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喀土穆 >> 喀土穆机票 >> 我们克服了很多困难,因为我们代表的是中
从选择成为白衣天使那一刻起,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就成为他们的终生使命与担当。在既往的岁月里,四季更迭,物换星移,千万个天使聚集成照亮生命的骄阳,驱散了病痛阴霾,光亮了康乐人间,体现了大医精诚、医者仁心的职业精神。
陕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华商报社
开设《医路往事》栏目
通过白衣天使们平凡而伟大的从医经历
反映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变化
激励更多的白衣天使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为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福祉
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贡献
真诚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医路往事——主办单位——
陕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华商报社
人物档案姓名:张秀兰单位:医院门诊手术室副主任护师援外地点:苏丹援外批次:第十批、第二十一批队员援外感言当地百姓对中国医生非常信任也非常尊重,甚至当我们走在大街上,当地群众看到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说,“中国医生,厉害!”。在苏丹我们不仅因身为中国医生而感到骄傲,更因身为中国人而感到荣光。“这个女孩叫友谊·张,她医院的一名护士,她是我第一次赴苏丹执行援外任务期间出生的,她的名字‘友谊’也是我起的,代表我们之间的友谊。当我15年之后医院,再次见到友谊,她已经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小姑娘了。”张秀兰指着彩色照片上与她合影的小姑娘说,“她喊我中国妈妈,还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友谊·张’,后来,大伙儿就一直这么叫她。”
年10月,张秀兰作为第10批医疗队员赴苏丹进行援外工作,他们一行29人到苏丹后分别被分到五个医疗点,张秀兰和其他9名队员医院。两年时间里,张秀兰承担了这个医疗点每一台手术的配合工作,包括外科、妇产科、口腔科、耳鼻喉科,她还医院的护士一些基本护理技能和手术配合,培养他们的消毒和无菌观念。
“我是前十批医疗队员中年纪最小的队员。”当时,张秀兰只有31岁,也是队里唯一的一名护士。
“走的那会,两个女儿一个6岁一个8岁,我妈帮我把孩子带着,我那会儿每个月都会给家里写信,家人也会每个月给我寄信,告诉我孩子的情况。”张秀兰说,“回来的时候是暑假,我丈夫带着孩子到北京接我,当时,小女儿还穿着打了补丁的衣服,看得人挺心酸的。”
自学阿拉伯语半年时间,
在开会中充当翻译,被队友称为“翻译”
“我们只有一个英语翻译,但苏丹普通群众讲的都是阿拉伯语,于是,我用了半年时间跟着苏丹当地人学阿拉伯语,比如问他们剪刀怎么说,然后根据他们的发音用汉字或拼音写到纸上,有时还会标上音调,闲下来了就拿着纸练习发音。”张秀兰说,“记得有一次我们跟下一批队员进行工作交接,医院的人也在现场,当时阿拉伯语翻译不在,队长就叫我来当翻译,结果双方沟通非常顺畅。”
因此,张秀兰就有了“翻译”这个称号。在采访中,说到兴奋时,张秀兰不时冒出几句阿拉伯语,她说,以前能说好多,现在年纪大了,好多都不记得了。
医生早上查房都提一个手袋,
里面装的是给患者的药
“医院,除了口腔科医生有独立的办公室外,其他医生的办公室就在病区里,跟住院患者在一个房间,只不过房间的角落会放一张桌子,医生在那里写病历。”张秀兰说,“我们的医生每天早上查房都会提着一个手袋,手袋里装着药,医生给患者检查完后直接为患者发药,而这些药都是免费送给患者的。而且,我们使用的所有器械也都是中国政府无偿援助的。”
再赴苏丹,
她还是医疗队里唯一的一名护士
年7月,张秀兰作为第21批医疗队队员再次赴苏丹进行援外工作,这次张秀兰医院工作了一年,然后被分到了首都喀土穆的易卜拉欣·医院工作。
“这张照片是医院拍的,那天晚上我们为当地一个孕妇进行剖宫产手术,那会儿医生在为产妇缝合伤口,我为孩子整理脐带,被一位新华社记者看到了,他就给我拍下了这张照片。”张秀兰开心地指着相片说,“这是个男孩,非常健康。”
由于医术精湛并且免费看病,医疗队医院非常受当地百姓和政府官员的欢迎,很多人慕名前往看病。一位叫穆罕默德的市长也慕名邀请中国医生为他诊治腿疼,他患有风湿性关节炎,常年腿疼,张秀兰和队里的另外两名大夫一起去他家上门诊治,一名大夫还给市长带了一幅中国字画。市长高兴地说,“这个我要好好保存,它是来自中国的最珍贵的礼物。”
医疗队开展了苏丹当地第一例胃肠吻合术,
被当地报纸报道
“我们轮换到首都喀土穆后,我和8位医生被分到了易卜拉欣·医院,在这里,我们为一个60多岁的重度胃溃疡患者做了胃肠吻合术,这是苏丹开展的第一例这样的手术,当地的报纸也进行了报道,反响挺大。”张秀兰在这台手术中负责为患者输液、输血,观察患者血压、脉搏的变化情况。
“医院,有一个妇产科主任是从英国进修回来的,他们用的教科书都是英国的教科书,因为苏丹没有这方面的教科书”,于是她就问我,“你们中国医生都看哪些教科书?”张秀兰回答,“明天我拿给你看看。”第二天,张秀兰就给这位科主任带去了四本书,包括中华医学杂志,外科书籍等,因为中华医学杂志的目录是中英文的,她看了英语目录后感慨道,“你们中国医生水平很高,论文水平也非常高,实践能力也很强。”
中国医疗队除了医院坐诊外,还会定期到患者家里看病,当地群众非常热情,对中国医生也非常友善。两赴苏丹四年援外,张秀兰不仅与当地医护人员相处融洽,更与医疗队的队员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如今,很多医疗队员已经年过古稀,但追忆当年的援外故事,71岁的张秀兰依然十分激动,她说,“我们在那边克服了很多困难,也做出了很多成绩,因为,我们代表的是中国。”
赞赏
长按北京治疗白癜风术需多少钱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uguohua.com/gtmjp/14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