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喀土穆 >> 喀土穆文化 >> 48年前的今天,中国和美国在联合国进行了
(图为时任美国驻联合国代表乔治·H.W.布什)
其实早在几个月前,布什就在纽约的官邸接待了台湾外事代表周书楷,布什心里很清楚,周书楷是来打探美国对华政策的真实想法的。在周书楷上门拜访,布什已经得到华盛顿方面的指示,让他再次表示美国历来的承诺就行了。这天周书楷在陈香梅女士陪同下登门拜访布什。陈香梅一直是蒋介石时代对美国的外交方面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他和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共和党的关系非常好。布什也是共和党的,当然也要给陈香梅面子,周书楷与布什寒暄过后忧虑地说,今年台湾为捍卫联合国席位要打一场“后卫战”,布什也觉得他用了“后卫战”这个词很形象很准确,台湾的对手已经达到联合国了,随时就会破门而入,布什看了看周书楷,意味深长的说,美国永远不会抛弃老朋友!从美国太平洋的战略看,美国日本拉着台湾连成了一条战线。因此日本也不甘坐视蒋介石政权被驱逐出联合国。年9月的一份纽约时报,这份报纸一则报道,仔细描述了日本在联合国驻地当时繁忙的景象,并称接下来有关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投票,摆开了自由联合国大会以来 的一场战役的架势!自从这年9月份以后,日本使团驻地几乎整夜都灯火通明,豪华的日系轿车无论白天黑夜,经常试来试去,据说日本外务省将前期任驻联合国大使都调来,还充实了代表团里的各个语种的外交官。楼里的辉煌灯光每晚都亮至夜深甚至拂晓,即使是半夜透着亮着灯的窗户看去,楼里面大小官员都忙碌着。为了拉票,日本时任首相佐藤荣作还两次指示,给联合国代表团增加特别经费。在美国提出来搞双重代表的时候,日本给予了积极的响应。但对日本来讲它还有一个私心,他搞这个模糊决议的时候,从他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台湾还保留在联合国的席位,而同时大陆恢复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席位。那么由于台湾和大陆都在争谁是中国的合法代表,所以安理会的代表可能出现缺席。那么出现这个缺席,就为日本下一步争取要成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一个想法,留了一个活口。在关键的 一个星期,美国国务卿罗杰斯也亲自从华盛顿飞到纽约,坐镇一周进行拉票外交。罗杰斯在纽约的一周时间,与大约70个国家的外长或副外长进行了接触和游说。与美国对立,中小国家的联大代表,自然形成了一个"亲北京集团"。这一天在远离联合国大厦40个街区的一条普通而偏僻老街顶,支持“两阿提案”的十多个国家的代表,挤在阿尔巴尼亚使团的驻地,一幢很破旧的老楼里开会。虽然纽约已是初秋,但气温仍很高,旧空调发出轰轰轰的响声,似乎不怎么起作用。屋子里挤了20多个人,代表了17个国家,都是小国家,以非洲国家为主,他们被称为“亲北京集团中的铁杆”。在这些人中间有一位外表很精神的非洲小伙子,他叫萨利姆,是坦桑尼亚常驻联合国代表。这一年萨利姆只有29岁,充满朝气,脸上总是露着亲切的微笑。这半年多来,萨利姆一直在为“两阿提案”的通过,整日奔波,那一代非洲人对我们那个感情是非常真挚的,因为我们对他们也是完全无私的。萨利姆在出任联合国代表之前,曾在北京担任坦桑尼亚驻华大使。年12月初,北京下了场大雪,纷纷扬扬的大雪中,一辆外交牌号的小车从东城缓缓驶向人民大会堂,车停稳后下来一位穿着棉大衣的年轻非洲裔男子,他就是萨利姆,时任坦桑尼亚驻华大使(中国重返联合国,联合国大会上跳起了舞的就是萨利姆,年,萨利姆跟奥地利的瓦尔德海姆竞选联合国秘书长,中国为了支持萨利姆,不惜跟美国人针锋相对,双方连投16次否决票,因中国和美国互不相让, 只好让第三个人当选,即秘鲁的德奎利亚尔。第二年德奎利亚尔访问中国,盛赞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 )。萨利姆刚刚接到总统指示即将派他去联合国担任代表,这天晚上他是来跟周恩来总理告辞的。周恩来已经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那里等着他了,这天周恩来身体不太好,但还是坚持跟萨利姆见一面,握住萨利姆的手,周恩来对萨利姆即将赴任联合国寄予厚望,临别时周恩来总理意味深长对萨利姆说,中国这个占世界人口1/4的国家,被美国错误得挡在联合国之外,这个错误迟早会修正过来。萨利姆,说是啊,联合国缺了中国这个世界组织只能算是跛脚的!