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土穆

法兰西第二帝国第二期

发布时间:2023/4/20 11:45:41   点击数:

第二次鸦片战争

内忧外患的清朝

(一)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与清朝签署《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以后调整对华政策,即由军事进攻逐步转向依据条约以“和平”手段来攫取中国经济利益为重点。与此同时清朝中央政府内部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一直由坚持对外主和派人物起主导作用,所以在鸦片战争后最初6年里清朝同西方国家的关系基本上是一种“相安无事”的局面。但从道光二十七年(年)起中英之间又出现新的争端,关系再度恶化。此次导致中英形成争端的第一个问题是英国人在广州入城之争,英方对华提出这个问题最早始于道光二十三年(),是年十月参加中英《虎门条约》谈判的英方全权代表璞鼎查向清朝负责谈判事务的钦差大臣耆英提出,要求清廷允许已经居住在广州城外的英国商民入居城内。英方提出这一要求的依据是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款,但实际上该条约所载条文内容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并且大英国君主派邑。从上述中文条款看清廷同意人居城邑的是英国驻华领事,而普通的英国移民只能居住于中国五处港口,没有人居城内的权利。显然英方是在蓄意引申《南京条约》的条款,以此争取额外的利益。清廷当然知道英方的用意,是年底恰好为清朝向英国缴纳最后一笔鸦片战争赔款,按照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交清赔款后英国应将其占领的浙江舟山群岛归还中国。德庇时以全面履行中英《南京条约》为借口,将人居广州城与归还舟山联系到一起,声称如不允许英人人居广州城,英国就不归还舟山群岛。两广总督耆英通过暗中活动,承诺两年后让英人进城,从而再次取得英方对其处境的“理解”,同意“暂缓入城”。但清廷也为此付出代价,被迫做出进一步的让步,同意在翌年四月中英签署的英军《退还舟山条约》中正式写明:“进粤城之议中国大宪奉皇帝谕旨,可以经久相关,方为妥协等因。故议定,一俟时行愈臻妥协,再准英人入城;然此一款,断不可废止矣”。这一条款第一次肯定英国人的入城权利。

(二)道光二十八年(8)原英国新加坡总督文翰接任香港总督兼驻华公使,上任后照会接替者英任两广总督的徐广缙,要求清延按先期承诺允准英人入城。但徐广缙不顾前此耆英的许诺,对英人入城要求给予拒绝。英方惟恐强行入城难以获得实际利益,并可能酿成激烈冲突,而当时又忙于欧洲战争,一时难以抽出大规模兵力来华组织新的战争。遂决定采取迁回策略,暂时搁置入城要求,去争取其他方面的利益。但英方声称两国之间将来无论发生任何对中国不利的事件,其过失都在中国政府方面。不谙时事的徐广缙等人根本不清楚英方的战略构想,将其在入城问题上的暂时退却错误地视为自己的一次重大胜利,道光帝还下令将上海、天津和南京三地督抚、道台官员拥有的外事处理权一并移交给两广总督和广东巡抚。道光帝对徐广缙、叶名琛的奖赏和国家外事权向广东集中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徐广缙等素有虚骄意识的清朝官员的盲目排外的情绪,减弱外交政策上的弹性,表现出清朝的对外政策又从缓和为主急剧向强硬转变。英方迁回战略的实施和清朝对外政策重新转为盲目强硬,预示着中英之间的对抗将更为激烈。咸丰四年()三月英国驻华公使包令会同美国驻华公使麦莲和法国公使布尔布隆一起来到广州求与督叶名琛会见谈判“修约”,所谓“修约”就是要修改道光二十二年(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英国公使带头提出这一要求的“依据”是在道光二十四年中法《黄埔条约》第三十五款中有日后大法兰西皇上若有应行更易之处当就互换章程,年用核计满十二年之数方可与中国再行筹议的规定,另在同年签订的中美《望厦条约》中亦有类似条文。英方认为虽中英《南京条约》《虎门条约》中设有这样的字样,但英国援引《虎门条约》中规定的清朝将来设有新恩施及各国,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片面最惠国待遇),认为英国可以自动获得这一权利。英方凭借这一“依据”认为到咸丰四年中英《南京条约》已经签署12年,理应进行修改。

(三)这是英国制造的又一个侵略借口,因为虽然《虎门条约》中有“一体均沾”条款,但《虎门条约》系通商条约规定定为两国通商时给予英方的一种特殊经济待遇,果修易协定过程中清朝又给对方新的优惠。英国据此向中国提出同样的要求,似有不平等条约的法理遵循。而《南京条约》属于双边政治性和约,非一般性的通商条约,并且无修改约定,所以英方要求按“十二年修改”原则重修《南京条约》是明显站不住脚的。本来当中英签署的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和随后的《虎门条约》正式生效后英方已经获得期待已久的进入中国通商口岸开展商业贸易的特权,中国的商品市场在事实上已被英国打开。道光二十五年(5)英国输华商货年度总值已由道光二十二年的英镑增加到英镑,然而从道光二十六年起英国对华商品输出的势头就开始由逐年上升转为渐次下降,咸丰四年()英国输华商品额几乎"只有年十七分之十”。这种状况大大出乎英方的预料,当时英国每年输往印度的商货总值为万英镑,而中国人口高于印度倍,所以英国人估计年输华商品额应是输往印度商货值的2倍至倍。英国打开中国商品市场的这一光辉灿烂的梦幻,怎么就变成如此贫瘠的现实呢?英国工商业团体就此进行调查研究后最终得出三点原因,由于英国大量向中国倾销印度鸦片使中国大部分白银为鸦片所吸收,导致中国缺乏购买其他工业品的支付能力;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来商品仍具有特别强大的抵制作用;英方不顾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向中国输人诸如钢琴、刀叉厨具等商品,这些商品因没有消费市场而造成大量积压。从英国资本家的角度来说第一个原因是无法解决的,因为放弃对中国的鸦片贸易的话英国就失去一项难以替代的财源,所以不仅不能放弃,而且还要使之合法化。第三个原因是英国商品输出的品种选择问题,自身就能调整,虽然容易解决但对扭转整体贸易形势影响不大。因此英国方面认为改变中英贸易形势的核心是解决第二个原因,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通过“修约”来迫使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所以在包令等人所提出的四项修约要求中把扩大开放中国商品市场一项放在突出位置。

(四)几乎就在中国朝野上下相庆广州反人城斗争“胜利”的同时,英国即开始谋划向清朝提出新的更为苛刻的要求。道光三十年冬广西爆发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列强认为这是加紧从中国攫取利益的大好时机。起义的迅速发展加上起义者信奉的拜上帝教的教义部分来自西方的基督教,使西方殖民者产生绕开刚上台即持更为强硬外交路线的清朝咸丰帝和政府,利用与起义者的“合作”来获取经济利益的幻想,于是西方殖民者便推迟向清廷提出要求,全力开辟各种渠道对太平军进行渗透以争取太平军的“合作”。年4月和12月英国公使文翰和法国公使布尔布隆分别乘兵舰访问过天京,西方列强与清朝正在打和拉的阶段还不曾找到侵略中国的走狗,而太平天国革命方兴未艾也不得不采取等待一些时候的政策伪装中立,以与太平天国周旋。咸丰四年西方殖民者在历经数次活动毫无收效之后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是徒劳的,根本不能从太平军的胜利中捞到什么油水,这样以英国为首的西方殖民者又回过头来再向清廷提出他们蓄谋已久的侵略要求。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广东民间排外活动时有发生,当时两广总督兼五口通商大臣叶名琛采取默许态度,对一切外国的投诉均置之不理。年至6年间爆发奥斯曼帝国、英国、法国与俄罗斯帝国之间的克里米亚战争,5年9月8日英法联军在围攻49日后占领塞瓦斯托波尔,在整场战争中俄军战败。6年月0日奥斯曼帝国、俄罗斯帝国、撒丁王国、法国、英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签署巴黎条约,正式结束克里米亚战争。奥地利交还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的宗主权予奥斯曼帝国,俄罗斯放弃所有占领地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领域被保证,黑海内不得驻军。沙俄战败因而转向东方发展,企图用侵略中国来弥补损失,英、法获胜得以调出较多的兵力转向中国,美国则积极向外扩张采取与英、法勾结侵略中国的政策。7年印度发生民族大起义,失败后印度彻底沦为英国殖民地,看到英国在东方成功的法国也开始谋求在印度支那建立殖民地。

亚罗号事件

(一)咸丰六年(6年)10月英殖民主义者利用“亚罗号事件”制造战争借口,“亚罗号”是一艘中国船,曾为走私方便在香港英国当局注册,但是已过期。10月8日广东水师在“亚罗号”上逮捕几名海盗和有嫌疑的水手,按道理这纯系中国内政,与英国毫不相干。但是英国驻广州代理领事巴夏礼在英国驻华公使、香港总督包令的指使下致函清两广总督叶名琛,称“亚罗号”是英国船,捏造中国兵曾侮辱悬挂在船上的英国国旗,要求送还被捕者,赔礼道歉。叶名琛据理力争、态度强硬,而且不赔偿、不道歉,只答应放人。6年10月2日英军开始行动,三天之内连占虎门口内各炮台。27日英舰炮轰广州城,29日英军攻入城内抢掠广州督署后退出。12月洋行夷馆被毁,尽成灰烬。

