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土穆

卡宾达的灯塔五热辣苏丹港

发布时间:2019/1/30 19:39:43   点击数:

回广州的路上就问姜处,为啥这一次非要让我来,不知道我正忙着呢吗?姜处说,就知道你忙,一方面让你出来换换空气也换换思路;另外一方面,伊朗之行是高层领导交给集团领导的任务,看着毛子霸着那边的生意,心里不舒服,你小子出来从来都是贼不走空,你不来谁来?

我很严肃的跟姜处说,我是土匪,不是贼!

司徒一路上都很兴奋,毕竟第一次出来,不住的跟我们回忆这一次的点点滴滴。姜处告诫他,不要把伊朗想得一无是处,多看优点,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况且细想一下,咱们也未必比人家强到哪里,从别人的身上,也能看见咱们自己的影子。

外联给了我们更宽阔的眼界,我们就应该有更宽广的胸怀。姜处已经开始憧憬退休的日子了,但是对司徒来说,以后的路还长。

回去不久,就听说伊朗那边动手,大规模仿制红2B,后来据说数量都已经超过了咱们自己的库存;法尔哈德过来几次,不过接触的可能是精密那边三所的兄弟,也没机会见面。

到后来,高层也没让我们白忙活,把海事雷达的更新任务交给了我们。后来姜处说,是我们厂的大领导高瞻远瞩,认识到海事雷达那边的需求,军用民用两旺,于是才想出来这个主意。姜处名气大人缘好,总参上边直接就批了,集团层面更是乐见其成。

做大事的人,就应该这样。始终不明白为啥不直接卖它新的中程预警,姜处说,红酒也没卖,这里边有故事。于是我也就没多问,高层决策都是有根有据深思熟虑的,不需要我们操心。

后来伊朗跟老美PK,得了点儿技术,有没有分享给咱们,这个就不知道了。不过通过红2B和M7的仿制与生产,伊朗的工业水平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其实自古以来,波斯和阿拉伯就是连接天朝和印度,与欧洲和北非的重要纽带。

伊朗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对我们重振丝绸之路贸易,获得高品质和稳定的原油供应裨益良多;如果伊朗继续选择与美国对抗,则可以分散美帝的注意力,减轻我们周边的压力。具体怎么选择,咱们还只是搬着板凳看热闹。

前文介绍过,年的时候去埃及,当时苏丹国内在闹腾,本来想过去看看,但是埃及遭遇茉莉花,加上后来利比亚撤侨,就没顾得上。直到年7月,南苏丹已经独立,但是由于南苏丹是中国海外重要的石油采购基地,据说峰值的时候占总购买量的35%左右,因此对于苏丹和南苏丹的稳定,就成为了对外经济政治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

我们国家历来奉行独立自主、互不干涉内政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方针。这是共和国外交的基石,为国家安定、国际发展和国民安全带来无限好处。需要与时俱进的,是企业同国外公司打交道的方法。有些风险,其实外交部已经有过预警,但是风险越大的地方利润越可观,也就越是有企业,无论国企还是私企,对高风险的暴利趋之若鹜。

苏丹和南苏丹位于赤道附近,炎热干旱,古时候当地曾经有一些小的部落,没有国家的概念。19世纪初期,埃及征服了苏丹,19世纪末,英国占领了苏丹、南苏丹、乌干达等地,并开始殖民统治。

曾经埃及统治的苏丹主要以伊斯兰教和科普特基督教为主,而南苏丹和乌干达政治文化极为相似,主要是当地部落的原始宗教,以及英国殖民者带来的新教,也有少数土著自称为犹太人。

年,在现南苏丹首都朱巴召开会议,原本希望苏丹独立,以及统合乌干达和南苏丹独立。但是最后时刻英国决定,南苏丹并入苏丹,乌干达独立。

由于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差异,南北苏丹一直不和,刚刚统一就开打,前前后后打了三次,直到年举办全民公投,南苏丹独立。在南北苏丹分离之前,苏丹就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自上世纪70年代,南苏丹发现石油储备以后,这个国家就更加动荡。

