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土穆

埃塞俄比亚的国家概况介绍

发布时间:2021/4/25 13:01:41   点击数:

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英语:TheFederalDemocraticRepublicofEthiopia),简称“埃塞俄比亚”,台译“衣索比亚”,是一个位于非洲东北的国家,位于非洲之角的中心,属于一个内陆国。东与吉布提、索马里毗邻,西同苏丹、南苏丹交界,南与肯尼亚接壤,北接厄立特里亚。高原占全国面积的2/3,平均海拔近米,素有“非洲屋脊”之称,首都是亚的斯亚贝巴。

埃塞俄比亚境内以山地高原为主,大部属埃塞俄比亚高原,中西部是高原的主体,占全境的2/3,东非大裂谷纵贯全境,平均海拔近米,素有“非洲屋脊”之称。高原四周地势逐渐下降。

北部的达罗尔洼地降到海平面以下米,为全国最低点。红海沿岸为狭长的带状平原。北部、南部、东北部的沙漠和半沙漠地区约占全国面积的25%。西门山脉的达善峰海拔高度为4,米,为埃塞俄比亚全国最高峰。

埃塞俄比亚由于纬度跨度和海拔高度差距较大,虽地处热带,但是各地温度冷热不均。每年6-9月为大雨季,10-1月为旱季,2-5月为小雨季。由于不同季节和地区降雨不均,易出现局部干旱。气温范围为9.7℃-25.5℃。年平均温度为16℃。

埃塞俄比亚已有多年的历史。年5月24日,埃塞俄比亚的厄立特里亚省举行公投,宣布独立,埃塞俄比亚成为内陆国。埃塞俄比亚是非洲联盟成员国之一,非盟总部就设在其首都。

埃塞俄比亚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

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TheFederalDemocraticRepublicofEthiopia)。

埃塞俄比亚“

面积.36万平方公里。

1.05亿。

埃塞俄比亚全国约有80多个民族,主要有奥罗莫族(40%)、阿姆哈拉族(30%)、提格雷族(8%)、索马里族(6%)、锡达莫族(4%)等。

居民中45%信奉埃塞正教,40-45%信奉伊斯兰教,5%信奉新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

阿姆哈拉语为联邦工作语言,通用英语,主要民族语言有奥罗莫语、提格雷语等。

埃塞俄比亚比尔。

1美元约合29.07比尔。

亚的斯亚贝巴(AddisAbaba),人口逾万(年)。年平均气温16℃,年均降雨量毫米。

总统萨赫勒-沃克·祖德(Sahle-WorkZewde),年10月25日当选。年10月埃塞人民代表院通过的“总统法案”规定:总统由无党派人士担任,不得有任何政治组织背景,卸任后亦不得参与政党活动;总统因死亡或疾病不能履行职责时,由议会任命代总统。

阿杜瓦大捷纪念日(VictoryofAdwaDay):3月2日;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执政纪念日(DownfalloftheDerg):5月28日;埃历新年:9月11日(NewYear)。

非洲东北部内陆国。东与吉布提、索马里毗邻,西同苏丹、南苏丹交界,南与肯尼亚接壤,北接厄立特里亚。高原占全国面积的2/3,平均海拔近米,素有“非洲屋脊”之称。

埃塞俄比亚具有年文明史。公元前8世纪建立努比亚王国。公元前后建立阿克苏姆王国,10世纪末被扎格王朝取代。13世纪,阿比西尼亚王国兴起,19世纪初分裂成若干公国。年,绍阿国王孟尼利克二世称帝,统一全国,建都亚的斯亚贝巴,奠定现代埃塞俄比亚疆域。年,意大利入侵,强迫埃塞接受其“保护”。年,孟尼利克二世在阿杜瓦大败意军,意被迫承认埃塞独立。年海尔·塞拉西登基,年11月2日加冕称帝。年,意大利再次入侵,占领埃塞全境,塞拉西流亡英国。年,盟军击败意大利,塞拉西于5月5日归国复位。年9月12日,一批少壮军官发动政变推翻塞拉西政权,废黜帝制,成立临时军事行政委员会。年2月,门格斯图·海尔·马里亚姆中校发动政变上台,自任国家元首。年成立以军人为主的“埃塞俄比亚劳动人民党组织委员会”,推行一党制。年9月,门格斯图宣布结束军事统治,成立埃塞俄比亚人民民主共和国。年3月,埃塞爆发内战。年5月28日,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埃革阵)推翻门格斯图政权,7月成立过渡政府,埃革阵主席梅莱斯·泽纳维(MelesZenawi)任总统。年12月制宪会议通过新宪法。年5月举行首次多党选举。8月22日,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成立,梅莱斯以人民代表院多数党主席身份就任总理。在、、年三次大选中,梅莱斯均蝉联(具体可查看世界历史网《埃塞俄比亚历史发展阶段简介》的相关介绍)。

