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土穆

海外文化故事集之九流淌在尼罗河里的文化

发布时间:2017/10/13 16:42:46   点击数:

九月的喀土穆,清晨已热气初升。路边挤满了卖水果的小贩和店铺,阿拉伯人的热情跟这天气一样。虽然语言不通,但是他们的表情和手势告诉你,他们是欢迎你的。

沟通是纽带。十几分钟之后,中巴已穿越喀北,走上通往风景的公路。苏丹的公路很少,国内的三级道路在这里会当做高速公路使用。开车的黑人司机已把这辆中巴车当做了赛车,有种有翅膀就可飞起来的感觉。众人七口八舌地喊司机慢点,汉语、英语、阿拉伯语,通通试了一遍,才慢下来。不时,会看到中国人投资兴建的农场,种植着玉米和蔬菜,大大的汉语招牌,如果没有英语和阿拉伯语,和中国几乎没区别。这些农场大多是中国政府派出的农业援助团体在苏丹兴建的。在一个小镇的里程碑上,写着中苏友谊万岁。短暂停车间隙,会有小孩主动打招呼。小贩、小店、学校、放羊的黑人、驴拉的车、开车的司机,这些和国内的小镇几乎相近,每个地方的人都在忙着自己的生计。喧闹而又安静,这些景物只不过在眼前一晃就被远远地抛在身后。

求同和存异。习惯了国内的人,到处都觉得新奇。远处的山脉,不像国内郁郁葱葱、连绵起伏。黑黝黝的山脉,和当地人的肤色没有差别,让看惯平原的眼睛顷刻惊奇。这些山脉,都是光秃秃的,被烈日晒的如同钢铁。也许自从这些石头形成后,就在非洲的烈日和疾风下饱受摧残、慢慢风化。树也有差异。偶尔会有几棵树,出现在路边,跟修剪过的冬青一样。平平的树冠,像大大的太阳伞。这些都是大自然的力量,这些生命力巨强的树倒是很顽强地坚持在这。这些地方已经完全不适合人居,没有水源,没有植被,只有风化的岩石和风吹来的黄沙。

水是生命。偶尔会出现拉水的驴车,两个大大的水桶,装在车上,赶车的是十多岁的小姑娘或者年纪很大的老人。在这个地方,水才是要人命的东西。当车转到山的那一边,茂盛的椰枣树出现在眼前,会让人难以相信。这是沙漠和绿洲的分界,地狱和天堂的通道,河边的椰枣树郁郁葱葱,浓绿的颜色和远处的黑山差不多。这也许就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了,这些树肯定是沿河生长的,只有河边的水才能滋养出这么高大的树木。碰撞和融合。苏丹还拥有最原始的生活方式。苏丹当地的渔民用最原始的方式捕鱼,将渔网固定在河的两岸,然后人就去岸边的藤床休息,等到中午的时候才把网收起来。至于网中的鱼有多少,就看真主安拉的恩赐了。当地人的生活随意又平和,和那条河流一样,慢慢腾腾的。在他们的眼中,只有时间是无穷无尽的,人的生命在时间面前不值一提。国内从未见过的淡定与平和弥漫在这里。我们分包商的一个工程师,经常跟我说,人也许在下一秒中就会死亡。他们的这种心态,就像空气一样弥漫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你不会看到有哪个人会惊慌失措或者匆匆忙忙的赶车,若是真的错过了,再等下一班的来临,所以城市的街道上那么多的人站着等车。这些渔民对我们这些外来的中国人一点都不惊讶,也许是已经见惯了那么的外国人来这个地方观光。在满目黄沙的国度,能有一个地方,有山有水有树木,是让人很惊讶的事,也是让苏丹人自豪的地方。站着河中的礁石上,望着远处的伊斯兰教传音塔和平原,让人产生一种想走去看看的愿望。远处黑黝黝的山脉,就是大海之中石岛。我们在这一小片绿洲中,坐着聊天、烧烤,还特意地跑到当地渔民的藤床上,暂时做一会儿苏丹人。望着头顶的蓝天白云,忘却远在百里之外繁忙的电厂工程,也忘却纷扰复杂的生活。这条蔓延在荒漠中的河流,世代生息繁衍的当地人,也许不知道远方能有什么,只是平静地待在这片绿洲之上,过着水一样平淡的生活。这条河,活在我记忆中的就是苏丹当地居民的那种生活方式;这片绿洲,留在我们记忆中的就是如此短暂的融合。

那次远行,暂时远离现实,只为看一条河。如今追忆,蕴涵丰富启示,而我是更接地气的我。

点评

在苏丹人眼里,河是希望,水是赐予。不管遭遇什么困境,要学习的是苏丹人的淡定与从容,信念要坚定,心态要平和。除此之外,苏丹人缺少的是行动要跟上。等待赐予不是无欲无求,而是一种逃避、不思进取与不作为。改变原始状态的,应该是乐观积极地活在当下,着眼未来。于境外企业而言,经营中文化分歧和碰撞是必然,属地化的最终融合才是竞争力;不管使用什么语言,尊重是维系关系的基础,沟通是维系关系的纽带。做一项工程就要结交一批朋友。良好的客户关系,是深耕市场、滚动开发的保障,求同存异是硬道理。

中核二二

责任安全品质卓越创新发展勇当国任

长按识别







































哪家白癜风医院较好
白淀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uguohua.com/gtmjp/1326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