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土穆

苏丹印象

发布时间:2017/11/16 11:09:00   点击数:

医院,要我过去帮忙,我便于年的5月份飞了过去。(出发前,在县防疫站打了疟疾、埃博拉等N种疫苗)飞过了红海,透过舷窗,映入眼帘的是遍地黄沙。这就是传说中的苏丹了。

(红海日出,著名的景观。记得钱钟书在《围城》里描写过)

到喀土穆一下飞机,一阵灼人的热浪挟风裹沙扑面而来,令我真切地领略了一把苏丹的热情。(喀土穆这地方因为同样位于两条江河的交汇处,同样由三块区域组成,就和中国的武汉市结为友好城市。再加上一条相同的特点:热!)

(喀土穆街头)

医院所在地迈丹尼在喀土穆南公里左右。汽车一路南行,沿途绝少看到村落,天高地迥,旷野苍茫。这片大陆确实还没有受到严重的工业污染,天空瓦蓝瓦蓝的,干净得如水洗一般。但生活垃圾确实也太随性了,戈壁滩上一簇簇的灌木丛必定牵挂着白色的塑料袋,放眼望去,如无数招魂幡在风中抖动。同行的翻译阿戴指着窗外说,这就是苏丹的三大怪:火车没人跑得快,生个孩子吊起来,遍地都是塑料袋。(另两大怪不得而知,老龚没有讲述,留作续写)

(戈壁滩上的妇女儿童)

苏丹地处赤道附近,终年炎热,年平均气温高达30°以上,撒哈拉大沙漠覆盖全境大部,南部有少许热带雨林。(撒哈拉这名字,老龚还是从三毛的文集中知道的,并向往已久)

(三毛与荷西)

这儿一年分雨季和旱季两季,每年的6—9月份为雨季,其余则全部是骄阳似火,晴空万里的旱季。受制于这样的气候特点,苏丹的农作物一年一熟,完全的靠天吃饭。(基本上是高粱、玉米、小麦、木薯,蔬菜、水果少。我从严歌苓《非洲札记》和阿契贝《这个世界土崩瓦解了》等书中知道的,补述)如果遇到有些年份不是那么风调雨顺,则苏丹总统就需要托着钵盂满世界化缘了。

大概缘于自然环境的恶劣,高大的绿色植物在苏丹很难存活。唯其如此,苏丹人对绿色有一种天然的热爱。马路边、民居旁,只要有一棵小树苗,不管是野生的,还是栽种的,都会有人给它围上一圈铁栅栏,以防受到牛羊的侵害。不管外面烈日炎炎,赤地千里,栅栏内的土总是蓬松而湿润的,显然受到了非常宠爱的恩遇。

伊斯兰教是苏丹的国教。按照伊斯兰教义,一个男人可以娶四个老婆,这对某些男人来说绝对是一大福利。(其实老龚不远万里去苏丹,是不是有些想法?反正他是怎么也不承认。一次被灌醉后吐了真言)当然,这只是伊斯兰教义允许,并不提倡。

(这是一家吧)

(偷偷监视龚同学的龚夫人)

到底能不能真正把四个老婆娶到手,最后拼的还是个人实力。在苏丹,孤独终老,一个媳妇都娶不上的男人也大有人在。

苏丹人很会享受生活。当地人极少有储蓄意识,也没有中国人祖宗十八代的考虑得那么复杂。今天有工作,赚到铜板了,呼朋唤友,跑到迪厅、酒吧,大块吃肉,大口喝酒(酒精度极低),一天就这么花天酒地了。明天没有工作,一觉睡到日上三竿,起来对着水龙头灌一肚子凉水,弄个吊床在两棵树之间一栓,泡壶苦茶,一天就这么优哉游哉了。

(和非洲士兵合影)

在苏丹饮酒属非法行为,严重酗酒者有时会被警察当众施以鞭刑,是非常丢人现眼的一件事。(伊斯兰教《古兰经》禁止饮酒)记得有一次我们春节聚餐,中国人自然是无酒不欢的,于是厨师私下打听好一个卖酒的,提前联系,车开过去,交上定金,车不停留继续前行,绕了一圈,半小时后回来,这时酒已经从地窖里挖出来了。立马装车走人,一刻也不能逗留。喝个酒,弄得跟贩毒一样。至今回忆起来,仍然心有余悸。

(尼罗河畅想中的老龚)

苏丹炎热的气候铸就了苏丹人热情豪放的性格。在路上搭便车,一招手,车就会停下,只要有空位,你尽管坐,而且车主人还会先把你送达目的地,临了送你一句:色拉玛丽宫(真主祝福你)!(人性本善)医院的后院有一片草地,正午时分,病人的家属铺开地毯,拿出面包饭团,摆上鸡肉,羊排,洋葱,番茄酱之类的菜肴,就可以开吃了。(如此标准一定是部落首领、政府官员或者土豪了)如果这时你肚子饿了,又没有准备吃的,完全可以大大方方随便加入哪一家的聚餐,而且主人一定会非常热情地邀你入座,保你大快朵颐,吃饱喝足。因为在苏丹人看来:所有的东西(当然包括吃的),都是真主安拉赐予的!

部分图片下载于网络

赞赏

长按







































白癜风什么中药可以
二甲基甲酰胺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uguohua.com/gtmjp/1367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