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照片未经作者授权,但确实拍的太好了,实在忍不住使用。想着不是商业使用,高富帅的作者一定会大人大量的。如果作者看到请留言,侵删。)
如果在中国大街上随便拉一个人问:“你知道南苏丹这个国家吗?你知道她在哪里吗?”我估计很多人都说不出来,很多人一直都认为南苏丹就是苏丹的南部,或者印象中仅是新闻中激烈冲突的画面。年开国至今快10个年头了,她的存在感确实不高。也不知道明年南政府是否会举行一个盛大的10周年庆典呢。这个最年轻国家的活力、野性还没有完全展示在世界面前,就面临着被人再次遗忘的尴尬,虽然一直以来都被遗忘着。即使想起来,也是贫穷、疾病和战乱。一声叹息间不经疑问,何以至此呢?先搬出那段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经典: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上面这些话先放在这里。我们看看南苏丹现在的社会构成,为了防止被和谐,下面会用一些代号,请勿(zi)对(xing)号(nao)入(bu)座(ba)。在成立国家前,社会的主体是各个部族:D族、N族、X族等等。这些部族主要以放牧、耕种为主,其中放牧既有定居式,也有游牧式。耕种的部落受水土影响大,相对少一些。这些部落的经济基础就是以畜牧为主的自我经济体。只要有足够的牛羊,每天能获取足够的蛋白质就能活下去。在水草丰盛的地方,可能还要比一般的农民活得更逍遥自在;如果遇到旱季就迁移到有水草的地方去。而以农耕经济为基础的部落相对固定,但在落后的农耕方式下,不容易吃饱,在饿极了的时候就会另寻出路。这两种部落经济形式各有特点,但都可以勉强自给自足,其经济形态是一种内循环的状态。游牧民族社会一般要显得扁平一些,因为没有大规模生产的条件,所以人数可能不少,但组织的单元还是一个一个的小部落。部落首领或者年长者一般是强壮、有力、有知识的人,在部落中会享有较高的部落地位。而农耕部落没有形成规模,其内部组织形式会和畜牧部落差不多。其实这里的土地还是很肥沃的,但为什么还是以畜牧为主呢?不负责任地揣测一下,放牛放养比耕种还是要轻松一些,牛羊自己吃草喝水,只要不要让它们乱跑就行。而耕种多辛苦啊,一年到头还可能闹个灾荒,是我也会捡个轻松的活干。可以说,如果没有更有利、或者更轻松的生产方式出现,各部落是不会放弃放牧的。那么在此之上的上层建筑就不会发生改变。穆斯林的南下是这些部落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之所以会引发部落反抗,很大程度是穆斯林并没有改造部落的生产方式,而企图通过强行的宗教化直接改变,根本就没有群众基础,要想成功就只能强迫。在与穆斯林对抗的历史中,产生了一大批部族精英。这些精英们带领部落民众谱写了一段段反抗的历史。而这些精英也成了后来国家上层建筑的主要组成。至此,部落介绍告一段落。后面想起来再说。————遗忘之境(之一)————说了这些沉重的事情,轻松一下,朱巴居然有天际线了,还能看到车水马龙呢。(感谢西同学分享视频)
晚上突然醒了,外面好黑啊。有没有在失眠的时候想起ta?时差
在凌晨四点醒来在梦与半醒间徘徊在念与思绪间游荡在时区之间切换这可恨的时差呦把我的思念延迟了五个小时思念你快些跑啊越过时区直达你的身边如果您觉得还不错,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