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喀土穆 >> 喀土穆历史 >> 致富经粮食作物挣钱难,经济作物风险大
现如今,我国粮食结构性过剩矛盾日益严峻,简单说,就是粮食太多了,积压在库存里没有竞争力,但肉禽蛋奶的供给相对不足。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树立大食物观”,保证肉禽蛋奶等各类农副产品供应充足。如何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实现“粮经饲”三元结构的协调统一呢?小编今天就来跟您好好说说。
粮食生产相对过剩,农副产品供给不足过去,由于人口高速增长,为了解决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我国的农业政策是“以粮为纲”。要千方百计确保粮食安全,实现谷物基本自给。
但是,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逐渐升级,大家对主食产品的消费越来越少,反而对肉禽蛋奶以及蔬菜、水果这类农副产品的需求却越来越多。数据显示,当一个农民变成城里人的时候,他对于主食的消费量甚至不足过去的一半。
专家观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
导致全国人均口粮下降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食物结构的改变。在大米、小麦等口粮需求量逐年下降的同时,消费者对畜产品,如牛羊猪肉、禽肉和乳制品的需求量却在稳定增加。近五年来,我国畜产品和饲料进口量成倍增长,其中,玉米进口量增长了倍。
现如今,我国已经实现谷物基本自给,但是饲料的匮乏程度却远远甚于粮食,由于追求粮食产量而带来的农业污染、化肥农药过量使用的问题也日益严峻。”“以粮为纲”的政策取向带来哪些隐忧?Q1:秸秆营养含量低我国既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秸秆生产大国,过于丰富的秸秆资源反而因为无处消化而成为“幸福的烦恼”。据统计,年,全国农作物秸秆量达到7.26亿吨,麦秸、稻秸、玉米秸的资源量分别为1.54吨、2.11吨和2.73吨。
我国秸秆畜牧业得到快速发展,秸秆为我国草食畜牧业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我国近四成的秸秆资源被用作草食家畜的主要粗饲料“过腹还田”。但是,大多数农作物秸秆饲喂家畜时能量严重不足,蛋白质含量很低。专家观点:用饲用牧草代替秸秆北京林业大学卢欣石教授选用一些高营养价值的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的牧草,既有一些蛋白质的来源,又有禾本科牧草的能量来源和一些纤维素的来源,对于反刍动物,也就是具有四个胃的动物来说,这是一种最好的搭配。
解决办法苜蓿和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等优质牧草,才应该是牛羊等反刍动物的主要饲料。发展这些饲草作物,才是提质增效,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根本出路。
在新西兰、澳大利亚这些畜牧业大国,90%以上的高产奶牛和高品质肉牛都是以苜蓿和全株青贮玉米作为主要饲料来源的,这样才能保证牛奶和肉制品的高产优质。更重要的是,这样发展还省去了秸秆的困扰。
所以,解决秸秆利用问题,除了想方设法探索循环利用模式之外,更加重要的一点在于结构调整。适当调减玉米种植规模,推进“粮改饲”,也能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
具体品种QA哪些营养价值高的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适宜农民种植?①常见的优质豆科牧草主要包括苜蓿、三叶草、草木犀、红豆草、紫云英等等,蛋白质含量高,适口性好,能为牛羊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其中豆科牧草与根瘤菌共生,具有很强的固氮肥田的功能。改种豆科牧草,对于过去种植玉米的农户来说,还可以起到土壤修复的功能。
②常见的优质禾本科牧草主要包括冰草、雀麦、鸭茅草、黑麦草、苏丹草等等,纤维素含量较高,适宜反刍动物食用,易于发酵制作成青贮饲料。Q2:仅凭精饲料远远不够
在畜牧业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新西兰,大多是“粮畜兼备、以畜为主”的发展模式,而我国饲喂牲畜,除去秸秆,多以籽粒玉米、豆腐渣、棉籽粕等精饲料为主,这些精饲料适不适合给反刍动物作为饲料呢?