南苏丹位于内陆,因此其石油储备需经过苏丹港才能销售。北苏丹地广人稀,基础设施较好。中石油自新世纪前后开始经营南苏丹的几个油气田,并注资提升北苏丹的输油管线和基础设施建设。

苏丹一分裂,形势就比较复杂了。尤其南苏丹,就因为那几个油田,当地战乱不断。独立之后,南苏丹基本每年都不会让美国《外交政策》杂志中的全球“失败国家指数”排行榜的榜首旁落,其排名比中国男足的排名还要稳固。

当地原始宗教派别成立了南苏丹人民解放军,与信奉基督教新教的总统支持者常年内战,油田大部分采油设施已经严重损毁。后来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中国派出维和部队,参与南苏丹维和行动,当中也有伤亡。

北苏丹的情况相对简单,当地执行伊斯兰教法,就是偷东西砍手抢东西用石头砸的那种。所以乱世之中治安相对较好,政府清廉指数也能排在非洲前列,跟咱们关系也还不错。但是光有这些没啥用,最关键的石油,北苏丹没有。这就尴尬了。

其实南北苏丹闹腾的时候,咱们做为大客户,以及基础设施的最重要投资方,是有条件来进行调解的。虽然英国殖民者在这边深耕百年,虽然一直有帝国主义的黑手在背后挑唆,但是只要咱们的行为正义,秉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维护苏丹的统一并非没有办法。只是当时被政策束缚,结果砸了十几亿美金买了个教训。

领导层大概也意识到了这些,所以后来有些亡羊补牢的意思。因此尽管北苏丹没有石油,咱们还是把它做为中部非洲和东部非洲的支点,重点经营。并透过北苏丹,向南苏丹以及中东部非洲施加影响。

北苏丹也越来越吃咱们这一套,这两年,其政府机构当中,具有中国留学经历的官员比例越来越高,政策关联性也越来越强。目前,在喀土穆的部分区域,人民币也可以流通。一带一路的时候,北苏丹还曾经申请在其首都喀土穆设立办事处。

刚刚经历了分裂之苦的苏丹,民众对外界的刺激比较敏感,尤其是对英美等国表面一套暗地一套的做法更是深恶痛绝。南苏丹分裂之后,达尔富尔地区也闹着要独立,好在这一次苏丹政府算是有了经验,加上中国政府的斡旋,以及中国维和部队的鼎力相助,最终问题以地区自治而平息。

由于中国在当地十几年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每年培养留学生,使得咱们的形象在当地非常正面。虽然苏丹还无法跟巴铁相提并论,但是到过那边国人就会产生满满的自豪感。苏丹对于中国人的保护,也采取了特殊的措施。当然,做为国民咱们还是要多加注意,不要因为人家对咱们好了就恣意妄为,大家还是彼此尊重才是,好形象建立起来不容易,毁起来却易如反掌。

年,吉布提那边还在谈,主要人家是希望租给咱们,可咱们碍着面子还犹豫不决。但是苏丹这边进展就很迅速了,人家政府说了,南苏丹的油经过我的管道输送,我肯定要收过路费。不过对咱们,绝不能有损失。萨瓦金港白给你了!不要?那苏丹港新港三分之一给你!再加上红海山脉靠近苏丹港的几个山头,够不?

