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2 17:09:27 点击数: 次
“对于在苏丹将要面临的困难,我毫不畏惧,因为祖国是我强大的后盾!我一定不辱使命,完成任务,将心中大爱奉献给苏丹人民!”年9月26日,第31批援苏丹中国医疗队队员、医院副院长刘强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国虽有界,医者无疆。陕西作为全国首个医疗援助苏丹的省份,于年4月派出第一批医疗队;在我国与马拉维建交后,陕西又作为全国首个援助马拉维的省份,于年6月派出第一批医疗队。陕西是较早承担国家援外医疗任务的省份之一,53年来,陕西省共向苏丹及马拉维派遣医疗队48批人次,向瓦努阿图派遣援外医疗队6批45人次,开展苏丹“光明行”和马拉维“妇幼健康工程”等短期援助项目,以及苏丹医院合作机制项目。截至年7月底,陕西援外医疗队在苏丹、马拉维累计诊治门诊患者.06万人次,救治住院患者45.94万人次,实施手术25.34万例。半个多世纪以来,陕西医疗队跨越千里,克服重重困难,用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为非洲人民送去生命的希望与温暖。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他们既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也是传递情谊的友好使者,他们的身影,成为中非友谊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跨越千里远赴他乡为众生年8月,医院的刘强作为中国第31批援苏丹医疗队中的一员,踏上了前往苏丹的征途。初到苏丹首都喀土穆,眼前的景象超乎他的想象。高楼稀少,到处是矮小简陋的房屋;街道上,老旧的出租车和驴拉车并存,显得格外萧条。更令人难以适应的是炎热的天气和频繁的停电,这些都给医疗队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面对这些困难,刘强从未退缩。“中国在苏丹的援助工作已历经半个世纪,五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援外医疗队员坚守岗位。甚至在五十年之前,许多前辈们的生活条件比我更为艰苦,他们能够坚持,我又有何理由不能坚持呢。”刘强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更加坚定了要在这里发光发热的决心。他和队员们一起,努力调整心态,积极适应环境,迅速投入到紧张且艰巨的医疗工作中去。对于缺医少药的困境,刘强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医术,通过手法复位、钢丝固定等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成功治疗了多例骨折患者。在苏丹工作期间,医院、医院和医院医院工作。由于当地医疗设施不完善,为了确保手术尽量在无菌环境下开展,手术室内不能开风扇,刘强时常顶着四五十摄氏度的高温做手术。在完成一台手术之后,脱下手术衣的那一刻,刘强才能感受到些许凉爽,原来,汗水早已浸透他的衣服。“我们不能因为遇到困难、条件受限或诸多不便,就放弃我们的工作,毕竟病人始终需要得到救治。”由于苏丹的交通不便,刘强时常会因许多辗转而来的病人而临时安排手术,忙起来的时候,不仅顾不上吃饭,做完手术后的刘强甚至会因长时间的劳累,只能手扶着腰一跛一跛地走回宿舍。面对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刘强却没有退缩。在他看来,每位患者对其生命的托付都令他感到责任重大,唯有尽快为他们解除病痛,使患者早日归家,才是对这份信任的最佳回应。有一次,刘强正在进行一台手术的收尾工作,突然接到急诊科紧急求救。他迅速处理完手头的工作,未及换下手术衣便直奔急诊科。抵达后,刘强发现患者的下肢皮肤大面积缺损,且伴随足踝粉碎性骨折,情况十分危急。面对医疗资源有限的挑战,刘强冷静应对。他首先指挥团队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补液输血以维持生命体征。随后,他详细审视了患者的X光片,发现足部有多达五处骨折,但手术设备仅有两根钢针可用。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刘强创造性地利用这两根钢针,将它们精心剪裁成多段,成功固定了五处骨折。同时,他还借助外固定架稳定了小腿骨折,并妥善处理了皮肤伤口。手术完成后,患者的肢体得以保全,这一结果让在场的医疗团队成员和苏丹民众都感到惊喜和欣慰。当刘强推着患者走出手术室时,门外聚集的苏丹百姓欢呼雀跃,表达了对中国医生的深深敬意和感激之情。那一刻,刘强也被眼前的场景深深触动,作为医者,他享受到了成功治疗患者的喜悦。“我们每一个援外队员都尽自己所能,利用所有可行的资源和条件,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各种困难,以满足当地居民在医疗和疾病治疗方面的需求。我觉得我们做的这一切太有意义了。”刘强说。刘强在他的援非日记中写道,在他所处医院中,每天都有许多门诊患者前来就诊,靠的就是老百姓的口口相传和好评,而努力治好每一名患者是医疗队延续这种信任的血脉,是中国医疗队、中国医生良好的形象深深植根在苏丹百姓心里的根基。两年的援苏丹经历让刘强深刻体会到了中非友谊的深厚和珍贵。他亲身见证了中国医疗队在苏丹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也感受到了当地百姓对中国医生的尊敬与感激。在他看来,这段经历不仅是一次职业生涯的历练和成长,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升华。如今,刘强已经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但他与苏丹人民结下的深厚情谊却永远留在了他的心中。他表示,“我依旧期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再次踏上苏丹这片热土,尽己所能为当地人民贡献更多力量,履行一位医生应尽的职责。”不辱使命医者仁爱谱赞歌年10月,来自西安医院的郭永作为队长,带领第34批援非医疗队踏上了前往苏丹的征程。初抵苏丹,干燥炎热、紫外线强,气候环境的恶劣让队员们备受煎熬。语言交流的障碍,如同横亘在医疗工作前的巨石。而当地医疗条件的欠缺,更是给医疗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然而,郭永并未被这些困难所吓倒。作为队长,她挺身而出,对医疗队进行了整体的统筹协调。“作为队长,平平安安地把队员带出去,再平平安安地带回来,我的任务就算完成了。”这是郭永的心声,也是她一直坚守的信念。为了保障医疗队人身财产安全,她制定了点名制和夜查房制;为了防止传染性疾病,她带领大家清污水、灭蚊虫……在她的精心照料下,队员们在苏丹期间无一人感染疟疾及其他传染病,这是令她最为骄傲的事。郭永不仅
转载请注明:
http://www.douguohua.com/gtmwh/2686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