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土穆

从假疫苗事件看中国的ldquo忍r

发布时间:2021/6/18 12:19:34   点击数:
北京看白癜风效果最好专科 http://pf.39.net/bdfrczy/140107/4323076.html

这几天,长生生物的假疫苗事件掀起舆论波澜,考验公众的神经和忍耐。以前,诸如苏丹红鸭蛋之类的食品安全事件,公众虽然担忧,却心存一些侥幸和忍耐,不安全的视频我可以选择不吃呗,无奈有毒有害食品无孔不入,防不胜防,市面上出现的一些问题食品一直为大众普及着各种化学知识

直到雾霾来袭,几乎所有大众开始不淡定了,柴静的穹顶之下,让不少人了解了雾霾的真相,但还是有不少人依然选择了侥幸与忍耐,我可以选择带口罩,可以在家里装空气净化系统啊。在各种危机面前,国人总是善于找到各种安慰自己的理由和借口。所幸的事,这一两年,起码北京地区的空气状况有了不少的好转,在此为治理雾霾,净化蓝天付出牺牲与努力的各层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

直到假药品的出现,公众的神经再也无法承受了,本来已身患疾病,痛苦无助,对药品知识又所知甚少,就全指靠着药物续命呢,这都要造假的话实在忍无可忍。但即便如此,还是有部分公众依然心存侥幸,我可以加强锻炼不得病不吃药啊。对自己狠一点不少人能做到,对孩子狠一点,恐怕很少有人能做到了,国人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方面最舍得花钱,哪怕自己不吃不喝,要绝不能亏了孩子苦了孩子。这一不小心,孩子被狗咬了,必须要注射狂犬疫苗啊,这没什么好犹豫的,狂犬病一旦发作就是不可逆的,狂犬疫苗再贵,也必须毫不犹豫的接种,可是,如果这个给孩子救命的东西都有假,那还怎么忍受?大概,国人忍受力的极限大概就是孩子吧!

说起国人的忍和中国的忍文化,少不了讲两个故事:“韩信胯下之辱”、“张良圯上拾履”,后一个故事,引发苏轼感叹:“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留候论》)年7月,我到禅宗圣地天柱山三祖寺旅游,抄得一段文字,“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忍文化,中国传统文化重要部分,忍的意义、价值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概念,忍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儒、道、释均有大量论述,许多哲言、警句和故事、经典,元代许名奎、吴亮还编了一本《劝忍百箴·忍经》。忍的意义、价值重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修养。“要做人,先学忍”,惩忿窒欲、自我克制,能忍人所不能忍,是修身养性的一种精神境界。《书》云,“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容忍仁也,强忍义也。”(《广雅·释言》)二是策略与生存之道。为了达到目的积蓄力量的一种手段,舍小取大,“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韩信忍胯下之辱而终以封王拜将,勾践卧薪尝胆而以三千越甲吞吴”。生存之道,“能忍耻者安,能忍辱者存”,延伸到治国之道,有了忍才有和谐稳定,此乃“王道”也。

中国忍文化,对国民影响力极大,个人成败与国家兴亡,无不讲一个“忍”字,“忍之一字,自宰相至于士庶,人皆当以为药石”,(许名奎)药石,禅门晚餐也。五四以后,人们更多从批判角度数落忍文化的不是,认为忍文化,是国民劣根性形成,使中国沦落为外强中干的弱国的根本原因,国弱民更弱,全是忍文化闯的祸!

忍文化不是中国独有的,谁说国人只有忍,没有血性?

日本、西方均有忍文化。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都是受儒家学说(孔子,孟子,王阳明)、佛教(禅宗)思想影响极深的,所以日本忍文化相当盛行,有些方面不亚于中国,可以修行到极至,达到“无我”境界,类似“韩信胯下之辱”的故事也不少。西方忍文化,提到最多的是《圣经》打脸之说,“耶和华告诫众信徒,‘当别人打你左脸时,你要将右脸伸给他’”。骑士精神,十分讲究修养,看重一个忍字,如英国骑士授衔有一个程序,领主用剑背在被授衔者颈部或背上敲击三下,有时还扇一个耳光,作为被授衔者忍辱负重的象征。(阎照祥:《英国贵族史》)

“士可杀,不可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生当做人杰,死即为鬼雄”,谁说中国只有忍,没有血性,没有尚武精神,没有抗争?历史上有刺客聂政(刺侠累)、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有蔺相如在“完璧归赵”中与秦王斗智斗勇的故事,“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跟这块宝玉一块儿碰碎在这根柱子上!”有“大丈夫本该死于疆场,就算马革裹尸,也是光荣的事!”(马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清”(文天祥)的豪言。从商周开始,就出现了为民请愿、拚死谏言的壮举,如商纣王时期的比干,“历经秦汉以来,谏争而死,盖数百人”(苏轼),以死进谏,又叫“尸谏”,明代有青文胜,清朝有王鼎、吴可读等,“杀身成仁,以身殉道,流芳千古,永载史册”。

中国人曾是尚武的民族,何时变异的?忍的边界问题中国人曾是有血性、崇尚武力的民族,如此民族,应是一个刚强不屈的民族,何时“退化,沦为他人手中的‘玩物’的”?(林语堂)何时变得堕落、甘当奴才的?(鲁迅)有学者对这种“相当复杂的变异过程”难以理解。

“忍字头上一把刀,说明忍是意志坚定的表现,而不是丧失意志的懦弱表现。本来是具有崇高精神的修养状态,变成浑浑噩噩,逆来顺受,无可无不可;本是富有牺牲的精神状态,会变成充满心机的谋略。”(落瑛)批评者对忍的正面价值也是充分肯定的,修身养性,本是文明、理性的象征;策略也是成功的一种手段,问题只是出在忍的边界问题上,即度的把握上。

日本,西方,不论是骑士精神还是武士道精神都重视修身养性,所不同的在于对忍的度的把握远远低于中国人,“美国二战时对日本人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给日本人施加侮辱,只要达到中国人的十分之一,就会立即导向战争”。(邓蜀生:《美国与移民》)有学者提出日本人具有双重人格特质,日本有一个民谣:“花是樱花,人是武士”,为名誉而战,为名誉而死,“当它最终死亡时,是死在美与力之中。”(新渡户稻造:《武士道》)中国人喜欢引用《圣经》打脸之说,但在《圣经》上,还有这么一段文字,“以命偿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圣经·旧约·申命记》十九篇)“忍字头上一把刀”,超出忍的限度,刀即出鞘,有限度的忍是一种修养,无限度的忍是一种怯懦,这是日本人,西方人的解读。

变异过程,过犹不及,“圣武主义”,“霸道”与“王道”以中国的忍的边界为标准,骑士精神与武士道精神的忍是绝对“过”。过犹不及,过、不及都是违背中庸之道的,实际上,中国人对“不及”不感兴趣,对“过”却耿耿于怀,所以往往选择“过”的另一极,即“无度”,一味的忍让,修身养性“过了头”。不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uguohua.com/gtmwh/2209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