萨瓦金港其实是苏丹的老港口,就在沙特著名的红海码头吉达对面,以前非洲伊斯兰教徒去麦加朝觐,就是走萨瓦金港,当地的经济发展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备程度自不必说。另外据说,当时苏丹的一个副总统是可以讲汉语的,很标准的大连口音。跟咱们的谈判,甚至都不用带翻译。来北京的时候,还特意绕了一下天津,去吃包子…

近年以来,由于萨瓦金附近珊瑚礁太多,大型船只不方便作业,所以逐渐被苏丹港取代。就现在的国际环保形势而言,动红海的珊瑚礁来扩建萨瓦金港确实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而苏丹港做为红海中部的非洲港口,其地理位置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高层就答应下来,重点投资苏丹港,大规模升级当地的港口相关设施。当然,红海山脉的几个山头也是重要的考虑对象。

这一次跟以往不同,咱们跟苏丹政府签订了99年的苏丹港租借合同。这样,开发、建设和经营就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不会受到太多国内政局动荡的影响。其实咱们在非洲早就有空中设施,美军的南大西洋军事演习甚至都要租用咱们的卫星,但是对于地面站,当然是越多越好。尤其红海山脉这边,这里完全没有污染,空气干燥,适合建立数据传输中心。海事雷达的侦测距离记录,就是英国人在红海附近创造的,海里!

工厂的效率就是高,接到通知以后加班加点准备好,四套装置就兵发苏丹港。

这次的组长本来姜处是责无旁贷的,非洲也是姜处负责最久的也是最熟悉的地盘,只是由于有更需要他的任务,于是换成了李处。

李处是联络处的副处长,跟姜处一样认真细致,只是稍微闷一点儿,不喝酒,人很谦和。队伍里面都是骨干,其中一位还是老熟人:小王。

大部队先期到达苏丹港,挺折腾的,先从浦东飞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然后再转喀土穆,再转苏丹港。他们过去以后,做了一些前期准备。然后工程兵部队搭乘亚丁湾护航舰队,分批抵达吉布提和苏丹港。

我这边正忙着新型海事雷达的定型测试,稍微晚了一个月。不过我是从广州飞沙特港口吉达,然后直飞苏丹港,省事不少。

新型海事雷达的研制和推广,是广州办事处成立以后的头等大事,厂领导和广州办上下都非常重视。广州办的任务,是研究军民两用产品。当时我向领导报告的研发思路,是基本采用民用技术来进行硬件部分的设计开发和加工,这样不仅缩短时间,降低成本,还能够扩大零部件的通用性,有利于后续的维保和升级换代。

软件部分仍然由工厂来进行,其实基本都是广州办来完成。当时东海和南海都不太平,厂领导的思路,也是工厂的精力放在三坐标相控阵雷达和SAR上面,而类似海事雷达这样的任务,就希望广州办利用资源优势去开发和布局。

我们的初步方案已经出来,我也想利用这个机会做一下测试。又想起来姜处那一句“贼不走空“的评语,觉得确实挺形象的。

我到达苏丹港的时候,小王他们正在忙着设计和基础施工。三坐标相控阵雷达TPAR是工厂近些年的重点,早期雷达,包括红2B的预警雷达,都是双坐标雷达,显示的不是平面坐标(X,Y),而是二维极坐标(r,θ)。因此,预警系统火控系统里面还应该包含一部测高雷达,才能进行精确定位。

自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海军率先采用了三坐标相控阵雷达,我们的研究时间虽短,但是进展神速。这一次上山的,其中就有一部TPAR。红海山脉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一部TPAR就可以覆盖整个红海航线,战略作用非常显著。

小王见到我非常激动,说本来他想从广州出发,过来我这儿吃吃粤菜。但是这边任务太紧,路上都要忙活设计的事情,没敢耽误,于是他就跟着大部队一起折腾过来。

见面之后非常兴奋,然后就八卦了一堆苏丹港临时办事处的事情,最后又吐槽说到李处,说人家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也不打麻将,不食人间烟火又不近女色,做个男人还有什么意思等等等等。

我听着他的牢骚,无可奈何却又那么亲切。那个时候工厂早就开启了”云科研“模式,到现场的是少数技术骨干,大部分工作,都由所有能够上网的技术人员提供支持,因此项目的设计方面进展很快。

