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土穆

粮农组织首席经济学家警告全球粮食供应链已

发布时间:2021/7/10 14:34:16   点击数:

4月23日,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蔓延全球之际,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西莫·托雷罗(MáximoTorero)在Nature的网站上撰文,呼吁全球各国摒弃孤立主义,通力合作,以避免疫情大流行引发新的全球粮食危机。

总体来看,虽然对于主要农作物来说,年预计会是一个丰收年,但疫情大流行破坏了粮食供应链,各国的旅行和工作限制让农业人员和物资流动双双受限。

因此,即使玉米、小麦、大米等主要农产品整体上供给充足,却可能由于出口贸易限制,港口封闭或物流受阻等原因无法运送,导致食物白白浪费或局部供应不足,部分地区的人无法获取充足的粮食,引起社会恐慌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早在3月底,联合国粮农组织就已经公开表示,疫情造成的劳动力短缺和供应链中断几乎无可避免,很可能会影响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粮食安全。

时至今日,包括俄罗斯、越南和哈萨克斯坦等国纷纷出台了限制粮食出口政策,以优先满足本国需求。再加上今年年初的蝗虫灾害,本就不富裕的东非和中东地区国家更是雪上加霜。

面对严峻事态,托雷罗在文章中着重强调,疫情不分国界,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取决于各国是否能抵抗孤立主义的压力,敦促各国不要采取出口限制措施来应对疫情。相反,只有“拿出技术,创新和政治决心……全球合作,才能战胜疫情和粮食危机。”

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西莫·托雷罗(来源:CarolineSmith/InternationalFoodPolicyResearchInstitute)

以下是全文内容:

新型冠状病毒造成的疫情大流行使许多事情暴露无遗,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证明了我们的世界(各国)如何相互连接。在供应链停滞威胁到全球食物安全之时,全球化的影响最为明显。维护或重建供应链网络需要我们拿出技术、创新和政治决心。

作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首席经济学家,我担心很少有国家意识到必须调整其控制病毒和缓冲经济冲击的措施,以保证粮食顺畅流通。没有食物,就不存在健康。制定政策规定很简单,但孤立主义绝不能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各国必须共同努力,不要建立贸易壁垒,也不要禁止必需的工人跨国工作。

全球粮食供应链已经开始崩溃。在印度,农民给奶牛喂草莓,因为他们无法将水果运到城市的市场;在秘鲁,生产商将成吨的白可可倾倒进垃圾场,因为通常会购买它们的餐馆和酒店已经停工;在美国和加拿大,出于相同的原因,奶农不得不倾倒牛奶;大量来自东欧和北非的移民工人被困在国境线,他们本来应该在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农场从事粮食收割工作;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都严重依赖季节性农场工人,然而他们由于出入境限制(包括使馆暂停常规签证服务)而无法旅行,也有人担心外国工人可能会成为输入病例。因为没人收割,农作物开始在田里腐烂。

一名印度农民用草莓喂牛(来源:路透社)

所幸的是,今年的农作物收成前景乐观。目前,世界玉米库存已经是年和年的两倍多,当时严重的干旱造成主要粮食出口国的粮食短缺,进而引发了一次全球粮食危机。在这段时间里,稻米和大豆库存也分别增加了约80%和40%。

但是,如果各国不能将粮食从生产地转移到最需要的地方,那么再怎么丰收也无助于避免粮食短缺。满载谷物、新鲜水果和蔬菜的货船都被迫延期停靠,船员则无法下船,导致那些不能及时运输至市场的易腐食物被白白浪费。与去年同期相比,小麦价格上涨了8%,大米价格上涨了25%。同时,世界各地的恐慌性购买正在造成更多的浪费,还会因为难以获得新鲜食物而影响饮食质量。即使在COVID-19出现之前,全球范围内的粮食行动都是一项挑战。而现在,从中国,到欧洲,再到美国、印度和非洲,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处于疫情的不同阶段,处理方式也不一样,这使得各国只为自己的利益行事。

