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喀土穆 >> 喀土穆机票 >> 耶路潵冷三千年导读4023英国王
第二节耶路潵冷刺青:英国王子和俄罗斯大公
年,埃及帕夏,也就是本书中所指的阿尔巴尼亚人政权,因为财政危机,将帕夏所持的苏伊士运河股份以万英镑的价格卖给了大英帝国。
而这些资金的来源则是英国政府向罗斯柴尔德家族所借,当时的英国首相就是本杰明.迪斯雷利。莱昂内尔.罗斯柴尔德是内森.罗斯柴尔德的儿子及接班人(第三代)。
-的俄土战争,使奥斯曼帝国失去了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诸国。但这一结果引起普鲁士和英国等国的不满,于是年的柏林会议上,迪斯雷利和俾斯麦等制定了柏林条约,逼迫俄国又让出了一些战争所得利益。英国实际上控制了埃及。
不久,英国的两位王子艾迪和乔治(未来的乔治五世,现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祖父)拜访了耶路潵冷。本节标题中的刺青,出自乔治王子(见附录4,不多解释)。
下图为本节中多次提到的雅法门(作者拍摄于耶路潵冷)。
耶路潵冷开始有了照相馆。不断出现的新建筑似乎带有世界各地的色彩,但就是不像中东的建筑。大量的法、英、俄、意、普(鲁士)的修道院和教堂也在耶路潵冷兴建。
年,已有人的犹太人定居在耶路潵冷,当然主要在新区(老城外)。
第三节美国的“胜利者”派:一直温着耶稣的牛奶
所谓“胜利者派”,是一个不幸的美国家庭在耶路潵冷创立的一个小教派(属福音派)。他们在大马士革门外创立了一个美国侨民区,从事犹太人改宗及慈善活动。由于他们相信耶稣随时会降临耶路潵冷,所以他们总是温着牛奶准备迎接耶稣。但他们的行为招致美国驻巴勒斯坦领事(反犹主义者)的仇视和威胁。
年,一个绰号“中国人”的英国人光临了美国侨民区。这个英国人就是我们熟悉的“火烧圆明园”和“镇压太平天国”的查理.乔治.戈登。火烧圆明园其实是小额尔金下的命令,戈登只是执行者。据说戈登并不赞成这种做法。戈登还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他在耶路潵冷呆了有一年时间。年,戈登被派往苏丹(尚未独立,属埃及)镇压当地的马赫迪起义,结果在喀土穆被起义者杀死。按照教科书上的说法,算是为中国人民报了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