埃塞俄比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基础上的联邦制和三权分立制下的议会内阁制。总理掌握实权。总统为国家元首,行使宪法赋予的荣誉职责,由议会选举产生,任期6年,可以连任1次。现任总统萨赫勒-沃克,年10月当选。总理为掌握实权的政府首脑,由议会多数党或政治联盟领袖出任,任期5年,没有明确任届限制。总理和内阁集体向人民代表院负责。

年8月,梅莱斯总理去世,副总理兼外长、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埃革阵”)副主席海尔马里亚姆继任总理。海尔马里亚姆总体延续梅莱斯执政方针,初期政局保持稳定。年10月海尔马里亚姆连任总理后,埃长期积累的民族、社会矛盾开始集中爆发,多地连续发生示威游行和骚乱,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埃塞俄比亚政府强力弹压维稳,两次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但动荡局势持续升级。年2月,海尔马里亚姆辞去党政职务。3月,埃革阵成员党奥民组候选人阿比当选埃革阵主席。4月,阿比出任联邦政府总理。10月初,阿比在埃革阵十一大上连任主席。年12月,埃革阵的3个成员党和5个盟党在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政党合并签字仪式,宣告成立繁荣党,取代埃革阵成为执政党,阿比任党主席。

年12月8日,埃塞俄比亚制宪会议通过第四部宪法—《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宪法》,次年8月22日生效。新宪法共11章条,规定埃塞为联邦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和议会制。总统为国家元首,任期6年。总理和内阁拥有最高执行权,由多数党或政治联盟联合组阁,集体向人民代表院负责。各民族平等自治,享有民族自决和分离权,任何一个民族的立法机构以2/3多数通过分离要求后,联邦政府应在3年内组织该族进行公决,多数赞成即可脱离联邦。各州可以本族语言为州工作语言。保障私有财产,但国家有权进行有偿征用。城乡土地和自然资源归国家所有,不得买卖或转让。组建多民族的国家军队和警察部队,军队不得干政。保障公民的民主自由和基本权利。

联邦议会由人民代表院和联邦院组成,系国家最高立法机构。人民代表院系联邦立法和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宪法和联邦法律的制定与修订,由全国普选产生,每5年改选一次。一般不超过个议席。本届人民代表院有个议席,现任议长塔格塞·恰福(TageseChafo),年10月就职。联邦院拥有宪法解释权,有权决定民族自决与分离,解决民族之间纠纷。任期5年,由各州议会推选或人民直选产生,每个民族至少可有1名代表,每百万人口可增选1名代表。本届联邦院有名议员,议长克里娅·易卜拉欣(KeiraIbrahim),年4月就职。

埃塞俄比亚本届政府于年10月组成。除阿比总理外,还有21名内阁成员,主要有:副总理德梅克·梅孔嫩(DemekeMekonnen),国防部长莱马·梅格萨(LemmaMegresa),总检察长阿达妮彻·阿贝贝(AdanechAbebe),劳工与社会事务部长埃尔戈格·特斯法耶(ErgogeTsefaye),外交部长格杜·安达尔加丘(GeduAndargachew),财长艾哈迈德·希德(AhmedShide),贸易与工业部长费特莱沃克·加布雷-埃格泽亚贝赫(FetleworkGebre-Egzeiabeher),农业部长奥马尔·侯赛因(OmerHussien),交通部长达格玛维特·莫格斯(DagmawitMogess),城市发展与建设部长艾莎·穆罕默德(AishaMohammed),水、灌溉和电力部长西莱希·贝克莱(SileshiBekele),矿业与油气部长塞缪尔·胡尔卡(SamuelHurka),教育部长蒂拉耶·格特(TilayeGete),卫生部长利娅·塔德塞(LiaTadesse),文化与旅游部长希鲁特·卡索(HirutKassaw),妇女、儿童与青年部长亚莱姆-策盖·阿塞法(Yalem-TsegayAssefa),税务部长拉克·阿亚留(LaqeAyalew),和平部长穆菲丽哈特·卡米勒(MuferihatKamil),创新与技术部长格塔洪·梅库里亚(GetahunMekuria),科学与高等教育部长希鲁特·沃尔德马里亚姆(HirutWoldemarian),计划与发展委员会部长菲祖姆·阿塞法(FitsumAssefa)。

