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最早走出国门的海外石油人,在贫穷、战乱、疾病肆虐的遥远国度,推进中国石油的国际化进程。如今,年过花甲,他仍为那段时光感到自豪。今天,由庞裕民为我们讲述,他在苏丹创业的那段激情岁月。
大家好,我叫庞裕民,今年61岁,已经退休。在中石油工作的44年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上世纪末参与海外创业的那段激情岁月。
我从90年代初就参与了中石油的国际市场开发,但是真正进入到海外勘探开发业务还是从年开始,苏丹”是我参与的第一个海外油气项目。
公司领导为了确保中石油第一个重要海外项目的运作成功,迫切需要有海外工作经验的员工进入合资公司工作,当领导找到我的时候,自己犹豫了很久。
当我问及我爱人的时候,她很平静地说:“你自己的事儿,你自己定,你愿意出去,我不反对”。
这一去就是十年,等到回国工作的时候,孩子已经上了大学,我的父亲也在这段时间里离开了我们。
苏丹是我们海外创业的第一个大项目,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实实在在的吃了不少苦头。
苏丹的自然环境很恶劣,社会依托也几乎为零。在野外经常能看到一米多长的蜥蜴横穿公路,还能随意看到路边的水草里一群群水獭在里面张望。可以看到像老鹰一样的大黑鸟快速地从天空俯冲下来抓起一条蛇。这鸟甚至能俯冲下来从我们的碗中抢肉吃。
更可怕的是热带疾病,防不胜防,一旦得上又缺医少药,大家的健康乃至生命都受到很大的威胁。
苏丹6月到11月洪水泛滥,地势低的地方都会变成一片汪洋,洪涝灾害特别多,毒蛇也很多,野外它们经常和电缆线缠在一起,稍不小心就有可能被咬伤。
12月到来年5月旱季的时候,干燥无比,地都会裂出口子。沙尘暴很厉害,总是强风带着尘土像一堵几百米高的墙从远处平移过来,速度特快,每秒十几米,排山倒海的气势。
我们接管苏丹6区项目伊始,由于过去几年没有正常作业,油田现场遗留下来的材料分布在方圆上百公里的四个存放地点,根本就不能称其为库房,就是一个个露天的场地,大部分材料裸露堆放,围栏封闭不严,牛和羊经常在里面溜达。
筹建前线库房便成了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在苏丹油田没有库房任何作业都无法开展。
这时候我们生活的配套设施都没到位,连生存最基本的水电都没有。但是同事们没有退缩,我选了两个最优秀的同志去了前线。
这个地方当时人烟稀少,雇不了几个当地员工。面对这么一个烂摊子,他们既要开辟新的库房场地,自己动手搭料棚;还要去各地查清库存,进行筛检和搬运。
这两个兄弟白天工作时裸露的地方都被晒得脱了几层皮,好多关节处由于干活出汗而磨得发了炎。另外,由于长期蚊虫叮咬和疲劳过度,这两个同志都感染了马来热。
苏丹项目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发扬了“先生产后生活”的精神,如今时代不同了,那种艰苦是无法复制了,但正是这种磨练,造就了新一代的海外精英,当年的两个小伙,其中一位现在已成长为海外项目的总经理。
当时在喀土穆,工作压力非常大,只要上了项目都是一周工作七天,从早上一直干到深夜。早期到苏丹创业的人每天主要的业余活动,就是在楼顶的那片二三百平米的空地上锻炼。
人多的时候,就会分成几排,交叉着走。还有的人一言不发,沿着边缘一圈一圈地跑。很多苏丹人看到后就以为这是中国人的某种祈祷仪式。
就是在这种环境里,我们和其他的伙伴、当地员工们一起拼搏奋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工作业绩。
年5月,中国石油海外第一个千万吨级大油田苏丹正式投产,用时仅11个月。
年8月30日,苏丹第一船原油装船出口,苏丹由原油进口国变为出口国。
年5月16日,用不到两年时间,在苏丹建成的中国石油海外第一座炼油厂喀土穆炼厂,被誉为“非洲大陆上的一颗明珠”。至此,苏丹上中下游一体化油气产业链已具雏形。
年7月,苏丹6区进入商业开采阶段。
年7月,苏丹37区投产,成为海外第二个千万吨级大油田。然而,近些年来,苏丹却陷入了越来越频繁的战乱和武装冲突之中,投资环境发生巨变,苏丹业务进入“二次创业”阶段。
武装冲突造成油田设施损毁严重、工程服务队伍大批撤离、许多当地雇员为躲避战乱离岗、物资匮乏、交通瘫痪。
年,我快退休了,我总觉得自己职业生涯的句号要落在海外,画在一个有意义的地方才圆满。
就在大批人员撤离的时候,我第三次奔赴南苏丹,开始经历战火中的苏丹项目“二次创业”的艰辛,体验中石油海外员工的执着和坚强。
下面讲述一个南苏丹阿达尔油田遇到袭击的真实事件。
那一次,我们的监督刚刚入睡,就被一阵急促的对讲机叫醒。营地经理急促地报告:油田附近有紧急情况,要求员工立即转移。
不到5分钟,营地的中外方员工都集中到停车场,准备从预先开通的西门转移。正在清点人数的时候,营地东侧几十米处突然响起枪声。营地经理立刻大喊:“趴下!趴下!”
枪声瞬间猛烈起来,子弹打在附近的营房上发出“嘭嘭”的声音和汽车轮胎被打爆所发出的“嘶嘶”声让大家担心会有人中枪!10多分钟后枪声渐渐稀疏。有人准备站起身跑离,监督急得大喊:“别动,趴下,再等等!”话音未落,枪声再次大作。
又过了10多分钟,枪声再一次稀疏和渐远,大家听从指挥,按照防恐培训的要求,匐匍前进,一直爬过营房,沿着演练过多次的道路,听着依旧噼里啪啦的枪声,闻着空中弥漫的火药味,摸黑前进,弯腰跑到转输站的集合点。
经历战火后,大家要像往常一样给家人报平安,说的话跟以前都一样:“放心吧,这儿一切正常、平安。”
作为一个老海外,我为能够参与那段创业时光感到自豪,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将会伴随我的一生。
作者系中国石油海外勘探开发公司退休员工庞裕民
本文原载于海外油气合作(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治疗的好卡介苗接种后会出现什么反应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uguohua.com/gtmjj/13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