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喀土穆 >> 喀土穆历史 >> 民大有你更精彩教书是一项用心和灵魂从事的
Teachingisapieceofworkwithheartandsoul
教书是一项用心和灵魂从事的事业
——专访我校张玫老师
人物
档案
张玫,女,北方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发表论文27篇,出版专著1部,主持及参与各级科研、教研项目共计18项,曾先后两次获得校级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曾获宁夏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区级一等奖、首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宁夏赛区综合组一等奖、宁夏回族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自治区“技术能手”、自治区“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宁夏自治区中阿论坛“先进翻译工作者”,北方民族大学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工作15年来各类获奖累计达30余项。曾担任宁夏“PETS”考试的口试官、宁夏首届宁洽会暨中阿论坛大会口译组翻译;宁夏第二届宁洽会暨中阿论坛大会校长论坛口译组翻译并多次完成区内及校内口译工作并于年和年担任世界“汉语桥”大赛苏丹赛区决赛评委并负责点评工作。
张玫老师自年起在我校外国语学院任教,主要承担大学英语四级高班、英语演讲和留学生对外汉语课等教学工作,追求卓越的她在工作了10年后,在申请到喀土穆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后,义无反顾重拾学生身份,远赴苏丹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博士研究生的求学生涯。
讲起自己的学习经历,张玫老师最难以忘怀的有三个人:一个是初中英语老师刘碧婷,另一个是大学翻译老师周玉忠,最后一个就是她的博士生导师Mugadam。
受前两位老师的影响,学生时代的她对英语和翻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直接影响了她后来的人生选择。多年以后,同样身为老师的她在回想起这些往事时,也不禁感慨一个好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何等的巨大。这也造就了张玫老师现在的一个目标—“努力成为一个对学生在课堂内外都产生影响的人”。
三年的苏丹之旅,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
年5月4日,带着对未来的不安与忐忑,张老师踏上了去苏丹的征途。
在这里,她经历了苏丹的拉马丹,开斋节和宰牲节,亲身感受到了原汁原味的穆斯林风土人情,耳濡目染的感受着信仰的力量,也由此变得更加懂得感恩和坚信顺其自然。在这里既遇到了真诚、淳朴与人为善的苏丹朋友,也收获了好多志趣相投、坦诚上进的中国好友,因为在遥远的苏丹,中国人之间变得默契、团结,老乡的定义不仅限于来自同一个省市,因为大家都是龙的传人!
为了更好的完成自己语言学方向的博士研究,张老师还曾分别为苏丹喀土穆大学中文系和孔子学院讲授课程,在与其他对外汉语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培养出了以李云龙、黑龙为代表的曾获世界“汉语桥”大赛苏丹赛区冠军的优秀的汉语学习者,也曾有幸受邀作为评委代表在第十一届、十三届“汉语桥”世界中文大赛苏丹赛区总决赛进行现场点评,也因她能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用用语言充分的表达而得到了时任中国驻苏丹大使馆罗晓光大使的高度评价,随后有幸参加了中国驻苏丹大使馆每年一度的庆“八一”、“十一”、“春节”的招待会,同时,在读博期间她还参加了在苏丹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并进行了论文宣读……
Ps:“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任何事情只要我们愿意用心去做,就一定会成功,否极泰来,我们就会发现,其实生活“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
Patienceisbitter,butitsfruitissweet.
忍耐是苦的,但忍耐得来的收获是甜的。(卢梭)
常人面前的她,荣誉无数,鲜花朵朵,可对另一个人来说,这都无所谓,因为不管她取得了多大的荣誉,对这个人来说,她永远都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母亲”!
因为专注于教学工作,张老师几乎就没有好好陪过自己的儿子。去苏丹时儿子还在上幼儿园,三年回来后他已经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作为母亲,远离孩子的感受是痛苦的,她曾在数不清的夜晚梦到过儿子,视频时偶尔遇到儿子指责不管他时,心是痛的。
那是在年的9月份,受数信学院之邀,张老师在休假期间陪同喀大副校长Mohsin教授来我校进行了为期18天的外专项目,后又同赴兰州亲临西北师大庆祝全球孔子学院日十周年庆典,因为此次回国的任务明确是全程陪同接待工作,所以日程满满当当。10月2日,当同儿子又一次的分别来临时,儿子用他那稚嫩的声音埋怨说“妈妈,你回来陪专家的时间比陪川川的时间多的多,你说爱我都是骗人的,你就不能再留下来多陪我几天吗?”听罢后,张老师瞬间泪奔,内心深感无比愧疚。为了工作、为了教育、为了自己钟爱的事业与梦想,她付出了太多太多,可尽管如此,航班依旧再一次启程飞往苏丹……
张老师最喜爱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所著的《飘》,她喜欢主人公思嘉那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服输的性格,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很“Optimistic”。当然最不能忘的还是那句著名的“Tomorrowisanewday.”
