫切的在于,伴随国家推动“一带一路”战略,越来越多中国资本将目光瞄准海外市场。海外复杂的环境,可能给轻率的资本带来血与泪的教训。中国资本在南苏丹的投资,是一个标本。从年开始到现在,中国已在原苏丹地区经营20年,收获了庞大的石油利益,因此,外界视苏丹为中国最成功的海外投资。但即便在这里,中国利益也随时可能受当地局势恶化而损失惨重。未来,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更多人蜂拥到海外投资,要接受的教训大概会更多。

文|李永峰

来源:亚洲财经

不了解世界|就无法了解中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uguohua.com/gtmls/2283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