埃塞俄比亚全国分为包括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市和商业城市迪雷达瓦在内的2个自治行政区,以及9个民族州。

联邦最高法院为联邦最高司法机构,院长梅阿扎·阿什娜菲(MeazaAshenafi),下辖联邦高级法院和初审法院。

埃塞俄比亚全国现有约70多个注册政党。主要有:

(1)、埃塞俄比亚繁荣党(EthiopianProsperityParty,EPP):执政党。年12月,埃革阵的3个成员党和5个盟党在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政党合并签字仪式,宣告成立繁荣党,取代埃革阵成为执政党,阿比任党主席。

(2)、团结民主联盟党(CoalitionforUnityandDemocracyParty):主要反对党。由原反对党联盟团结民主联盟的4个成员党于年9月合并而成,在本届人民院中没有席位。反对现行联邦制度,主张土地私有化,反对政府在埃厄边界问题上的立场。

萨赫勒-沃克·祖德:总统,年生。毕业于法国蒙彼利埃大学,获博士学位。有近30年驻外工作经历,曾担任过埃塞驻多国大使及联合国多个职位。年至年任埃塞驻塞内加尔兼驻马里、佛得角、几内亚比绍、冈比亚和几内亚大使,年至年任埃塞驻吉布提大使兼驻伊加特代表,年至年任埃塞驻法国大使兼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监管突尼斯、摩洛哥,年至年任埃塞驻非盟和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代表、外交部非洲司司长。年起进入联合国系统工作,年至年任联合国中非共和国建设和平综合办公室特别代表、主任,年至年任联合国内罗毕办事处总干事(副秘书长级)。年6月任联合国秘书长非盟特别代表及联合国非盟办事处主任。年10月当选总统。

阿比·艾哈迈德·阿里:总理,年生。年获埃塞信息技术大学计算机工程学士学位,年在南非获密码学硕士学位,年获由英国格林尼治大学与埃塞国际领导力学院合作开展的变革型领导专业硕士学位,年获美国亚什兰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年获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和平安全研究所博士学位。曾参加推翻门格斯图政权的武装斗争,年起任奥罗莫人民民主组织(奥民组)中央委员、埃塞人民代表院议员,至年创建埃塞科技信息中心并任主任,年起任奥民组执委、埃革阵执委,至年任科技部部长,年任奥罗米亚州城市发展与规划局局长,年11月至年2月任奥民组书记处书记。年2月当选奥民组主席,3月当选埃革阵主席,4月就任联邦政府总理,10月在埃革阵十一大上连任主席。

埃塞俄比亚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门格斯图执政时期因内乱不断、政策失当及天灾频繁,经济几近崩溃。埃革阵执政后,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的发展战略,向市场经济过渡,经济恢复较快,-年经济年均增长7%。年埃厄边界冲突爆发后,经济发展受挫。年,以埃厄和平进程取得进展为契机,埃塞政府将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年,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和减贫计划,先后采取修改投资和移民政策,降低出口税和银行利率、加强能力建设、推广职业技术培训等措施,获国际金融机构肯定。但年因旱灾严重,经济增长率放缓,翌年有所恢复。年以来,政府实施“以农业为先导的工业化发展战略”,加大农业投入,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出口创汇型产业、旅游业和航空业,吸引外资参与埃塞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经济保持8%以上高速增长。联合国视埃塞为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典范。年,埃革阵在多党议会选举中获胜后,着手制订并实施首个5年“经济增长与转型计划”,着力加强水电站、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制造业发展,目标是到年成为中等收入国家。年,首个5年“经济增长与转型计划”顺利完成。年起实施第二个5年“经济增长与转型计划”。

