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土穆

身边筑梦之人,路在掌中记优秀博士生贾玮

发布时间:2021/6/22 3:07:08   点击数:
北京痤疮医院那里好 http://pf.39.net/bdfyy/tslf/210311/8736734.html

  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有一个“中国梦”,诚然,每一个科大人心中也有一个“科大梦”。那些大大小小的梦想,都凝聚着每一个科大人自强不息的奋斗力,都能鼓舞更多的人为自己的梦想竭力追寻。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一位身边的“追梦人”,共同体味他的梦想、他的追梦之路。

  贾玮,陕西科技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在读博士生,年11月入党,年毕业于陕西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并免试推荐为陕西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从事基于质谱技术的食品安全分析方法研究。在校期间成绩优异,曾获得国家奖学金3次;陕西科技大学优秀学业奖学金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2次;陕西科技大学优秀干部奖学金一等奖2次、三等奖1次、陕西省省级优秀毕业生;陕西科技大学优秀共青团员3次;陕西科技大学足球联赛亚军2次等奖项。此外,本科期间担任过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现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学生会主席、团总支干事、班长等职务。

厚积薄发,优秀是一种习惯

  年,他和许多怀揣着梦想,踌躇满志的大一学子一样踏入了大学校园,当时他的专业为制药工程。通过一年的学习以及对大学生活的了解,他找准自己的方向、明确定位,在大二时转专业至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兴趣促使他在学习上更加努力,不仅扎实完成专业内的学习任务,还在课余时间学习计算机,通过考取这方面的证书使自己对计算机的掌握更加纯熟。在这个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众所周知科学研究中,计算机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可以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也正是这个时候的学习与积累为他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问及学习上的宝贵经验时他说:“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认真。认真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让学习工作中的问题迎刃而解,人可以不聪明,但不能不认真。还有一点是谦虚,虚心向身边的同学老师请教,不骄傲不自满,以一颗谦逊之心对待学习。”凭着这样一种勤恳谦逊、认真踏实的精神,年他在众多应届毕业生中脱颖而出,成为我校免试研究生。研究生阶段不再是单纯的接受知识,更多的是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他所研究的方向为食品中未知有害物质筛查技术,不是理论性的基础研究,而是应用性研究,实验的每个成果都能解决食品安全检测中的瓶颈问题,曾经是在兴趣推动下学习的他这时更多的是心中强烈的责任感。他深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厚积薄发,迈向成功。

  贾玮不但成绩优异而且能力突出,曾经担任院学生会主席、团总支干事、班长等职务。在许多学生看来学习任务与学生工作很难兼顾,他却认为学生工作和学习并不是矛盾体,相反这两方面工作结合好可以让大学生活更加充实。他觉得首先要有明确、科学的时间规划,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其次要努力提高做事效率,时刻保持良好精神状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与工作中去;在学生工作中,可以结识更多优秀的同学,通过交流与学习,可以更全面的提高自己。每个人都有成为优秀者的潜力,当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未来就会有无限可能。

科研之路,耐心与创新

  在学习上,沉淀与耐心是贾玮不变的坚持,扎实的基础知识为他奠基科研之路。年6月至年9月,贾玮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食品中化学污染物样品前处理技术及其设备研发”。当时需要在两个月内解决乳与乳制品中外源性风险物质筛查技术的瓶颈,建立同时测定种农药,种兽药,种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防腐剂、抗氧化剂、甜味剂和色素等),种挥发性香精香料,27种塑化剂和58种真菌毒素为目标化合物。由于本科与硕士时期接受的教育扎实,他在研究中将高等数学与食品化学中的知识引入分析化学实验中,运用创新思维解决了研究课题,成果获得了国内外专家的好评。在这个过程中他用到了许多大学生普遍认为没有用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等方面知识。机会常常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坚持每一件事认真做,每一门课认真学,才能抓住机会,才有可能成功。

  科研之路向来都是荆棘满布,这要求科研工作者要有很强的耐受力。强健的体魄是科研工作的基石。近十年来,除受天气情况等客观因素,贾玮每天进行10公里长跑。科研工作中不同阶段都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因为科研工作的本质即为创新,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工作中当他遇到困难时,他常常与其他相关科研人员讨论,查看相关方向的书籍与文献。他说:“不应埋头苦干,这样既浪费时间、浪费实验材料并且消耗激情,得出的结果也往往存在缺陷。我认为科研工作要善于创新、敢于坚持、勇于吃苦。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有创新的思维,科研离不开创新,切忌墨守成规,要敢想前人或他人未想过的研究课题,敢做前人或他人未做过的研究课题。”在独立完成科研任务的同时,他还协助所长完成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管理和学生管理的工作。每天从上午八点一直到十一点,工作时间为15个小时以上,节假日负责实验室的水电安全与仪器维护工作,并且协助同事完成了多项工作。性格乐观,热爱生活,爱好读书的他笔耕不辍,近几年来发表学术性的文章数十余篇,多次参加相关会议与培训,科研之路上勤勉努力,积极奋进。

不忘母校恩,师生情谊浓

  筑梦科大,一梦十年。贾玮选择在本校读研、读博,他说“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教学是连贯与延续的,本科、硕士与博士不同阶段的侧重点不同,在一个学校长期学习,可以接受全面的训练。”

  他的导师是食品学院的黄峻榕教授,黄老师在实验方面态度认真严谨,要求严格。在黄老师的指导下,贾玮完成了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修改了十多余次,这给他后来科研工作带来了莫大的益处。在运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食品中成分分析时,每个细节都决定成功与否。其次,在实验中,黄老师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多思考比盲目动手更重要。当时黄老师有两个课题需要进行实验,在只有两个硕士学生这样人力紧张的状况下,为了能让贾玮多学到点知识,研二时将他送到了中国检科院学习。贾玮说:“我只有不停的努力才不辜负黄老师的厚望。”

  大一时,课余时间喜爱钻研的贾玮偶然间看到了《每周质量报告》上一篇有关“苏丹红鸭蛋食品安全事件”的文章,正是这篇文章引起了他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兴趣。更为巧合的是当时那期《每周质量报告》的嘉宾与负责检测的专家,就是他现在导师储晓刚研究员。

  储老师作为中国检科院的首席专家,至今只接收过他一名博士。初到北京时,他举目无亲,储老师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给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实验中,接触的都是最先进的前处理设备、色谱和质谱仪器,储老师一步一步耐心讲解。实验初期每天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储老师每天都抽出大量的时间教授他实验技巧,不厌其烦的给他解答问题,帮他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从实验的选题,技术路线的设计到实验中问题的解决,都凝聚着师生二人共同的心血。储晓刚研究员工作忙碌,往往工作至深夜,却经常抽出时间对他进行指导,为他最大限度的创造最好的实验条件。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们对贾玮的帮助让他终生难忘,母校的悉心栽培与呵护更是令他倍感温暖。采访的最后,他也给学弟、学妹们给出了一些诚恳的建议。譬如在各类证书的考取上要视自己的兴趣、工作意向、研究方向而定,不能盲目跟风;想要在激烈的竞争潮流中站稳脚跟,就要能吃苦耐劳,不好高骛远,要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做人,努力学好本领,磨练自己的意志;在学校中不仅要学好自己的专业,还要积极涉猎其它方面的知识,全面发展,同时也要抓住去校外学习的机会,多多提升自我,丰富自我。

  心怀梦想,激扬青春,筑梦之人,路在掌中,贾玮将继续在他热爱的母校圆梦。

文、图/新闻办校报学生记者邵馨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uguohua.com/gtmly/2215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