当年仅27岁带着一点稚气的萨利姆说出这句淳朴的话,是连周恩来都没有意识到,就是这位非洲裔青年对于一年多以后中国重返联合国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萨利姆头脑灵活,思路很广,他提出一个建议,把中国政府在8月20日发表的坚决反对两个中国的声明作为联合国大会正式文件印发给各个会员国,让各国代表充分了解中国政府的立场,便于他们决定投什么票。但是当时中国的联合国会籍尚未恢复,要向中国的声明列为大会正式文件,需要获得主管的联合国副秘书长签字同意,而那位副秘书长是亲美的,于是有人建议直接找吴丹秘书长签字批准,那么吴丹会签字吗?吴丹,接到萨利姆递上的这个文件,已经是当天晚上了。他站在了办公室的窗前,眺望纽约的夜景,夜幕如漆,灯影灿烂,纽约的摩天大楼若隐若现,如梦如幻,这个时候他想到了他的故乡,想到了和中国山水相连的缅甸。作为联合国的 行政长官,秘书长的工作是没日没夜的,随时会参加联合国总部的各种紧急会议,这天夜里,他刚参加完一个紧急会议回到办公室,他自己动手用缅甸老家产的茶叶泡了一杯茶,开始批阅文件,他已经将这个文件认真地细看了两遍,但没有马上签字!年是他担任联合国秘书长的 一年,作为缅甸人,吴丹对相邻的中国十分熟悉。中缅两国山水相连有这多公里的共同边界,新中国成立后不到三个月吴努担任总理的缅甸政府就承认了新中国。年6月下旬,吴丹随同吴努总理与到仰光访问的周恩来总理谈判。同年12月,他随吴努总理首次访问中国,两次见到毛泽东,中国领导人和蔼亲切,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年吴努委派他担任缅甸常驻联合国代表,从那时到年,一晃已经整整14个年头了。在此期间他连任两届联合国秘书长,眼下正在召开的第26届联大是他任内的 一次大会了。还有半年吴丹秘书长的任期就将届满,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一直是他的一个心结。他考虑了好一会儿之后,他返回了他的办公桌旁,在那份文件上郑重地用英文签上了他的名字,吴丹。年10月25日这天是星期天,纽约的街道上人们在悠闲的散步,而联合国总部里却极其紧张繁忙。当时美联社的评论说,一周的辩论表明,支持“两阿提案”和支持“双重代表权案”的基本上旗鼓相当。纽约时间晚上9:47,联合国大会开始表决了!首先表决的是美日等22国联合提出的重要问题案,表决没有通过。这就意味着新中国重返联合国不再需要2/3赞成票这么高的门槛。见此情景,台湾的国民党首席代表周书楷脸色铁青,走上讲台,沮丧地发表了预先写好的声明,然后带着几个人离开了大厅。紧接着联合国大会表决“两阿提案”投票结果出来了,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两阿提案”以压倒性多数票通过了。此时已是美国东部时间晚上11:25,大会主席宣布散会,会议大厅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掌声足足持续了两分钟,萨利姆甚至兴奋地在会场上跳起舞来。因为“两阿提案”通过,美国另一个与此案对立的双重代表权案,自然就成为废案,不用付诸表决。六天后,联合国总部大厦前面的旗杆上升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我们加入联合国以后,我们和更多的国家进行交往,参加了许多重要的国际组织,这样使得我们初步树立了开放的形象。也同国际进行了初步的接轨。
中国在联合国席位的恢复,标志着美国操纵联合国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而此时在北京的钓鱼台,中美秘密会谈也临近结束,这是基辛格与周恩来进行的第十次会谈,也是 一次的会谈。北京时间10月26日早晨天亮的时候,周恩来与基辛格的会谈仍在进行中,一位中方工作人员接过新华社送来了一份特急报告,悄然走进小厅,将报告递给周恩来。在 时间,获得喜讯的周恩来从容镇定地展开纸条,看了一眼,在桌子对面基辛格一行人的注视下,他没有流露出心中巨大的喜悦,只是若无其事地将纸条又折起来递给坐在身旁的乔冠华。会谈继续进行着,周恩来没有谈联合国投票的事,而是与基辛格讨论尼克松访华日期以及中美联合公报所涉及的有关问题。彻夜谈判终于在10月26日上午8点结束。周恩来在与基辛格告别时意味深长地说,新的时代到来了,要善于把握时代精神。周恩来嘱咐乔冠华送基辛格一行到机场,在从钓鱼台驶往首都机场的红旗轿车里。乔冠华问基辛格。博士,你看今年这届联大,我们能恢复席位吗?基辛格不加思索地一笑说,我估计你们今年还进不了联大。乔冠华狡黠的眨了眨眼,明知故问道,你估计我们什么时候能进?基辛格扶了一下眼镜说,估计明年还差不多。待我们总统访华之后,你们就能进去了。乔冠华听了,仰头哈哈大笑,说了一句,我看不见得吧。