到了苏丹港以后发现问题还真的不少,首先就是这边的电力供应不稳定。苏丹港临近赤道,而且就那么一小块儿是绿的,其它地方都是白晃晃的沙子和红褐色的石头。天气太热,没空调不行。但是这里停电算是家常便饭,停电的时候甭说空调,连风扇都转不起来。

前面说过,北苏丹没有石油,石油都是南苏丹那边的。南苏丹独立以后,就知道天天PK,不是你KO我,就是我KO你,反正除了发展经济,什么破坏的事情都做。而苏丹港基本依靠管道过来的石油和天然气来发电,有时候那边中断供应哪怕是减产,这边储备用光了,就没电用了。

停电对人当然有影响,这忍一忍也行,但是对机械化施工的影响更大,那边水泥倒进去了,官兵们正操作振动电机夯实,这边电突然停了。没办法,就只好用铁锹一锹一锹的拍。40几度的气温,即便在山顶,有风吹过来,也都是热风,这样就算铁人也受不了呀!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淡水供应不足,每天从驻地去山顶,带的水甚至比人还重。施工期间需要大量的水,而苏丹港当地气候太干燥。按照规程,水泥面处理好,上面最好浇一层水,要经过至少一天以上,水泥的硬度才能达到要求。工程营的一位连长跟我讲,刚刚开始施工的时候,他们在作业面上面撒了一层水,然后官兵们就去上厕所然后抽支烟,回去准备下一个作业面施工,这也就十来分钟的时间,发现那水已经干掉了。

好在苏丹港在海边,旁边还有一条小河,水源不愁,只是需要来回多跑几趟。施工技术人员也开发了新的施工方法,跟机场跑道的施工方法差不多,浇水以后用碎布盖住,然后罩上一层塑料布,再用苫布遮阳。中国人就是聪明,什么困难都难不倒。水的问题解决了,但是电的问题,始终都是必须解决的。

别看李处不爱说话,但是肚子里面还是有东西,否则人家也做不到副处的位置。那个时候正是国内光伏产业蓬勃发展的时候,李处通过各种关系,联络了国内几个光伏厂家。

应当说,厂家都还是比较配合的,不过那个东西也不便宜,我们那几套宝贝的耗电量又大,人家厂家没办法白送你。而且,光伏发电需要一定的交货期和安装调试期,于是李处每天就在协调这个事情。

李处也研究过风力发电问题,但是风力发电那个大轮子的设计,必须要先考察风向风力等级什么什么的,需要的时间更长。

以前我跟李处还真的不太熟悉,他大概也是在我调技术处的时候进去的联络处,后来紧接着我去组建广州办,回工厂的次数也有限,大家只是见面认识,话也没说过几句。不过,大家都是工厂培养出来的,说话办事,言谈举止,大差不差都是一样,因此相互之间很有默契。

李处见了我就说,山哥你能来真的太好了,这边都交给你了。见我愣了一下,李处赶紧解释,说这个站是咱们自己的,但是还需要一个机构,来保障这个场站以后的运作。

这个机构的组建,现在就要开始,场站之后,还要配合码头扩建,这些琐事李处会来张罗。剩下的跟技术、管理和运作相关的事情,统统推给了我。我笑了笑,姜处下面无弱兵,李处你们是一个更比一个精明呀!

红海为什么叫做红海这个我也不知道,但是,红海山脉真的是红色的。这里,看起来跟火星表面差不多,我经常想象着自己是在火星上工作。干燥、炎热、乏味,虽然艰苦,但是绝对具有开创性。

这里白天的温度太高,施工是从凌晨四点,天刚刚泛白就开始,到上午十点左右下山吃午饭,下午大概三点再上山,工作到七点。本来官兵们想工作得再晚一些,但是一到晚上,山上的蝎子,还有不知道名字的小虫子就钻出来。咬一口,又痛又痒要好多天,又不知道会出现什么病。