北京林业大学卢欣石教授这是利用效率的问题,籽实类的饲料含有比较高的淀粉,而且纤维物质含量比较少,其实籽实属于能量饲料,它能发挥碳水化合物的作用,但是问题在于,当粮食收获以后,它的秸秆这部分就纤维化了,从效率上来讲并不划算。
对于能够消化粗饲料的草食动物来说,其实需要一些具有纤维素含量的饲草,来保证反刍动物反刍营养的需要。过去我们为了追求奶牛的高产,就拼命地去喂精料,精饲料过多饲喂的结果,就会造成奶牛反刍的功能下降,胃酸过多,酸中毒,乳房炎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实际上过度喂精料其实并不科学,它可能反而会缩短奶牛的利用年限。
牧草代替秸秆作为粗饲料,划算又健康对于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来说,吃草比吃粮更有利于促进动物健康,改善畜禽产品品质。以美国为例,在年的时候,美国有奶牛万头,而到了年下降到了万头,但是牛奶的产量却在逐年提升,原因就是饲料发生了改变。
美国的奶农为奶牛提供了充分的优质苜蓿和全株青贮玉米,大幅提升了牛奶的单产和品质。研究表明,如果奶牛饲料中每天用3kg的苜蓿青干草代替1.5kg的精料,能提高产奶量1-2kg,同时牛奶中的乳蛋白、乳脂率和乳糖都会显著改善。
关键词:精饲料粗饲料精饲料,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内含营养成分丰富,粗纤维含量低,消化率高的一类饲料。具体来说,玉米籽粒、麦麸、棉籽粕和豆腐渣等等都属于精饲料。相当于咱们人吃的大米白面,虽然口感好、蛋白价值高,但是如果只吃这些,营养的摄入就会不均衡。粗饲料,通常是指天然水分含量在60%以下,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等于或高于18%,并以风干物形式饲喂的饲料。干草、秸秆、秕壳、树叶都属于粗饲料。相当于我们常吃的五谷杂粮,如果能够多吃一些,对于健康非常有帮助。实践证明,如果用牧草来代替秸秆作为粗饲料,同时取代一些精饲料,从利用效率和能量转化,以及牲畜健康的角度来说,显然更为划算。如何实现粮经饲三元统筹?农业领域的结构调整一直存在,过去我们谈到调结构,用四个字概括就是“压粮扩经”。但事实证明,效果并不理想。因为粮食作物虽然效益不高、竞争力也不强,但总体来说,有国家政策兜底,农民自身需要面对的市场风险并不大。但如果种植经济作物的话,一方面农民很难寻找销路实现优质优价;另一方面很容易出现盲目跟风的情况,导致价格大起大落。
从粮食作物到经济作物,并不是一次成功的“调结构”,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产销不对路,买难卖难并存的问题。在“粮”与“经”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中间环节不可或缺,就是饲料作物。QA为啥饲料作物在结构调整中会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呢?看过这个案例您就明白了。案例过去江苏苏州东林村和我国南方大多数地区一样,以种植籼稻为主,但农民的日子普遍很穷,原因在于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亩左右,而且土地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稻米卖不上价格,所以生计维艰。但是一个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决定,却成为当地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起点。从十年前开始,东林村与江苏省农科院建立合作,从韩国引进整套秸秆青贮设备,建立起小型饲料加工厂,每到秋收季节将稻秸迅速打捆、粉碎、打包、青贮,一天即可处理亩左右的秸秆,一千斤秸秆五分钟就可以打包完毕,加工成的青贮饲料可以保存近两年时间。
与此同时,村里投资建设规模化生态养羊场,养殖规模超过头,这些青贮后的稻秸就成为极好的饲料来源。接下来,当地农户架起大棚,上面种植葡萄和梨,下面种植豆科植物和豆科牧草,把羊粪腐熟之后用作有机肥。短短几年之内,东林村的葡萄和梨达到绿色食品标准,又依托这一资源打造采摘观光的精品农业项目,农村面貌得到大幅改观。年,东林村已经成功申请成为江苏省“美丽乡村”。
正是有了高效集约的秸秆青贮设备,每年产出的青贮饲料能达到吨,现在市场上每吨饲料的价格超过元,这就等于为养羊场节省了超过百万元的饲料成本。由于当地养殖的是生态羊,一斤白切羊肉在当地能卖到60元。所以说,有了秸秆资源的回收、青贮和保存,发展生态羊场就变得水到渠成,“种植”和“养殖”就彼此打通了。而有了养殖项目以后,为了处理畜禽粪便,东林村的做法是种植效益更高的经济作物,让羊粪成为葡萄和梨的有机肥,这样一来,产业链继续延伸,“粮经饲”三元结构就实现了有机统一。另外,东林村由于土地规模不足,用地理念是非常讲究集约和节约的,在大棚之内种植豆科植物和牧草,利用其固氮肥田的功能,对于原本已经遭受污染的土地也是很好的修复,同时产出的牧草又会成为羊的饲料来源。而随着葡萄和梨慢慢被市场认可,东林村又开始在观光、休闲上做文章,不仅产品的附加值更高了,而且游人如织,又会倒逼农民做好环境保护,这样一来,原本只能靠种植籼稻为生的穷乡僻壤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东林村走出的是一条集约化的精品农业发展之路,而这种利用有限耕地资源来发展生态养羊的做法,其奥秘在于用稻秸和牧草作为饲料,极大地节约了成本,也被很多专家称为“节粮型畜牧业”。专家观点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卢欣石畜牧业的成份越多,说明产业链的结构越复杂,越完善,越多样性,迎合人类需求的食物链或者说草地农业的生态系统就会越多样化,多样化就能更容易地满足各种需求。随着结构的改变,一个是粮食和畜牧业结构的改变,再一个是畜牧业里耗粮型畜牧业和节粮型畜牧业的改变,带来的就是我们整个产业链结构的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也在改变,比如原来一年一种的粮食,就会变成种一季粮食还能再抢出一季饲草植物。甚至在有些地方,还可以用多年生的饲草来替代一年生的饲草,或者用多年生的豆科牧草来替代一年生禾本科的谷物和牧草,这样还增加了豆科植物固氮肥田的作用,使得农业生态系统会越来越适应对生产的需求。来源:中国乡村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