(二)亚罗号事件是近代英国践踏中国主权和损害中国管辖权事件,6年10月8日广东水师逮捕窝藏在中国商船“亚罗”号上的2名中国海盗和10名有嫌疑的中国水手。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借口该船曾在香港注册,硬说其为英国船,无理要求两广总督叶名琛立即释放被捕人犯并向英道歉。而实际情况是执照于6年9月27日已期满失效,该船被捕获前已有6天没有挂英国旗,“亚罗号事件”成为英国政府蓄意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不久一艘自广州开往香港的英国邮船遭劫,7年1月英军焚烧洋行附近民宅数千家,后因兵力不足为等待援军而退出珠江内河。

马神甫事件

(一)为了扩大侵略战争的英国政府于咸丰七年(7年)月任命前加拿大总督额尔金为全权代表,率领一支海陆军来到中国,同时向法国政府提出联合出兵的要求。此前法国正以“马神甫事件”向清政府交涉,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是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之一。年(清咸丰三年)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潜入中国广西西林县,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6年(清咸丰六年)西林知县张鸣凤根据村民控呈,调查据实后将马赖及不法教徒共26人逮捕归案,依法判处马赖及不法教徒2人死刑,其余分别论罪处罚。法国政府以此为借口挑起侵华战争,于7年联合英国出兵侵华。在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中都有关于允许外国人在五口传教、中国官吏对外国传教士一体保护的规定,法国迫使清政府于6年2月20日(道光二十六年正月二十五日)明诏弛禁传教,并发还康熙年间封闭的天主教堂址等。但清廷的诏谕中同样保留对外国传教士及中国教徒的某些限制,即其有借教为恶及招集远乡之人勾结煽诱,或别教匪徒假托天主教之名借端滋事,一切作奸犯科应得罪名俱照定例办理。仍照现定章程外国人概不准赴内地传教以示区别,然而披着宗教外衣的外国传教士不顾条约规定,公然无视清政府的法令,屡屡潜赴内地传教,更在外国领事裁判权制度的庇护下假传教之名行不法之实。

(二)年(咸丰三年)法国巴黎外国宣道会传教士马赖由广州非法潜入贵州,再由贵州天主教会派遣,偕其助手和中国信徒白小满和曹贵,潜赴广西西林县传教。他们到西林后广收无赖匪棍入教,包庇教民横行乡里、抢掠烧杀、胡作非为而激起民愤。5年夏天西林乡民将马赖告至县衙,西林知县黄德明慑于公愤,派兵勇将马赖带至县署劝其离境。马赖离开西林不数月,又于改年冬天再度窜入西林。而此时西林县知县已由张鸣凤接任,他一改前任知县迁就曲护的做法,对不法教徒严加惩处而处死多人,并据朝廷法令限令马赖离境,但马赖未加理睬。6年2月24日马赖与其25名中国教徒同时被捕,月5日西林县当局在审讯后将马赖、白小满、曹贵处死,是为“马神甫事件”,又称“广西西林教案”。法国以“为保护天主教而战”为由借口该事件于次年联合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结束后英法迫使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进一步破坏中国的主权,加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张鸣凤被革职充军,此后在西林神甫见官高一级,并用中国的赔款修筑定安教堂。

(三)咸丰三年()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6)非法潜入中国广西西林县,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吸收地痞流氓入教,勾结当地官府和土豪欺压人民、无恶不作。并纵容包庇教徒马子农、林八等无故在乡间起衅,进行抢掳烧杀、肇事多起。他们作恶多端,而又逍遥法外长达年之久,激起当地人民极大愤慨,上控省大吏。六年一月二十四日(2月29日)新任西林知县张鸣凤根据村民控呈,调查据实后将马赖及不法教徒共26人逮捕归案,依法判处马赖及不法教徒2人死刑,其余分别论罪处罚。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即路易·波拿巴)及其政府为了进一步取得天主教的支持,巩固军事独裁及扩大资产阶级的海外权益,遂抓住这个事件借口挑起侵华战争。八月二十九日法国通知英国政府准备派一支法国远征军到中国,次年联合英国出兵侵华。6年英国借口广东水师在广州黄埔捕捉中国船“亚罗”号上的海盗派兵进攻广州,法国借口法籍天主教神甫马赖在广西西林被杀亦出兵入侵中国。

广州城战役

(一)7年12月英法侵略军五千六百余人(其中法军一千人)在珠江口集结准备大举进攻,美国公使列威廉和俄国公使普提雅廷也到达香港与英、法合谋侵华。12月12日额尔金、葛罗分别对叶名琛发出以10日为限的通牒,此时清政府正全力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加上“饷糈艰难”对外国侵略者采取“息兵为要”的方针,叶名琛忠实执行清政府的政策不事战守。12月28日英法联军炮击广州并登陆攻城,都统来存、千总邓安邦等率兵顽强抵御,但结果是次日失守。广东巡抚柏贵、广州将军穆克德讷投降,并在以巴夏礼为首的“联军委员会”的监督下继续担任原职供敌驱使。叶名琛被俘,后解往印度加尔各答。侵略军占领广州期间当地人民进行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广州附近义民在佛山镇成立团练局,集合数万人御侮杀敌,香港、澳门等地区的爱国志士也纷纷罢工以示抗议。8年月四国公使同往上海,两江总督何桂清要求他们返回广东,四国公使却决定集结军舰北上天津,4月中旬抵达白河口。广州城战役是英法联军入侵广州的战役,当时英国以南京条约到期为由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但不被接受,英法利用亚罗号事件和西林教案武力攻占广州。广州城战役中两广总督叶名琛误信英国一连串的行动只是求和,而且上奏北京的文书称大败英军,所以清朝中央不知道广州已经开战,直到广州陷落才开始备战。在两广总督以不战、不和、不守的态度下各炮台撤防被联军夺占,战事只持续数天广州便陷落。

(二)2年清朝于鸦片战争中战败后和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和《中英五口通商章程》确定五口通商的原则和具体事宜,4年清政府设立五口通商大臣驻广州,由两广总督加钦差大臣头衔兼任。由于当时清朝认定与外国(当时被清朝称为蛮夷)的关系仅限于五口通商,因此五口通商大臣除掌管通商事务外,也负责对英法美等国的外交事务。年英国外交大臣克拉兰敦训令新任英国公使宝宁以南京条约到期为由要求修约,即修正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和年中英虎门条约,并知会美、法、俄希望共同要求修约。年4月25日宝宁向两广总督叶名琛发出照会,正式提出修约。但叶名琛兼任五口通商大臣后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既不害怕外国公使的外交威吓,又力避发生冲突,于是拒绝提出的所有要求。包括推托避见西方外交官、送来的文书最快答复一律拒绝也拒绝宝宁提出的各种具体要求,由于英军曾在年4月2日派军舰威吓致使两广总督耆英屈服,答应两年后进入广州城的要求。8年随着下任总督徐广缙的到任让叶名琛也擢升巡抚,两人决意抵制英国人入城,于是在9年4月6日在广州集结大量官军和练勇,一时情况紧张。但英国人为避免战祸暂时搁置入城要求,反英入城运动获得成功也因此清廷奖赏。6年2月叶被钦定为仁阁大学士续留广东,英国公使包令最终提出入广州督府商谈,叶名琛察觉英人入城的目的便要求在城外的仁信栈房会面但不获接受。

(三)6年10月8日一艘亚罗号的船只被广东水师查获,船上水手全被逮捕。英国广州领事巴夏礼声称英国旗被撕毁,有辱大英帝国之尊严,要求清朝政府放人、赔偿和道歉。叶名琛虽允诺放人但不道歉,10月10日答应先放9人,巴夏礼不收。双方的争执很快转向其他问题上,16日英国公使包令来函表示如不满足和约要求将要兴兵。10月21日巴夏礼限24小时内同意要求,叶名琛答应放出全部水手,但拒绝为扯下英国旗道歉。6年10月2日艘英舰驶过虎门攻占广东东郊的猎德炮台,叶名琛下令广东水师后撤,亦不准开炮还击。24日广东南郊凤凰岗炮台失陷,25日英军连连攻陷海珠炮台以及商馆一带,直逼广州城下。叶名琛中断贸易,调集乡勇团练制造声势。27日英军司令西摩尔照会,要求同意英人自由入城,叶不答。英军便每五到七分钟炮轰一次广州官署,官署士兵逃走,但叶名琛依旧镇静坐着,当日公告广州军民:“杀一英国人赏银三十元”。英军未达目的于28日炮轰广州城南之墙,29日下午英军人攻入广州城搜索叶名琛,冲入两广总督官署。但当日叶名琛已经暂避旧城巡抚衙门未能捉住,香港英军因兵力不足撤退,但持续炮轰广州。英国公使宝宁再度提出入广州城和总督商谈,叶名琛拒绝。躲入巡抚衙门的叶名琛不断贴出更重的赏格,号召市民乡勇杀夷夺船。英国邮轮“提斯特尔”号两次被中国小船所围,船员被杀十余名。12月广州市民四处烧洋行,广州十三行付之一炬,英军也焚毁数百家店铺民房。12月14日广州开战两个月后咸丰帝才收到叶名琛的奏折,其中声称清军两次大败英军,击毙击伤四百余。