埃塞俄比亚已探明的矿藏有黄金、铂、镍、铜、铁、煤、钽、硅、钾盐、磷酸盐、大理石、石灰石、石油和天然气。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英国、苏丹、约旦等国公司在埃塞进行油气勘探开发。水资源丰富,号称“东非水塔”。境内河流湖泊较多,青尼罗河发源于此,但利用率不足5%。目前森林覆盖率为9%。

埃塞俄比亚工业门类不齐全,结构不合理,零部件、原材料依靠进口。制造业以食品、饮料、纺织、皮革加工为主,集中于首都等两、三个城市。皮革是第二大出口产品,每年出口收入约万美元。

近年来,埃塞俄比亚加快推进工业化,积极建设工业园区。根据规划,拟在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和4个主要城市阿瓦萨、迪雷达瓦、马克雷、孔波查等重点建设工业园。年4月,埃塞政府出台《工业园法》。

农业系埃塞俄比亚国民经济和出口创汇的支柱,占GDP约40%。农牧民占总人口85%以上,主要从事种植和畜牧业,另有少量渔业和林业。现有农业用地万公顷。以小农耕作为主,广种薄收,靠天吃饭,常年缺粮。苔麸、小麦等谷类作物占粮食作物产量的84.15%。近年来,因政府取消农产品销售垄断、放松价格控制、鼓励农业小型贷款、加强农技推广和化肥使用、粮食产量有所上升。经济作物有咖啡、恰特草、鲜花、油料等。其中咖啡产量居非洲前列,年均产量33万吨左右。咖啡出口创汇占埃塞出口的约24%,其产量占世界产量的15%。

埃塞俄比亚是畜牧业大国,适牧地占国土一半多。以家庭放牧为主,抗灾力低,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吸收约30%的农业人口。牲畜存栏总数居非洲之首、世界第十。其中牛万头、绵羊万只、山羊万只、骆驼万头。

埃塞俄比亚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及野生动物公园较多,有7处遗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政府已采取扩建机场、简化签证手续等措施促进旅游业发展,计划使埃塞到年成为非洲10大旅游国之一。

铁路:由中国提供融资并承建的亚的斯亚贝巴至吉布提标准轨电气化铁路于年10月竣工通车,年1月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全长约公里,埃塞境内长约公里,是埃塞唯一一条电气化跨国铁路。

公路:公路运输占全国总运量的90%。目前,埃塞政府正实施公路部门发展计划对公路系统扩建改造。截至年,全国公路总长约11万公里。根据埃塞第二个“增长与转型计划”设定的目标,到/财年末,埃塞全国公路通车里程将达22万公里。

水运:曾以厄立特里亚的阿萨布、马萨瓦港为主要港口。埃厄发生边界冲突后,进出货物主要通过吉布提港,使用该港90%的吞吐能力。

空运:共有40多个机场,其中亚的斯亚贝巴、迪雷达瓦和巴赫达尔为国际机场。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现有飞机82架,包括空客A、波音等最先近机型。航线遍布各大洲,国内客运目的地19个、国际客运目的地95个、货运目的地35个。/财年,埃航运送旅客万人次,货物27万吨,成为非洲唯一拥有万以上旅客规模航空公司。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宝利国际机场系非洲年度最佳机场,向15家航空公司提供地勤服务。

电信:年12月,埃塞电信公司制订了未来20年发展规划,计划投资35亿比尔,为全国50个城市提供电信服务。截至年底,手机用户达到万户,网络接入用户为万户。

埃塞俄比亚政府着力改革税收结构,削减赤字,停止国内借贷,改发国债,国家财政状况好转。外汇储备约30亿美元。埃塞属重债穷国减债倡议和多边债务减免倡议受益国,近年来获美国、俄罗斯及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大幅减债。

埃塞俄比亚有商业银行、开发银行、商业建设银行等3家国有银行和1家国有保险公司。另有12家私营银行,8家私营保险公司。其中私营银行在全国共设有家分支机构,总资产达亿比尔。

目前埃塞俄比亚进口平均税率为50%。近年出口回升较快,但因进口需求增加,逆差较大。出口商品主要有咖啡、油籽、恰特草、皮革和黄金,进口机械、汽车、石油产品、化肥、化学品等。主要贸易伙伴是中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美国、印度、沙特阿拉伯等。

