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喀土穆 >> 喀土穆历史 >> 专家观点丁隆阿以建交开启中东地缘政治
作者:丁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海湾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本文原发于人民论坛
阿联酋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是影响中东政治发展史的重大事件。中东两个非交战国关系缓和,折射中东地缘政治格局变动,与以往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和解具有不同性质和意涵,对中东和平并无裨益。其中反映的不仅是当事国的和解意愿,还有美国以此打破中东原有敌友关系、组建针对伊朗的政治军事联盟、继续称霸中东的图谋。阿以建交将引发中东地缘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在其影响下,中东阵营化趋势更加明显,阿拉伯世界内部分裂加剧,巴勒斯坦按照“两国方案”建国的希望愈发渺茫。
在美国的撮合下,阿联酋和以色列宣布将实现关系正常化,这是改变阿以关系和中东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大事件,具有划时代意义。阿联酋与以色列的关系升温已持续多年,但两国迈出建交的一步,仍引发中东地缘政治地震,反映了近年来中东地缘政治环境的剧变,也将对中东政治力量发展演变、分化组合带来深远影响。此举被美国定义为中东和平进程的重要进展,但其实质是助力美国总统特朗普赢得大选,受益者是两个当事国和美国,不仅对中东和平无所裨益,还将使巴勒斯坦的处境更加艰难,按照国际社会普遍支持的“两国方案”解决巴以冲突将更加无望。
阿以建交难以为中东地区带来和平
虽然阿以建交早已提上日程,但选择在美国大选进入冲刺阶段、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前夕公布消息,显然是精准投放,旨在助力特朗普选战。特朗普竞选团队围绕阿以建交精心策划了中东外交系列活动。阿以宣布关系正常化后,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访问了有望与以色列建交的阿拉伯国家,企图趁热打铁、扩大战果。出访期间,他在耶路撒冷视频连线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美国总统高级顾问库什纳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奥布莱恩也与以方官员一道,对阿联酋进行历史性访问。美国还在筹备召开“中东和平峰会”,希望阿拉伯国家为其造势,彰显美国中东外交的成功。
然而,此事并非如美国定义的那样,是中东和平进程的重要进展。按照两国关系正常化声明,阿联酋将成为继埃及和约旦之后,第三个与以色列建交的阿拉伯国家,也是首个与以色列建交的海湾阿拉伯国家、阿以冲突的非前线国家。阿以建交在性质、意义和影响等方面与前两个案例明显不同。如果说埃及、约旦与以色列建交,发挥了铸剑为犁、构建和平的历史性作用,那么阿以建交的积极影响只局限于双边层面,与中东和平进程无甚关联,还对巴勒斯坦事业造成严重损害。
首先,阿联酋与以色列不相邻,从未发生过直接冲突,以色列未威胁到海湾国家安全。年第三次中东战争时,阿联酋尚未建国,而埃及和约旦均属“阿以冲突”的前线国家,曾多次与以色列交战,并有领土被以色列占领。它们与以色列建交,确为铸剑为犁之举,是中东和平的重要成就。但是阿以建交的情况则完全不同,既然两国之间未发生过冲突,在两国层面上讲只是建立正式关系,不是一个战争与和平的问题;在地区层面上讲,此举对缓和紧张局势、促进中东和平,并不能发挥积极作用。阿以冲突的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在巴以未实现和平、巴勒斯坦尚未建国的情况下,此举牺牲的是巴方的根本利益,无益于中东和平。
其次,阿联酋未因此举遭到广泛谴责和制裁,这反映了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态度的变化。当年因与以色列媾和,埃及遭到阿拉伯国家一致谴责和制裁,甚至被阿拉伯国家联盟除名,阿盟总部也由开罗迁至突尼斯,直到年才迁回。埃以媾和在埃及国内引发强烈反弹,伊斯兰激进组织用暴力手段予以回应,萨达特总统被极端分子刺杀。就目前看,无论是在阿联酋国内还是在阿拉伯世界层面,阿联酋都未遭到过批评,公开对其谴责的只有巴勒斯坦以及中东两个非阿拉伯国家土耳其和伊朗。
最后,阿联酋基本上是无条件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就公开声明看,阿联酋未因此获得以方或美方“犒赏”。所谓以色列停止吞并约旦河西岸土地,实为暂停实施,以方已表示不会放弃该方案。事实上,以方因国际社会压力,本已决定推迟实施该计划。以此作为建交条件,不过是送阿方一个顺水人情,让其有个说辞而已。从历史经验看,以方从未履行类似承诺。埃以《戴维营协议》也包括以方冻结定居点建设3个月的条款,但结果众所周知,以色列后来变本加厉地建设定居点。对于美国拟向阿联酋出售F35战斗机事宜,以方也明确表示反对。与此不同,埃及和约旦与以色列建交时,这三个国家都得到美国巨额的经济和军事援助。建交至今,埃及和以色列每年获得20亿美元以上的军事和经济援助,约旦每年获得5亿美元以上的经济援助。阿联酋作为富裕的产油国,无意也不可能获得美国援助,它看中的是建交后与以色列开展务实合作带来的红利。而埃及和约旦与以色列建交后,只是实现了低质量的“冷和平”,双方人员交流和经贸合作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并未创造出“和平红利”。
阿联酋与以色列建交原因分析
阿联酋与以色列接触由来已久,双方在多个领域的合作也早已启动。两国开始走近始于年,也就是阿布扎比王储穆罕默德·本·扎耶德实际执政后。年,负责军火采购的哈马斯领导层成员马布胡赫在迪拜被以色列特工暗杀,阿以两国妥善解决了此事。“阿拉伯之春”后,面对伊朗和政治伊斯兰的强势崛起,这两个共同的敌人促使阿联酋和以色列越走越近。年,以色列基础设施部长参加了在阿布扎比举行的可再生能源会议,成为首位访问阿联酋的以色列高官。以色列随后加入总部设在阿联酋马斯达尔的国际可再生能源组织。年,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纽约会见了阿联酋外长阿卜杜拉。此后,阿以两国高层多次举行秘密会见和谈判,议题包括遏制伊朗、哈马斯,支持利比亚国民军等。年起,双方启动关系正常化谈判。年,以色列运动员参加了在阿布扎比举行的世界柔道锦标赛,并获得冠军。颁奖仪式上升起以色列国旗,奏以色列国歌,当时以色列文化部长在场。这位官员还在赛事间隙访问了扎耶德大清真寺。以色列应邀在迪拜世博会设立国家馆。近年来,双方合作扩展到战略领域,在应对伊朗、也门和利比亚,以及哈马斯等政治伊斯兰组织威胁方面,两国展开情报交流、军事培训等领域的深度合作。据巴勒斯坦官员透露,年后,阿联酋便不再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uguohua.com/gtmls/19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