(四)事件传到伦敦后英国政府一时陷入争论,德比伯爵在上议院提出谴责政府在华使用武力的提案,经过激烈辩论后以:遭到否决。理查德·考伯登在下议院再提相同议案,结果以26:获得通过。英相巴麦尊不久解散下议院重新大选,结果巴麦尊的自由派胜出,对华出兵成为既定政策。7年月20日英国政府任命额尔金为全权大使,刚好此时法国神父马赖非法闯入广西西林县传教被杀,法国驻华公使多次要求道歉赔偿也被拒绝,使法方迅速和英国结盟。7年4月法国政府任命葛罗特使,美国政府因国内黑奴问题对立暂无对华打算,另派威廉驻华公使与英法一致行动,同时间俄方加入形成四国的联合阵线。7年10月中旬英方代表和海军将领商讨,决定从中国华南攻打,北上展开外交攻势。俄使认为攻下广州清朝也不会屈服,唯有直攻天津、北京,但英法联军为使叶名琛就范,坚持攻打广州。额尔金、西摩尔上将和范斯特劳本茨事先商讨,两将肯定能拿下广州。11月英国政府控制印度混乱的局势得以派兵中国,联军集结英舰4艘和一万人的海陆军以及法舰10艘。

(五)7年12月10日得知广州已被封锁,叶名琛在城内公告要求市民躲藏,同时法方要求为马赖神父赔偿,得不到有效的答复,额尔金也同样。12月12日联军发出最后一通照会,附带要求三项:允许进入广州城;赔偿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的一切的损失;清朝政府派代表与英、法进行修约谈判。照会言明须在10天之内答应前两项,否则将要武力进攻广州。叶明琛还是认为英国技穷意在求和,12月14日照会额尔金和葛罗断然拒绝。过了12天英法来函通知已把事务移交军方,英海陆军总司令再函限广州清军两日之内退出90里外,叶名琛再拒。2天又过不见英法任何行动,12月27日叶名琛上奏多字予咸丰帝:英夷现已求和,计日准可通商.。乘此罪恶盈贯之际,适遇技穷力竭之余,一律斩断葛藤,以为一劳永逸之举。把节节失利的战事说成英人无计可施,只为通商求和。就在两广总督的隐瞒下咸丰帝信以为真,下谕:叶名琛既窥破底蕴,该夷伎俩已穷,俟续有照会,大局既可粗定。务将进城、赔货及更换条约各节,斩断葛藤,以为一劳永逸之举。12月28日清晨时分英法联军开始进攻,一支多人联军部队(法军人)连同20艘军舰迅速登陆逼近城下。联军密集的炮轰两广总督官府,清军士兵逃窜一空,叶名琛仍坐在衙府批阅文件。

(六)29日就在两天的炮击下广州官听被炸毁,上午时分城墙被攻破,下午2点战斗终止,联军以阵亡15人的代价宣告广州沦陷。这时逃难市民塞满城内街道,叶名琛不逃亡续留城中,对属下的和谈建议坚持不许英国人入城,只同意赏银子。8年1月5日占领广州数天后联军逐一搜查各个衙门,叶名琛尚在左副都统署的第五院,当联军还搜查第一院时家丁劝叶名琛逃亡,但叶名琛不肯。因此被联军发现擒获,叶名琛被俘,押至英舰送往印度加尔各答,不久死去。战后联军搜出一批档案和价值皮阿斯特的珍宝,1月7日广州将军穆克德纳和广东等高级官员联名向清帝上奏,报告广州失陷的消息,咸丰帝看到消息在奏折上批阅:览奏实深诧异。刚占领广州的联军商讨著如何进行下一步,为了恢复广州的秩序和民众骚扰英法总局成立。1月9日羁留观音山上的柏贵,被带回担任巡抚,名义上复职与英法总局共同治理广州但没有实权。也是西方殖民者第一个在中国的魁儡政权,一切事务由总局委员和驻广州领事巴夏礼控制。

(七)法国代表则认为发生在广州的事件应与北京分开,8年2月4日联军自行解除广州封锁重开贸易。四国代表约定月底齐聚上海,期间送达清朝的信函明确提到战争赔偿和马赖家属的公函,也提及外国政府有权在北京派代表开放通商口岸、修改关税、信仰自由,清朝政府意会战争已开,叶名琛被撤职由黄宗汉接替。咸丰帝下旨督办民团反攻英军,随着奏折团练数目的增加,进攻广州始终未发生。广州一直由联军控制,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广州陷落的消息不久传到上海,两江总督何桂清为免去战祸私自向英法领事谈判,提出上海地区照常贸易,上奏清朝获准。4月1日未见答复,联军北上天津直隶湾部属作战海军,不久进攻大沽口的战事爆发,联军与清军在广州西门的遭遇战。

(八)8年4月英、法、俄、美四国公使率舰陆续来到大沽口外,分别照会清政府要求六日内指派全权大臣谈判,俄、美的照会还表示愿意充当“调停人”。咸丰帝一面命令清军在天津、大沽设防,一面派直隶总督谭廷襄为钦差大臣前往大沽交涉,并把希望寄托在俄、美公使的所谓“调停”上。英、法侵略者并无谈判诚意,只是以此拖延加紧军事准备。8年5月20日英法联军炮轰大沽炮台,驻守各炮台的清军奋起还击与敌鏖战。但谭廷襄等毫无斗志弃守逃亡,加以炮台设施陈陋,孤立无援的大沽失陷。26日英法联军溯白河而上侵入天津城郊,并扬言要进攻北京,6月1日清政府慌忙另派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赶往天津议和,桂良等在英法侵略者威逼恫吓下分别与俄、英、法、美签订《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共五十六款,附约一款;《中法天津条约》共四十二款,附约六款。主要内容是:公使常驻北京;增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后定为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外籍传教士得以入内地自由传教;外人得以入内地游历、通商;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修改税则,减轻商船吨税;对英赔款银四百万两,对法赔款银二百万两。

(九)此外俄、美公使还利用“调停人”身份,以狡诈手段分别于1日、18日与清政府签订中俄《天津条约》十二款、中美《天津条约》三十款,攫取除赔款外与英、法所得几乎一样的侵略特权。中俄《天津条约》第九款还特别规定两国派员查勘以前未经定明边界,务将边界清理补入此次和约之内以便日后解决,从而为沙俄进一步掠夺中国领土埋下伏笔,同年沙皇俄国以武力迫使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瑷珲条约》。《天津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撤离天津沿海陆续南下,咸丰帝对条约内容感到忧恐,令桂良等在上海与英、法代表谈判通商章程时交涉修改《天津条约》,取消公使驻京、内地游历、内江通商等条款,并设法避免英、法到北京换约。11月桂良等与英、法、美代表分别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鸦片贸易合法化;海关对进出口货物照时价百抽五征税;洋货运销内地,只纳2.5%子口税,免征一切内地税;聘用英国人帮办海关税务。但是英、法不容修改《天津条约》的各项条款,并坚持要在北京换约。8年根据《天津条约》中的有关原则规定,英法美三国胁迫清政府分别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鸦片贸易合法化;商税率比年《五口通商章程及税则》降低,对一般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5%)抽税,货物转口运销除征2.5%的子口税外免征一切内地税。除鸦片、茶、丝的进出口税外其余商品进出口税率,按值百抽五的标准确定,洋货运销内地和内地土货出口,除一律按价征收2.5%的子口税以外,免征一切其他税项。鸦片以“洋药”的名义合法进口,税率为每百斤0两。各通商口岸税收统一办理,中国邀请外国人帮办。中英《天津条约》和中法《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海关税则》还规定因物价涨落等因素,每隔十年须对税则进行修改。

第一次大沽口之战

(一)广州城被夺后的8年4月英、法、美、俄四国使节到天津、大沽口外,4月24日四国使节会见清政府限期6天内派人谈判,否则将采取必要的手段。咸丰帝派出直隶总督谭廷襄赶赴交涉,不料英法公使以照会型式不符、无钦差大臣之权为由拒绝接见,至于英法方则因兵力未能集合完毕,延迟原本6天内的进攻。咸丰帝除了同意减少关税外对于四国的要求一律拒绝,也不准谭廷襄开战。在英法代表仍旧拒绝交涉的情况下谭廷襄改与美、俄代表交涉愿能协助谈和,但因困难的要求仍毫无结果,以为“外托恭顺之名,内挟要求之术”。谭廷襄要求开战,提出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全部关闭,停止贸易的策略。两广总督黄宗汉也提议速速克复广州,使英法等国震慑再出面开导。咸丰帝未批准以上提议并发出声明:“切不可因兵勇足恃,而先启起兵端。”仍旧命谭廷襄驳斥各国要求。8年5月18日英法代表与海陆军司令协商攻占大沽口,以天津做为目标随即派兵进攻。大沽位于海河出海口,沿河而上六十公里便是天津,作为京津两地的门户的大沽的军事意义非同寻常。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军在南岸修筑三座,在北岸兴筑一座长40米,进深26米、高5.6米的砖石炮台。两岸共驻军人,并配备00余门大炮。由于时任两广总督叶名琛谎报军情,英法联军已过上海咸丰帝方才得知,随即急忙下令加强大沽口守备,将驻军增至多人,所幸在联军赶来之前完成部署。

