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土穆

闪光的中国蓝盔记三次ldquo维和

发布时间:2021/7/21 17:24:27   点击数:
彭洋预约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9192503.html

今年是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年,周玉成每当想起他那先后56个月“维和”和援非的艰苦生活,仍会感到作为中国军人的自豪。周玉成副教授,他有着三次参加“维和”和援非的经历,而每一次都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年,周玉成以一名教员的身份,积极主动地报名参加非洲苏丹的维和部队,由于他毕业于英语专业,后来又以优异成绩通过了国际关系学院法语等级考试,非常有利于国际交流,所以顺利地得到上级批准。出发非洲之前,他连续几夜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既有报效祖国的激动,也有离开家人远征的内疚。然而,家人的全力支持让他放心地踏上了征途。到了苏丹,他顿觉军装上的国旗标志更加鲜艳,每时每刻都提醒自己“我是中国兵”!在一次培训课堂上,来自联合国的教官提问各国的维和军人说:“世界上哪一个国家还没有加入联合国?”,一位加纳少校大声回答:“台湾”。精通英语和法语的周玉成面对这样的挑衅,立刻站起来说:“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人不允许在任何场合分裂我的祖国”。维护了祖国的尊严,也受到国际维和军人们的尊敬。

年,周玉成第二次出国是因为军事援助,地点由苏丹变成马里。虽然已经对非洲的艰苦条件有了切身体验,但是到了马里,他还是再次被震撼了。每天平均温度46度,让他这个中国西北汉子苦不堪言。他在这次援助中负责法语翻译,多年对语言的坚持学习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在这批专家组中,只有他一名随行翻译。常常是这边刚给学生口译完上课内容,那边就要出门为援马通信设备的抢修做现场翻译。偶尔的闲暇时间,他研究怎么做家乡的面食,他自己“实在是想念家乡这一口”,也尽力帮助战友们改善伙食,品尝到家乡的味道。宿舍与他的办公地点有30公里的距离,因为了解马里的危险局面,他和另外两个中国军人一般相伴驰行。有一天早上他临时接到笔译任务,完成任务后只能单独出门。等他从宿舍门口的低洼地驶出来,三个当地人拿着武器,站在了他的车前。按照联合国部队人身安全第一位的原则,他熄火,挂档,举手迈入车外。果然,如他所料,这三人上车后就露出满脸的凶气,抢过车子却打不着火。等后方传来巡逻装甲车的引擎声,那三人又赶紧仓皇跳车逃窜了。这场遭遇,周玉成一直没有告诉家里人,他知道这是军人的天职,以后再要参加维和任务,全家人就会寝食难安了。他能如此冷静地应对此类恶性事件,也基于他对当地人情况的了解。

年的春节刚过,周玉成又第三次出国“维和”到了马里,规定时间是满一年即轮岗,但后期由于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他归国时间比原计划推迟了8个多月。再次踏上马里的土地,他唏嘘不已。比起6年前,这里的安全形势更加恶化,反政府势力愈加强大,每天枪炮声不绝于耳。回国两个月至今,在睡梦中听到鞭炮声时,还会第一时间警醒。这次援助,他切身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和对军人的关怀。年他在马里时,埃博拉病毒蔓延西非,那时候他和战友只能靠每天加大训练强度来增强体质保护自己。而这次,当他看到祖国派军机特意飞到联合国各个驻地为军人派送防护用品时,就越发感到祖国日益强大的军事实力。比如这一次离开马里,他们专家组一行7人,本来是订好返程机票回国的,可是上级考虑到商务航班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最后决定为他们包机回国。当笔者询问周玉成以后有什么打算时,他依然是那么坚决地说:“军人时刻听从党召唤,祖国的需要就是我心中最神圣的志愿!”

END

作者

李萌

编辑

李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uguohua.com/gtmls/2253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