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喀土穆 >> 喀土穆旅游 >> 去平壤跑马拉松的三天两夜
THEWAYWARDMARATHON
平壤的三天两夜
《体育画报》撰稿人骆仪
在平壤,一个与世隔绝急救直升飞机无法到达的城市,我跑完人生中第一场马拉松比赛。
为纪念金日成诞辰(4月15日),“平壤万景台奖”国际马拉松赛于年创立,今年第二次向外国业余跑者开放,我成为约名“歪果仁”、名中国选手之一,接受超过7万平壤群众的欢呼,目睹朝鲜第二号人物崔龙海为获奖选手颁奖。这一场奔跑,因为朝鲜的特殊性,一切都变得不平常,甚至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历史。
追悔莫及
中国去年约有50场马拉松,美国的数字是数百场,全世界大大小小的马拉松恐怕有几千个,但平壤马拉松一定是最神秘的一个。许多人是在它突然宣布取消时才知道原来平壤也有马拉松,2月23日,由于担心非洲职业选手会带来埃博拉病毒,朝鲜突然宣布禁止外国选手参赛,随即宣布整个比赛取消。更意想不到的是,3月4日,朝鲜方又宣布马拉松如期举行,只是赛事由国际田联铜标赛事降格为马拉松邀请赛,国际专业选手与职业运动员(主要是针对非洲兄弟)将不被允许参加,中国选手可以照常参赛。至于比赛细节,只有去年参赛的几篇台湾跑者的游记可供参考,具体补给站的位置,甚至是几点入场、几点开跑,都要等我们进入朝鲜,比赛前夜才公布。
倒是比赛的诸多禁忌,都由中方旅行社提前传达给我们了:着装方面,服装上印刷的单个字体不能超过4厘米,商标和字母总大小不能超过30平方厘米,不能有其他国家的名字或标志尤其是美国和韩国,颜色不能太显眼,衣着不能太暴露,简言之,尽量低调,COSPLAY什么的就别想了;装备方面,不能使用有GPS定位功能的跑步手表,不能带相机,但允许带手机“听音乐”。至于GoPro,朝方一会儿说可以一会儿说不行,我打算带上碰碰运气。赛道沿途厕所的信息尚未得知,但旅行社再三强调,绝对不允许露天小便,像北京马拉松那样“尿红墙”。
这是个最艰苦朴素的马拉松:补给站没有任何功能饮料或食物,只提供矿泉水,为此,我带上了朝鲜买不到的能量胶和盐丸;没有官方兔子(配速员),有几名团友自告奋勇担任兔子;没有比赛服装;没有计时芯片,我没有跑步手表,只能看手机;没有完赛奖牌,只有一张证书——要知道,很多人跑马就是为了收集奖牌。别提补给站提供红酒、鲑鱼、鹅肝酱、生蚝的波尔多梅多克红酒马拉松,也别提完赛奖品是蒂凡尼樱花项链的名古屋女子马拉松——忘记那些“资本主义腐朽”吧,这里是朝鲜!
这也是个最高门槛的城市马拉松:全马关门时间为4小时,男女选手一样,原本本届将初次放宽到5小时,但今年1月,组委会又改回4小时,理由是,体育场的观众在跑马期间会看一场足球赛,不能让他们看完球赛等太久——世界上大多数马拉松,包括北京和广州马拉松的关门时间是6小时。为鼓励业余跑者,中方旅行社自己设计了一批“挖煤奖牌”,将颁给被关门的全马选手,奖牌设计得蛮有腔调。消息传出,有些从未跑进5小时的团友特意从半马改报全马,但也有一些人完赛至上,从全马改为半马。相比于2小时关门的10公里迷你马拉松,2.5小时关门的半马对于没有基础的选手也并不轻松。
一句话,这是最任性的马拉松。
95次国际联运列车疾驰过中朝友谊大桥,在新义州经过朝鲜军警一两个小时的纯人工安检,继续驶向平壤。北国早春,万物尚未生长,窗外是一望无际的荒芜农田,手机信号终于彻底消失,我进入了完全与世隔绝的时空。
到朝鲜的第一顿饭安排在外交俱乐部,一个普通朝鲜人、包括我们的朝鲜导游恐怕一辈子都没有机会进入的地方。饺子、凉皮、凉拌萝卜丝、凉拌蕨菜、泡菜、凉拌面、糯米糍、炸鱼块……前菜就这么琳琅满目,头盘该有多丰盛?然而,一碟只有4片的牛肉端上桌后,我再也没等到头盘——要知道,这不是我一人的分量,而是一桌10人。作为全桌唯一的女生,我厚着脸皮吃了两片牛肉。饭都吃不饱怎么有力气跑马拉松呢?那些啤酒、香蕉、苹果、饼干一箱箱运过来的团友太有先见之明了,我后悔莫及。
万众瞩目
清晨6点,喝了两碗稀拉拉的粥,跟团友一起登上大巴前往金日成体育场。
昨晚在黑夜中面目模糊的城市变得清晰,宽敞笔直的大道,车辆不多,沿途不乏高楼和整齐划一的居民楼,平壤比我想象中发达。而我们跑马的路线,将经过凯旋门、平壤电视塔、中朝友谊纪念碑、金日成综合大学等平壤标志性建筑,每一圈两次穿过金陵隧道、上桥、跨过把平壤分为东西两半的大同江,回到凯旋门形成一个10公里的回环,半马和全马分别跑2圈和4圈,最后进入体育馆绕田径场一周。几年前马拉松的路线还是42公里一圈,能窥视到更大范围的平壤。
当我步入金日成体育场的那一刻,汹涌澎湃的欢呼使我热血沸腾脑门发热。全世界那么多马拉松赛事,还有哪一个能聚集到7万名观众,穿着整齐的服装坐在体育场内,跟着分区指挥“啪啪啪”地打着板子?
