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土穆

劳模风采让青春热血在海外淬炼成钢

发布时间:2022/6/12 12:33:49   点击数:

你可曾见过,广袤非洲大漠的阵阵烟沙,你可曾感受过,每天清晨,这片土地报以你的43度摄氏度的热情似火,你又可曾想过,在常常连续停电8小时的生活环境下,海外后勤保障队伍是如何优质服务、稳健发展……这就是苏丹,一个我工作过、生活过、并且深深爱着的地方,今天,我就给大家来讲一讲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我是曲威伟,今年35岁,是一名党员。年,我入职华油集团东非分公司苏丹项目部。十一年的海外工作时间,我亲历了三次战乱、一次政变和几次大撤离,却始终带队坚持,留守服务到最后。工作中,我不怕苦、不怕难、有热情、肯担当,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为分公司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献计献策;业余时间,我积极参加总部组织的各类培训,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也认识到了不足;自“转观念、勇担当、高质量、创一流”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我在具体工作中认清新形势、明确新目标、扛起新责任。

“革命工作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年起,我由甲方基地项目调至分公司综合办公室,开始负责行政、外事、人资、合同管理等事务。那时候,办公室只有我一个人,面对繁杂的工作,起初也是心里打鼓,手忙脚乱。勤能补拙,不会的学,不懂的问,问不到的翻历史资料自己琢磨。经过两年多的坚持不懈,部室沟通渠道畅通,外事管理依法合规,制度执行严格公正,群团工作卓有成效……分公司基础工作更加扎实,运营管理更为有序。

因为工作需要,我会经常给总部打电话,记得有位同事曾说过:“每天一到上午11点,会下意识看一眼手机,老曲的电话就该来了,可那时候才是苏丹的早晨五点啊!”是的,由于时差问题,有时若不早点联系,国内上午的工作时间就过去了。为了更加快速、高效地完成工作,我慢慢养成了早起的习惯,这样也不必占用国内同事晚上下班的时间。

有同志刚到苏丹时惊奇地问:“办公室就一个人?”我说:“是的,多一个人就多不少成本,自己也忙得过来,能省就省点。”总部外事服务部负责订票的同事时而调侃:“苏丹项目出票只推荐价格最低的就好,航线不挑!”自从车辆都划归办公室统一管理之后,员工外出办事基本都是拼车的,极少单独派车。有一次,国内领导到苏丹炼厂项目调研工作,五个人加一个司机,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汽油涨价,还十分不好买,只因一人而再备一辆车太浪费了,于是就决定坐到汽车尾部平时存放物品的地方,空间十分狭窄,猫着腰度过了将近两个小时的车程。

借用分公司总经理张忠的话说:“小曲比较‘抠’”。双面打印、废纸利用、人走灯灭、节约用水、节约粮食……这些可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时刻牢记心间的“大事”,不可马虎,我有时会因为这些事埋怨当地雇员,中方的同事也受了不少听我唠叨的“罪”,久而久之,成了大家口中的“碎碎念”,但我依然“不知悔改”。办公室的工作没有太多创效的空间,只能从降本上着手,能省则省,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提质增效的点滴任务,还得靠我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习惯成自然”,也正是因为如此,分公司机关管理成本得以逐年下降。

我们分公司的领导经常说,即使在特殊时期,也要把“以人为本”和队伍团结放在心头,每一个人都是整个队伍的“定盘星”,都有责任把温暖与关怀传递至整个集体。我深以为然。

年初,看到国内疫情爆发,我担心极了,可身在千万里之外的我既然不能对“小家”做什么,就要好好为“大家”效力。3月,苏丹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为了把防疫措施做实,我主动申请去驻地办公楼一楼办公,把守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严格管控文件交接、物资接收处置流程,做好“守门员”;5月中旬,苏丹喀土穆市民实际感染率已超过20%,一名中方同事身体不适,医院检查。说实话,面对疫情笼罩的紧张环境和苏丹极其有限的医疗条件,我是害怕的,但我转念一想,身在异乡,我们是同胞,是“战友”,无论如何,我一定要站出来给予同事陪伴和支持。医院里,我们看到没有戴口罩的医护人员,就主动拿出事先备好的口罩、酒精分发,后才进入诊室,直至确认其身体健康。

6月和9月,大使馆和尼罗河公司先后两次组织部分有需要的中国公民回国,我先后两次前往机场帮助办理核酸检测等各项乘机手续,开车前往机场接送机,直至他们顺利登机。日常工作中,我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监督工作从未松懈。后勤保障工作就是如此,不仅要锦上添花,更能雪中送炭。因为深感责任在肩,所以冲锋在前,为分公司疫情防控双零双稳目标的实现尽自己最大的一份力。

在做好日常安全生产工作的同时,我很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uguohua.com/gtmmj/2459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