可能也正因为她身上这种不服输的性格,所以尽管有着那么多的不舍与牵挂,她依然有勇气继续前行。
年是她读博的最后一年,想想很快就能见到儿子了,张老师的内心充满期待与兴奋!可博士论文没那么好对付!毕业于德国科隆大学的博士后,Mugadam教授,是位极其严谨而专注的博导,他要求张老师将论文每完成一章,就提交一章,当张老师满怀信心的将论文第二章的一稿交给导师,在漫长等待了近一个月,拿反馈后,当时就惊呆了:八十多页的论文硬是被导师删的不到四十页,一半以上都被“打”回来了,而且全篇都是红色笔迹。张老师当时受到了重创,用她自己的话说“我从没有如此怀疑过自己的英语水平。”但她那不服输的精神又一次帮了她的大忙,一遍又一遍的论文修改让她的论文日益完善,当第五稿修改完毕后,导师终于推荐她参加答辩了,她的答辩得到了来自沙特、挪威等外审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当她得知获得“优秀”的成绩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谢谢我的导师”!昔日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三年的忍耐终于结开了绚烂的花朵!难忘苏丹三年的求学路,它既伴随了张老师的泪水也见证了她不断地成长!
终于,带着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幸福的渴望,当然也带着那无数个日日夜夜勤奋努力换来的如期毕业的结果,张老师再次登上了回国的班机,终于又见到了朝思暮想的家人。
作为苏丹喀土穆大学的第一个中国博士同时也是第一届中阿论坛校长论坛合作结出的硕果,张玫老师还有幸在中阿博览会第三届中阿校长论坛的闭幕式上,在数百位中阿校长和教育部长们的共同见证下,由喀土穆大学的校长Sulaiman教授授予她喀土穆大学博士学位证书,北方民族大学时任校长杨敏教授为之拨穗共同完成了这样一个与众不同、难忘的博士毕业典礼。
用独特的方式演绎课堂的精彩
回国后的张老师继续在我校外国语学院任教,凭借不断外出学习接受的新颖的教学理念和多年积累下的外语教学经验,张老师琢磨出了一套独特的外语教学方法,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英语话剧和演讲。
“如果问我,在我的英语课堂有什么事可以让我不论辛苦却坚持了整整十年?我会不假思索的告诉你,英文短剧。”
为了让同学们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进一步提升同学们的英语水平,张老师想到了英文短剧,她坚持不懈的让同学们在每次课前的热身活动中抽出5-10分钟尝试用英语表演话剧,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换得的不仅仅是活跃的课堂氛围,更重要的是它很好地调动了同学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这样做是完全正确的!极具特色的课堂教学不仅让张玫老师赢得了深受同学们的尊重和喜爱,也得到了同行们的一致好评,一股话剧风席卷了我校的英语课堂!大学英语的同学们也不负众望,从班级的小舞台冲向学校的大舞台,在外国语学院每年一度的外语文化节,英文戏剧大赛中,他们屡获大奖,从《荆轲刺秦王》、《孔雀东南飞》到《美女与野兽》、《窈窕淑女》,大英组的同学们在与英语专业的选手同台竞技时也毫不逊色,分获大赛的二、三等奖;话剧已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成为了联络师生感情的手段,张老师最喜欢用镜头记录同学课堂表现的每一个精彩瞬间,并在每次课后细心整理后发到朋友圈和QQ空间,与同学们共享,相信这也一定会成为同学们英语课上最美好的回忆……
Nothingisimpossibletoawillingheart
当谈到张老师对自己未来的规划时,张老师说:“教书是我最热爱的‘事业’而不是‘职业’”,她非常喜爱的一句话就是“Teachingisapieceofworkwithheartandsoul”。“尽管教书的付出和所得并不一定总成正比,但我依然愿意坚持全身心的投入与付出,是因为在这样的舞台,我能够得到一份成就感,尤其当看到在我的指导下,我优秀的学生们在各类英语相关竞赛中屡屡获奖,那对我来说便是最大的安慰和鼓励。”
除了完成自己正常的教学任务,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利用零散的时间在课下学习英语,张老师还组建了自己的英语团队,与吴坤、胡妮妮和郭晶老师一同创办了白癜风北京比较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uguohua.com/gtmls/14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