基辛格错误估计形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表决的时候,很多原来犹豫动摇不投赞成票的国家,他们改变了立场没有投美国的赞成票,而投了中国的赞成票,使得形式一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这种变化,应该说中国事先也没有估计到,所以还是中国那句老话,形势比人强。美国总统专机空军一号刚从北京起飞,有人就给基辛格递上了一份电讯基辛格看了,愣了、吃惊、尴尬。多年以后,基辛格在日记中反省到,中美两国关系的破冰解冻,对国际局势产生了影响,自己当时太低估了。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消息传到北京已经是北京时间10月26日上午,已经78岁高龄的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时既兴奋又有点意外。当天晚上在书房里,他召集周恩来、叶剑英、姬鹏飞、乔冠华以及相关人员开会。毛泽东坐在沙发上满面笑容,那么曾经说过,不管乌鸦叫还是喜鹊叫,我们今年都不进联合国的,毛泽东会改变自己的想法吗?历史的笑声年10月25日,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和安理会的合法席位,这是世界进步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然后联合国秘书长吴丹通知中国外交部派代表团立即出席正在召开的第26届联大。外交部是10月26日中午接到吴丹电报的,外交部上上下下充满了胜利的喜悦,外交部代部长姬鹏飞、副部长乔冠华等着手研究去不去参加联大。大家当时没有估计形势发展会这么快,对于出席联大没有思想准备。而此时距离林彪叛逃事件发生仅一个月时间,加上毛泽东主席在三个月前曾说过,不管是喜鹊叫还是乌鸦叫,都不进联合国。外交部上上下下意见不统一,外交部的领导马上开始研究对策。当时大家想想着毛主席的指示,今年不进联合国,同也感到我们完全没有做好准备,那么立刻派团到联合国参会也会有不少的困难。所以最初的想法是认为不适合马上派团去联合国,但是不去得有个理由,因为联合国已经恢复了你的合法席位了,你要不去你就要给国际社会一个合理的交代。但是当时也一时也想不出拿得出去的理由。26日晚上7点半,周恩来总理召集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外交部领导纪鹏飞乔冠华以及总理助理熊向晖等开会。周总理说,虽然中国进了联合国,但美日反动派不会甘心失败,大家要保持警惕,毛主席本来指示今年不进联合国,现在怎么办?想听听大家的意见。讨论过程中,外交部礼宾司副司长王海荣接到中南海打来、了电话,他随即向周总理报告说,毛主席起床后看了外交部送去的材料,刚看完主席说,请周总理、叶帅、姬部长、乔部长、熊向辉、章文晋,再加上唐闻生和自己,现在就去中南海开会。中国在联合国席位的恢复,标志着美国操纵联合国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年10月26日晚上9点,毛泽东在中南海书房召集周恩来、叶剑英、纪鹏飞、乔冠华以及相关人员开会。毛泽东坐在沙发上满面笑容,他指指在美国出生的英语翻译唐闻生说,密斯南希唐,你那个国家失败了呀,看你怎么办呀。大家都给毛主席的话都乐了。毛主席说的密斯南希唐就是当时外交部的翻译唐闻生,出生在美国纽约的唐闻生现在已经70多岁了,至今还记得那天的情景。唐闻生说:我们进去的时候是满面笑容,很高兴的开玩笑就逗我吧。就说,密斯唐,你的国家失败了呀。看你怎么办呢,我想,这就是一种喜出望外的一种表示。周总理向毛主席汇报说,这次联大解决的干净彻底,没有留下后遗症,进联合国是肯定的,但是我们毫无准备。外交部党组一致的意见是,目前决定暂不派代表团去参加,想先让熊向晖带几个人去联合国摸一摸情况,熊向晖当时不是外交部的人,而只是周恩来总理的特别助理!那么为什么周总理要向毛主席推荐熊向晖去打前站呢?多年后,熊向晖的女儿熊磊,她道出了其中的秘密,联合国为什么要你去啊?然后他就说,他说有可能啊就是说大家都觉得今年进不了的时候,只有他提出来,就好多人在一起开会,外交外事口总理就着急,因为就觉得都觉得今年进不了,因为那个基辛格已经一再说再缓一年再缓一年。就所以就不不谈这事,谈别的事的时候,我爸说我觉得这个联合国还是得准备,万一要是今年通过了,我爸说,那有备无患啊!熊向晖思考问题周全,与他多年干情报工作不无关系!熊向晖是中共情报工作史上 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中共最 16位卧底之一,曾任国民党高级将领胡宗南机要秘书),被毛泽东主席誉为一个人能顶几个师。