埃塞俄比亚于年颁布《投资法》,年、年和年几度修订。近年政府采取放宽投资领域、降低投资最低限额等措施、简化投资审批程序、免税等措施加大吸引投资力度,外国直接投资增长较快。目前,外商投资主要分布在房地产、制造业、酒店和旅游业、建筑业、教育和服务业等领域,主要投资来自中国、美国、印度和沙特。

年埃厄边界冲突爆发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暂停向埃塞发放新贷款,年12月埃厄签署《全面和平协议》后恢复对其援助。援款主要来自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非洲开发银行、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多边机构及美国、日本、欧盟、意大利和挪威等。

人均预期寿命42岁,婴儿死亡率96.8‰。44%的人口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50%人口粮食不足15公斤/月。用电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3%。艾滋病感染者近万。全国范围内医疗服务覆盖率达87%。

埃塞俄比亚武装力量由国防军、安全部队和民兵组成。联邦政府总理为武装部队总司令,统帅全国武装力量。国防部为最高军事行政机关,下辖空军司令部和陆军司令部,国防军参谋长阿德姆·穆罕默德(AdemMohammed)为最高军事指挥官。国防军由原埃革阵领导的推翻门格斯图政权的军队组成,年革命胜利后成为正规国防军,年正式实行军衔制,共分12级,上将是全军最高军衔。埃厄边界冲突结束后,埃塞大规模裁军,国防开支不断下降。国防军总兵力约18万人,其中正规军约15万人,安全部队和民兵预备役约3万人。空军约人,有作战飞机余架。安全防暴部队负责重点警务、维持社会秩序。民兵组织属地方武装组成部分,配合正规部队防卫作战、维持治安。军队装备以苏制武器为主。

埃革阵执政后,将发展教育、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和培养技术人才作为政府工作重点之一。全国实行10年义务教育制,包括小学8年、初中2年。共有小学2.1万所,在校生超过1万人,教师约21.6万人。综合性大学数量已从2所增至21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0%,中学和大学入学率分别为28%和17%。成年男性识字率为50%,女性为23%。目前,埃塞公立大学入学人数已达人。

埃塞俄比亚全国现有家报刊杂志。官方有阿姆哈拉语日报《亚的斯泽门》(AddisZemen)和季刊《泽门》(Zemen),奥罗莫语周报《贝瑞萨》(Beresa),阿姆哈拉语和英文季刊《今日埃塞俄比亚》(EthiopiaToday),英文日报《埃塞俄比亚先驱报》(TheEthiopianHerald),阿拉伯文周报《世界》(Alem)。

官方埃塞俄比亚通讯社(EthiopianNewsAgency)成立于年,是非洲大陆历史最悠久的通讯社之一,也是埃塞最早的新闻机构。在国内设有38家分支机构。另有私营的瓦尔塔信息中心(WaltaInformationCenter),年成立,主要报道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要闻,向国内各广播电台、电视台和主要报刊供稿。

埃塞俄比亚广播电台现有近百名记者,对内用阿姆哈拉等8种民族语言,对外用英、法和阿拉伯语广播。埃塞俄比亚电视台为国内唯一的电视台,年开播,目前播放阿姆哈拉、奥罗莫、提格雷语和英语节目。为加强广播电视管理,埃塞政府于年1月通过广播法,并在新闻部辖下成立了广播电视局(ERTA)。

埃塞俄比亚奉行全方位外交政策,主张在平等互利、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基础上与各国发展关系。强调外交为经济建设服务。重视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努力发展与西方和阿拉伯国家关系,争取经济援助。注重学习借鉴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发展经验。努力推动非洲政治、经济转型,重视在非洲特别是东非发挥地区大国作用,积极调解南苏丹、索马里等地区热点问题。是非洲联盟、(东非)政府间发展组织、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等组织成员。

国际形势:认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潮流,国际社会围绕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的合作趋势有望加强。支持国际关系民主化,呼吁发展中国家通过联合自强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非洲应在全球治理问题上拥有更多发言权。

联合国改革:重视联合国作用,认为世界多极化趋势为联合国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了契机。主张促进联合国民主化,支持安理会改革,希望非洲拥有具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席位,坚持非盟共同立场。

非洲发展:呼吁国际社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uguohua.com/gtmjj/2121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