连锁反应

这导致了混乱的连锁反应。本月初,世界主要小麦出口国俄罗斯将小麦出口限制了三个月,以确保本国供应充足。尽管预期影响很小,但这种行为引起了其他国家的警觉。这是由一系列事件共同推动的决定,包括油价的急剧下跌——这削弱了卢布对美元的汇率,进而抬高了当地的小麦价格。越南3月份对水稻的做法也与此相同,这也是大米价格飙升的原因。

疫情大流行带来了分歧,例如开放的边界会让使病毒传播,所以难民和移民被拒之门外,外包活动应该结束。但是,这种政治立场忽略了各个国家在主粮、农药、化肥、动物饲料,以及人员和专业知识领域的相互依赖程度。

一名荷兰农民和无处运送的成堆土豆(来源:路透社)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取决于各国是否能抵抗孤立主义的压力。我敦促各国不要采取出口限制措施来应对疫情。相反,国家应该同意取消关税和税收,以补偿由于货币贬值而引起的物价上涨。国家应当指定港口和农场的工人为必不可少的岗位,保护这些人的健康,确保他们可以旅行和继续工作。

合作是可能的。25个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的农业部长本月签署了一项协议,打算共同努力确保该地区的粮食供应。这样的政治宣言可以为真正的进展铺平道路。对于加入了农业市场信息系统(AMIS)的国家,政府和投资者还可以善加利用诸如AMIS网站(   奶牛场倒牛奶是书本里讲述“大萧条”时提到的标志性事件。新冠疫情下,这一幕正在美国重新上演——威斯康星、密歇根、宾夕法尼亚等乳制品大州的奶农近期陆续开始把牛奶倒入下水道、池塘、农田等,让人不胜唏嘘。

  与此同时,全美不少超市里牛奶却开始缺货,一些超市甚至开始“限购”。

  一边倒奶,一边买不到奶,这是怎么回事?

  订单取消让奶农忍痛倒奶

  “太痛苦了,”来自美国“乳制品之州”威斯康星州的奶农贾森·里多说,“挤出来的牛奶就这样流进下水道。”里多的奶牛场位于威斯康星州东南部,有近头奶牛。他说,自4月初开始,他每天倒掉加仑(约17.8吨)牛奶。

  同在威斯康星州的迪甘吉夫妇几周前开始每天倒掉2万加仑(约75.7吨)牛奶。他们说,此前从未倒过牛奶,看到牛奶流入下水道,“心都要碎了”。

  美国最大乳制品合作社美国奶农公司估测,美国奶农目前每天倒掉约14万吨牛奶。另据国际乳制品协会估算,目前美国生产的牛奶中有5%被倒掉,如果未来几个月疫情不能好转,这一数字或将翻番。

  美国奶农公司发言人詹妮弗·赫森说,美国对乳制品的需求已经下降12%至15%,这些变化正造成许多不确定性。

  “居家令”下,餐厅、咖啡厅不提供堂食、只能外带,酒店基本歇业,客流量大减,大量牛奶、黄油、奶酪等乳制品订单取消。其次,许多州已宣布当前学年不会开学,这意味着消费大户学校食堂的订单消失。最后,疫情冲击食品业国际贸易,乳制品出口大国美国有相当一部分产品滞销。

  订单取消,奶牛场却难减产。威斯康星州奶农佐伊·尼尔森说,不能像拧阀门那样让奶牛“停工”。挤出的奶易变质、难储存。面对销路变窄,奶农的选择并不多。

  供需“错配”让消费者“断供”

  痛苦的不仅是奶农。“居家令”在全美铺开后,普通消费者对乳制品需求大增,但零售端的乳制品却开始断供。

  记者近期观察,超市里乳制品货架长期处于半空状态。为防止抢购,许多超市都限购乳制品,特别是牛奶。

  不少低收入或买不到牛奶的家庭看到倒奶一幕时心情复杂。美国记者斯科特·莫尔菲尔德在推特上写道:“奶农在倒奶,但我家6口人,附近超市却限购1加仑(3.78升)。哪里出了问题?”