解放战争时期,熊向晖以其超人的机智果敢坚韧赢得国民党将领胡宗南的赏识,担任胡宗南的副官,巧妙地送出国民党闪击延安西安军事会议等诸多重要情报,为挫败国民党反共阴谋,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卫延安屡建奇功。听完周总理的汇报,毛主席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笑着表示,以前我说今年不进联合国,那是老黄历喽,不做数了。去联合国不是派几个人去探路,而是派一批人去开会,派代表团去。这次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不去就脱离了群众。毛主席接着说,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意大利,都造了美国的反,在联合国投了我们的票。葡萄牙也是欧洲国家当中只有马耳他投反对票,投赞成票的亚洲国家19个,非洲国家26个,拉丁美洲是美国的后院,只有古巴和智利和我们建交。这次居然有七个国家投我们的票。美国的后院起火,这可是一件大事。个会员国赞成票一共76票,那么多的国家欢迎我们,再不派代表团,那就没有道理了。毛主席一口气讲了近三个小时。有人问,现在毫无准备怎么办?毛泽东表示不打无准备之仗,要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毛主席请周恩来总理抓紧组团。毛泽东指定乔冠华为团长,熊向辉做代表,开完会就回来,接待即将来访的尼克松。当时在加拿大当大使的黄华,被毛主席指定为代表团的副团长。97岁的黄华于年去世,他的夫人和李良还依稀记得当年的情景。后来毛主席说,人家第三世界抬着轿子来请你了,你还能不去?后来就确定了名单以后,通知了黄华,黄华那个时候是还在加拿大,在渥太华。要他在11月9号之前到达巴黎,和代表团会合,这样子呢一块到纽约去参加26届联大。毛主席亲自指定,当时的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任团长。在毛泽东看来,外号乔老爷的乔冠华熟练掌握英语,德语和日语,知识渊博,中西贯通,不仅文章写得光彩夺目,而且演讲口才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多年以后,乔冠华的儿子,外交部原副部长乔宗淮先生,他给我们揭开了毛主席点将的秘密。长期以来,乔冠华作为周恩来总理、陈毅元帅在外交上的主要助手,参与了建国以来大部分重要的外交事件。其中在年,他作为中国代表的顾问出席了联合国安理会会议。 时期他作为朝鲜停战谈判一线负责人之一,参加了停战谈判的这个全过程。年中苏两国发生了边境武装冲突之后,中苏两国总理在北京机场会晤,会晤决定两国举行边界会谈,乔冠华被任命为中国谈判代表团的团长。这些经历使得乔冠华积累了丰富的应付复杂外交环境的经验。代表团成员确定下来了,而离出发的时间年11月9日也没几天了,为了做好联大上的 次亮相,代表团展开了多方面的周密准备。这种准备既有物质上的准备,又有政治上的准备,在所有的准备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是乔冠华在联合国亮相的发言稿,该表达些什么内容。当时毛泽东指示, 要算账,这么多年不让我们进联合国,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都有一股子气,主要是算美国的账,其次是日本,要点他们的名,不点不行。对支持中国进联合国的国家要一一列举。总而言之,要旗帜鲜明伸张正义,涨世界人民的志气,灭超级大国的威风。特别大家印象深刻的就是引用曹操对夏侯渊讲的一段话,为将当有怯懦时、不可但侍勇也。告诫大家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不可以只逞匹夫之勇。告诉大家要谦虚谨慎,虽然当时我们确实是很大的胜利,20多年了我们终于进去了,大家都很高兴,我们的朋友都很高兴,但是这个时候我们千万不可以趾高气扬,要谦虚谨慎。因为我们刚刚去很多情况也不熟悉,所以主席送大家两句话。一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二是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也是大家印象很深刻的话。按照主席这个话去讲,我们也体现了新中国的风范。乔冠华去参加联大的这篇发言稿是在外交部丁原洪起草的稿子上修改而成的,乔冠华召集写作班子逐字逐句反复推敲这篇稿子,有些篇幅需要重新撰写,乔冠华就一句句口授,别的同事做笔录,整理后再交乔冠华修改。 乔冠华加上了一段重要内容。我们主张任何一个国家的事情要这个国家的人民自己来管,联合国的事情要有参加联合国的所有国家来管。最终改好的稿子送周恩来总理审阅, 由毛泽东亲自审定完成。