其实单是一个太阳就够折腾人的了,白天都是穿长袖,去工地都不用说干活儿了,站在那里一会儿就会浑身湿透。但是咱们的工程兵,真的是铁打的,他们不怕辛苦,而且工作效率非常高。跟当年在瓜达尔施工的那支部队相比,他们的装备已经升级,还带了很多自己设计的机具和工具,机械化水平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前后大概三个月,场站设施初具规模,官兵们却非常辛苦,据说平均掉了8斤,皮肤都晒爆了多少次,肤色更接近当地人了。三个月之后,这一支部队撤下,换另外一支部队上来,主要进行基建的扫尾和设备安装等工作。

整个场站建设分成三个部分,山顶场站建设、道路建设和山脚的配套设施建设。说到瓜达尔港,其实它对咱们真的是太重要了。这一次苏丹港施工的重型机具,基本都是从瓜达尔那边调运过来,甚至有一部分施工队伍,也是由驻瓜达尔的巴方施工人员组成。

尽管对于中建、铁建等公司而言,外籍劳务人员早已成为普遍,但是对我们这些军工技术人员来说,这个绝对是新鲜事儿。山顶场站和山脚配套设施的施工,由于技术等级要求高,还涉及到信息保密等等原因,由工程兵部队负责,中建铺路的部分,就是巴方技术人员做主力了。

巴铁技术人员有五六个,大部分都能讲中文,当然也能够讲英文,他们跟工程兵部队的技术员很熟,是在瓜达尔那边一起摸爬滚打出来的。他们从苏丹当地雇佣了一批劳工,来进行道路铺设工作。

想象一下,一个中国工地,中国的技术人员安排着巴铁的管理人员,管理当地的劳工,为中国项目进行施工,这才是国际化的方式,才是强国的方式,才是互利合作的方式。

其实不管有意还是无意,这样的安排从各个方面来讲都是完美的。巴铁的忠诚度和技术实力是明摆着的,而且他们可以讲中文,跟中方技术人员的沟通是畅通的。同时,苏丹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和阿拉伯语,又同是伊斯兰教国家,对巴铁人员来说,完全没有沟通问题和文化障碍。因此项目进展非常迅速,效率非常高,质量也非常好。

记得曾经有一张照片,几位苏丹本地的劳工,开着徐工出产的压路机,在巴铁人员的指挥下进行工作,旁边的路上插着五星红旗和苏丹国旗,场面极为和谐,只是现在一时找不到了。

以往中资企业在非洲开展业务,经常碰到当地部落聚众闹事的。在当地人眼中,中资企业的到来,并没有给当地人民带来福利,甚至与当地人的利益产生冲突。但是由于文化差异太大,直接由中方人员管理当地人员,其工作效率和成本都是很难承担的。而苏丹港的建设恰好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模式,一种多赢的模式。

当然,这里面有巴铁的因素。鲁迅先生曾经提到的拿来主义,应该是对这种模式最好的概述。我们的目标,是把苏丹港建成第二个瓜达尔港。如果说瓜达尔港控制了波斯湾的咽喉,那苏丹港则控制了整个红海;如果说瓜达尔港是珍珠链的第一颗明珠,那苏丹港则是去往地中海的跳板……

雇佣当地劳工的做法,在苏丹港地区产生了非常正面的影响,甚至工地附近的苏丹草棚,都同时升起了苏丹国旗和中国国旗,也不知道是谁送给他们的。我们走在苏丹港街头,也会有当地人主动打招呼。虽然辛苦,但是心中的自豪感真的让人很是满足。

李处说,配套设施的生活区,以后也会请当地人打理,甚至还会开辟蔬菜园,种一些瓜果蔬菜,这也会雇佣当地人来做。我说李处,你是不是想留下来了,李处说,他可能没有机会,但是中国文化应当会一直留下来。

永不消逝的电磁波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有什么好方法治疗白癜风
北京什么时候治疗白癜风合适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uguohua.com/gtmls/1678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