  缅因州奶农戴尔·科尔很焦虑。他说,一边是货架上缺牛奶,另一边却在倒牛奶,这让奶农很沮丧。“我们希望把牛奶卖给需要的人。”

  美国乳制品市场当下的供需不平衡是个“伪命题”,其背后是供需“错配”反映出的产业结构问题。美国乳制品行业高度精细化,许多乳制品是为连锁餐厅、学校等大客户量身打造,而调整供应链为超市提供产品需要时间和资金投入。

  “换轨”成本导致奶农和消费者无法无缝衔接,“倒奶潮”成为必然。

  疫情冲击产业全链条

  美国非营利性组织乳制品卓越中心表示,疫情对美国乳制品业的负面影响前所未见。

  美国康奈尔大学农业经济学家安德鲁·诺瓦科维奇说,过去5年,美国乳制品行业一直不景气,供大于求,全美约有0个奶牛场倒闭,受疫情影响,预计会有更多奶牛场濒临倒闭。

  诺瓦科维奇说,美国乳制品业正经历史上最糟局面,疫情会压垮许多奶农,加工商也无法独善其身。

  日前,多名美国联邦参议员联名致信美国农业部长桑尼·珀杜,要求采取措施保护乳制品行业。

  信中说,仅在过去5周,价格下跌已使得奶牛场损失超过57亿美元,供应链损失也达几十亿美元。美国农业部应尽快使用现有政策工具对奶农提供直接援助,以逆转趋势。

  分析人士认为,疫情会刺激美国乳制品业供应链进行调整,但这也对物流、包装等环节提出新挑战。比如,去哪里找更多带冷柜的卡车和卡车司机?