8点30分,比赛准时开跑。太阳在云层后面若隐若现,路边的杏树花团锦簇,远郊有工厂大烟囱排放废气。平壤马拉松没有商业赞助,赛道沿途也没有任何广告牌,大马路上没有车,没有垃圾,楼房外观单调而干净,阳台上没有防盗网和晾晒的衣服,大概这里一直如此干净有序,不需要像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那样临时抱佛脚粉刷外墙、关闭烧烤档,也不存在上海人在大街上晾“万国旗”影响市容的争议。这是个纯粹的世界,一切不和谐的杂质和杂音都被精心过滤掉,传入我耳中的只有脚步声、呼吸声、朝鲜歌曲和平壤市民的加油声。前后选手逐渐拉开距离,我独自奔跑着,从永生塔脚下穿过,跑进金凌隧道,跑上青流桥,跑过大同江,10公里一圈的赛道,沿途总有市民在路边伸出手跟我击掌鼓劲,就连楼房上的居民也探出头来叫喊挥手,此时此刻,很容易生出幻觉,以为自己是万众瞩目的明星。
热情的小姑娘。
男同学挥手致意的方式似曾相识呢。
一路有选手停下拍照,甚至跑到人行道上,跟市民勾肩搭背亲密合影,有人举着自拍杆上的手机全程自拍(尽管赛前被告知这些都不允许),也有人为了一探厕所真相,不惜花几分钟时间跑离赛道几百米、跑上居民楼去上厕所。10公里迷你马拉松的终点不在金日成体育场,不管能不能跑进关门都得上收容车,只有报半马和全马并且跑进关门,才能享受体育场7万观众的鼓掌,为此我改报了半马。作为一个跑步菜鸟,我最初也是抱着“打酱油”的心态,借跑马窥视这个神秘国度,而非跑出个人最好成绩,但一旦站上赛道,贴上号码牌,我真心希望,能用自己的双脚跑进金日成体育馆的大门。
我以64分钟跑完第一圈,比计划慢了几分钟,因为那些热情的市民尤其是小学生总让我分心,想要用手机和偷偷携带的GoPro拍下来,甚至还喘着气录了很多段口述。这几乎是我们唯一在平壤大街上撒腿奔跑、跟朝鲜普通人接触的机会,也已经是在这个国度能拥有的,最大限度的自由。
每圈只有3个水站,一张桌子上摆着几个水杯,在平壤跑马,大家都有节约意识,要么就地喝完归还杯子,要么拿着杯子边跑边喝,到下一张桌子放下。我在第一个水站看到路边扔了一些矿泉水瓶,第二圈时,瓶子已经被清理干净。
除了矿泉水,还有服装明显比周围群众鲜艳许多的服务人员呢。
15公里后,身材瘦小的朝鲜体校学生一拨又一拨从我身边掠过,他们比业余选手晚一个小时开跑,此时已经跑了一圈!我的脚步变得沉重,跑步APP显示的配速在5分多钟和13分钟之间起落,时间也飞快逝去。这一段没有公里牌,APP与官方距离还存在误差,我没法计算我要以怎样的配速才能跑进关门,这个时候,数学也不太好了……最后一个水站,我诧异地看到了半只香蕉,但我已经顾不上吃,顾不上跟那些热情高涨的孩子打招呼,带着歉意掠过他们伸出来的稚嫩手掌。
2小时25分27秒,我终于看到20KM的标志,努力迈开步伐奔向体育馆,大门还敞开着,我已经听到欢呼声了!几只手指末端隐隐发麻,我知道那是心脏供血不足的信号,挺住,不要抽筋,不要晕倒,不要猝死!
空白成绩单
“你跑进关门了吗?”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等了两天后才领到的参赛证书,成绩栏为空白。
那天,在欢呼雷动中冲进体育馆,准备加速跑完田径场那最后米时,裁判员把我拦下了。根据冲刺前后手机上的照片和录音记录推算,我应该是踩着点跑完的,但我少跑了米,这到底算完赛没有?
没关系,好些比我快几分钟、十几分钟的半马选手包括关门“兔子”都没成绩;有人跑了那米,有人没跑;有人在第一圈后被拉进体育场,成为“半马冠军”。临近关门,还未跑第四圈的全马选手都被拉进场,得到“漂亮”的个人最好成绩,也有人跑了2圈,被当成跑半马的拉进去,绕场一周后又出来继续比赛,以至于失去了冲刺前三的机会。全程由多名裁判纯人工计时,而10公里、半马和全马的号码牌完全一样,导致乌龙百出。我甚至应该庆幸拥有一份空白的成绩单,作为参加奇闻不断的平壤马拉松的最佳纪念。
至于像西方马拉松那样把所有完赛选手名字刊登在报纸上的做法,朝鲜并不流行。所以,你或许能登上《纽约时报》,却无法登上《平壤日报》。尽管如此,我还是花12元人民币买了一份只有8版的报纸,5月13日的头条是,金正恩到金日成体育馆观看足球赛。
我尽自己所能,跑了一场地球上独一无二的马拉松,而其中种种“真相”和疑问,留待时间去解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