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喀土穆 >> 喀土穆旅游 >> 连载23岁,我绕了地球一周4043
作者简介:
啊聪,94年被生于河南商丘,年的6月,22岁的他揣着百余块人民币离开老家,背着吉他音箱,一边走,一边唱,走出了亚洲,穿越了非洲,经过南美,北美,最终经历两年的时间,回到亚洲,绕了地球一周..
而本系列连载的主要内容即是:这段年-年期间,笔者绕了地球一周的真实经历。
因为本人回到亚洲时年未满24周岁,故此经历取名“23岁,我绕了地球一周”,望以此鼓励更多的年轻朋友们在自己所热爱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看到更多..
年6月-年6月:(亚洲)????中国-????蒙古国-????土耳其-(非洲)????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肯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坦桑尼亚-????赞比亚-????津巴布韦-????莫桑比克-????斯威士兰-????南非-(亚洲)????阿联酋-(南美)????巴西-????巴拉圭-????阿根廷-????智利-????玻利维亚-????秘鲁-(北美)????美国-(亚洲)????中国澳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印度-????尼泊尔-????中国
本系列连载内容承接上个系列《我的“大学”》:
连载《我的“大学”》01-05(叛逆少年篇)
连载《我的“大学”》05-10(年的川藏线,珠峰大本营和冈仁波齐,阿里环线篇)
连载《我的“大学”》10-14(因为来自河南被赶下车,年冬天从北京搭便车到拉萨,尝试不花钱的旅行篇)
连载《我的“大学”》14-20(放弃高考,18岁少年骑单车北上俄罗斯篇)
连载《我的“大学”》20-22(离开中国,“大学”全篇正式开始)
连载《我的“大学”》22-25(“爱情”结束,手机被偷,遇到活佛,拿到众筹,年骑行西伯利亚上篇)
连载《我的“大学”》25-28(我和我的小狗“好运”,遇到图瓦草原的“卓玛”,年骑行西伯利亚下篇)
连载《我的“大学”》28-31(我的另一只小狗“自由”,初拍纪录片,“不带钱出门的尝试”开启篇)
连载《我的“大学”》31-35(“不带钱出门的尝试”成功,真诚表白被拒,骑行生涯告一段落,重返俄罗斯篇)
连载《我的“大学”》35-38(在西伯利亚搭便车遭遇持枪抢劫,别开生面的俄罗斯旅行者聚会,初次穿越亚欧大陆篇)
连载《我的“大学”》38-41(从午夜的莫斯科郊外搭便车去圣彼得堡,在中餐厅打工,难忘的圣彼得堡生活篇)
连载《我的“大学”》41-43(再次表白被拒,在云南拍短片,从北京搭便车去俄罗斯北极圈出发篇)
连载《我的“大学”》43-47(二次穿越亚欧大陆,越过北极圈,经历极昼,从北京搭便车去俄罗斯北极圈完结篇)
连载《我的“大学”》47-50(年马年转冈仁波齐,从新疆搭便车“新藏线”回拉萨篇)
连载《我的“大学”》50-53(年从拉萨55天走路到尼泊尔加德满都出发篇)
连载《我的“大学”》53-56(趟水过河,走出雪地无人区,走路到另一个国家,从拉萨走路到尼泊尔完结篇)
连载《我的“大学”》56-59(骑摩托环绕尼泊尔,年的印度,孟加拉篇)
连载《我的“大学”》59-62(在孟加拉国连续被偷钱包和手机,在泰国被偷相机,“祸不单行”,从南亚到东南亚篇)
连载《我的“大学”》62-65(在泰国街头扎营相机被偷失而复得,第五次进藏,纯徒步去老挝出发篇)
连载《我的“大学”》65-68(六十天纯徒步到老挝琅勃拉邦精华篇)
连载《我的“大学”》68-70(老挝,柬埔寨,越南,回到商丘,“毕业”,全连载完结篇)
本系列已连载的前篇内容:
连载《23岁,我绕了地球一周》01-10(全篇前传:从《我的“大学”》到再次出发)
连载《23岁,我绕了地球一周》10-14(商丘,郑州,拉萨,乌兰巴托,全篇正式开始)
连载《23岁,我绕了地球一周》14-19(蒙古国篇)
连载《23岁,我绕了地球一周》19-23(遇到沙发客大王,美好伊宁,二游新疆篇)
连载《23岁,我绕了地球一周》23-27(在土耳其拍祝福,在埃及金字塔附近扎营篇)
连载《23岁,我绕了地球一周》27-31(遇到贵人,遇到“无理乞讨”,在尼罗河畔连唱一周篇)
连载《23岁,我绕了地球一周》34-37(在非洲的兰州面馆做“服务员”,与众不同的埃塞时间,在“黑市”倒换美金篇)
连载《23岁,我绕了地球一周》37-40(肯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我的东非“展览我”之旅篇)
本篇《23岁,我绕了地球一周》40-43:内容约字,阅读需要12-16分钟。
本篇时间线:年1月-年2月。“我”22岁。
(从布隆迪往坦桑尼亚期间看到的山区景致。)
(四十)在达累斯萨拉姆拿到美国签证!
