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喀土穆 >> 喀土穆历史 >> 这里是西北师大Waitingfor
百年师大,相约相承
假期已经接近尾声
开学的脚步声越来越近百年师大,不知诸君知多少一起来了解一下
先来看一段超燃的西北师大招生宣传片(视频来源:西北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看完这段视频,是不是充满了期待呢?
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吧。
学校概况
百年学府
甘肃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建设的重点大学
国家重点支持的西部地区十四所大学之一
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高校
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
首批确定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为甘肃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建设的重点大学、国家重点支持的西部地区十四所大学之一。
学校是国务院首批确定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单位。现有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化学、物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地理学、心理学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美术学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2个博士二级授权专业,哲学等3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政治学理论1个硕士二级授权专业,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类别,1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有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2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现有77个普通本科专业,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已形成较为合理的学位授权体系。
学校自独立设置以来,已培养各类学生24万余人。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各类学生人。其中,普通本科生人,博士研究生人,硕士研究生人,留学生人,继续教育学生人。连续六期实施本科教学改革工程。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年教育部英语本科专业评估获得优秀。年被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校名校徽
西北师范大学前身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发端于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
年改为“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年改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
年“七七”事变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与同时西迁的国立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共同组成西北联合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整体改组为西北联合大学下设的教育学院,后改为师范学院
年西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独立设置,改称国立西北师范学院
年迁往兰州,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继续在兰州办学,同时,恢复北平师范大学(现北京师范大学)
年前学校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6所重点高师院校之一,年划归甘肃省领导,改称甘肃师范大学
年复名为西北师范学院
年更名为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校徽和北京师范大学同根同源,前身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发端于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两校校徽采用同一主题元素,标志物为“木铎”。铎”出现于夏商,是一种以金属为框的响器。古代用以木为舌的木铎宣布政令,后来木铎就成了教师的指谓。《论语》记载:“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后人将此说法扩展,称老师为执掌木铎的人,“木铎”一直作为北京师范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的校徽标志物。
办学条件
学校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校本部占地面积亩,新校区占地面积.8亩、生态实训基地.5亩。校舍总规划建筑面积89.2万平方米,其中各类教学及辅助用房30.7万平方米。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2万元,各类文献资源.3万余册。学校建成了以远程教育、综合教务管理及校园计算机网、通讯网和有线电视网为主体的现代公共教育服务网络体系。
师资队伍
学校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人,正高级职称人员人,副高级职称人员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人,具有硕士学位人员人。其中专任教师人,教授(研究员)人,副教授(副研究员)人。博士导师人(含校外兼职导师24人),硕士生导师人(含校外兼职导师人)。现有双聘院士4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3人,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在职人员1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3人,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二层次人选52人,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计划”人选34人,省级教学名师24人。学校聘请了余位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为特聘或兼职教授,其中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12人。李蒸、黎锦熙、袁敦礼、董守义、李建勋、胡国钰、吕斯百、孔宪武、常书鸿、陈涌、黄胄、彭铎、郭晋稀、李秉德、金宝祥、金少英、南国农等著名教授先后在学校任教。
科学研究
学校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历来重视产学研结合。近年来,社会科学在中国古代文学、西北历史与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民族教育、古籍整理、敦煌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优势突出、特色鲜明。自然科学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基础数学、原子与分子物理、教育技术等领域研究深入,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被SCIE收录论文数量和质量稳步提高,收录论文数居全国师范大学10位左右,化学学科、材料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获得了一批高级别的科研奖励,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余项,其中全国“五个一工程”奖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0项(其中一等奖1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1项(其中二等奖3项,终身成就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其他省科学技术奖94项,省社科优秀成果奖项,省敦煌文艺奖38项。
国际合作
学校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与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美国南伊利诺伊州立大学、苏丹喀土穆大学、英国胡弗汉顿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香港大学、台湾清华大学等国外及港澳台地区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与海外70多所科研机构签订了学术合作与交流协议,在学生联合培养、教师互访、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目前,学校已与苏丹喀土穆大学、摩尔多瓦自由国际大学、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萨拉热窝大学分别合作建立孔子学院。
校园风貌
西北师大正门
田家炳教育学院
学生餐饮文化中心
行政楼
新校区图书馆
逸夫楼图书馆
倒计时开始
我们已经准备好九月等你不见不散注: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实习编辑:陈逍遥党志华???责任编辑:何英???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