(二)清军汲取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被包抄的教训,呈交互式布阵。其中0人分驻南岸三座炮台,主炮台由总兵达年和游击德魁率部防守,左炮台由都司纳勒和等率部防守,右炮台由游击陈毅等率部防守。人护卫南岸后方,0人驻守北岸炮台并由游击沙春元率领,0人驻守北塘,另有多人分驻于家堡、新河等地,总防务由直隶总督谭廷襄负责。英、法、美等国舰船陆续驶抵大沽口外,截至5月19日共有战舰26艘、兵力人。联军舰艇在大沽口外海呈排列式布阵,当日傍晚联军16艘舰艇和20只舢板载海军陆战队人驶入拦江沙内待命而动。8年5月20日上午10时联军对清政府发出最后通牒限定2小时内交出大沽口被拒绝,两小时后英法联军舰队闯进大沽口,同时向南北两岸炮台实施炮击,并派出适宜在浅海作战的炮艇和舢板向陆地输送登陆部队。由于战前咸丰帝有令在先不得先行开炮,因此直到英法联军开炮轰击后南北各炮台才先后开始抵御。由于联军舰队多在清军火炮的射程之外,各炮台皆损失惨重。不久联军登陆舰艇陆续靠近,清军以火炮还击,击沉敌舢板4只并打伤联军人。法炮艇“霰弹”号遭到重创,艇长被打死,11人被打伤。不久口外的联军旗舰“斯莱尼”号及其主力舰只的大口径火炮猛烈轰击南北炮台,致使炮台顶盖、炮墙被轰毁,有的大炮被炸毁,守兵伤亡惨重。

(三)当联军陆战队逼进炮台附近时后路接应清军惊溃,炮台守兵孤军奋战,游击沙元春、都司陈毅、千总常荣恩、刘英魁等指挥战斗,最后奋战身死。清军南北防御陆续被攻陷,各炮台遂相继失守,至12时清军全线溃败。5月26日英法联军未遭遇抵抗就兵临天津城下,5月0日四国使节逼迫清政府派全权代表至天津谈判,否则将进军北京,经此一战极为震惊的清朝在6月1日派出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耆英(曾参与签订南京条约)赴天津与各国谈判。此战清军参战兵力为人,亡人,伤人;联军参战兵力为人,亡十人,伤人。咸丰帝打算用耆英进行斡旋,在奏折上朱批谕示耆英:进京瞻仰,可告以速将各条定议妥协,并将兵船退至拦江沙外,然后再议进京之事。中国以诚信待人,亦断无别意,惟各国向无进京之例。此次应行礼节,亦须彼此商定,按照中国礼节。至各夷进京,中国民人,亦必惊疑。更须先为晓谕,不能临时猝办,再进京之请。皆俄夷从中播弄,英、佛、米皆重利,从前并无此说。

(四)耆英谅已驰抵天津,即可往见英、佛(法国)、米(美国)三国,将所求之事。妥为酌定,如桂良、花沙纳所许,该夷犹未满意。著耆英再行允准几条,或者该夷因耆英于夷务情形熟悉,可消弭进京之请,则更稳妥。此时桂良等作为第一次准驳,留耆英在后,以为完全此事之人。津郡情形,甚属危急,不得不通融办理也,将此由六百里密谕知之。以为凭借过去与英方签约的经历必能成事,可英法联军早在占据广州后翻遍广州官府的档案,对当年南京条约的内幕一清二楚便多次刁难。耆英见不能成事,2天后私自回京。经过桂良、花沙纳的交涉终在8年6月1日签订《中俄天津条约》,6月18日签订《中美天津条约》。6月22日清朝在英公使额尔金进军北京的威胁下签订《中英天津条约》,6月27日与法国签订《中法天津条约》。

天津条约

(一)《天津条约》是清咸丰八年(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强迫清政府在天津分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主要包括《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和《中法天津条约》。6年英国借口广东水师在广州黄埔捕捉中国船“亚罗”号上的海盗派兵进攻广州,法国借口法籍天主教神甫马赖在广西西林被杀亦出兵入侵,7年英法组成联军攻陷广州。8年英法舰队在美俄两国支持下袭击大沽口,大沽炮台失陷后英法联军进犯天津,清政府派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俄、美、英、法各国代表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同年沙皇俄国以武力迫使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瑗珲条约》。天津条约是清咸丰八年(8)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强迫清政府在天津分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八年四月初八(5月20日)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溯白河而上进逼天津。直隶总督谭廷襄吓得魂飞魄散,主张彻底投降。十二日他向咸丰帝奏称:“统观事势,细察夷情”。不能战,不易守,而不得不抚。”十四日英法联军驶抵天津城下,英法公使通知清政府另派头品大臣二员速来津共议,否则先取天津,再攻北京,两日以内听候回音。

(二)十六日清政府急忙派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全权大臣驰往天津向英、法求和,十八日额尔金、葛罗乘炮艇抵天津,普提雅廷和列卫廉乘俄船“亚美利加”号同至。当即照会清政府,钦差大臣必须有“全权便宜行事”衔名,否则仍需进京。二十日清政府命桂良、花沙纳便宜行事,从权办理。二十三日前此两天赶到天津的桂良、花沙纳就和额尔金在城南海光寺初次会见,此后在谈判过程中额尔金和葛罗分别委派随员威妥玛、李泰国和马吉士办理实际交涉,以李泰国为主。他是上海海关的英籍职员,同中国官员曾有频繁接触,此次充当英法联军的中文翻译与谋士。在谈判过程中他以战胜国发言人自居恃强要挟、态度蛮横,对桂良、花沙纳耍尽威吓流氓手段。在谈判中最使清朝最高统治者头痛的是外国公使驻京、增开通商口岸、外国人得入内地游历传教等条款,因为这些将会影响到清朝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所以咸丰帝一再讨价还价、不肯让步。有时甚至想到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势须与之用武”,桂良、花沙纳对咸丰帝的苦衷虽然十分了解,但他们畏敌如虎。向咸丰帝奏称:“战之不可,战则必败”。由于此时清朝封建统治者最害怕的是太平天国起义而不是外国侵略者,因此在对外战争中所调动的兵力不是主力而是边远的军队,既然如此那么在英、法联军的胁迫下最终不得不屈服投降。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乘英法联军攻陷大沽、进逼津京之际,以调停为名诱迫清朝与自己签订不平等条约。8年6月1日(咸丰八年五月初三日)清朝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俄驻华公使普提雅廷在天津签订《中俄天津条约》12款,主要内容有:俄国在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南、琼州等7处口岸通商、停泊兵船,若别国在沿海增开口岸准俄国一体照办;俄国在原定中国陆路通商地点扩大贸易,对俄国商人我目及所带货物、本银多寡不加限制;俄国在中国各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俄国人享有领事裁判权;俄国东正教士人内地自由传教;中俄两国派员查勘从前未经定明边界;俄国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片面最惠国待遇指的是缔约国双方在通商、航海、关税、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相互给予的不低于现时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特权或豁免待遇,此种待遇称为“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为根据,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但清朝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得享受最惠国待遇,而清朝则无对等权利且是片面的。8年6月18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驻华公使利用英法联军攻陷大沽、进逼津京之机伪装调停,诱迫清政府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签订《中美天津条约》(又名《中美友好条约》)。《中美天津条约》0款。主要内容有:清政府倘准许其它国家公使驻京,应准美国一律照办;增开潮州(后改汕头)、台湾(台南)为通商口岸;耶稣教教主自由传教;确定领事裁判权;扩大片面最惠国待遇,即清政府给予其它国家的特权,无论关涉船只海面、通商贸易、政事交往等事情美国得“一体均沾”。

(四)《中英天津条约》又称《中英续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咸丰八年(8年)六月二十六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天津签订,共56款,附有《专条》。主要内容有:英国公使得驻北京,并在通商各口设领事官,增开牛庄、登州、台湾(台南)、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耶稣教、天主教教士得自由传教;英国人得往内地游历、通商;英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往来;中英两国派员在上海举行会议,修改关税税则;中国给英国赔款银万两;确定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亦称‘‘治外法权’’,指的是一国公民在侨居国成为民事、刑事诉讼被告时该国领事具有的按照本国法律,予以审判、定罪的权力。在中国近代西方列强根据强迫中国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获得这项特权,鸦片战争以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犯法的罪犯曾多次抵抗中国政府对他们的依法审理。8年6月27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后进逼天津,清政府即派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与法国全权代表葛罗今日签订城下之盟《中法天津条约》(原称《和约章程》)。共42款,另附《和约章程补遗》。主要内容有:法国公使驻北京,在通商各口设领事馆;增开琼州、潮州(后改汕头)、台湾(台南)、淡水、登州(后改烟台)、南京为通商口岸;天主教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法国人可在内地游历,可在通商口岸任意租地盖房,设立教堂、医院、学校、坟地、仓库等,中国地方官对破坏法人的中国人应予严惩;中国与各国议定的税则、关口税、吨税、过关税、出入口货税,法国都可“均沾”;法国兵船可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停泊;确定领事裁判权与片面最惠国待遇;中国给法国赔款银万两。

