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喀土穆 >> 喀土穆历史 >> 场地设计先从10个方案说起
一般来说,场地设计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的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设计使场地中的各要素,尤其是建筑物与其他要素之间能形成一个有机整
体,以发挥效用,并使基地的利用能够达到最佳状态,充分发挥用地效益,节约土地,减少浪费。
下面我们将以十个案例为例像同学们介绍场地设计中的一些常见注意事项。文末还会附上学员方案。
大师方案1南海酒店▲设计者:陈世民
南海酒店是五星级现代化酒店,共有各类客房间。基地依山傍海,大部分是低缓的海岸,小部分为山体的阳坡,自然环境优美。
酒店主体建筑在基地上部依山而建,平面为十字形,横向两翼水平伸展,最大限度地朝向广阔的海面,以取得良好的视线。主入口设于最高标高处的建筑后方,客流自环山路到达入口后进入建筑内部,并层层下行分流,这样很好地解决了交通组织的问题。人、车流集中在整个场地的外侧和建筑后部,既保证交通独立通畅,又使景观不受干扰。
海岸部分的大面积用地留出来配呈了内容丰富的景因及多项游乐设施,既有大面积绿化,又有近人尺度的亭、台、廊、桥及其他园林小品。整个场地中人工景现与自然海景有机结合,互相渗透,使园林空间向海面无限伸展,用地效率得到充分发挥。
建筑物布局交通组织绿化与景园配置用地划分2北京中国银行总部大厦▲设计者:贝聿铭
北京中国银行总部大厦坐落于北京西长安街西单广场西侧。占据了城市非常显著的位置。
设计综合考虑了环境景观和公共空间的双重需求。邻长安街和西单广场两个方向后退,留出了L形公共广场作为街道空间的延伸,并形成建筑的入口前缓冲空间,步行出入通道在此设置。
由于用地紧张,车行交通于西、南两侧垂直建筑边界形成地下车库坡道口,完成静态交通组织。绿化为独立绿化与边缘绿化相结合,L形广场的自由树丛和规则花坛作为独立绿化元素充分活跃了线形广场的景观,使之形成与建筑主体对比的场地要素,场地设计清晰明确。
建筑布局交通组织绿化与景园配置用地划分3丰泰尼亚斯联盟旧厂区改造丰泰尼亚斯联盈旧厂区改造方案是同类改造项目的一个场地设计成功的案例。设计者采用了一种城市问题解决方案,沿主要街道营建了丰富多彩的室外空间。
建筑以均衡的方式沿场地边界线形布置,并稍变化方向伸出体量,以此将新旧建筑之间的开放空间分隔成既流动又连续的半开敞院落。这些空间在概念上与单独的步行区域结合,形成一系列的街区内部空间,既进免了外部干扰,又向周围保持开敞。
新建筑围合的广场营造出更多的保留区,整个环境类似于居住区的景观环境。分隔院落的建筑体量从底层断开,形成了与院落边界连续空间呼应的又一条步行系统。每个院落和院落边界连续的线形通道都布置以形态各异的独立绿化,其形态和组合关系形成了一种丰富的节奏和戏剧性的景观。
保留的大烟囱成为场景的中心和象征性的提示要素,使这座昔日的厂房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车行交通则沿用地一侧处理成通道方式,依此布置地上临时停车和大量的地下停车位。
建筑物布局交通组织绿化与景园配置用地划分4杜拉里普文化博物馆杜拉里普文化博物馆坐落在一个水边半岛式的自然环境里,一条细细的带堤坝的水渠垂直湖岸方向穿过用地。
与其他自然环境下的场地设计一样,该场地也采用了一种自由分散的场地布局方式来控制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车行进入方式和景园小品的配置上;道路呼应地形高差,以迂回的方式接近建筑后部,中途沿线布置停车场;另一部分则由路上分出尽端式分支解决停车及步行入口。
建筑模拟印第安人聚合场所「长屋」的意象,将博物馆三个功能性区域间的内在关系表达出来。长屋的屋脊之间则引入天空。创造了奇妙的空间效果。
建筑端部场地向水面伸出一条舒展的弧线形栈桥。完成了博物馆场所与水面的对话。同时,弧线则反向延伸到入口回车场处。这种极具形式感的场地秩序其实来自于自然的植被分布形态;建筑师的巧妙调度使自然和人工环瑰之间产生「天衣无缝」的和谐关系。
建筑物布局交通组织绿化与景园配置用地划分5政府办公中心该中心位于明尼阿波利斯市中心区的一片规整的街坊中。基地占用靠近老中心的两个长方形街坊。
出于对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考虑,将建筑物跨越设置在两个街坊间的道路上,使得两个街坊均留出很完整的空间作为城市公共活动场所。两部分分别以绿化和水面为主要构成要素。开放绿地和休息设施使得两个广场充满了人情味,为市民及周边的工作人员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与建筑物自身的功能属性相符。
这种用地划分建筑物平面布局的方式,在现今拥挤不堪的大城市中心区是非常值得称道的。
建筑物布局交通组织绿化与景园配置用地划分6CHANNEL4电视台总部该中心位于赫斯菲里路上一个多功能发展用地的转角处,周围是密度很大的街坊。设计包括m2的办公面积,套公寓的住宅面积,一个地下停丰场及花园。