在出发的前一天,毛泽东又一次接见了代表团的主要成员,除了谈及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他还特地让人打电报转告基辛格,要求美国政府必须保证代表团成员的安全。如果出了问题,唯美国政府是问。眼见出发时间就要到了,当时北京没有直飞纽约的航线,因此毛泽东亲自定下出行的路线,先从北京飞上海,然后从上海搭乘法航的班机前往纽约。年11月9日,代表团一行人到达首都机场,机场上锣鼓喧天,到处都是欢送的人群,大家欢呼雀跃,场面盛大。周总理和在京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以及近多名群众欢送他们规模空前。年11月11日,美国纽约繁忙的肯尼迪国际机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中国客人!尽管寒风凛冽,多名来自世界各大媒体的记者聚集在机场,等待着见证这一历史时刻,现场除了大批记者,还聚集着许多华侨,他们打着各种欢迎的标语,欢迎来自遥远的故土的代表们,乔冠华团长发表了讲话,唐闻生担任翻译。唐闻生说:我记得那天啊很冷,11月份的纽约,纽约靠海,它有海风,我们下飞机就在停机坪上,乔冠华团长发表讲话。当时是总理亲自口授的一些内容,但是其中有些话是铿锵有力的,而且给我印象也很深。一个呢就是说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一向是友好的,然后呢讲美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有着深厚的友谊。他还说,我愿借此机会对纽约各界人民表示良好的祝愿。这些话是表明了我们中国对于世界各国人民的一种基本态度,我觉得也是铿锵有力的,在当时这个情况下是非常恰当的,虽然寒风凛冽,风吹的麦克风可能都听不大清楚,但是这些话很快的被在场的许多记者传播到四方,也应该说是中国代表团亮相美国的 场。这张照片是在联合国大厦的走廊里,乔冠华和乔治布什的握手,这是中美两个大国代表团团长的会见,而这次会见却是个精心设计的巧遇。11月15日上午10点半,联合国大厦前车水马龙,人如潮涌,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的车徐徐驶来,乔冠华下车后,受到早在大门前迎候的联合国礼宾司司长科尔莱热烈欢迎。乔冠华很快走到了那条 的联合国走廊,经过的路线都铺着绿色地毯。此时美国驻联合国代表乔治布什正好在走廊旁的一张桌子上打电话,见到乔冠华,布什便微笑着站起身来。乔冠华进入会议大厅的这条路线,是联合国礼宾司事前精心安排的。布什是和联合国秘书处的礼宾官事先做了沟通,大概了解到中国代表团几号上午几点钟到达联合国,他就有意识前几分钟到那徘徊。乔冠华一上台阶正好迎面遇着。不但如此,就是在会议休息期间,还特别约请代表团的一些主要外交官,到他纽约郊外的很漂亮的一个别墅,在一起吃饭。布什与乔冠华的见面,被几个美国记者抢拍了下来,成为了一个饶有深意的历史镜头。而这一精心安排的见面,很快的就在联合国大会内外传为佳话。当时有评论说,在联合国的走廊里将非正式的场合,简短而不失友好的问候,完成了中美两个大国代表团首要人物的会见。既免除了布什的尴尬,也是他日后能够比较轻松地与中国代表团进行接触。年11月15日上午10:32,在联合国礼宾司司长科尔莱引导下,中国代表团昂首步入了联合国会议大厅,整个大厅里立即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连曾经投反对票的代表也跟着鼓掌,各国代表争相上台发言,欢迎中国代表团,美国代表布什也上台祝贺一番,他进行了一分半钟的发言,说中国来这里以后,联合国将更能反映世界当前的现实情况,希望中国将对联合国协调各国行动的能力做出贡献。风度翩翩的团长乔冠华,立刻成为会场焦点。记者们里三层外三层地把他团团围住,他代表新中国首次坐在这个不平凡的席位上,情不自禁地潇洒的仰身大笑。他那自豪的酣畅的笑容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这个镜头永远留住了乔冠华的笑容。这张照片获得了普利策新闻摄影大奖。纽约时报发表这张照片纸,还配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乔的大笑》。有西方记者形容乔冠华的这一笑,震碎了联合国议事大厅的玻璃。我们今天重看这张照片,仿佛仍可听到中国人自豪的笑声,穿越时空的回荡。乔冠华无疑成为了第26届联大令人瞩目的明星。轮到乔冠华讲话,会场顿时爆发出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时刻,全世界都将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