(五)8年11月8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钦差大臣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与英全权代表额尔金在上海签订《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作为《天津条约》的补充共十款,附有《海关税则》。主要内容有:海关聘用英人帮办税务;海关对进出口货一律按时价值百抽五征税;洋货运销内地或英商从内地收购土货出口,只纳子口税2.5%,不再纳厘金税;“洋药”(鸦片)准许进口贸易,每百斤纳进口税银0两。从此中国海关行政管理主要权力落入英国人手中长达半个世纪,罪恶的鸦片贸易正式合法化,中国的商业、手工业受到更为严重的打击,海关自主权的丧失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标志之一。英、法政府远不满足从《天津条约》攫取的种种特权,蓄意利用换约之机再次挑起战争。9年6月在拒绝桂良提出的在沪换约的建议后英国公使普鲁斯、法国公使布尔布隆和美国公使华若翰各率一支舰队到达大沽口外,企图以武力威慑清政府交换《天津条约》批准书。清政府以大沽设防,命直隶总督恒福照会英、法公使,指定他们由北塘登陆,经天津去北京换约,随员不得超过二十人并不得携带武器。英、法公使断然拒绝清政府的安排,坚持以舰队经大沽口溯白河进京。大沽一带防务自8年英、法舰队撤走后清政府即命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负责,6月25日英海军司令贺布亲率12艘军舰从拦江沙开往海口,下午时贺布下令英法联军进攻大沽炮台。清军在僧格林沁的指挥下英勇抵抗、发炮反击,战斗异常激烈。直隶提督史荣椿、大沽协副将龙汝元身先士卒,二人先后阵亡。由于清军火力充分、战术得当击沉击伤敌舰10艘,毙伤敌军近人,重伤英舰队司令何伯,英法联军惨遭失败,这也是鸦片战争以来清军唯一一次的胜利。同年8月美国公使华若翰伪装友好,由北塘进京返回北塘时与直隶总督恒福互换《天津条约》批准书,在此之前俄国代表已在北京换约。

第二次大沽口之战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法联军凭借其优势的海上力量接连攻陷中国沿海重镇,8年6月(咸丰八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美、俄等国签订《天津条约》,并约定第二年正式换约。《天津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对条约中的苛刻条款相当不满,咸丰帝认为“万难允准”,希望英、法等国能放弃这些条款。同时为防英、法舰队再次入侵的清政府任命蒙古亲王僧格林沁为钦差大臣,会同礼部尚书瑞麟组织大沽和京东防务。英、法等国政府对从《天津条约》获得的权益并不满足,认为应当借换约的机会再次挑起战争,向清政府索取更多的利益。9年6月前来换约的英、法公使拒绝按照清政府指定的路线前往北京,而是在舰队保护下直闯禁止外国船只进入的大沽口并拆毁中国军队布设的障碍,中国守军奋起还击,第二次大沽保卫战由此爆发。大沽炮台曾在第一次大沽保卫战中失守,《天津条约》订立后英法军队从天津撤走。受命筹备防务的僧格林沁立即整顿军队,添设大沽海口水师,并在第一次大沽之战被毁的炮台、营盘的废墟上新建防御设施。南北两岸各建炮台座,共安火炮60门,其中1斤大钢炮2门、万斤大钢炮9门、斤钢炮2门、西洋铁炮2门。所有炮台周围均坚筑堤墙,堤墙之外开挖壕沟、竖立木桩。又在海口设置三道拦河铁链、配置铁戗、安设木栅、连成巨筏,并加强伪装。为加强翼侧的防御在北塘地区整修炮台,火炮增至24门,对北塘以北的营城亦设兵防守。在天津以东0余里的双港附近新建炮台1座,安设1斤以下大小钢铁炮各81门,大大加强纵深防御。

(二)9年6月17日英、法联军舰队在侵华英军海军司令贺布少将率领下到达大沽口外后立即进行武装挑衅活动,贺布派康墨雷尔舰长和翻译孟甘越过拦江沙向清军投递信件,要求三日内开放一个入口以便公使溯河去天津。18日下午英舰8艘乘风潮之势直入白河内,乘夜暗曳倒拦江铁戗4架。6月20日英、法、美三国公使到达大沽口外,与先期到达的联军舰队会合。清政府为防备英、法联军重新夺取大沽炮台,要求英、法、美三国公使在大沽北部的北塘登陆,由清政府派兵保护进京换约。并且命令新任直隶总督恒福亲到北塘迎接英、法、美三国公使,又命令沿途地方官吏备办供应妄为照料,在北京正阳门外预备宽敞房屋三处作为三国公使的住处。然而英、法侵略者一口拒绝从北塘登陆,狂妄叫嚣:“定行接仗,不走北塘”,贺布加紧进行战争准备。他们原定6月24日发动进攻,由于美国公使要求等待美国舰队一同参加,决定把进攻发起的时间展延到25日。6月25日黎明英、法侵略军向大沽发起攻击,贺布亲率联军舰艇12艘(英国浅水蒸汽炮舰11艘,法国浅水蒸汽炮舰1艘)从拦江沙向海口开进。计划是炮舰冲过横江铁链,在炮台的上手占据有利阵位以便两面夹攻,然后在炮舰火力掩护下海军陆战队从正面登陆,迅速夺取炮台。

(三)下午2时联军舰队在完成开进任务后,贺布便以舰艇数艘排除水中障碍物开辟通路,其余军舰排列在旁进行挑衅。在此过程中守卫大沽炮台的中国官兵全部进行隐蔽和伪装,炮台上偃旗息鼓。一位参战的英国士兵曾这样回忆道:“所有炮台像怪物似地沉睡在沙岸上,听不到它们的一点声音,也看不到什么旗帜。”直隶总督恒福再次派遣官员拿照会劝说使节由北塘登陆换约,英、法侵略军拒绝接受照会。下午时海口第一道障碍物被拆毁,贺布立即令舰队向封锁海口的铁链逼进并炮击两岸炮台。然而就像变魔术似的,所有本来掩护着炮台大炮的草席都卷了起来,顷刻之间全部大炮一齐开火。守卫炮台的清军将士开始猛烈射击,利用敌舰受阻于水中障碍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扬火力,不久多艘联军军舰被击伤,贺布本人也负伤。下午4时包括旗舰在内的4艘联军军舰被击沉,其余参战的军舰也全部被击伤。联军见势不妙遂竖起白旗诈降,一旁的美国舰队司令达底那海军准将也急忙率舰队支援英法联军,经调整部署后继续向炮台攻击。下午5时身负重伤的贺布下达登陆命令,英、法海军陆战队千余人在英军勒蒙上校指挥下分乘帆船、舢板20余只,利用舰炮火力作掩护向海口南岸强行登陆,企图首先夺取南岸座炮台。侵略军登陆后一方面遭到炮台炮火杀伤,另一方面道路泥泞很难前进,同时遭到守军和由新河前来增援的满蒙骑兵的阻击被迫后撤。是夜英、法联军又继续进攻,清军在火弹照明下英勇抗击,又给敌以重大杀伤。激战一昼夜联军遭到彻底失败,残部一直溃逃到杭州湾。

(四)此次战役是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军队所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共击沉敌舰4艘、重创6艘(完全失去战斗力)、俘虏2艘,毙伤英军人、法军14人,俘虏英、美士兵各1人,英侵华舰队司令贺布受重伤。清军阵亡8人,直隶提督史荣椿、大沽协副将龙汝元在战斗中壮烈殉国。联军的失败在于轻敌,舰队司令贺布少将在闯入河口后就认为他已稳操胜券。僧格林沁也对这次战役作了较深入的评论:“该夷此次之败,率因骄傲欺敌。其意以为炮台营垒垂手可得,水战失利,继之步卒,是该夷不信中国敢于一战”。清军以有备击无备,在火炮射程内突然攻击,集中打击敌旗舰使其指挥失灵、陷入混乱,从而获得大胜。但由于清军没有航速快、火力强的近代舰艇,因此未能乘胜追击扩大战果,只好任其安然撤出战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在9年9月发表《新的对华战争》中对第二次大沽口保卫战以“英国人预先就决意要在规定的交换批准书日期以前就向中国寻衅,中国人抵抗英国人的武装远征队毫无疑义地也是有理的。中国人这种行动并没有破坏条约,而只是挫败英国人的入侵”的评论抨击英法的侵略行径,肯定僧格林沁指挥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张家湾之战