并且,欧洲和美国的许多地区在收获季节需要引进移民工人来进行收割,如今这些工人受到旅行禁令的限制而无法出行。印度农民用草莓喂牛,疫情导致这些草莓无法运往城市销售。图片来源:RajendraJadhav/Reuters今年的粮食产量预期其实较为乐观。托雷罗在文中写道,和到年严重干旱引发全球粮食危机时相比,如今全球的玉米储备已经达到当时的两倍以上,大米和大豆储备分别增加了约80%和40%。但是,由于供应链断裂和随之而来的恐慌性购买,小麦价格和去年三月相比上涨了8%,大米价格上涨了25%。一些国家已经对此作出了响应。作为小麦出口国之一的俄罗斯在四月初宣布,将在接下来三个月限制小麦出口,以保证本地供应。当然,这些决策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石油价格的暴跌。托雷罗呼吁各国团结合作,他写道:“我呼吁各国不要采取出口限制措施。相反,在对疫情作出响应时,它们应该同意削减关税和其他税务,以补偿货币贬值引发的本地价格上涨。并且,各国应该将港口和农场的工人定义为从事基本工作人员,保护好这一群体的健康,并保障他们的出行和工作。”2.65亿人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4月21日发布的《全球粮食危机报告》预测,受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经济冲击,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年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的人口数量将增至2.65亿,比年的1.35亿增加近一倍。粮食危机问题主要受到地区冲突、气候变化和经济动荡的影响。目前在面临粮食危机的1.35亿人口中,有万人位于非洲,占到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另有万分布在中东和亚洲,还有万居住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其中,也门、刚果民主共和国、阿富汗、委内瑞拉、埃塞俄比亚、南苏丹、叙利亚、苏丹、尼日利亚和海地是年全球粮食危机最为严重的十个国家,饥饿人口总数达万,占到全球的66%。更加雪上加霜的是,东非地区国家今年年初遭遇了25年来最严重的蝗灾,并且短期内还可能再次受灾。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最新评估显示,3月下旬的大范围降雨使东非的蝗虫数量急剧增加,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的当前形势极为令人担忧蝗灾卷土重来 东非粮食安全面临空前威胁。新华社内罗毕4月21日电(国际观察)蝗灾卷土重来 东非粮食安全面临空前威胁   新华社记者白林王守宝张改萍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最新评估显示,东非地区国家继今年年初遭遇25年来最严重的蝗灾之后,短时间内将迎来新一轮蝗灾。   分析人士指出,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蝗灾将使粮食安全本就脆弱的东非国家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国际社会亟须采取有效措施,合力应对蝗灾。   蝗灾再次来袭   通常情况下,蝗虫卵完成发育需要潮湿的土壤以吸收水分。肯尼亚等东非国家3月进入长雨季,降雨使土壤湿润,植被茂盛,有利沙漠蝗虫快速生长繁殖。   粮农组织说,3月下旬的大范围降雨使东非的蝗虫数量急剧增加,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的当前形势极为令人担忧。这些蝗虫将于5月产卵,卵会在6月底至7月孵化,而此时正值收获季。蝗灾将使地区粮食安全和民众生计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   以埃塞俄比亚为例,粮农组织说,蝗虫目前已在该国的多个地区大量繁殖,破坏了近20万公顷耕地,多万人因此陷入粮食不安全境地。   疫情加重危机   相比年初的蝗灾,最新一轮蝗灾发生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之际。蝗灾与疫情叠加,加大了东非国家的应对难度,使得危机进一步加剧。   在南苏丹,多年内战和近两年的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使该国农业基础本就脆弱,现在蝗灾和疫情又同时来袭,导致该国处境更加艰难。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南苏丹代表马修·霍林沃思说,应对疫情的出行限制影响了人们的收入,而疫情导致的进口受阻又会使粮食依赖进口的南苏丹粮价上涨,人们将更加难以承受。   疫情也对灭蝗工作造成影响。粮农组织东非抵御力小组责任人西里尔·费朗说,疫情影响全球空运,导致杀虫剂供应不足,这成为目前东非国家应对蝗灾的最大挑战。乌干达农业部长文森特·塞姆皮贾也说,该国订购的杀虫剂一直未能到货。   蝗灾反过来也影响疫情防控。肯尼亚农业专家贝亚特丽斯·马查里亚指出,蝗虫入侵威胁粮食安全,而如果没有食物,人们就难以待在家中保持社交距离。   需要合作应对   相比前一轮蝗灾的应对滞后,面对新一轮蝗灾,多数国家及时采取了应对措施。比如,据塞姆皮贾介绍,乌干达政府为应对蝗灾已调拨亿先令(约合万美元)资金,动员并培训了多名士兵和名普通民众。   粮农组织建议,受蝗灾影响严重的国家应加强建立蝗虫预警和防范系统,及时共享信息,不断增强蝗虫防治能力,确保粮食安全。   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也积极采取行动,帮助东非国家应对蝗灾。肯尼亚农业部长彼得·穆尼亚说,该国得到了粮农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支持,加强了地面和空中灭蝗喷洒作业。乌干达则收到了来自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以及保加利亚、中国等国的捐助。   分析人士指出,面对更大规模的新一轮蝗灾,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采取更加有效措施,避免蝗灾引发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这些蝗虫将于5月产卵,卵会在6月底至7月孵化,而此时正值收获季,蝗灾将使地区粮食安全和民众生计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抵御粮食危机需要全球协作不断推进的全球化进程使得全球大部分地区都非常依赖于食品的进口。在4月17日发表于《自然·食品》的一篇论文中,研究者就提出警告:对于全球大部分地区来说,仅靠本地生产不能满足当地对食物的需求,而COVID-19的大流行可能会导致全球食品供应链的中断,这将对全球的食品供应带来风险。该研究模拟了多种农作物原产地与消费市场间的最小距离。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温带谷物(小麦、大麦、黑麦)、水稻和豆类作物,全球约有27~28%的人口能从直径千米的范围内获得,热带谷物(小米、高粱)的比例为22%,而玉米和木薯仅能达到11~16%。托雷罗指出,合作和信息共享能够帮助各国更好地抵御疫情的冲击。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25个国家的农业部长已经签署协议,共同保证当地的粮食供应。联合国粮农组织也在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uguohua.com/gtmjj/2241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