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土穆

援南苏丹纪实六安援外医疗队独家专访

发布时间:2021/3/24 19:21:18   点击数:
我国著名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941620.html

南苏丹,东非内陆,是全世界最年轻、最贫穷落后的国家,超过90﹪的人口每天生活费不到1美元,医疗卫生条件是全世界最恶劣的。

00年8月19日,第八批援南苏丹医疗队15名队员为国出征,其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吴永军、麻醉科主治医师谢海燕、普儿科副主任医师朱长龙、新生儿科主治医师江长龙、中医康复科主治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刘芳,他们和援南抗击新冠疫情专家组一起乘坐包机,历经15多个小时的长途飞行抵达南苏丹首都朱巴。然而,在下飞机的后,他们被眼前的一切震惊了.......“连绵的茅草屋,掩映在原始的绿色之中。市中心最繁华发达的地段竟是低矮破旧的砖瓦房子,这些房子的门头上挂着国家级单位名称。道路泥泞不堪,到处都是坑坑洼洼,飞扬的尘土却与赤脚光膀,衣衫不整的当地居民颇为和谐地融为一体。手持各类枪支的人员陆续出现,心中的不安油然而生......”抗疫专家组因在南苏丹和几内亚连续开展0天的抗疫工作,须经过隔离才能做好工作上的交接。隔离给了他们休整时间,克服倒时差、水土不服、皮肤过敏、口腔溃疡......身体种种不适还要适应晚上突如其来的枪声、牢记晚上房间开灯时须紧闭窗帘,防止被流弹误伤.....9月14日,他们接过第七批援南苏丹医疗队的工作,医院全面开展医疗救助工作。医院病房一角医院医院,医院科室、敞口的下水道、臭气熏天、蝇蚊乱舞。一个大通铺病房,男女混住,充斥着浓重刺鼻气味......真正的困难、艰苦的考验蜂拥而至,语言不通,用阿拉伯语翻译成浓重口音的地方英语,与患者的沟通异常艰辛;缺医少药、缺耗材缺设备,即便是手术需在供电的小时内完成;生活饮用水是含有大量泥沙的井水,皮肤经常过敏,红肿刺痛;天气炎热,没有空调,电扇是摆设,还没开始看病,汗水就浸湿了全身,但阴雨天气时只能冷水冲澡;当地政府和居民对疫情无防控意识,武装暴力冲突伤亡不断,随时面对传染病和死亡的威胁......排队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吴永军说:“当地需要手术的病人非常多,他们信任我们中国医生,相信我们的技术并希望得到免费治疗。医院仅给我们周一半天的手术时间,还要等到上午10点后统一供电的小时内结束,我们自己提前准备并消毒好全部的手术器械和一次性耗材,医院的工作人员沟通,但这只能勉强支持每周1-台规模较小的手术。每当遇到肿瘤的或者病情稍微复杂点的病人急需手术,医院条件不允许我们做这样的手术,心里非常着急,总感觉有一身劲使不上!特别是和病人解释,病人不停地流眼泪,只能默默接受,这真不是滋味......”吴永军带患者到中国援助的CT室检查“没有人不害怕,恐惧归恐惧,但是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做了援外的选择,就必须适应这里的一切!”吴永军告诉记者。因当地麻醉医生严重短缺,医院麻醉科主治医师谢海燕作为唯一的麻醉科医生,负责医疗队所有手术的麻醉,并为当地外科医生手术提供麻醉服务,同时兼任B超师重任,时刻需要随叫随到,多次参与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谢海燕给朱巴健康研究院的大学生上课谢海燕苦练英语口语,自备讲义,承担了朱巴健康研究院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麻醉课程带教任务,将医生一专多能发挥到极致。江长龙与新生儿母亲交流医院普儿科副主任医师朱长龙、新生儿科主治医师江长龙医院全面主持新生儿科工作,利用有限的时间和队员们一起带上奶粉、糖果等看望孤儿院的孩子们,为他们健康体检,同他们聊天运动、唱歌跳舞。医院中医康复科主治医师马坦坦出征即兼任发扬光大祖国传统医学的重任,在很短的时间内开展推广中医推拿、针灸、艾灸、火罐、物理治疗及中医中药治疗等技术,用电针、拔罐、理疗等治疗脊髓外伤后截瘫的患者,肌力从0级恢复到-3级,进一步康复治疗中。马坦坦用中医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刘芳,每天在密封狭小的诊室,接诊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且语言不通、皮肤黝黑的患者,时刻为药品种类和量严重不足担忧。个多月来,普外科开展15次手术;新生儿出院余人;实施各类麻醉30余次;中医康复治疗余人次;皮肤科接诊近人.....马坦坦,在很短的时间内,拥有了一批忠实的"粉丝",为当地的慢性颈肩腰腿痛、肌肉损伤、脊髓外伤术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失眠、呃逆、头晕头痛等患者带来福音,并毫无保留的把掌握的技术教授给当地的康复医生。谢海燕,实施的全麻镇静、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等麻醉技术,填补了朱巴乃至整个南苏丹国家的空白。朱长龙、江长龙,在科室仅能供氧,且只有少量糖水和简单抗生素的基础上,成功的复苏和抢救了一名不足7个月龄,体重仅克的早产儿,这在南苏丹整个国家创造了奇迹,改善了此类患儿放弃救治的现状。当孤儿院的孩子们露出发自内心的纯真微笑;当学生们写着各种表示爱和感谢的卡片纸条;当治愈好疑难危重病人,当地医生竖起的大拇指;当用尽全力抢救病人,他们家人感激的闪闪泪光;当走在路上,大人孩童都很自然的用汉语“你好”打招呼,甚至牙牙学语的幼儿,都十分愿意亲近黄皮肤的中国人、中国医生。......援南苏丹医疗队也被这些一举一动感动着,更坚定他们援外初心!朱长龙在当地孤儿院给孩子们义诊年南苏丹脱离苏丹,正式建国。独立当天就宣布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我国于01年开始派遣援南医疗队,每年换岗,从未间断,他们已是第八队。中国大国担当、友好、善良已在南苏丹人民心中扎根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当地媒体《朱巴观察报》、《黎明报》多次大篇幅报道援南苏丹医疗队年轻贫穷的国度,荆天棘地,要历经千险万难,中国援南苏丹医疗队为这个苦难的国家带去了希望和温暖。白衣执甲,远赴万里,为国出征,请一定要平安归来!

来源:皖西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沈夙婉

编辑

吴声校对

王平李东林

审稿

王正超核发

朱涛周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uguohua.com/gtmls/2071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