(一)张家湾之战是咸丰十年()八月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天津后向北京进犯,清廷派怕亲王载垣赴通州同英、法代表谈判。因英法两国索需苛重导致会谈破裂,清军将英使巴夏礼一行26人、法使1人扣押解往北京(10月8日释放)。英法联军即进攻京郊军事要隘张家湾,清军阻击后被迫撤退。9月18日侵略军占领张家湾,将该镇洗劫一空,同日通州失陷。年(清咸丰十年)8月英法联军进占天津后加紧进攻北京的准备,9月10日联军先头部队近0人向通州方向推进。时部署于通州地区的清军有万余人,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率马步队1.7万人驻张家湾(通州东南)至八里桥(通州西)一线阻击来犯之联军;礼部尚书瑞麟率京营人和副都统伊勒东阿所统马队0人守八里桥为僧格林沁军后援;署直隶提督成保率0人守通州;光禄寺卿胜保率京营人驻守京郊定福庄随时准备增援。18日联军先头部队推进到张家湾附近向清军阵地发起攻击,清军步队千人即行抗击。正当僧格林沁调派马队抄袭敌军时突遭联军火箭袭击,马匹惊骇后回头奔驰、冲动步队,马步兵自相践踏,向八里桥溃退。联军攻占张家湾,并乘胜占领通州城。

(二)21日上午联军五六千人分东、西、南三路向八里桥发起进攻,僧格林沁针对联军的进攻部署令胜保部迎战南路,瑞麟部抵御东路,僧格林沁部抗击西路之敌,并令马队实施正面反冲击。马队出击后遭据壕而守的联军炮火轰击和步兵密集火力的阻击导致伤亡甚众,最后被迫退却。随后胜保部与冲到八里桥的南路之敌肉搏拼杀,后因胜保受伤遂向北京退却。僧格林沁督率本部马队穿插冲杀于敌南路与西路之间,指挥步队顶住西路之敌的攻击,双方伤亡甚众。旋因联军西路一部抄袭僧格林沁军后路,僧格林沁遂撤队而逃,瑞麟部亦退往北京。中午联军占领八里桥及附近村庄,清军在张家湾、八里桥溃败后北京危急,咸丰帝于22日逃往承德。

八里桥之战

(一)年8月21日天津大沽失陷后僧格林沁统率蒙古马队七千、步兵万余名,从天津撤防退至通州、八里桥一带准备与英法联军进行野战。8月24日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城,8月1日咸丰帝急派大学士桂良为钦差大臣到达天津会同直隶总督恒福向英、法侵略者谈判乞和,9月7日当谈判破裂后联军决计进犯北京。9月19日英法联军对八里桥一带开始全面军事侦察,通过入华多年的传教士为辅助。英法联军通过侦察发现北京到通州运河沿岸部署大量清军,运河上有一座17世纪石料单孔桥即为八里桥,距京师8公里。僧格林沁在通州一带的军事部署是,由他统率马、步兵1.7万人驻扎在张家湾至八里桥一线,扼守通州至京师广渠门的大道。又命副都统伊勒东阿督带蒙古马队0人防守八里桥,另有0名察哈尔蒙古马队由总管那马善统带,防守马驹桥东南之采育以防敌军从马头西进绕道进犯京师。直隶提督成保率绿营兵0人防守通州,副都统胜保率京营人驻守齐化门以东至定福庄一带作为声援僧格林沁和护卫京师的后备部队。僧格林沁统率清军共计达万人,其中蒙古马队共1万人。年9月18日英、法联军先头部队自天津北犯,是日中午自河西逼近张家湾附近,并向张家湾的清军驻地发炮攻击。僧格林沁所部守军早已严阵以待,向敌阵勇猛冲锋。英、法联军为抵御彪悍的蒙古马队,以数百支康格列夫火箭齐射悍不畏死的蒙古勇士,蒙古骑兵马匹惊骇回奔,冲动后面的步队导致阵势混乱、纷纷后退。在清军失利的形势下僧格林沁立即率部退入八里桥以扼赴京道路,随后英法联军一举占领张家湾和通州城。

(二)通州僧格林沁所部退守八里桥后他和瑞麟商定全军分设南、东、西三路截击敌军,其中将1万名满蒙马队军部署在八里桥一带防守。八里桥东距通州八里,西距京城三十里,是由通州入北京城的咽喉要地。清军利用八里桥周围的灌木丛林在这里构筑土垒和战壕,准备和敌军在此决一死战,9月21日凌晨4时英法联军由骑兵在前开路向八里桥方向推进。凌晨5点半英法联军发出出发信号,雅曼率领法军两个炮兵连和参谋部兵员,科利诺率领法军一个炮兵连居中成为先头部队,英军居后。英法联军各有0人,共为人,投入战斗的清军共2.5万至万人。蒙托邦声称是清军首先发动进攻,清军骑兵面对英法联军排炮毫不畏惧,一批一批冲击。清军发现英法联军中法军和英军之间的空隙,趁机冲击进入,一度突破英法联军的防线。上午7时英法联军分东、西、南三路对八里桥清军阵地发起攻击,东路为雅曼指挥的法军第1旅,西路为格兰特直接指挥的英军南路担负着主攻八里桥的重任,是科林诺指挥的法军第2旅。此次作战以法军为主,由法国人孟托班担任总指挥。

(三)八里桥之战打响后清军马队即按原定部署立即由正面冲上前去,他们奋不顾身,齐声大呼杀敌。由于火枪装备有限就手持长矛、弓箭,凭着一腔热血迎击英法联军,企图冲乱和割裂英法联军的战斗队形。一部分骑兵冲至离敌人四五十米的地方,有的甚至冲到敌人的指挥部附近,激战1小时毙伤多人。但清军马队遭到据壕作战的联军步兵密集火力的阻击和敌炮榴霰弹的轰击而大量伤亡,战马因受惊而横冲直闯,几近不能成军,被迫在敌人火力的逼使下退却下来。随后南路的法军主力第2旅将大量的炮弹倾泻在八里桥上后给胜保部沉重打击,所部亡惨重。当法军第2旅的两个前锋连队冲到桥边时守卫石桥的清军士兵勇敢地冲出战壕与法军展开血刃战,后因胜保中弹受伤退下战阵,遂率军退至定福庄。当战斗打响以后僧格林沁才知晓主攻八里桥的是南路敌军,而不是西路敌军。为了弥补战前的决策失误的僧格林沁在胜保部与南路敌人战斗的同时,指挥马队穿插于敌人的南路与西路之间,企图分割敌人,尔后以步队配合胜保部包围南路敌人,歼灭敌人主力。由于胜保所部溃败导致僧格林沁的作战意图未能实现,遂与西路英军展开英勇激战,双方伤亡惨重。上午9时英军兵分两路,一部分继续与僧部对抗,一部分向于家围进攻,企图抄袭僧军后路。僧格林沁分兵无术,面临腹背受敌的险境,但他仍然“骑着马站在前面挥舞着黄旗表示挑战。八里桥之战从早上7时打到12时,战斗十分激烈,其中蒙古骑兵在战斗中表现得异常勇敢,冒着敌人的密集炮火多次冲向敌军阵营进行英勇的战斗。

(四)法国远征军中尉保罗·德拉格朗热对清军骑兵描述:“炮弹和子弹无法彻底消灭他们,骑兵们似乎是从灰烬中重生。他们如此顽强,以至于一时间会拼命地冲到距大炮只有0米远的地方。我们大炮持续和反复地排射,炮弹于他们的左右飞驰,他们在炮火中倒下了。”蒙托邦、科利诺、雅曼等部队采用刺刀、炮火持续攻击,布杰少校率领法军第旅夺取清军阵地中心村庄,雅曼率法军占领八里桥。英法联军开始采用大口径火炮射击拼死一战保卫八里桥的埋伏清军,最终占领八里桥,桥上清军尸横遍野。蒙托邦回忆:“八里桥成了这一天最动人的一幕,早晨还斗志昂扬的那些清军骑兵,现在都已消失得无踪影。这座桥是一种古老文明造就的伟大古迹,那些衣着华丽的骑兵在桥道上挥动旗帜,毫无掩护地以一种对我们的大炮和火炮无能为力的炮火作出反击。”据俄使伊格估计当时清军投入6万人,其中有万骑兵,损失0人(清朝自己估计为人)。法军死亡人、受伤17人,英军死亡2人、受伤29人。年9月21日英法联军自郭家坟向八里桥附近进攻,胜保、僧格林沁、瑞麟奉命迎击,激战半日后僧部溃退。胜保、瑞麟继续督军奋战,激战中胜保连中数弹而昏晕落马。最终清军战败,英法联军也遭受打击,战后胜保受咸丰美誉“忠勇性成,赤心报国”。

(五)八里桥之战是近代军队与封建军队的一次经典战役,英法联军在当时已经经历过拿破仑战争锤炼和克里米亚战争中的考验,兵员是义务兵役制加职业军官团。不仅装备的是配备刺刀的前膛燧发枪和滑膛炮,部分使用刚刚发明不久最新的线膛火炮和线膛步枪,使用的是空心方阵和三排阵列的战列步兵线等最新战术。而八旗军是以冷热兵器混用为主的步骑混合军队,绿营军装备的是少数进口和仿制的旧式滑膛枪和自制的本国鸟枪、抬枪、抬炮、劈山炮、和大刀、长矛等冷兵器。十九世纪欧洲的近代军队在面对世界各地的封建军队作战时有不少压倒性的胜利的,八里桥之战中清军伤亡上千,而一万人的英法联军只有十二人阵亡。指挥战斗的法军将领孟托班回国后被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封为“八里桥伯爵”,还让他当了参议员。法皇提议再给他年金五万法郎作为奖赏,但遭到多数议员的反对,议员们认为发生在八里桥的不过是“一场引人发笑的战斗”。说:“在整个战役期间我们只有十二个人被打死,不值得再给他那么高的奖赏!”