早在肯尼亚拿到巴西签证的时候,我就做好了下个签证-在坦桑尼亚拿到美国签证的准备。
我在卢旺达的时候照了申请美国签证需要的照片,上传了美国签证预约的基本资料,在布隆迪的时候签证系统确认收到我的基本资料信息(我在网上选择的申请地点是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因为之前听说有中国旅行者在这里拿到美国签证的先例)。
然后我就离开布隆迪,搭乘国际巴士前往坦桑尼亚(边境口岸直接落地签入境),之后我辗转了两天,从边境来到坦桑尼亚东部的旧首都达累斯萨拉姆(以下简称达市)。
我在达市的一家青年旅舍住下,隔天就到附近的银行交了签证费(美金),然后预约了下周的面试预约。(交钱之后选择具体预约时间。)
我其实挺紧张的,因为在此之前,我还从来没有过任何所谓发达国家的签证记录,如果一旦出现什么意外-比如我被拒签了,听说这个记录是划不掉的。
我在布隆迪布琼布拉的那两天,刚好是中国农历新年,我妈给我转了一个人民币的红包,说是我的压岁钱。我收了那个钱,那也是整趟绕地球一周我跟家里唯一的一次“经济联系”。但我不是为了收钱而收钱。
我在美国签证预约的时候,提到我是自由职业者,我卖我的电子书获得一部分收入,另外我备注,我的父母也支持我的旅行。
我收到的我妈给我的那块钱压岁钱,让我有了“家里经济支持”的底气。与此同时,我也委托家里帮我写一份经济担保书,就说保证我不会因为经济原因而滞留美国。(我打印了那个担保书,但是我后来面试并没有用到..)
我那天到了达市的领事馆,过完安检,我看了下我前面有七八个人,但是很快..就轮到我面对签证官。
那是一个类似电话亭空间的面试处,我走过去,签证官在玻璃窗户的那一端,但其实就是像是在银行办理业务那样的场景。
“你要去美国干嘛?”签证官是个看起来很年轻的美国哥们,他直接用英文问我。
“我去旅游。”我说。
“你之前有没有去过美国?”他继续问。
“没有,这是第一次。”我说。
“那你要去美国哪里?”他接着问。
我说我还不太确定,但是我很有兴趣想看到更多的地方(作为一个游客)。
“你去过苏丹吗?”他开始翻看我的护照(貌似是翻到了苏丹签证页那一栏)。
“对,我到过那里。”我说。
“你待了多久?”他继续问。
然后我就把我穿越非洲的大概旅行计划跟他“回顾”了一番。
“你去过巴西吗?”他也看到了我护照里面的巴西签证。前面曾提到过这个巴西签证给我加了分,就在这里(而且那时候年之前美国护照去巴西还都是需要办巴西签证的)。
我说我还没有去巴西,但是打算去巴西,接着我又描绘了一圈我稍后可能进行的旅行计划,就是说非洲完了之后会再去南美和北美。说着说着我似乎就不那么紧张了,可能是因为这一切的计划都在我心,这些也都毋庸置疑,是我真实的想法。
“你填的表格里面也提到说你的父母会支持你的旅行?”他看到了我的申请资料,接着问我。
我说是,然后我想到我手里还准备了家里写的经济担保书,但是还没等我提起,那哥们就“打断”我,继续问了。
“他们是做什么工作的?”他继续问。
然后我就如实回答,接着继续补充说:“我还写我的旅行经历挣钱..”
