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喀土穆 >> 喀土穆历史 >> 新闻周刊麻黄山乡井滩子村村民谢国彦这
内容概述
11月22日中午,盐池县麻黄山乡井滩子村村民谢国彦在喂羊,儿子在一边清扫羊棚。时隔4年,家里终于又有了咩咩的羊叫声。
(网络图片)
今年49岁的谢国彦,是有着近20年养羊经历的“老羊倌”。家里有五六十只羊,算得上“大户”。然而年儿子结婚。住了60多年的窑洞哪能当新房,除了盖两间砖瓦房,老谢还得拿出30万元才行。掏空了家底,借遍了亲友,加上贷款都不够。无奈之下,老谢把家里的羊全卖了。
(网络图片)
儿媳妇娶回来了,可羊圈空了,老谢的心也空了。多亩“靠天吃饭”的旱地,好年头亩产量也不过50多公斤。背着十几万元的债,老两口愁得睡不着。这几年,村上出门打工的不少。全村户村民,常住的只有75户。可老谢迈不出步子,生怕自己年纪大,干力气活儿没人要,又担心出去打工混不好,让人笑话……
老谢只想干回老本行,养羊。但是,没钱。
最难的是去年,因为天旱,收成不好。为了省钱,他尽量少用农机。自己跟老伴下地收土豆、收荞麦。忙活了20多天,俩人累坏了。可一算账,只有支出,没啥收入。
临近年关,老谢狠狠心,把家里的大骡子卖了,元钱。
正当老两口一筹莫展之际,赶上了“脱贫攻坚”。老谢家是村里户建档立卡户之一,今年全村贫困户都要“摘帽”。村干部和包扶干部一次次上门,给他讲扶贫政策,和他聊脱贫计划……
听说盖一道羊棚上面给元补贴,老谢养羊的心思又活了。正好,老伴靠“妇女小额贷款”贷下3万元。地还冻着呢,老谢就拉来了砖料。他家成了今年村上贫困户里第一个新建羊棚的。
棚盖好了,没有羊,算哪门子产业?
5月初,老谢往邻近的甘肃环县跑了两三天,他去买羊。精挑细选之后,每只元,他一口气拉回来22只大羊。
终于能干回老本行了。买羊的时候,数着那1万多元现金,老谢一点儿都没心疼……
今年,老两口又种了30亩糜子、30亩苏丹草,还有80亩荞麦。老天帮忙,收成不错。老谢计划好了,过几天去大水坑镇买上三四千斤玉米,把饲料备得足足的。
老谢知道最近的羊价不高,可他不担心。一来喜欢养羊,这比种地强。二来有补贴,有保险,政策好,他的胆子也变大了。他还计划着要把羊群扩大到八九十只呢。其实不光是老谢,村上胆子大的多了。没有外出务工的村民,基本上都把“宝”押在了羊上。全村建档立卡户新建了25道羊棚。
前几天,经过乡村和包扶干部面对面验收测算,今年老谢家人均纯收入.65万元,跟村上其他贫困户一样,如期“摘帽”没问题。
老谢总念叨着政策好。他相信,政策会越来越好。最重要的是,家里有了羊,心里就不慌了。(记者王桂生张向阳)
(网络图片)
┃内容来源:吴忠新华网
┃图文排版:张菁容
┃吐槽
┃投稿热线Tel:-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