火烧圆明园

(一)英法联军进攻大沽惨败的消息传到欧洲,英、法统治阶级内部一片战争喧嚣,叫嚷要对中国实行大规模的报复占领京城。年2月英、法帝国主义当局分别再度任命额尔金和葛罗为全权代表,率领英军一万五千人、法军七千人扩大侵华战争。4月英法联军占领舟山,5、6月英侵略军占大连湾,法侵略军占烟台,英法联军封锁渤海湾,并以此作为进攻大沽口的前进基地。俄国公使伊格纳季耶夫和美国公使华若翰也于7月赶到渤海湾,再次以“调停人”为名配合英法侵华战争。清政府在大沽战役获胜后幻想就此与英法帝国主义罢兵言和,当英法军舰逼临大沽海口时咸丰帝还谕示僧格林沁、恒福不可“仍存先战后和”之意,以免“兵连祸结,迄无了期,总须以抚局为要”,并派恒福与英法使者谈判。前敌统帅僧格林沁则以为敌军不善陆战,因而专守大沽尽弃北塘防务,给敌以可乘之机,伊格纳季耶夫为英法提供北塘未设防的情报。年8月1日英法联军1人由北塘登陆进占天津,英法联军在北塘登陆中没有遇到任何抵抗。14日攻陷塘沽,水陆协同进攻大沽北岸炮台,守台清军在直隶提督乐善指挥下英勇抗击。但清政府本无抗战决心,咸丰帝命令僧格林沁离营撤退,清军遂逃离大沽,经天津退至通州(今北京市通州区)。年8月21日大沽失陷,侵略军长驱直入,24日占领天津,清政府急派桂良等到天津议和。英法提出除须全部接受《天津条约》外还要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增加赔款以及各带兵千人进京换约,清政府予以拒绝导致谈判破裂,侵略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清政府再派怡亲王载垣、兵部尚书穆荫取代桂良到通州南张家湾议和,由于双方争执不下导致谈判再次破裂,并掳去英国派往负责洽谈停火的谈判代表巴夏礼和士兵等9人。

(二)年9月18日英法侵略军攻陷通州,21日清军与英法联军在八里桥展开激战,统帅僧格林沁等率先逃走,清军全军覆没。9月22日咸丰帝等则以北狩为名携皇后、懿贵妃等离京逃往热河避暑山庄,10月1日联军从安定门攻入北京。联军发现清军将英法使节团多人虐待至死,遂决定报复中国之野蛮行为,教训清朝皇室以后不得蔑视英国和法国。10月18日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抢劫焚毁圆明园,英法联军在北京城郊抢掠烧杀近50天,京郊皇家园林如圆明园、清漪园、静明园(玉泉山)、静宜园(香山)、畅春园等均被付之一炬。清廷派奕訢为全权大臣议和,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联军洗劫和烧毁圆明园和静宜园,圆明园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00多名太监和宫女葬身火海。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对此给予强烈谴责,称之为“两个强盗的胜利”。10月24日25日英法联军以焚毁紫禁城作为威胁,迫使恭亲王奕訢分别与额尔金、葛罗交换《天津条约》批准书,并订立不平等的《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作为《天津条约》的补充。

(三)火烧圆明园在狭义上指焚烧圆明园,广义概念焚烧范围不仅只是圆明园一处,而是京西的皇家三山五园等,其焚毁的范围及程度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咸丰十年(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大火连烧天夜,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圆明园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有万件,上至中国先秦时期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现仅存建筑遗址,并建立圆明园遗址公园。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8年(年),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禛(后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多年的经营集中大批物力,役使无数能工巧匠,倾注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圆明园规模宏大,珍藏文物众多,建筑规格中西合璧,达到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巅峰。圆明园著名建筑西洋楼建筑群,大多是采用西方建筑式的规格来修建的。

(四)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强迫清朝政府签订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从中国攫取赔款、协定关税、开放五口通商、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许多特权,英国资产阶级以为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就可以把大量的商品倾销到中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的英、法、美等西方国家便以修约为名,企图压迫清政府给其新的侵略权益。年英国首先向中国提出要求修改已订的《南京条约》的有关条款,美国和法国也接踵而来,均遭到清政府的拒绝。英、美、法等殖民主义者掀起的修约交涉未能得逞就恼羞成怒,决定用发动新的侵华战争来实现其无理要求,6年再一次提出仍被拒绝。6年英国和法国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正式发起战争。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英法联军在占领广州后一路北上。8年英法联军打到天津城下,扬言进攻北京,清政府连忙派人议和。9年英法公使各率领一支舰队进京换约,清政府指定英法代表从天津北塘登陆进京,英法公使却依仗武力,率舰队蛮横闯入大沽口。驻守大沽口的清军开炮阻击,英法联军狼狈逃出大沽口。在通州谈判时双方使节因枝节问题发生剧烈争议,英国的无理要求被清政府拒绝,清政府将其一行9人扣押送往北京当做人质。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为了报复的英法联军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英军名义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年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

(五)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当时僧格林沁、瑞麟残部在城北一带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傍晚即闯至圆明园大宫门。此时在出入贤良门内有二十余名圆明园技勇太监同敌人接仗,他们遇难不恐、奋力直前,但终因寡不敌众致使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至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而死。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后立即协派英法委员各三人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法军司令孟托邦当天即函告法外务大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之物品。予行将以法国极罕见之物由阁下以奉献皇帝陛下(拿破仑三世),而藏之于法国博物院。”英国司令格兰特也立刻派军官竭力收集应属于英国人之物件。法英侵略军入园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诱惑力,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紧接着破坏开始,48小时里圆明园成了一场“有组织劫掠”的目标。士兵们砸碎花瓶和镜子,撕下画幅和卷轴,他们破开仓库抢夺丝绸,并用这些珍贵的织品包扎马匹。他们裹上皇后的凤袍,口袋里装满红宝石、蓝宝石、珍珠和水晶。鲁西记载道:“两天内我拿到价值万法郎的丝绸、珠宝、瓷器、铜器和雕塑”,这是一场令人错愕而迷幻的狂欢,就像是吸食大麻者的幻觉。”据参与的目击过劫掠现场的英法军官、牧师、记者描述: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纵情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他们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红蓝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有一处厢房里有堆积如山的高级绸缎,据说足够北京居民半数之用都被士兵们用大车运走。

(六)最后在10月18日英军指挥官、八世额尔金伯爵詹姆斯·卜鲁斯(他是恶名昭著的古希腊石雕收集者七世额尔金伯爵之子)下令将圆明园付之一炬,在其后的两天时间里士兵们被分派到各个宫殿、宝塔和其他建筑中放火。尤为惨重的损失是帝国的图书及档案馆(指文源阁——译者注),有一万零五百卷图书档案(包括有关中国历史、科技、哲学及艺术最为稀世及精美的著作)都在额尔金的大火中灰飞湮灭。由于不少楼阁由易燃的松木构筑,卷着松香的浓烟一连数日弥漫于北京北郊的天空。“再也没有一双眼睛能够见证另一个时代的艺术天赋和品位”,英军随军牧师罗伯特·麦吉这样写道,语气中毫无愧疚,“一个也不留,一栋房屋也不剩,让这里再无宫殿的痕迹吧。现在咱们回北京去,大功已告成。”事后据清室官员查奏,偌大的圆明三园内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阁及庙宇、官门、值房等建筑幸存,但门窗多有不齐,室内陈设、几案均尽遭劫掠,与此同时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和玉泉山静明园的部分建筑也遭到焚毁。据有关材料记载10月18日英国侵略军烧毁安佑宫时因他们来得突然,主事太监又反锁着安佑宫的大门,所以当时有太监、宫女、工匠等共00人被活活烧死在安佑宫。圆明园陷入一片火海的时候额尔金得意妄行地宣称:“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放火的主使者把这种行径看作不起的业绩,而全世界的正直人们却为这野蛮的罪行所激怒。圆明园还在熊熊燃烧之时奉命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奕訢就全部承诺侵略者的一切条件,不久即分别与英、法、俄诸国交换《天津条约》文本签订《北京条约》。这样帝国主义列强霸占中国的九龙半岛和北部的大片领土,勒索去万两白银的巨额军费赔款。