但还等我继续说完,他又“打断”了我,这时他丢给我一个我都不曾过了脑子的问题:“你能不能给我一个你那个“书”的网址?”
“我能不能看看呢?”他一边说一边拿出一张纸给我,并让我写出来书的网址和名字。
我懵了一下,我竟然忘了把我卖“游记”的证据给带来..
我吞吞吐吐地解释说:“这..这..这是一本电子书,它还没有出版,我暂时只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发送...书的名字叫做《我的“大学”》..”
我都不知道他是否真的听清楚了我的回答,他说好吧,然后给了我一个条子。
“下周一的时候,你过来取护照。”他说。
“结束了吗?”我还在刚才紧张的吞吞吐吐之中没有缓过来。
“是的,下周一会告知你结果。”
我就这样紧张地来,也是紧张地走了。
然后等签证那几天,如同是等待人生的命运裁决一般。
最终的结果是我拿到了那张美国签证,而且我看到那个十年的有效期,高兴地几乎都跳起来了。
那是一张改变我整个人生命运的签证。(因为这个美国签证,我在后面的南美洲的行程中在签证这方面得到了巨大的便利,很多国家都可以持美签免签入境,甚至在时隔三年后的年,我在办理申根签证的时候,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旅行信任度。)
我很感激当年的那个美国签证官。他为我实现之后绕地球一周的梦想,提供了很有力的助推。
我也感激我自己。
我很感激过去这些年,我在外所有的付出,如果没有我以往在外不断走过程中的付出,我是不会继续走到那天的美国领事馆。
我更感谢我的父母向我提供那个经济担保书,虽然我并没有用到,但它是给我的心里增添了一份站在领事馆面对签证官的底气。
但愿某天,签证的事情不会困扰持中国护照的旅行者太多。我们相信一定情况一定会越来越好,我们也不会放弃继续去往更多地方的心底的想法。
祝看到这里的朋友们,在自己要走的人生旅途中,继续努力,继续前行。
困难总是会被我们克服的(只要我们保持耐心)。而机会总会遇到有“准备”(经历足够付出)的人,好运也总会遇到有勇气(坚持不懈,继续勇往直前)的人。
(四十一)如果能有一家小吃店,可以吃到世界各地的那些美好小吃
说回非洲大陆的旅行,说回到坦桑尼亚。
我刚到坦桑尼亚的时候,在边境的一个小城镇,发现了一种我从来没体验过的街边小吃。
这不是什么奇珍异类,只是薯条和鸡蛋配一起(薯条煎鸡蛋),但我就是从来没那么吃过。
很奇特的是,这个小城镇的街道两边,好几家人都是卖这个小吃。
(坦桑尼亚边境城市基戈马吃到的薯条煎鸡蛋,你可以看到鸡蛋和薯条是煎在一起的,像一块饼,关键在于我自己的厨技非常有限,我自己怎么弄都弄不成鸡蛋跟薯条煎成一块饼的模样,这啤酒是乞力马扎罗啤酒,也是坦桑尼亚当地的特色,每当喝起这个就觉得如同和大山对饮一般,然后心里想着,这可是乞力马扎罗啊,很有仪式感,后来我“撕”了很多乞力马扎罗啤酒贴作为收藏,放在了家里。)
刚吃到薯条煎鸡蛋的时候,我甚至有点上瘾,在边境的那两天,我恨不得每天三顿都吃这个,我也不知道我为啥喜欢,个人的口味常常就是这么奇特。
喜欢的同时,我出现了一个点子,我心里想,如果有一天,我能在一家餐厅吃到这世界各地的小吃就好了。如果能有机会,我一定投入其中,出不了钱,出出力气也行啊。只是我的爱好,也是希望把一些不同的美食分享给大家。
其实这成本并不高,只是在世界各地的朋友们,不同文化背景下,大家对小吃的多多少少都有不同形式的解释和制作,我衷心希望我们世界的各地,更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uguohua.com/gtmly/21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