如何在紧张的用地中创造尽可能大的庭院成为设计者首先面对的问题,设计者采用了一个围绕半开敞花园的周边式布局方案。电视台的办公楼占据了北边和西边的用地,通过花园与东边和南边的住宅用地分开。
两座四层高的办公楼呈「L」形布里。在街道转角处用弧形体量联结。两座住宅设计成梯形平面,斜线一侧与街道遥相呼应,另一侧朝向花园,并与电视台的建筑界面共同围合成矩形空间,只在角部切成扇形,规整中有了变化。
大面积草坪、小径、树木以及平台使花园成为周边建筑的视觉焦点。大量人流的疏散均在场地外侧南部解决,内部环形道路供人行走。这个场地的设计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基地的潜力,使用效益和环境质量得到了保证。
建筑物布局交通组织绿化与景园配置用地划分7苏丹民主共和国友谊厅苏丹民主共和国友谊厅建造在首都喀土穆市青尼罗河畔的滨江大道上,四周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建筑物布局采用轴线和自由布局相结合的手法,主体部分沿滨江大道展开,视线开阔。大量人流从主入口处的长向广场引入,同时在这里完成分流,顺畅地解决了交通问题。
基地景园绿化设施很充分,有力地促进了滨水区整体环境的形成。绿地间有自由的道路联系广场、建筑入口及停车场。停车场布置在基地侧面临主干道一侧,对内外联系都很方便。同时避免了对场地内景观的破坏。
建筑物布局交通组织绿化与景园配置用地划分8苏州工业园区钟园路公园杜区苏州工业园区钟园路公园社区的场地设计是一个分区布局的范例。由于用地处在苏州工业园区的边缘地带,四周的空间几乎全部是单调连续的厂房和待建空地,所以这块用地成了大片厂房中的孤岛。
设计者确立的原则是:与单调零散的厂区空间对应,社区要营造「内向」的场所,以形成社区气氛。将城市公园引入社区和商业中心之间。使之成为社区中心的开敞庭园,活跃社区的空间秩序,避免了公园遭闲置的命运。用地的东半部为生活区,建筑分组团围合成各自的院落,通过整合边界形态达到强烈的对比效果。
二期的商业中心以线形空间占据基地西侧。为公园确定了空间边界;散点式布置的高层塔楼与公园的流动空间相得益彰,使公园有限的空间得以延展渗透。
整个社区最具特色的是绿化系统的配置,除了围合式公寓的中心庭院和场地的交通空间外,场地几乎满铺绿色植被,甚至商业中心的屋顶上也全部覆土植草。整个场地成为绿化肌理「底」上的拼「图」游戏。场地设有围绕组团的环形车道,在西北和南向入口处设置集中停车场。
建筑物布局交通组织绿化与景园配置用地划分9巴格达会议宫伊拉克巴格达会议宫是在一块规整的方形用地上,建设的一座功能复杂的会议中心。如何满足复杂的功能要求并创造独特的建筑形象,这是设计者在建筑平面布局上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设计者将多种功能单元围绕一个内部集散中心布置,组成三层高的简洁规整的大体量,并将其布置在整个用地偏向角部的位置,使剩余的场地得以宽松。建筑周围布置成美丽的花园,其间有两弯水池,并有舒缓的小径通过。交通路线安排在整个场地的外侧,形成一个通畅的环线,保证了场地内部不受车流穿越的干扰。
两个主要入口分别开设在建筑的两个长向端面,此外还有一个次要入口临街开设。集中停车场布置在建筑的最远端,环形交通线上也顺势设有若干重要客人的停车位。设计者将整个场地安排得有条不紊,既达到了政府建筑应有的庄重气势,又使外部环境和谐优美,赏心悦目。
建筑物布局交通组织绿化与景园配置用地划分10圣佛伊角国民收入大楼该建筑建在加拿大魁北克市区西面的公园中,基地是密林环抱的一块方形用地。自然地貌使基地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限制了自由发挥的随意性。
设计者采用了一个基地边界近似三角形的集中式建筑,二层以上挖减成三翼,总公司与地区事务所分布在朝向六个台面的交通中心周围。全玻璃幕墙将周围的天空及园林景观再现出来,巨大的建筑体量因此自然地消隐了。
大面积的停车场埋入地下,避免对视觉环境的破坏,同时上面布置了休闲广场式的花园。这种现代派建筑以特有的方式尊重环境的做法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建筑物布局交通组织绿化与景园配置用地划分学员快题▲滨水会所
▲滨水会所
▲滨水会所
▲滨水会所
▲规划展览馆
▲规划展览馆
▲独立住宅设计
▲SOHO艺术家住宅设计
▲中学综合楼
▲工部局改造
▲工部局改造
▲工部局改造
▲工部局改造
▲菜市场
▲菜市场
▲建筑艺术交流中心
部分内容转自张伶伶,孟浩所著
《建筑设计指导丛书——场地设计》
小编小谷,Dong整理编辑~
-END-
===================================
责任编辑:尚谷设计编辑部
内容策划:尚谷教研室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请后台联系编辑部
早期白癜风能治好吗白癜风是什么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uguohua.com/gtmls/15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