(七)圆明园被毁后仍为皇家禁园,同治年间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下曾试图择要重修。当时拟修范围为20余处共多间殿宇,主要集中在圆明园前朝区、后湖区和西部、北部一带以及万春园宫门区、敷春堂口清夏堂等处。但开工不到10个月因财力枯竭被迫停修,此后慈禧太后虽然修了颐和园,但并未完全放弃修复圆明园,直至光绪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还曾修葺过圆明园双鹤斋、课农轩等景群。1(光绪二十六年)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京畿秩序大乱。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内残存及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其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的巧取豪夺,乃至政府当局有组织地损毁。北洋政府的权贵们包括某些对圆明园遗址负有保护责任者,都倚仗权势纷纷从园内运走大批石雕、太湖石等以修其园宅。这些军阀都曾强行拆除圆明园围墙,私行出售砖石,或用以圈建西苑操场。1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西郊诸园再遭劫掠。这一次清政府对圆明园已完全失去控制,趁火打劫的人已不再满足于抢劫洋人劫余的财富。他们把园内火劫之余的零星分散的建筑、木桥的柱子、桩子锯断,用大绳拉倒,园内大小树木也被滥伐殆尽。当时清河镇上木材堆积如山而交易繁忙,而园内则炭厂林立,树枝、树根全被烧成木炭。至此圆明园已经过火劫、木劫和石劫,建筑、林木、砖石皆已荡然无存,还要经过最后的、更为彻底的“土劫”。宣统末年当地旗人已在园内的宫殿旧址上筑屋,昔日的皇家园林麦垅相望。

北京条约

(一)《北京条约》包括《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是年清朝政府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北京分别与英帝国、法国、俄罗斯帝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委任钦差大臣奕作为谈判及签约代表,签约地点在北京礼部衙门。另外年与葡萄牙签定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亦称《中葡北京条约》,该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忙于对付外来殖民者和镇压太平天国革命,造成北方边疆防备空虚。俄罗斯帝国乘虚而入,加紧蚕食和非法占领黑龙江流域和巴尔喀什湖以南的许多战略要地,而且一直在寻找机会想用条约的形式把所占领的中国领土固定下来。6年英法联军进攻广州,派普提雅廷为公使与清政府谈判边界问题。8年5月俄国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乘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口,用武力强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中俄《瑷珲条约》。根据这个条约俄国割占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同时把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作两国共管。俄国驻中国公使伊格纳切夫以“调停有功”为借口提出新的领土要求,14日清政府与俄国签订《北京条约》,将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俄国,增开喀什噶尔为商埠并在喀什噶尔、库伦设领事馆,同时俄国还将由其提出的中俄西部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年俄国强迫清政府订立《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最大的获利者。

(二)6年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于8年签订不平等的《天津条约》,进一步攫取大量的特权。9年英、法、俄三国分别派遣驻华公使率领舰队来华换约,清政府加强天津、大沽的防务,准备在上海与英法公使换约以阻止公使入京。英法拒绝在上海换约,于9年6月北上天津大沽口外,不走清方指定的入京换约路线强行突入大沽,结果被清军击败,英法决定再次组织联军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年8月英法联军的1.7万人到达天津附近海面,之后攻克大沽占领天津,在通县击败清军主力。9月22日咸丰皇帝逃往热河,任命恭亲王奕为全权议和大臣留京求和议约,在谈判时清政府毫无抗争,完全接受英法的条件。年10月24日清政府全权议和大臣奕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北京礼部大堂,交换中英《天津条约》后签订中英《北京条约》。年10月25日清政府全权议和大臣奕与法国全权代表葛罗在北京礼部大堂,交换《天津条约》并签订中法《北京条约》,英法联军随即撤出北京。年11月14日清政府全权议和大臣奕与俄罗斯驻华公使伊格那提也夫在北京签订中俄《北京条约》,承认一直拒绝批准的中俄《瑷珲条约》,即承认被俄罗斯割占的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合法化。

(三)清政府与英国于年10月24日签订条约,英方代表为额尔金伯爵。主要内容有:清朝确认中英《天津条约》有效性;清朝割让广东新安县(今香港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给英国;清朝增开天津为商埠;增加中英《天津条约》的赔款至万两;允许西方传教士到中国租买土地及兴建教堂;容许外国商人招聘汉人出洋工作,充当廉价劳工(苦力);根据年《中英联合声明》英国政府已于年7月1日零时将香港地区(包含香港岛,九龙半岛及新界)交还中国,中国于同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清政府与法国于年10月25日签订条约,法国代表为葛罗男爵。条文主要内容有:清朝批准中法《天津条约》,赔款增为万两;归还从前没收的天主教财产;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及建造自便;清朝同意开放大连为商埠。清政府与俄国于年11月14日签订条约,俄国代表为伊格那提耶夫伯爵。在英法联军之役快将完结时俄国声称自己之前对英国、法国调停战争有功,逼清政府签署这条约。当时咸丰皇帝出走热河,负责一切善后工作的奕求和心切就签署中俄北京条约。条文主要内容为:清朝承认8年的《瑷珲条约》的有效性,并将原先规定为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至海之地(包括库页岛以及不冻港海参崴在内)的40万平方公里被迫割让给俄国,从此中国失去东北地区对日本海的出海口;规定中俄西段疆界,自沙宾达巴哈起经斋桑卓尔、特穆尔图卓尔(今伊塞克湖)至浩罕边界,顺山岭、大河之流及现在中国常驻卡伦等处为界;开放张家口、库伦、喀什噶尔为商埠;俄罗斯在库伦、喀什噶尔设立领事馆。

(四)两项条约划定俄罗斯帝国和中国的东部疆界,条约中为中俄西段边界走向作出原则规定,成为后来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的分界基础,中国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卓尔南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给俄罗斯。《北京条约》是《天津条约》的扩大,不仅承认《天津条约》有效,还让英法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攫取更多的侵略权益。开天津为商埠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有侵略据点,割占九龙半岛、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进一步破坏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允许容许外国商人招聘汉人出洋工作,充当廉价劳工使得英、法等国可以公开掠卖中国人口出洋作为奴隶。允许西方传教士到中国租买土地及兴建教堂,使得外国教会侵略势力更加深入和日益猖獗。开放口岸已深入从沿海各地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一步加深。中国人民的灾难日益深重,还侵犯中国的司法以及内河行驶主权被严重侵犯。

联军撤退

(一)年10月24日、25日奕訢分别与额尔金、葛罗交换《天津条约》批准书,并订立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开天津为商埠;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退还以前没收的天主教资产。法方还擅自在中文约本上增加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以建造自便;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八百万两,恤金英国五十万两,法国二十万两。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开始撤离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8年5月英法联军侵占大沽炮台,并以进攻北京作为威胁,6月2日迫使清政府与英、法、俄、美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主要内容有公使进驻北京;开放牛庄、登州、台南、淡水、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可以自由驶入长江一带通商口岸;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外国传教士可以到内地自由传教;中国对英、法两国赔款万两白银。年10月英法侵略军占领北京,侵略者以焚毁皇宫作为威胁迫使清政府签定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作为《天津条约》的补充。续增的条款包括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给英国;准许外国人在中国买卖人口;将已充公的天主教教堂财产发还,法国传教士可以在各省任意租买田地以建造教堂;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万两白银。6年趁英法联军进攻广州,俄国公使普提雅廷与清政府谈判边界问题。8年5月俄国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乘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口之际,以武力强迫清廷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中俄《瑷珲条约》。根据这个条约清政府割让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予俄国,并把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作中俄共管。另一方面俄国伺机介入调停,普提雅廷先于英法美三国与清政府签订《中俄天津条约》。

(二)《中俄北京条约》即《中俄续增条约》,年(咸丰十年)沙俄利用英法侵华联军攻占北京的军事压力,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由清钦差大臣奕訢与俄国驻华公使伊格那提也夫在北京签订,共十五款。主要内容为: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强行划归俄国;规定中俄西段疆界,自沙宾达巴哈起经斋桑卓尔、特穆尔图卓尔(今伊塞克湖)至浩罕边界,顺山岭、大河之流及清朝常驻卡伦等处为界。根据这一规定于年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卓尔南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给俄国;开放喀什噶尔(今喀什市)为商埠;俄国在库伦(今外蒙古乌兰巴托)、喀什噶尔设立领事官。年11月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开始撤离北京,俄国新任驻华公使伊格那季耶夫以“调停有功”为由提出了新的领土要求。14日清政府与俄国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同时俄国还将由其提出的中俄西部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把历来属于中国的山河湖泊和设在中国境内的卡伦指为分界标志,为更多地割占中国西部领土制造条约。根据年俄国强迫清政府订立《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土地。俄国获得的土地总共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三个法国的面积,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最大的获利者。

(三)6年10月到年11月历时四年多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人民和爱国官兵保家卫国、英勇抗敌,给予侵略者沉重的打击。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7年英法联军进攻广州,当时的清政府忙于镇压太平天国,没有太多的精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uguohua.com/gtmwh/2570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